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五行相生,髒腑關聯
字數:4408 加入書籤
第41章:五行相生,髒腑關聯
晨曦透過窗欞,在石案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案上攤開的竹簡沾著些許晨露,字跡在濕潤中更顯清晰。軒轅指尖輕撚著一根打磨光滑的木簪,那是他昨日從院角老槐樹上折下的枝椏,經火烤去濕後,正適合用來梳理散亂的思緒。岐伯端坐對麵,須發如雪,卻目光如炬,手中握著一枚陶製的五行轉盤——盤上刻著木、火、土、金、水五個古字,用紅繩串聯,輕輕一轉便發出細微的碰撞聲,仿佛在演繹著某種古老的韻律。
“相生,便是相互滋生,彼此助長,如天地間萬物輪回,生生不息。”岐伯轉動轉盤,木字對準火字時,他抬手示意軒轅細看,“你且想,草木繁盛,方能燃起烈火;烈火燎原,灰燼入土,方能滋養萬物;土壤肥沃,方能孕育金石;金石熔煉,方能化為汁水;汁水浸潤,方能再育草木。此乃自然之理,人身亦是如此。”
軒轅握著木簪的手微微收緊,簪身的紋路硌著掌心,卻讓他的思緒愈發清明。他想起東行途中見過的護林人,那漢子每日清晨都會在林間踱步,見有枯木便劈成柴薪,說“枯枝不除,新枝難生”。當時隻當是護林的常識,此刻想來,竟與“木生火”暗合。他俯身從案下取出一個陶罐,裏麵盛著前日采集的丹參——這味草藥赤色入心,是南方醫者常用的活血之藥。
“弟子曾見南疆一婦人,產後心悸氣短,麵無血色。當地醫者用丹參煮水,連服半月,婦人便紅光滿麵,乳汁也足了。”軒轅將丹參倒在掌心,葉片的紋理如脈絡般清晰,“那時隻知丹參能補血,如今想來,肝藏血,心主血,肝如木,心如火,木生火,便是肝血充盈,方能滋養心髒,讓氣血周流不息?”
岐伯撫掌輕笑,指腹摩挲著轉盤上的火字:“正是此理。肝為血海,若肝血虧虛,如草木枯黃,難以引火,心髒便如風中殘燭,難以為繼。你看那護林人,若枯枝太多,新柴不足,火堆便會熄滅,道理是一樣的。”他從藥簍裏取出一枚曬幹的蓮子,“再如這蓮子,能清心火,也能補脾氣。你可知為何?”
軒轅凝視著蓮子,那飽滿的果實裹在褐色的蓮房裏,像極了大地孕育的珍寶。他忽然想起中央部落的老農,總說“夏天的太陽越烈,秋天的收成越好”,當時不解,此刻卻豁然開朗:“火生土!心屬火,脾屬土,心火溫煦,方能助脾運化。就像陽光充足,土地才能長出好莊稼,蓮子清心火而不損脾土,想必是因其性溫和,既能調火,又能養土?”
“不錯。”岐伯將蓮子投進陶罐,發出“咚”的輕響,“你再看那腹瀉之人,往往心煩意亂,這便是心火過旺,反灼脾土,如烈火炙烤田地,莊稼自然枯萎。此時用蓮子,既能清過旺之火,又能補受損之土,正是順應相生之理。”他轉動轉盤,土字對準金字,“再論土生金,你在西陲見牧民煮羊骨湯療傷,可有留意他們常加些什麽?”
軒轅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西陲的氈房裏,老阿媽總在沸騰的骨湯裏撒一把曬幹的山藥片,說“山藥養肚子,骨頭長力氣”。那時他隻記下山藥健脾,卻不知其中更深的關聯。此刻他望著案上的山藥幹,那土黃色的切片上還帶著細密的紋路,仿佛能嗅到當年骨湯的香氣:“山藥補脾土,而肺屬金,牧民骨折後需肺氣推動氣血運行,方能長骨生肌。這便是脾土滋養肺金,讓肺氣充足,推動修複?”
岐伯點頭,從牆角拖過一個陶罐,裏麵裝著從西方帶回的礦石,陽光下泛著金屬的光澤:“你看這礦石,生於土中,需經烈火熔煉方能成器,正如肺氣源於脾土運化的精微。西陲多風沙,牧民易咳喘,他們常用杏仁煮粥,杏仁入肺,卻需搭配小米——小米屬土,能助脾生金,這便是土生金的妙用。”
轉盤繼續轉動,金字對準水字時,軒轅忽然想起北方的冰窖。那年冬日極寒,部落裏一位老者夜尿頻繁,腰膝酸軟,北方醫者讓他每日清晨喝一碗核桃粥。核桃外殼堅硬如金石,果仁卻油潤似膏,老者連喝月餘,症狀竟大減。他當時隻記下核桃補腎,此刻卻恍然大悟:“金生水!肺屬金,腎屬水,肺氣清肅,方能下輸津液入腎,如金石熔煉化為汁水。核桃入腎,卻需肺氣推動,難怪北方人吃核桃時,常配著潤肺的雪梨?”
