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疆醫理,寒熱平衡
字數:4198 加入書籤
第11章:南疆醫理,寒熱平衡
晨曦剛漫過雨林的樹梢,軒轅便帶著弟子們來到了南疆部落的議事屋。昨夜與當地醫者定下的長談之約,讓他一夜都未曾睡安穩。那些在雨林中隨處可見的草藥,那些應對濕熱病症的獨特法子,背後定然藏著一套自成體係的醫理,這正是他此行最想探究的東西。
議事屋是用粗壯的原木搭建的,屋頂覆蓋著層層疊疊的棕櫚葉,既擋雨又通風。屋內的地麵鋪著曬幹的茅草,踩上去鬆軟舒適。幾位頭發花白、身上裹著麻布衣衫的老者已經坐在那裏了,他們是部落裏最有經驗的醫者,臉上刻滿了歲月的痕跡,眼神卻像雨林裏的泉水般清亮。火塘裏的炭火正旺,升騰起的青煙帶著淡淡的草藥味,在屋頂的縫隙間緩緩散去。
“軒轅先生,昨夜歇息得可好?”為首的老者開口了,他名叫阿普,是部落裏醫理最精深的人。昨天軒轅用帶來的草藥為一位重症咳喘的孩童緩解了症狀,讓阿普對這位遠道而來的醫者充滿了敬佩。
軒轅拱手還禮,笑容溫和:“托阿普長老的福,睡得很安穩。隻是心裏總惦記著南疆的醫道,迫不及待想向各位請教。”
阿普哈哈一笑,指了指身邊的空位:“先生快請坐。我們南疆之地,濕熱難耐,病邪也來得刁鑽,能有什麽像樣的醫理?不過是些應付病痛的土法子罷了。先生願意聽,我們自然知無不言。”
軒轅坐下後,示意弟子取出筆墨和竹簡。他知道,接下來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蘊含著珍貴的智慧,必須仔細記錄下來。追風安靜地趴在他腳邊,耳朵時不時動一下,似乎也在認真聽著。
“阿普長老過謙了,”軒轅誠懇地說,“我一路走來,見南疆百姓雖處濕熱之地,卻能安然生活,定然是有獨到的養生治病之道。就說昨日見到的,用穿心蓮治腹瀉,青蒿治發熱,都十分見效,這背後一定有道理可循。”
阿普撚了撚下巴上稀疏的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先生既然問到了,那我就說說我們南疆人對身體的理解吧。在我們看來,人體就像這片雨林,既不能太幹,也不能太濕。雨林裏要是雨水太多,草木就會腐爛,還會滋生毒蟲;要是太幹旱,草木就會枯萎,生機斷絕。人體也是一樣,濕多了就會生‘蟲’——也就是那些讓人生病的東西,熱多了就會像草木枯黃一樣,讓人精神萎靡。”
軒轅眼睛一亮,這話雖然樸實,卻與岐伯所授的“陰陽平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連忙追問:“那依長老看,這‘濕’和‘熱’又是如何侵入人體的呢?”
坐在阿普身邊的一位老者接過了話頭,他叫巴圖,擅長辨識各種毒蟲瘴氣。“先生你看,我們這裏一年到頭都下雨,地上總是濕漉漉的,這就是‘外濕’。還有我們吃的東西,大多是地裏長的、水裏生的,性子偏涼,吃多了就會生‘內濕’。這濕一積多了,就容易生熱,就像堆在角落裏的柴草,悶久了就會發熱一樣。”
巴圖邊說邊用手比劃著,生怕軒轅聽不明白。“這濕熱纏在一起,可就麻煩了。它會讓人口幹舌燥卻不想喝水,身上發沉沒力氣,皮膚上還會長出各種疹子,癢得讓人坐立難安。就像雨林裏的瘴氣,看著無形無狀,卻能讓人病倒。”
軒轅點點頭,他想起了這幾日見到的病患,症狀果然和巴圖描述的差不多。“那對付這濕熱,南疆有什麽法子呢?”
阿普微微一笑,指了指屋外不遠處的藥圃:“法子嘛,就在那些草裏頭。我們南疆的草藥,大多是苦的、寒的,就像夏日裏的一場大雨,能澆滅體內的熱。比如那穿心蓮,苦得讓人皺眉,卻能把腸道裏的濕熱給清出去;還有青蒿,帶著一股清苦氣,能把骨頭縫裏的熱給透出來。”
“不過,”阿普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光清熱還不行,得把濕也排出去。就像打掃屋子,光把垃圾掃到一邊不行,還得把它運出去。我們會用一些能‘利水’的草藥,比如車前草,它的葉子像車輪一樣,能帶著濕氣從尿裏排出去。”
軒轅在竹簡上飛快地記錄著,筆尖在竹片上劃過,發出沙沙的聲響。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那若是清熱太過,或是利水太多,會不會損傷身體呢?”
