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五行針穴,對應取穴

字數:5885   加入書籤

A+A-


    第53章:五行針穴,對應取穴
    晨曦剛漫過岐下醫廬的窗欞,軒轅已俯在案前,指尖撫過那張繪了一半的經絡圖。圖上用朱砂勾出的線條彎彎曲曲,像山間遊走的溪流,又似原野上蜿蜒的小徑——那是他這些年隨岐伯學習、又經周遊驗證後,初步勾勒出的人體經絡走向。追風趴在案旁,尾巴有一下沒一下地掃著地麵,偶爾抬頭看一眼主人專注的側臉,喉嚨裏發出低低的呼嚕聲。
    “師父說,經絡如江河,穴位便是沿岸的渡口。”軒轅喃喃自語,伸手取過炭筆,在圖上肝經的位置停頓。昨日與岐伯論及五行配屬髒腑,肝屬木的道理已明了,可這無形的經絡與有形的穴位,又該如何與五行對應?他想起東行時見過的漁人,因常年彎腰拉網,常說兩肋發脹、眼睛發花,岐伯曾說這是肝氣不舒所致,若能找到肝經上的關鍵穴位施針,或許比單靠草藥更便捷。
    正思忖間,門外傳來腳步聲,弟子雷公捧著一卷竹簡進來,額上還帶著薄汗:“先生,這是昨日整理的北方醫案,其中幾例頭痛患者,當地醫者都提到按壓手腕內側能緩解。”
    軒轅接過竹簡,快速瀏覽。隻見上麵記著:“某婦,頭痛如裂,按腕間動脈旁,痛減;某叟,偏頭痛,按壓耳後凹陷處,片刻即舒。”他眼前一亮,猛地站起身,案上的炭筆都被帶得滾落:“動脈旁、耳後……這些或許就是穴位!”
    雷公被他突如其來的舉動嚇了一跳,隨即也興奮起來:“先生是說,不同的病,對應不同的穴位?”
    “不止如此。”軒轅快步走到經絡圖前,指著肝經的走向,“肝屬木,主疏泄,若肝氣鬱結,便如草木被縛,難展枝葉。昨日師父講五行,木、火、土、金、水各有其性,穴位想必也有五行之別,若能找到肝經上屬‘木’的穴位,治肝氣不舒之症,定能事半功倍。”
    他轉身向外走去,聲音裏帶著難掩的急切:“走,去看看部落裏那位常說兩肋脹痛的大叔。”
    來到部落東頭的木屋,那位姓薑的大叔正坐在門檻上歎氣,一手按著右側肋骨,眉頭皺得像團擰在一起的麻繩。見軒轅進來,他勉強擠出個笑容:“軒轅先生來了?唉,這肋叉子又開始疼,昨晚翻來覆去睡不著,眼睛也幹澀得厲害。”
    軒轅在他對麵坐下,先仔細詢問了症狀,又看了看他的舌苔,指尖搭在他的腕脈上——脈弦而緊,正是肝氣鬱結之象。他輕聲道:“薑大叔,我想在你腳上試試按壓幾個地方,或許能緩解些。”
    薑大叔雖有些疑慮,但對軒轅向來信任,當即點頭:“先生盡管試,再疼也比這日夜難受強。”
    軒轅褪去薑大叔的草鞋,目光落在他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的凹陷處。昨日翻閱岐伯所傳的古卷殘篇,曾見“太衝”二字,說其“在足背,當第一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當時不解其意,此刻對照,竟與眼前的位置分毫不差。他想起木性條達,太衝二字有“衝決鬱結”之意,莫非這就是肝經的木穴?
    他用拇指輕輕按住那個凹陷,緩緩加力。起初薑大叔沒什麽感覺,可隨著力度漸增,一股酸脹感順著足背向上蔓延,直抵兩肋,他忍不住“嘶”了一聲:“先生,這裏……又酸又脹,肋下好像被什麽東西頂了一下!”
    “忍著些。”軒轅一邊穩住力道,一邊觀察他的神色,“酸脹是正常的,說明氣通了。”他按揉片刻,又緩緩鬆開。
    不過一炷香的功夫,薑大叔原本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他活動了一下肩膀,驚喜道:“奇了!肋下的脹痛減輕了大半,眼睛也好像沒那麽幹了!”
    站在一旁的雷公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就按這麽一下,比喝好幾副藥都快?”
