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相克為製,平衡之道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第42章:相克為製,平衡之道
晨曦透過窗欞,在案幾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岐伯取過五塊色澤各異的玉石,依次排開:青如翠木,紅似烈火,黃若沃土,白類精金,黑若水澤。他指尖輕撫過玉石,沉聲道:“相生為助,如春雨潤苗,萬物方得生長;然無製則亂,譬如野火燎原,需以水克之,方能歸於平和。”
軒轅凝視著玉石,耳畔回響起周遊途中的種種見聞。他俯身取過那塊青色木石,又拿起黃色土石,若有所思:“師父是說,木能克土?”
岐伯頷首,指節輕叩案幾:“你且想,草木破土而出,根係盤結,能疏泄土壤;若草木過盛,反會耗盡地力,使土地貧瘠——這便是木克土之理。”
一語未落,軒轅腦中豁然閃過南疆雨林的景象。那時他隨部落醫者入山采藥,見一片沃土因藤蔓瘋長,竟變得板結堅硬,連最耐旱的荊棘都難以存活。醫者當時歎道:“草木太盛,土氣被奪,再肥的地也養不起這般貪婪的根須。”
“弟子明白了!”軒轅猛地抬頭,眼中精光閃動,“那年在南疆,有位農婦因肝鬱氣滯,整日唉聲歎氣,不思飲食,後來竟腹脹如鼓,大便幹結。當地醫者用了不少健脾藥,效果卻甚微。如今想來,便是木氣過旺,克製土氣,單補土而不疏木,自然難見成效。”
岐伯捋須微笑:“正是此理。肝屬木,脾屬土,肝木過旺則克脾土,此謂‘木乘土’。好比藤蔓纏樹,樹若不強,便會被纏得枯萎。治這種病,需先疏肝木,再補脾土,雙管齊下才行。”
軒轅起身踱步,腦海中浮現出更多病例。他停在掛著的地域醫案圖前,手指點向西方:“弟子在西陲時,見一牧民飲了過多寒涼泉水,又食了大量生冷瓜果,沒過幾日便腹痛腹瀉,四肢發冷。當地醫者用艾葉熱敷腹部,又讓他喝羊肉湯,才漸漸好轉。這是否就是‘土克水’?”
“不錯。”岐伯取過黑色水石與黃色土石,將土石壓在水石之上,“土能擋水,脾屬土,若脾土強健,便能運化水濕;若脾土虛弱,水濕便會泛濫,引發泄瀉、水腫。那牧民便是脾土被寒涼所傷,無力製水,故需溫脾土以利水濕。”他頓了頓,補充道,“你看那黃河泛濫,需築堤圍堰,這堤壩便是土,能製水之狂。”
軒轅俯身細看兩塊相壓的玉石,忽然想起北地一位老者。那老者常年咳喘,痰多清稀,每逢陰雨天便加重。當時北方醫者說他是“水飲犯肺”,用了幹薑、細辛等溫肺化飲的藥,果然見效。他試探著問:“水克火,是否也如這般?肺屬金,本不該與水、火相關,可那老者的病……”
岐伯搖頭輕笑:“五行相克,並非隻限於相鄰髒腑。水克火,火屬心,若心火過旺,可用寒涼之品屬水)清熱;但水若過盛,亦可上犯肺金,這叫‘子病及母’,因腎屬水,肺屬金,金水相生,水旺則金受牽連。”他取過紅色火石,再將黑色水石覆於其上,“你看,水可滅火,但若水勢過大,不僅滅火,還會淹了盛火的器具。”
軒轅恍然大悟,轉身取來竹簡,提筆疾書:“水克火,可清瀉火邪;火克金,能溫化金寒;金克木,可收斂木燥;木克土,需疏泄木鬱;土克水,當強健土氣。”寫罷,他望著岐伯:“如此說來,相克並非壞事,反而是維持平衡的關鍵?”