“正是。”岐伯拿起一枚核桃,輕輕一捏便裂成兩半,“你看這核桃,形如腎髒,外殼如金石,內裏卻藏著滋養腎精的油脂。肺主呼吸,吸入清氣,化為津液,下注於腎,方能補腎。若肺氣虛,如熔爐火力不足,難以化金為水,腎精便會虧虛。北方幹燥,易傷肺氣,故吃核桃時配雪梨潤肺,正是補金以生水。”
最後,轉盤上的水字對準木字,軒轅的目光落在案頭那盆剛抽新芽的蘭花上。這株蘭草是他從南方帶回的,前幾日因澆水不足,葉片枯黃,他每日清晨用收集的露水澆灌,不過三日便抽出新綠。他忽然明白:“水生木!腎屬水,肝屬木,腎精充盈,方能滋養肝木,如雨露滋潤草木。就像這蘭草,缺水則枯,得水則榮,人若腎精不足,肝血便會虧虛,難怪那些熬夜傷腎的人,多會頭暈目眩——肝木失養,不能濡養頭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岐伯笑著將蘭花推到軒轅麵前,晨露在葉片上滾動,折射出七彩的光:“你看這露水,夜間凝結,屬陰,正如腎精。肝木需腎精滋養,方能條達舒暢。東方漁民多肝鬱,他們除了吃芹菜疏肝,還常吃黑芝麻——黑芝麻屬水,能補腎生肝,這便是水生木的道理。”
軒轅站起身,在屋內踱步,晨光隨著他的身影流動,照亮了牆上懸掛的人體經絡圖。圖上的髒腑被他用不同顏色標注:肝青如木,心赤如火,脾黃如土,肺白如金,腎黑如水,此刻看來,那些線條仿佛活了過來,形成一個循環往複的圓環——肝藏血養心,心陽溫脾,脾生精微充肺,肺化津液補腎,腎藏精養肝,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弟子從前治病,多是見症治症,如見肝病隻知疏肝,見心病隻知清心,卻不知髒腑之間如此緊密相連。”他停在圖前,指尖劃過從肝到心的線條,“就像去年治過一個少年,總是心悸失眠,用了多少清心的草藥都無效,後來發現他常發怒,原來是肝火旺灼傷心火。當時隻知平肝,卻沒想起補肝血以養心,若是早懂這相生之理,隻需疏肝的同時補肝血,心火自會平複。”
岐伯取過一卷竹簡,上麵是軒轅記錄的醫案,其中一頁便寫著那少年的病情。他用朱筆在“易怒”旁畫了一株燃燒的草木:“你看,肝木過旺,化為邪火,反灼心火,此時若隻澆滅火清心),不修剪草木平肝),火還會複燃。需平肝木,再補肝血滋木),讓木能正常生火,而非邪火燎原,這便是順應相生,而非強行壓製。”
軒轅接過竹簡,指尖在字跡上摩挲,忽然想起西陲那個骨折的少年。那孩子最初用了外傷藥,傷口卻總不愈合,後來老阿媽每日給他喝羊骨湯配山藥,不到半月便結痂。當時隻知山藥健脾,卻不知是通過脾土生肺金,讓肺氣推動氣血,再通過肺金生水滋養腎精,腎精充足方能長骨——原來這一個傷口的愈合,竟牽動了土、金、水三行,涉及脾、肺、腎三髒。
“如此說來,治病需觀全局,不能隻看一處。”他提筆在醫案旁補寫道:“脾土虛則肺金弱,肺金弱則腎水虧,腎水虧則肝木枯,肝木枯則心火衰,一環受損,環環皆傷。”寫完,他忽然想起自己年少時得過一場咳喘,當時巫醫用煙薰,反而越咳越重,後來岐伯用了補脾氣的藥,咳喘竟自行消退——那時不懂,如今才知是補土生金,讓肺氣自行恢複。
岐伯看著他批注的醫案,眼中滿是欣慰:“人身如天地,五行如四季,相生相養,方能平衡。你看那農田,需先鬆土土),再引水水),播下種子木),經日曬火),方能收獲金),缺了哪一步都不行。治病也是如此,需找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是母不生子,還是子不養母,然後順其性而補之,方能藥到病除。”
窗外的陽光漸漸升高,照在五行轉盤上,五個古字反射出耀眼的光。軒轅拿起轉盤,輕輕轉動,聽著木與火、火與土、土與金、金與水、水與木的碰撞聲,仿佛聽到了人體髒腑運轉的節律。他忽然明白,自己周遊天下所見的種種醫法,東方的導引、南方的草藥、西方的食療、北方的診法,其實都在這五行相生的規律之中,隻是從前未能看透這層聯係。
“弟子明白了。”他將轉盤放在案上,目光堅定,“從此治病,不僅要辨病症,更要尋根源,看是哪一行不足,哪一髒失養,順其相生之理調治。就像引水澆田,需順著地勢,而非強行灌淹。”
岐伯笑著點頭,從藥簍裏取出幾味草藥:“那便來試試。這是肝鬱犯脾的患者,你按相生之理,該如何用藥?”
軒轅看著那幾味藥——柴胡疏肝,山藥健脾,還有一味熟地補腎。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其中的關竅:“肝木克脾土,需疏肝調木),但木需水生,故加熟地補腎水滋水涵木),再用山藥健脾土防木克),如此肝木得養而不橫逆,脾土得護而能運化,正是順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道理。”
岐伯撫須大笑:“善!你已入門徑。這五行相生,看似簡單,實則包羅萬象,往後還需在實踐中細細體悟。”
軒轅望著案上的草藥,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明悟。他知道,這隻是開始,五行相生的奧秘還有更多等待他去探索,而每一點領悟,都將讓他離醫道的真諦更近一步。
想知道軒轅後麵會如何運用五行相生之理診治更多疑難雜症?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