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醫廬豐碑,澤被後世

字數:5141   加入書籤

A+A-


    第190章:醫廬豐碑,澤被後世
    深秋的朝陽透過醫廬院中的老槐樹,在青石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軒轅站在傳習堂的窗前,望著庭院裏來來往往的身影——有背著藥簍剛從山裏回來的采藥弟子,有攙扶著病患走向診室的學徒,還有幾個捧著竹簡在藥圃邊對照辨認草藥的少年。空氣中彌漫著艾草、薄荷與煎藥的混合氣息,這味道,他從在終南山跟隨岐伯學醫時便熟悉,如今已縈繞在聯盟的土地上,成了無數人心中安穩的象征。
    “先生,這是今年各部落醫療點的藥材消耗與治愈記錄。”阿木捧著一卷厚重的竹簡走進來,他臉上已添了幾道細紋,當年那個跟著軒轅在神農部落沼澤邊除蟲的青年,如今已是醫廬的管事之一,負責統籌各部落的醫療事務。他將竹簡放在案上,上麵密密麻麻刻滿了字,還畫著簡單的 tay 符號計數符號)。
    軒轅伸手接過,指尖撫過溫潤的竹麵。這卷竹簡比去年又厚了近一半,上麵記錄著伏羲部落治療風寒的病例多了三成,那是因為去年冬天格外寒冷;神農部落的外傷記錄顯著減少,阿木在旁邊注解說,是因為他們教會了獵人用藤條製作護膝和護肘;而最讓他欣慰的是,偏遠的有窮部落,腹瀉與瘡瘍的病例幾乎降到了零,旁邊標注著“已教會鑿井濾水,推廣蒼術煙熏法”。
    “辛苦你了。”軒轅抬頭看向阿木,眼中帶著暖意,“還記得你第一次給患者敷藥時,手抖得連麻布都包不住嗎?”
    阿木憨厚地笑了,撓了撓頭:“先生還記得呢。那時哪敢想,咱們能把藥鋪開到每個部落去。”他望向窗外,幾個來自北方部落的少年正在藥圃裏跟著阿石學習辨識藥材,那些少年穿著厚重的皮毛,卻學得格外認真,“就像這些新來的弟子,去年還在為部落裏的瘟疫發愁,今年就能跟著學製藥了。”
    軒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那幾個少年正圍著一株黃芪,阿石拿著小鏟子,小心翼翼地挖起一小塊根,讓他們聞氣味、看斷麵。其中一個虎頭虎腦的少年,大概是第一次見這種根莖粗壯、斷麵黃白的草藥,湊得太近,被根莖上的泥土蹭了滿臉,引得旁邊的人都笑了起來。
    “醫道的傳承,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軒轅輕聲道,將手中的竹簡放回案上,“當年岐伯先生教我時,總說‘醫者如薪火,需一人傳一人,方能燎原’。如今看來,他說得沒錯。”
    正說著,傳習堂的門被輕輕推開,一個穿著麻布長衫的中年人走了進來,他身後跟著兩個抬著陶罐的隨從。中年人麵色黝黑,手上布滿老繭,一看便知是常年勞作的農人。他見到軒轅,連忙躬身行禮:“軒轅先生,我是東邊防風部落的,特來感謝醫廬的救命之恩。”
    軒轅連忙扶起他:“老鄉不必多禮,治病救人是分內事。”
    中年人眼圈一紅,聲音有些哽咽:“先生有所不知,去年秋天,我們部落爆發了‘咳血病’,一天就沒了三個壯勞力。我家婆娘也病倒了,咳得直不起腰,我都以為她熬不過去了……”他抹了把臉,“多虧阿禾帶著藥隊趕來,又教我們采桑白皮煮水喝,還讓我們別再喝那口被汙染的井水。如今,部落裏再沒人咳血了,連孩子們都壯實了不少。”
    他示意隨從將陶罐放下,打開蓋子,裏麵是滿滿一罐金黃的小米,顆粒飽滿,還散發著淡淡的米香:“這是我們部落今年最好的新米,不成敬意,還請先生收下。”
    軒轅看著那罐小米,心中湧上一股暖流。他想起初建醫廬時,有人質疑:“放著安穩的聯盟事務不管,天天搗鼓這些草葉子,能當飯吃嗎?”那時,連少典父親也勸他:“治理部落,靠的是糧食和武器,醫廬這種事,點到為止就好。”可如今,這一罐罐帶著溫度的糧食,一聲聲發自肺腑的感謝,不正是最好的回答嗎?
