第149章 礦物藥材辨真偽
字數:4920 加入書籤
第149章:礦物藥材辨真偽
晨曦穿透岐山的薄霧,灑在一片裸露的岩石坡上。軒轅蹲在一塊青灰色的岩石前,指尖輕撫過冰涼的石麵,耳邊是岐伯沉穩的聲音:“礦物入藥,由來已久。它們生於山石之中,得大地之精,其性堅固,藥效亦多持久。但辨其真偽、別其優劣,是用礦物藥材的第一要務。”
昨日軒轅向岐伯請教完蟲類藥材的辨識,今日便跟著師父來到這片礦石產地。他背上的藤筐裏,已經裝著幾塊形態各異的石頭——這是昨日岐伯讓他提前采集的“樣品”,此刻正等著被一一甄別。
“你看這兩塊。”岐伯從藤筐裏取出兩塊白色的礦石,放在陽光下。一塊表麵泛著淡淡的玻璃光澤,敲碎的斷麵平整,折射出清冷的光;另一塊則顯得溫潤些,用手指撚一撚,會留下滑膩的粉末,甚至能在石板上畫出淺痕。
“師父,這兩者看著都是白色,可手感完全不同。”軒轅拿起那塊能畫出痕跡的礦石,指尖確實沾了一層滑滑的粉末,“這塊摸起來像油脂,另一塊卻硬得像鐵器。”
岐伯點頭,指著帶玻璃光澤的礦石道:“此為石膏。你試著用石斧敲一下。”
軒轅依言拿起石斧,對準石膏的邊緣輕敲。“當”的一聲,石膏應聲裂開,斷麵依舊平整,那些細碎的粉末落在手心裏,涼涼的,帶著些微的澀感。
“石膏性脆,硬度中等,這是它的特征之一。”岐伯接過半塊石膏,對著陽光細看,“你看這斷麵的光澤,如同冰麵反光,這是‘玻璃光澤’,是石膏的顯著標誌。它入藥能清熱瀉火,治高熱煩渴最是對症。先前你在疫區遇到的高熱患者,若用對石膏,退熱如釜底抽薪。”
軒轅將石膏的特征一一記在竹簡上:“石膏,色白,性脆,斷麵有玻璃光澤,硬度中等,能清熱瀉火。”寫罷,他又拿起那塊滑膩的礦石,“那這塊呢?摸起來滑溜溜的,還能畫畫。”
“這是滑石。”岐伯接過滑石,用指甲在上麵輕輕一劃,果然留下一道白痕,“滑石硬度低,比石膏軟得多,這是它與石膏最明顯的區別。你再試試把它放在水裏。”
軒轅捧著滑石走到不遠處的小溪邊,將其浸入水中。奇怪的是,滑石表麵並沒有立刻被水浸濕,反而像裹著一層看不見的膜,輕輕一提,水珠便滾落下來。他又把滑石在溪水裏搓了搓,指尖的滑膩感更甚,仿佛沾了一層天然的油脂。
“滑石性滑,入水不濡,”岐伯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它最大的功效是利水滲濕,還能清熱解暑。夏天趕路的人,若用滑石煮水喝,能防中暑,還能緩解濕熱引起的小便不暢。”
軒轅恍然大悟,難怪之前在終南山時,岐伯夏天常煮一種帶著石粉沉澱的水給他喝,入口微澀,喝下去卻覺得胸腹間的燥熱消散不少,想來便是滑石水了。他連忙在竹簡上補記:“滑石,色白,質軟,滑膩,入水不濡,能利水滲濕、清熱解暑。”
“辨礦物藥材,先看硬度。”岐伯坐在一塊平整的岩石上,指著周圍散落的礦石,“你看那幾塊赤褐色的石頭,硬度極高,用石斧都難敲碎,那是鐵礦石,雖不入藥,卻能讓你明白‘硬度’二字的分量。而像石膏、滑石這類可入藥的礦物,硬度多在中等或偏低,這是便於加工的緣故。”
軒轅拿起石斧,對著周圍的礦石一一試敲。有的礦石紋絲不動,震得他虎口發麻;有的則應聲碎裂,粉末飛揚。他一邊試,一邊聽岐伯講解:“入藥的礦物,多需研磨成粉,或煆燒後使用。若硬度太高,既難加工,藥效也難以析出。這便是自然的妙處——有用之物,自會留下可用之征。”
接下來,岐伯又取出兩種外形相似的礦石,都是黃白色,都帶著些微的光澤。“這兩種,一種是雄黃,一種是雌黃,你能分辨嗎?”