    軒轅心中卻是波濤翻湧。他扶起薑大叔,又細細詢問了感受,確認脹痛確實緩解,才帶著雷公回到醫廬。剛進門,他就抓起炭筆,在經絡圖上肝經的足背位置,重重畫了個圓點,旁邊寫上“太衝——木穴,疏肝解鬱”。
    “先生,這太衝穴真的屬木?”雷公湊過來,眼睛亮晶晶的。
    “八九不離十。”軒轅點頭,語氣卻帶著審慎,“但還需驗證。你去把部落裏那些常發怒、頭痛的人都請來,我要再試試。”
    接下來的幾日,醫廬裏格外熱鬧。被請來的人裏,有因瑣事與鄰人爭吵後頭痛欲裂的婦人,有狩獵不順、憋了一肚子火導致胸悶的青年,還有常年熬夜看顧牲畜、眼睛發紅的老者。軒轅一一為他們按壓太衝穴,大多人都反饋酸脹過後,不適症狀明顯減輕。
    其中最明顯的是那個頭痛的婦人。她本是急性子,前幾日與妯娌爭了幾句,氣得頭痛如劈,吃了兩副草藥也不見好。軒轅按揉太衝穴時,她疼得直咧嘴,說酸脹感都衝到頭頂了,可鬆開後沒多久,她就捂著額頭,一臉不可思議:“頭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剛才還像有斧頭在劈,現在……就像烏雲散了似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眾人舒展的眉頭,軒轅卻沒有停下腳步。他想起五行中的心屬火,便開始尋找心經的火穴。根據古卷殘篇的零星記載,他將目光投向手掌。心經起於心中,向下過膈,絡小腸,其分支從心係上挾咽喉,連目係,另一分支從心直出,上行至肺,再向下出於腋下,沿上臂內側後緣……如此推算,穴位應在手掌或前臂。
    他讓一位時常心悸、手心發熱的少年伸出手,按揉其手掌內側,當拇指按到第四、五掌骨之間,靠近小指端的位置時,少年猛地一顫:“先生,這裏好麻!像有小蟲子在爬,順著胳膊往上走!”
    軒轅心中一動,這處穴位在古卷中似有記載,名為“少府”。“少”有微小之意,“府”為聚集之所,心為火髒,少府或許就是心經的火穴。他持續按揉片刻,少年原本急促的呼吸漸漸平穩,說胸口的悶熱感消散了不少。
    “記下來。”軒轅對雷公道,“少府——火穴,清心瀉火,治心悸、手心熱。”
    找到木穴與火穴,仿佛打開了一扇大門。軒轅的勁頭更足了,他帶著弟子們,對照經絡圖,結合五行特性,開始係統尋找脾經的土穴、肺經的金穴、腎經的水穴。
    尋找脾經的土穴時,他們費了些周折。脾屬土,主運化,與飲食消化息息相關。軒轅推測,脾經的要穴或許在足部,因為“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內側端”。他讓一位常年消化不良、食後腹脹的老嫗伸出腳,仔細按壓大趾內側。
    當按到第一蹠趾關節後下方的凹陷處時,老嫗說有股暖流順著小腿往上走,直達腹部,原本脹硬的肚子好像軟了些。軒轅想起“太”有大之意,“白”對應土色黃色在五色中屬土,而此處皮膚相對淺淡,古人或以“白”代指土之沉穩),便將這穴位命名為“太白”,標注“土穴,健脾和胃”。
    為了驗證,他又讓老嫗連續三日來醫廬,每日按揉太白穴一刻鍾,同時配合食用小米粥。三日後,老嫗笑盈盈地說:“先生,我現在吃飯香了,肚子也不脹了,昨晚還多吃了半碗粥呢!”
