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藥械改良,便攜高效

字數:2425   加入書籤

A+A-


    第222章:藥械改良,便攜高效
    晨曦剛漫過醫廬的木窗,軒轅已站在院中,手裏摩挲著一塊打磨光滑的青石板。石板上,散落著幾樣東西:一卷麻布、兩根削得筆直的桑木杆、一個巴掌大的木盒,還有幾個陶罐,裏麵裝著褐色的粉末、黑色的丸藥。
    “先生,這幾日您總對著這些東西琢磨,是有什麽新想法?”大弟子端著藥簍從藥圃回來,見他又在擺弄這些,忍不住問道。他記得昨日軒轅就曾把桑木杆綁在麻布兩端,試著讓兩個弟子抬著走,嘴裏還念叨著“再輕些才好”。
    軒轅抬頭,眼角的細紋裏盛著晨光,他拿起那兩根桑木杆:“你看,戰場上傷員若要轉運,單靠人背肩扛,既慢又費力,稍有顛簸還可能加重傷勢。我想著,能不能做個東西,讓轉運更穩當些。”他說著,將麻布鋪在地上,兩端分別係在桑木杆上,輕輕一提,麻布便成了一個簡易的兜狀,“你試試,若是躺個人在裏麵,兩人抬著,是不是比背著省力?”
    大弟子依言上前,與另一個湊過來的弟子一同抬起,果然覺得輕便不少。“隻是這麻布會不會太硌?”他擔憂道,“傷員本就疼痛,躺上去怕是更難受。”
    “問得好。”軒轅讚許地點頭,從屋裏取來幾張曬幹的艾草墊,“鋪上這個,既柔軟又能驅寒,再在邊緣縫上布帶,能固定住傷員,免得晃動。”他一邊說,一邊親手將艾草墊鋪在麻布上,手指在布帶打結處反複摩挲,確保結實牢靠。
    旁邊的二弟子看著那個小巧的木盒,裏麵整齊地插著十幾根銀針,針尾還係著不同顏色的絲線。“先生,這木盒是用來裝銀針的?”他拿起一根銀針,見針身光潔,比往日用的更細些,“這針似乎也不一樣了。”
    “嗯,”軒轅接過銀針,對著晨光細看,“之前的銀針放在皮囊裏,容易磕碰生鏽,這木盒裏鋪了防潮的油紙,又分了格子,每種長度的針各歸其位,用時一眼就能找到。至於針身,我讓鐵匠在冶煉時多添了些錫,更堅韌,不易斷。”他頓了頓,指著針尾的絲線,“紅色是治急症的,藍色是調氣血的,戰場上慌亂,靠顏色也能快幾分。”
    這時,三弟子抱著一個陶罐跑過來,罐口冒著淡淡的藥香。“先生,您讓我試製的止血散,按新法子炮製的,您看看成不成?”他將陶罐放在石桌上,倒出一些褐色粉末,質地比往日的更細膩。
    軒轅撚起一點止血散,放在鼻尖輕嗅,又取來一小碗清水,撒入粉末,見其迅速凝結成塊。“不錯,”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前的止血散遇水易散,這次用炒炭的蒲黃和煆燒的龍骨按比例混合,再磨成細粉,附著力強多了。”他讓人取來一塊新鮮的豬肉,用刀劃開一道口子,撒上止血散,不過片刻,滲血便止住了。
    “隻是這炮製之法,比往日麻煩許多。”三弟子有些猶豫,“炒炭時火候稍過就焦了,煆龍骨更是要守在火邊一整天。”
    軒轅拿起一塊煆燒後的龍骨,其色灰白,質地酥脆。“戰場上一分快,就能多救一條命,這點麻煩算什麽?”他語氣鄭重,“我已在《炮炙大法》裏補了詳細步驟,你按‘蒲黃炒至外黑內黃,龍骨煆至紅透放涼’來做,多練幾次就熟了。”他又指著另一個陶罐,“那裏是解毒的丸藥,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外麵裹了蠟,不怕潮,士兵揣在懷裏,遇毒時掰開蠟殼就能服。”
    正說著,一個負責鍛造的族人匆匆趕來,手裏捧著一個銅製的小壺,壺嘴細長。“軒轅先生,您要的‘便攜藥壺’做好了,您瞧瞧合不合用?”
    軒轅接過銅壺,壺身小巧,剛好能一手握住,壺蓋與壺身相連,不易丟失。他打開壺蓋,倒入半壺熱水,試著從細長的壺嘴倒出,水流細而穩。“好,”他讚道,“這壺嘴能直接對著傷員的嘴喂藥,不用再找碗,戰場上再方便不過。”他讓弟子往壺裏裝入早已備好的解暑湯,密封好後交給一個年輕弟子,“你跑上幾圈,看看會不會漏。”
    年輕弟子捧著藥壺跑了半個時辰,回來時滿頭大汗,卻興奮地喊道:“先生,一點都沒漏!這壺真管用!”
    軒轅看著眼前這些改良的藥械,從擔架到針盒,從止血散到藥壺,每一樣都凝聚著無數個日夜的琢磨。他想起昨日夜裏,為了試驗不同比例的止血散,他和弟子們在燈下忙到三更,手指被藥粉染得發黑也顧不上擦。
    “這些東西,看著不起眼,”軒轅對圍攏過來的弟子們說,“但在戰場上,可能就是生死之別。”他拿起那個簡易擔架,輕輕放下,“醫者救死扶傷,不僅要懂醫術,還要想著怎麽讓醫術在最需要的地方,最快地發揮作用。”
    夕陽西下時,醫廬前的空地上,弟子們已能熟練地組裝擔架,快速從針盒裏取針,準確分辨不同功效的藥粉。軒轅站在台階上,看著這一幕,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晚風拂過,帶著藥圃的清香,也仿佛帶著這些改良藥械即將在戰場上派上用場的期許。
    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