軒轅仔細觀察,隻見兩者顏色相近,但雄黃的黃色更鮮亮些,帶著點橙紅調;雌黃則偏暗沉,黃中帶綠。他又拿起兩塊礦石湊近聞了聞,雄黃似乎帶著一絲極淡的、類似硫磺的氣味,而雌黃的氣味則更隱晦些。
“雄黃色鮮,帶橙紅,味辛溫,有毒,能解毒殺蟲,治惡瘡、蛇傷最是得力。”岐伯拿起雄黃,神情嚴肅,“但因其有毒,需嚴格控製用量,外用為主,內服需慎之又慎。”他又拿起雌黃,“雌黃顏色稍暗,功效與雄黃相近,但藥力稍弱,毒性也略小,多用於疥癬等輕症。”
軒轅聽得心頭一緊,沒想到這看似普通的礦石竟有毒性。他想起之前處理惡瘡時,岐伯曾用過一種橙黃色的粉末,敷在瘡麵上會冒泡,惡瘡很快就幹癟結痂,想來便是雄黃了。當時隻覺得藥效神奇,如今才知其中暗藏風險,不由得對“用藥如用兵”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礦物藥材的毒性,多與其成分有關。”岐伯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繼續說道,“如砒石,性猛毒烈,卻能以毒攻毒,治頑癬惡瘡;而石膏、滑石,則性情平和,多可放心使用。辨明其毒性,是使用礦物藥材的另一要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讓軒轅將雄黃和雌黃分別包好,貼上標記,又叮囑道:“有毒的礦物,需單獨存放,標記清楚,用時需反複核對,萬萬不可與其他藥材混淆。一步錯,便是人命關天。”
軒轅鄭重點頭,將包好的雄黃、雌黃小心翼翼地放進藤筐深處,又在竹簡上著重標注“有毒”二字,旁邊畫了個警示的符號。
“再看光澤與觸感。”岐伯起身,帶軒轅來到一處岩壁下,岩壁上鑲嵌著幾塊半透明的晶體,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這是水晶,雖少入藥,但它的光澤能讓你明白何為‘透明’‘半透明’。很多礦物藥材的純度,可從光澤上判斷。”
他指著一塊水晶道:“雜質少的水晶,晶瑩剔透,光澤明亮;若雜質多,便會渾濁,光澤也黯淡。藥材亦如是——純度高的礦物,藥效更專;雜質多的,不僅藥效打折,還可能混入有害物質。”
軒轅伸手觸摸水晶,冰涼堅硬,表麵光滑如鏡。他又摸了摸旁邊一塊灰白色的礦石,表麵粗糙,還帶著沙粒感。“師父是說,觸感光滑、雜質少的礦物,品質更好?”