    接下來是肺經的金穴。肺屬金,主氣司呼吸,軒轅推測其要穴可能在腕部,因為肺經“下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寸口正是腕部動脈處。他找到一位常年咳嗽、痰多的獵戶,按壓其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搏動處的凹陷。
    剛按下去,獵戶就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出幾口濃痰後,卻長長舒了口氣:“舒服!胸口好像不那麽堵了,呼吸都順了!”軒轅想起“太”有大之意,“淵”為深潭,肺如深淵,藏氣其中,便命名為“太淵”,記為“金穴,潤肺止咳,調暢氣機”。
    最後是腎經的水穴。腎屬水,主藏精,腎經“起於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軒轅便將目光投向足心。他讓一位常年腰膝酸軟、夜尿頻繁的老者脫下鞋,用拇指按揉其足心凹陷處。
    老者起初沒什麽感覺,按了片刻,一股溫熱感從足心蔓延至腰部,他忍不住感歎:“暖和!腰裏像揣了個小暖爐,舒服得很!”軒轅想起“太”有大之意,“溪”為溪流,腎屬水,如溪澗源源不斷,便命名為“太溪”,定為“水穴,補腎益精,溫養腰膝”。
    五穴找到,軒轅並沒有就此滿足。他帶著弟子們,在醫廬後的空地上擺開幾張案幾,將經絡圖鋪展在最中央,旁邊放著分別標注“木、火、土、金、水”的陶罐,每個陶罐裏都插著幾根打磨光滑的骨針——這是他們仿照砭石針,用獸骨精心製作的,比石針更輕便,也更不易損傷皮膚。
    “太衝屬木,對應肝經,能疏肝解鬱;少府屬火,對應心經,能清心瀉火;太白屬土,對應脾經,能健脾和胃;太淵屬金,對應肺經,能潤肺止咳;太溪屬水,對應腎經,能補腎益精。”軒轅指著圖上的五個穴位,聲音沉穩而有力,“這五穴,便是五行在經絡上的樞紐,如同五方的關隘,守住它們,就能調暢五髒之氣。”
    雷公捧著記錄的竹簡,興奮地說:“先生,我們是不是可以用骨針針刺這些穴位,代替部分草藥?”
    軒轅點頭,目光卻帶著鄭重:“針刺之法,看似簡單,實則凶險。力道大小、刺入深淺,都有講究。刺淺了,氣不達;刺深了,恐傷髒腑。今日,我們先從最安全的太衝穴練起。”
    他取過一根骨針,示範持針之法:“拇指在前,食指在後,捏住針尾,針尖要穩,如箭在弦上,不偏不倚。”說著,他在事先準備好的沙袋上練習刺入,骨針穩穩地紮入沙袋,深度恰到好處。
    弟子們輪流上前練習,有的緊張得手發抖,骨針紮得歪歪扭扭;有的用力過猛,針身都快沒入沙袋;還有的力度太輕,針尖剛碰到沙袋就歪了。軒轅一一糾正,耐心講解:“刺太衝穴,需斜刺,角度與皮膚成四十五度,深度約半寸,太深恐傷骨,太淺則無效。”
    練習了整整一日,弟子們才漸漸掌握了持針和刺入的要領。傍晚時分,那位曾被頭痛折磨的婦人又來醫廬,說下午頭又有些隱隱作痛。軒轅看她神色,知是肝氣又有些鬱結,便對雷公說:“你來試試,用骨針刺太衝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雷公頓時緊張起來,手心都冒出了汗。他深吸一口氣,按照軒轅教的方法,先找準太衝穴的位置,用酒精棉擦拭消毒這是從西陲學來的消毒法),然後持針、瞄準、刺入。骨針穩穩地紮入穴位,深度剛好。
    他按照軒轅的囑咐,輕輕撚轉針尾。婦人起初有些緊張,片刻後,便說那種熟悉的酸脹感又出現了,順著足背向上蔓延。雷公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留針片刻後,緩緩將針拔出。
    “不疼了!”婦人活動了一下脖子,驚喜地說,“比上次按壓效果還好,頭清清爽爽的!”
    雷公長舒一口氣,額上的汗都流了下來,臉上卻洋溢著難以抑製的喜悅。其他弟子也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眼中滿是對針術的好奇與向往。
    軒轅看著這一幕,心中暖意湧動。他想起初學時,自己也曾因找不到穴位而懊惱,因擔心刺傷患者而忐忑,如今弟子們也正走著這條探索之路。醫道漫漫,能有這些年輕的身影相伴,將這針穴之法傳承下去,便是最大的幸事。
    追風不知何時湊了過來,用腦袋蹭了蹭軒轅的手背,仿佛在為他鼓勁。軒轅撫摸著它的頭,目光再次投向那張經絡圖。圖上的五個穴位,像五顆明亮的星辰,點綴在縱橫交錯的經絡之間,而在它們之外,還有更多的穴位等待被發現,更多的醫理等待被探索。
    “針走五行,效如桴鼓。”他輕聲道,語氣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但這隻是開始,人體的奧秘,遠比我們想象的更深邃。”
    夜幕漸深,醫廬的燈火卻依舊明亮。軒轅坐在案前,借著燈光,在經絡圖上細細勾勒,他要將今日的發現與感悟一一記下,為這五行針穴的傳承,打下更堅實的基礎。而在他身旁,弟子們還在低聲討論著白天的練習,偶爾傳來幾聲歡笑,那是對知識的渴望,也是對醫道未來的憧憬。
    想知道軒轅後麵會發現什麽?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