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急疹施救

字數:3491   加入書籤

A+A-


    第246章:急疹施救
    晨曦剛漫過醫廬的木窗,簷角的銅鈴還在晨風中輕晃,那陣急促的腳步聲就撞碎了清晨的寧靜。軒轅正對著鋪開的《靈樞》手稿批注,筆尖懸在“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一行字上,耳中已捕捉到門外不同尋常的動靜——不是尋常病患的踟躕,而是帶著哭腔的衝撞,混著孩童撕心裂肺的哭喊,像一把鈍刀在人心上反複拉扯。
    “先生!先生救命啊!”壯漢的嘶吼聲剛落,醫廬的木門就被“哐當”一聲撞開。他懷裏的孩子像一片被狂風揉皺的葉子,四肢抽搐著,小臉紫得像熟透的桑葚,每一次吸氣都帶著拉風箱似的嘶啞,胸口起伏微弱得幾乎看不見。孩子的母親跟在後麵,發髻散亂,淚水糊了滿臉,嘴裏反複念叨著“剛還好好的”,聲音抖得不成調。
    醫廬裏候診的病患都被這景象驚得站了起來,下意識地往後退了退,讓出一條通路。軒轅早已放下筆站起身,眉頭在看清孩子臉色的瞬間擰成了疙瘩,快步迎上去時,指尖已搭上孩子的手腕。
    “把孩子平放!”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沉穩,像定海神針紮在慌亂的人心上。壯漢手忙腳亂地將孩子放在診床上,因為緊張,膝蓋撞到床沿發出悶響也渾然不覺。軒轅俯身細看,孩子的嘴唇烏青,牙關緊咬著舌尖,滲出血絲,眼睛半睜半閉,瞳孔卻散得厲害。他又探了探孩子的額頭,不燙,再翻開眼皮,眼白上布滿了細密的紅絲。
    “什麽時候開始的?”軒轅一邊問,手指已摸到孩子的頸動脈,脈搏快得像要掙破皮膚,卻細弱得隨時會斷掉。
    “就剛才!”母親撲過來想摸孩子,被軒轅用眼神製止,她慌忙收回手,語無倫次地說,“他早上還吃了半碗粥,跟鄰居家孩子追著玩,突然就倒在地上抽起來了,臉一下子就變了顏色……先生,您一定要救救他啊!”
    軒轅沒再問話,拇指用力按在孩子虎口的合穀穴上,另一隻手飛快解開孩子胸前的衣襟,露出瘦得能看見肋骨的胸膛。他盯著孩子微弱起伏的胸口,突然抬頭對身後的大弟子喝道:“銀針!取三寸毫針,要快!”
    大弟子手一抖,藥箱的銅鎖“哢噠”響了一聲,他趕緊從最上層的抽屜裏拿出裝銀針的木盒,打開時,幾根銀針在晨光裏泛著清冷的光。他挑出最長的一根,雙手捧著遞過去,指尖還在微微發顫——跟著先生行醫這些年,他從未見過如此凶險的急症。
    軒轅接過銀針,左手拇指按住孩子胸骨中線上的膻中穴,右手持針,手腕微沉,針尖精準地落在穴位上。他沒有立刻刺入,而是凝神感受著指尖下皮膚的溫度,突然手腕一轉,銀針已沒入半寸,手法快得讓人看不清動作。隨即,他手指捏住針尾,輕輕撚轉,幅度不大,卻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
    “噗——”孩子突然從嘴角溢出一口帶著泡沫的濁氣,原本紫黑的嘴唇竟透出一絲淡紅。母親驚呼一聲,剛要上前,被旁邊的弟子輕輕拉住,搖了搖頭。
    軒轅目不斜視,又取過一根銀針,這次瞄準的是孩子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這處穴位關乎元氣,刺入時更需謹慎。他屏住呼吸,針尖緩緩刺入,直到針尾微微顫動,才停下動作。此時,他額角已滲出細密的汗珠,順著鬢角滑落,滴在孩子的衣襟上。