“正是。”岐伯道,“如滑石,越滑膩,雜質越少;如石膏,斷麵越平整、光澤越清,純度越高。你再看這塊磁石。”他從藤筐裏拿出一塊黑色的礦石,表麵粗糙,卻能吸住軒轅腰間的鐵製石斧。
“磁石能吸鐵,這是它最顯著的特征。”岐伯將磁石靠近鐵斧,“啪”的一聲,鐵斧便被吸了過去,“它入藥能安神、平肝,治耳鳴、頭暈。辨別磁石,隻需看它能否吸鐵,吸力越強,品質越佳。”
軒轅玩了半天磁石吸鐵,覺得奇妙不已。他發現,磁石的吸力並不均勻,有的部位吸力強,有的部位則弱些。岐伯解釋道:“這是因為磁石內部的‘氣’分布不均,入藥時需挑選吸力強的部分,或經過煆燒,讓其藥性更均勻。”
一上午的時間,軒轅跟著岐伯辨識了石膏、滑石、雄黃、雌黃、磁石、水晶等近十種礦物。他的竹簡上,不僅記錄了每種礦物的顏色、硬度、光澤、觸感,還畫了簡單的草圖,標注了功效與毒性,甚至還有采集的地點和時間。
“礦物藥材的采集,也有講究。”回程的路上,岐伯繼續講解,“如石膏,多生於山岩縫隙中,雨後采集最佳,此時雜質被衝刷幹淨,易辨優劣;磁石則多藏於鐵礦附近,需在山體裸露處尋找。”
軒轅想起自己昨日采集的幾塊礦石,有的是在潮濕的低窪處找到的,有的則是從厚厚的腐葉下翻出來的。岐伯說:“低窪處的礦石,易吸潮氣,可能已風化,藥效會減弱;腐葉下的礦石,雖保存完好,但可能混雜其他雜質,需仔細清理。”
回到藥廬,軒轅將采集的礦物藥材分類存放。有毒的雄黃、雌黃單獨放在一個帶蓋的陶罐裏,貼上醒目的標記;石膏、滑石則放在通風的竹筐裏;磁石被他擺在案頭,時不時拿起來吸吸鐵斧,覺得有趣又神奇。
傍晚時分,岐伯讓他用今日辨識的礦物藥材做個小試驗:用石膏粉煮水,滑石粉泡水,雄黃粉調醋。軒轅一一照做,發現石膏水煮開後,水色渾濁,放涼後會沉澱出細密的粉末;滑石粉泡水,水依舊清亮,杯壁卻蒙上一層滑膩的膜;雄黃粉調醋,則變成橙紅色的糊狀,散發著那股淡淡的硫磺味。
“這些都是它們的特性。”岐伯看著三碗不同的藥汁,“石膏水煮後清熱力強,可內服;滑石水泡水,清利濕熱,宜外用洗瘡;雄黃調醋,解毒殺蟲,隻能外敷。記住這些特性,使用時才不會出錯。”
軒轅看著眼前的三碗藥汁,忽然想起之前處理的沼澤腐蟲病。若是當時有雄黃,調醋外敷,或許能更快地殺滅蟲豸,減輕患者的痛苦。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岐伯,岐伯點頭:“你能舉一反三,很好。醫道便是如此,學一物,思萬物,方能觸類旁通。”
夜深了,軒轅坐在燈下,反複翻看白天的記錄。竹簡上的字跡雖有些潦草,卻字字清晰地印在他心裏。他忽然明白,礦物藥材雖不像草木那樣有生命、有生長的痕跡,卻也帶著大地的印記——硬度、光澤、觸感,都是它們向醫者訴說的語言。讀懂這些語言,才能真正駕馭它們,讓其為治病救人所用。
他想起岐伯說的“礦物藥材性穩定”,是啊,它們不像草木那樣隨季節、地域變化明顯,一旦辨識清楚,藥效便相對固定。但也正因如此,一旦誤用,其毒性或副作用也更為持久,更需謹慎。
“辨純度,知毒性,明功效……”軒轅喃喃自語,在竹簡的末尾加上一句,“礦物入藥,如用金石,需精辨、慎用、善用。”
窗外,月光灑在藥廬的石台上,照亮了那幾塊白天采集的礦物。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億萬年的滄桑,也等待著被醫者喚醒,發揮出治病救人的力量。軒轅知道,關於礦物藥材的學問,今日隻是入門,往後還有更多奧秘等著他去探尋。
那麽,這些礦物藥材在未來的疫病或戰傷中,會發揮怎樣的作用?軒轅又將如何將它們與草木、蟲類藥材配伍使用?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