    “米我收下,但不是‘感謝’,是‘交換’。”軒轅笑著說,“你看,醫廬正好缺些小米給學徒們熬粥,我們就用這些小米,換你們部落明年的藥材種子如何?聽說你們那片山地適合種柴胡,我們可以派弟子去教你們如何育苗。”
    中年人愣了一下,隨即大喜過望:“真的?那太好了!我們部落的年輕人都想學製藥,就是沒人教。要是能自己種藥材,就不用總麻煩藥隊跑遠路了!”
    送走中年人,阿木感慨道:“先生這招太高了,既收下了心意,又幫他們解決了難題。”
    軒轅搖搖頭:“醫廬要長久,不能隻靠‘施舍’,得讓每個部落都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就像這小米,他們種得好,我們用得上;他們種藥材,既能自救,也能幫別人。這才是聯盟該有的樣子。”
    他走到傳習堂的牆邊,那裏掛著一幅巨大的“聯盟醫圖”,是用獸皮繪製的,上麵用不同顏色的礦物顏料標注著各部落的位置、常見病症、藥圃所在地,甚至還有幾條用紅色線條標出的“緊急藥道”——那是藥隊在遇到瘟疫或重傷時,能最快運送藥材的路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看這裏。”軒轅指著圖上西北方的一個紅點,“犬戎部落上個月報來,說他們那裏有一種‘跳鼠’,咬了人之後會讓人發燒抽搐。我們派去的弟子已經找到了解藥草,是一種開藍花的小草,他們已經開始采集曬幹了。”他又指向東南方,“那裏的沼澤地多,我們教他們種的苦參已經長起來了,今年夏天的瘡瘍病就比去年少了一半。”
    阿木湊近看著,眼中滿是自豪:“先生,您還記得第一所部落醫療點建在伏羲部落時的樣子嗎?就一間草棚,裏麵堆著幾筐草藥,弟子們連像樣的石針都沒有。現在再看,每個醫療點都有診室、藥庫,還有專門熬藥的陶灶,比當初的醫廬還像樣。”
    軒轅當然記得。那是在聯盟擊退蚩尤後的第三個春天,他帶著阿木和三個弟子,背著沉甸甸的藥簍,走了七天七夜才到伏羲部落。首領將部落裏最好的一間木房騰出來給他們,可那時缺醫少藥,連辨認草藥都要對著百草圖譜反複核對。有一次,一個孩子半夜發燒抽搐,他們連退燒的柴胡都用完了,隻能連夜打著火把去山裏采,回來時每個人都被荊棘劃得滿身是傷。
    而現在,獸皮圖上的紅點已經密密麻麻,像撒在聯盟土地上的星辰。每個紅點旁邊,都標注著當地的“拿手好戲”——有的擅長處理外傷,有的能治咳喘,還有的甚至摸索出了用草藥給牲畜治病的法子。就在上個月,有熊部落的一個老獸醫,還帶著自己配的驅蟲藥來醫廬交流,說用了之後,牛羊的存活率提高了不少。
    “對了,先生,”阿木像是想起了什麽,從懷裏掏出一片打磨光滑的骨片,上麵刻著幾個簡單的符號,“這是從極北的肅慎部落傳來的,他們說,用您教的‘艾灸’法子,治好了部落首領多年的關節痛,這是他們刻的‘謝’字,托商隊帶來的。”
    軒轅接過骨片,上麵的符號歪歪扭扭,卻透著真誠。他想起教他們艾灸時的情景——那些常年生活在冰天雪地裏的人,第一次見到用艾草點燃後熏烤穴位,都覺得不可思議,說“火是用來取暖的,怎麽能往身上湊”。還是部落首領膽子大,試了一次之後,多年的腿痛竟真的減輕了,這才讓他們信服。
    “把這片骨片掛在傳習堂的梁上吧。”軒轅將骨片遞給阿木,“讓新來的弟子們都看看,醫道不分遠近,隻要能幫到人,再遠的地方也值得我們把火種傳過去。”