阿普讚許地看了軒轅一眼,顯然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先生果然是行家。這就像澆地,水少了不行,多了也會淹了莊稼。清熱的藥大多苦寒,吃多了會傷了‘脾胃’——就像雨林裏的土地,要是總被大雨泡著,就長不出好莊稼了。所以我們在用藥的時候,常會加一些像生薑、大棗這樣的東西,它們性子溫和,能護住脾胃,不讓苦寒藥傷了根本。”
巴圖也補充道:“還有那些身體虛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孩子,就不能用太猛的藥。就像對待剛發芽的小苗,不能用大水猛灌。我們會用一些藥性平和的草藥慢慢調理,就像細雨滋潤土地一樣,讓他們的身體自己慢慢恢複過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軒轅停下筆,抬頭看向幾位老者,眼中滿是敬佩。這些南疆醫者雖然沒有係統學習過陰陽五行的理論,卻在長期的實踐中摸索出了順應自然、調和身體的道理。他們的話語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聽長老們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軒轅由衷地感歎道,“我之前以為,治病隻要找到對症的藥就行了,現在才明白,還得考慮地域、體質,就像你們說的,既不能讓濕熱太過,也不能讓苦寒傷了根本。”
阿普擺了擺手:“先生客氣了。我們這些土法子,不過是摸著石頭過河。先生走遍天下,見多識廣,肯定有更精深的道理。”
軒轅搖搖頭:“醫道本就沒有高低之分,能治好病的就是好法子。南疆的醫理,讓我對‘陰陽平衡’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實無論是濕熱還是寒濕,都是陰陽失衡的表現,治療的關鍵就在於調和,讓身體重新回到平衡的狀態。”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就像南疆的雨林,需要陽光雨露,也需要清風拂麵,才能生機勃勃。人體也是一樣,需要陰陽調和,氣血通暢,才能百病不生。”
幾位老者聽得連連點頭,阿普感慨道:“先生這麽一說,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我們這些土法子,和先生說的醫理是一回事啊。”
接下來的幾個時辰裏,軒轅和南疆的醫者們又討論了許多具體的病例。從如何應對雨季的瘴氣,到怎樣調理產婦的身體;從孩童常見的濕熱黃疸,到老人易患的關節腫痛,每一個話題都充滿了實踐的智慧。軒轅把自己帶來的醫案與他們分享,南疆醫者也毫無保留地把世代相傳的藥方和經驗告訴了他。
太陽漸漸西斜,透過議事屋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火塘裏的炭火已經變成了紅燼,草藥的香味卻更加濃鬱了。
軒轅站起身,再次向幾位老者深深鞠躬:“多謝各位長老的教誨,我此行收獲頗豐。這些珍貴的醫理和經驗,不僅能救治更多的人,也能讓醫道更加完善。”
阿普也站起身,笑著說:“先生能把這些法子帶出去,讓更多人受益,我們也高興。醫道本就該像雨林裏的種子,撒到哪裏就在哪裏生根發芽。”
軒轅讓弟子把整理好的南疆醫案抄本拿出來,雙手遞給阿普:“這是我這幾日整理的一些筆記,希望能對部落有所幫助。日後若是有機會,我定會再來南疆,與各位繼續探討醫道。”
阿普接過抄本,小心地捧在手裏,眼中滿是感激:“先生有心了。我們也會把先生帶來的醫理好好研習,讓部落的人更健康。”
走出議事屋,夕陽正染紅了天邊的雲彩,雨林在暮色中顯得格外寧靜。軒轅回頭望了一眼那座充滿了智慧的木屋,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南疆之行不僅讓他收集到了許多珍貴的草藥和藥方,更重要的是,他對醫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先生,我們接下來去哪裏?”弟子問道。
軒轅望著西方,那裏是他下一個目的地——西陲的草原。“我們向西走,去看看那裏的醫者,又有什麽獨特的智慧。”
追風似乎聽懂了他的話,輕輕蹭了蹭他的褲腿,發出低低的嗚咽聲,像是在表達期待。
軒轅摸了摸追風的頭,臉上露出了堅定的笑容。醫道之路漫漫,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也充滿了收獲。他相信,隻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就能讓醫道像雨林一樣,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想知道軒轅在西陲草原又會有哪些新的發現?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