    候診的病患都屏住了呼吸,醫廬裏隻剩下孩子粗重的喘息和軒轅撚針時細微的“沙沙”聲。那個昨天在地上畫畫的孩子擠在人群最前麵,小手緊緊攥著衣角,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軒轅的動作,剛才還在畫板上塗畫的炭筆掉在地上也沒察覺。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軒轅猛地拔出兩根銀針,針尾帶出的血珠落在潔白的紗布上,像兩朵驟然綻放的紅梅。幾乎就在拔針的瞬間,孩子喉嚨裏發出一聲悠長的呻吟,不再是之前的嘶啞,而是帶著一絲清亮,胸口的起伏也明顯了許多,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褪去青紫,透出健康的粉白。
    “哇——”一聲響亮的啼哭突然炸開,像驚雷劃破烏雲,孩子終於放聲大哭起來,哭聲雖還有些虛弱,卻充滿了生機。
    壯漢“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咚咚”地往地上磕頭,額頭撞在石板上發出沉悶的響聲,嘴裏反複說著“謝謝先生救命之恩”。母親撲到床邊,握住孩子溫熱的小手,淚水再次湧出來,這次卻帶著劫後餘生的顫抖。
    軒轅直起身,用布巾擦了擦手上的針痕,對大弟子說:“取三粒‘安神丹’,用溫水化開喂他,再煎一副‘鉤藤飲’,記住,文火慢煎,取藥汁半碗即可。”他頓了頓,又補充道,“藥裏加少許蜂蜜,孩子怕苦。”
    大弟子應聲而去,腳步輕快了許多。軒轅走到仍在磕頭的壯漢身邊,伸手將他扶起:“起來吧,治病救人是醫者本分,不必如此。”他看著壯漢紅腫的額頭,又道,“你也別太急,孩子這是‘急驚風’,多因外感邪熱、內蘊痰濁而起,剛才那幾針是為了開竅醒神、固護元氣,後續還需湯藥調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壯漢站起身,抹了把臉,眼眶通紅:“先生,我不懂什麽風什麽熱,我隻知道您是我們家的再生父母!您說怎麽治,我們就怎麽治!”
    軒轅點點頭,走到診桌前,提筆寫下藥方,一邊寫一邊解釋:“鉤藤能平肝息風,菊花可清熱明目,這兩味是主藥;再配上茯苓健脾化痰,甘草調和諸藥,連服三日,應該就能穩住。”他把藥方遞給壯漢,又叮囑,“這三天別讓孩子吃生冷,也別讓他太哭鬧,靜養為好。”
    壯漢雙手接過藥方,像捧著什麽稀世珍寶,小心翼翼地折好揣進懷裏,又對著軒轅深深鞠了一躬,才和妻子一起,小心翼翼地抱起已經睡著的孩子,腳步輕快地離開了醫廬。
    看著他們的背影消失在門口,候診的病患裏爆發出一陣低低的讚歎聲。一個老者捋著胡須感歎:“大醫官這針法,真是神了!剛才那孩子,我看著都覺得沒救了……”旁邊有人附和:“可不是嘛,那臉色紫得嚇人,也就先生有這本事!”
    軒轅沒有理會這些讚歎,走到那個畫畫的孩子身邊,撿起地上的炭筆,遞給他:“剛才看得清楚嗎?”
    孩子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崇拜:“先生,您紮針的時候,手一點都不抖!”
    軒轅笑了,摸摸他的頭:“因為心裏得有數。每一針下去,要知道紮在哪裏,為什麽紮,能起到什麽作用,慌亂不得。”他指著孩子的畫板,“想畫下來就畫吧,不光要畫樣子,還要記住,醫者手上的針,是用來救命的,得練到心裏有底,手上才有準。”
    孩子似懂非懂地捧著炭筆,重新蹲在地上,這次畫的不再是被蛇咬傷的農夫,而是軒轅俯身施針的樣子,雖然線條稚嫩,卻把那專注的神情畫得有模有樣。
    軒轅回到診桌前,重新拿起筆,在《靈樞》手稿上繼續批注,剛才被打斷的地方,此刻添上了一行字:“急症如星火,針藥需並施,遲則燎原,速則滅火,全在一心定、二眼明、三手準。”筆尖落下,墨跡在紙上暈開,像一顆沉穩跳動的心髒,映著窗外漸盛的晨光。
    且看下一章情節內容更精彩。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