“正是。”岐伯拿起那塊紅色火石,又取過白色金石,“火能煉金,使其去雜質而變堅韌;若火過烈,則金會熔化變形。譬如人心火過旺,可灼傷肺金,使人幹咳少痰,這便是‘火乘金’,需用清肺瀉火之法,以金克木之理推導,實則是讓金氣肅降,製約火氣上炎。”
軒轅腦中靈光一閃,想起東行時遇到的漁翁。那漁翁因連日暴曬,又食了過多辛辣海魚,突然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當時他用了海邊的蘆葦根煮水,漁翁飲後便覺清爽。蘆葦根性寒,屬水,能瀉火,這正是水克火;而咽喉屬肺金,火氣灼傷金,用水滅火,實則也是在救金。
“弟子此前隻知相生為順,卻不知相克亦含生機。”軒轅感慨道,“就像西陲牧民放牧,若牛羊過多,便會啃光草原,需適當宰殺克製),才能讓草原恢複生機。”
岐伯讚許點頭:“天地萬物,過則為災。你看那四季輪轉,春木旺後有夏火,夏火盛後有秋金收斂,秋金燥後有冬水滋潤,冬水寒後有春木生發,這便是相克相製的自然之道。人體也是如此,五髒相互製約,才能氣血調和。”
他指著案上的玉石,一一解說:“肝木過旺,用肺金之藥如桑白皮)收斂;心火過盛,用腎水之藥如知母)清降;脾土過濕,用肝木之藥如陳皮)疏泄;肺金過燥,用心火之藥如生薑)溫化;腎水過寒,用脾土之藥如白術)溫運。”
軒轅聽得入了迷,伸手拿起那塊白色金石,又拿起青色木石:“金克木,譬如秋季草木凋零,是金氣收斂之功。若人肝木過燥,出現頭暈目眩、血壓升高,便可重用肺金之藥,如菊花、桑葉,這些藥色白入肺,性涼能清,正是以金克木,讓過於張揚的木氣得以收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岐伯補充道:“不僅用藥,針灸也可依相克之理。如肝火旺者,可刺肺經的魚際穴屬金),以金克木;心火盛者,可刺腎經的湧泉穴屬水),以水克火。”他取過一根骨針,在軒轅手腕處比劃,“你看這太淵穴,屬肺金,若肝木犯上,刺此穴可平肝潛陽。”
軒轅忽然想起一事,眉頭微蹙:“弟子在北方時,見一孩童因受驚嚇,小便失禁,麵色發白。北方醫者說是‘恐傷腎’,腎屬水,恐則水亂,用了益智仁屬土)煮水,孩童便好了。這是否是土克水?”
“然也。”岐伯點頭,“腎水主藏,恐則氣下,腎失封藏,水液失控。益智仁性溫入脾土,土能製水,故能固腎止遺。這便是以土克水,補土以製水亂。”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院中那棵老槐樹:“你看這樹,根土)吸收水分水),樹幹木)向上生長,枝葉火)接受陽光,秋冬落葉金)回歸土壤,循環往複,全賴五行生克。人若能悟透此理,治病便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軒轅跟著走到窗前,望著老槐樹蒼勁的枝幹,心中百感交集。周遊四方時,他收集了無數零散的醫法,如今經岐伯點化,用五行相克之理一串聯,竟如散落的珍珠被穿成了項鏈,瞬間有了章法。
“師父,弟子有一事不明。”軒轅轉過身,神色凝重,“若五行相克失衡,出現‘反克’怎麽辦?比如金本克木,若木過旺,是否會反過來克金?”
岐伯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能想到這點,說明已入佳境。確實如此,木過旺能反克金,稱為‘木侮金’,好比狂風能折斷金屬器物。人若肝火過旺,灼傷肺金,便會出現咳血、胸痛,這便是木侮金,此時需先平肝木,再補肺金,雙管齊下。”
他取過青色木石,用力壓在白色金石之上:“就像這樣,木盛金衰,便會反克。治病時需辨明是‘乘’還是‘侮’,‘乘’是強者欺弱者,‘侮’是弱者反欺強者,治法雖有不同,核心卻都是恢複相克平衡。”
軒轅俯身記錄,筆尖在竹簡上沙沙作響:“乘者,強淩弱,需抑強;侮者,弱反強,需扶弱兼抑強。”寫罷,他心中豁然開朗,仿佛看到了一條清晰的醫道之路。
此時,弟子推門而入,稟報說有位病人腹痛劇烈,冷汗直流。軒轅與岐伯對視一眼,快步走向診室。
病人是位中年農夫,捂著腹部蜷縮在榻上,麵色發青,舌苔白膩。軒轅按脈,脈象沉緊。他想起方才所學,問道:“近日是否淋雨,或食了生冷?”
農夫虛弱點頭:“前日冒雨耕地,昨晚又吃了幾塊涼瓜,半夜便開始腹痛。”
“此為寒邪犯脾,土被寒水所困,屬水侮土。”軒轅對岐伯道,“當溫脾土以製水濕,可用幹薑溫土)配蒼術燥濕)。”
岐伯頷首認可。軒轅開方抓藥,讓農夫趁熱服下。不到半個時辰,農夫腹痛漸止,汗也收了。
望著農夫感激離去的背影,軒轅心中湧起一陣暖流。他轉頭看向岐伯,眼中滿是堅定:“弟子明白了,相克之道,既是治病之法,亦是養生之要。人體如天地,需五行相製而不相害,方能長治久安。”
岐伯捋須長歎:“醫道漫漫,你已窺得門徑。但五行生克變化無窮,今日所論,不過是入門功夫。往後實踐中,你還會遇到更複雜的情況,需用心體悟才是。”
夕陽西下,將師徒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長。案上的五塊玉石在餘暉中流轉著溫潤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天地萬物的平衡之道。軒轅握緊手中的竹簡,知道自己對醫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層。
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