    傍晚時分,夕陽將醫廬的影子拉得很長。軒轅沿著藥圃的小徑慢慢走著,看弟子們將采收的草藥分類晾曬。藥圃裏種著的,既有從終南山帶來的黃芩、柴胡,也有神農部落的蒼耳、苦參,還有伏羲部落培育的改良版甘草——味道更甜,調和藥性的效果也更好。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草藥,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就像聯盟的各個部落,雖各有不同,卻能和諧共處。
    “先生,您看我這針打得怎麽樣?”一個清脆的聲音傳來,是個梳著雙丫髻的少女,正拿著石針在一個陶製的人體模型上練習。那模型是軒轅讓人燒製的,上麵用朱砂畫出了經絡的走向,是初學者練習針灸的好幫手。
    少女叫阿苗,是當年軒轅在疫區救醒的那個昏迷孩童之一。那時她才五歲,高燒不退,是軒轅冒險用針灸刺了她的人中穴,才把她從鬼門關拉回來。如今,她已是醫廬裏最年輕的針灸弟子,手法甚至比一些老學徒還要精準。
    軒轅看著她穩穩地將石針刺入模型的“足三裏”穴,點頭讚道:“角度再偏一點點就更好了,記住,這處穴位能調理脾胃,刺入時要像春雨入土,既要到位,又不能太猛。”
    阿苗認真地點頭,在竹簡上記下軒轅的話。她旁邊的幾個少年也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問著問題,有的問如何判斷草藥的新鮮度,有的問不同體質的人用同一種藥劑量怎麽調整,還有的拿著自己畫的草藥圖讓軒轅指點。
    軒轅耐心地一一解答,看著這些年輕的麵孔,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在終南山的日子。那時,他也曾這樣追著岐伯問東問西,岐伯總是笑著說:“別急,醫道就像這山澗的水,慢慢流,自然能匯入江海。”如今,他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醫道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跡,而是一代代人接力前行的腳步,是每一個病例的積累,每一次錯誤的修正,每一次將草藥遞給患者時的鄭重。
    夜幕降臨,醫廬裏亮起了火把,驅散了深秋的寒意。診室裏,還有弟子在為最後一個病患診脈;藥坊裏,傳來杵臼搗藥的“咚咚”聲;傳習堂裏,幾個好學的弟子還在借著月光抄寫百草圖譜。這聲音,這光影,從第一座醫廬建立起,就從未停歇過。
    軒轅站在藥圃中央的那棵老槐樹下,這棵樹是醫廬奠基時他親手種下的,如今已枝繁葉茂,能遮蔽大半個庭院。他抬頭望著滿天星辰,仿佛看到了岐伯的身影。他想告訴師父,當年在終南山夜觀天象時,您說的“醫道如星辰,雖微弱,卻能照亮前路”,他做到了。
    從最初的百草圖譜,到如今遍布聯盟的醫療點;從幾個跟著他學醫的弟子,到上百名能獨當一麵的醫者;從簡單的草藥外敷,到針灸、炮製、配伍的係統醫術……這條醫道,他們走得很慢,卻很堅定。
    “先生,該歇息了。”阿木提著一盞油燈走過來,燈光映在他臉上,帶著關切,“明天還要去西邊的誇父部落,他們的藥圃該翻土了。”
    軒轅點點頭,接過阿木遞來的燈盞。燈光雖弱,卻能照亮腳下的路。他知道,醫道的路沒有盡頭,明天太陽升起時,又會有新的弟子來學醫,新的藥材要播種,新的病例等著他們去攻克。但隻要這薪火相傳的信念還在,這遍布聯盟的醫廬就會像一座座豐碑,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直到永遠。
    那麽,隨著醫廬的不斷發展,聯盟中是否會出現新的醫學流派?這些年輕的醫者們,又將在實踐中碰撞出怎樣的智慧火花?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