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75集:南蠻瘴氣辨草性
字數:4536 加入書籤
第75集:南蠻瘴氣辨草性
南嶺的霧氣是活的。
軒轅踩著露水草鞋踏入這片密林時,晨霧正從腐葉堆裏鑽出來,纏上他的褲腳。空氣裏飄著股甜腥氣,像熟透的野果混著動物的腥臊,吸進肺裏竟帶著些微刺癢——這是他在北地從未遇過的氣息。身後的弟子阿柱突然打了個噴嚏,聲音在密不透風的林子裏撞出回聲,驚得頭頂枝椏上的羽鳥撲棱棱飛起來,落下幾片沾著露水的深綠葉子。
“先生,這地方的樹都長得怪。”阿柱揉著鼻子指向遠處,隻見幾株喬木的氣根像老藤般垂到地上,紮進黑褐色的泥土裏,遠遠望去竟像無數隻垂著的手。軒轅卻沒應聲,他正盯著腳邊一株貼地生長的草:三出複葉,葉片邊緣帶著細鋸齒,葉背泛著紫暈,斷口處正滲出乳白色的汁液,在晨光裏閃著微光。
“記下來。”他從腰間解下皮囊,倒出竹片和炭筆,“汁液乳白色,味辛,觸之微麻,生陰濕處。”阿柱趕緊蹲下來幫忙按住草葉,炭筆在竹片上劃過的沙沙聲,竟讓周遭的蟲鳴都顯得安靜了些。
他們已經在南嶺走了三日。自離開東夷海岸,軒轅便聽聞南方多“瘴氣”,能讓壯漢病倒,讓部落減員,可也聽聞當地巫醫用草木便能化解。他帶阿柱循著山民的蹤跡往密林深處走,越往南走,空氣越發滯重,連陽光都像是被泡軟了,透過層層疊疊的樹葉,隻能灑下斑駁的光斑,落在積了不知多少年的腐葉上,悶出些微熱的潮氣。
“先生你看!”阿柱突然拽住他的衣袖,聲音裏帶著驚惶。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前方不足百丈的山坳裏,幾間竹樓歪歪斜斜地搭著,竹樓外的空地上,竟躺著三個裹著草席的人。更讓人心驚的是,一個婦人正蹲在竹樓門口嘔吐,嘔出來的東西帶著暗紅色,她身邊的孩童則趴在地上,臉色蠟黃得像枯了的苞米葉,呼吸微弱得幾乎看不見胸口起伏。
“是瘴氣。”軒轅快步走上前,草席下的人身體已經僵硬,顯然是沒救了。他蹲到那孩童身邊,手指搭上孩子的手腕——脈象浮而數,跳得又快又弱,像風中殘燭。再看那婦人,眼眶深陷,嘴唇幹裂泛著青紫色,見有人靠近,她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警惕,隨即又被絕望淹沒。
“別碰他們!”一個粗啞的聲音從竹樓裏傳來。軒轅抬頭,見一個披散著頭發的老嫗拄著根蛇頭拐杖走出來,她的皮膚像老樹皮般黝黑粗糙,裸露的胳膊上刻著些暗紅色的花紋,手裏還攥著一把曬幹的草葉,散發著濃烈的腥氣。
“我們是來求醫問藥的。”軒轅站起身,盡量讓語氣平和,“見族人患病,想略盡綿力。”老嫗上下打量著他,目光在他腰間的竹片和皮囊上停了停,突然冷笑一聲:“你們這些北方來的,懂什麽?這是山靈發怒,要收走幾個魂魄,草藥能頂什麽用?”
話音剛落,那趴在地上的孩童突然劇烈地咳嗽起來,咳得身子蜷縮成一團,嘴角竟溢出些泡沫。婦人驚呼著撲過去抱住孩子,哭聲在潮濕的空氣裏顫巍巍地散開。軒轅心頭一緊,他想起東夷部落用砭石放血能去熱,可這孩子身子太虛,怕是經不起;北地的脈診告訴他這是熱病,可手邊沒有對症的藥石。
“這孩子還有救。”他看向老嫗,語氣斬釘截鐵,“您手裏的草,可否借我一看?”老嫗攥緊了草葉,拐杖在地上頓了頓:“這是魚腥草,能治山瘴,可他……”她沒再說下去,眼裏卻閃過一絲動搖。軒轅見她鬆了口,連忙追問:“這草長在何處?如何用?”
老嫗往密林深處指了指:“水邊濕地多的是,要新鮮的,連根拔起,洗淨了煮水,讓他喝下去。”軒轅立刻對阿柱道:“你去尋這草,記住是三出複葉,葉背帶紫,斷口有白汁,長在水邊的。”阿柱應聲要走,老嫗卻突然道:“等等!這草性烈,單煮怕是要傷了孩子的脾胃。”
軒轅一愣,隻見老嫗轉身進了竹樓,片刻後拿出另一把草,葉片細長,莖稈中空,聞起來帶著些微苦的香氣。“這是薄荷,性涼,能輔佐魚腥草散濕熱,又能護著些胃氣。”她把兩把草塞到阿柱手裏,“快去快回,晚了就真救不回來了。”
阿柱跑遠後,軒轅蹲在孩子身邊,輕輕用袖口擦去他嘴角的泡沫。孩子的睫毛上還掛著淚珠,小臉燒得滾燙,呼吸時胸口起伏微弱,像片隨時會被風吹落的葉子。婦人哽咽著說:“前幾日他還跟著父兄去采野果,回來就說頭暈,夜裏開始發熱,吃了巫師的符水也沒用……”
“符水治不了熱病。”軒轅輕聲道,“這不是山靈發怒,是濕熱入體。你看這林子密不透風,潮氣散不去,人在裏頭待久了,熱氣積在心裏,就像柴堆悶著火星,總要燒起來的。”他邊說邊解開孩子身上的麻布衣裳,讓潮濕的空氣能貼著皮膚過,又找來幾塊幹淨的石板,在火塘邊烤熱了,用布包著放在孩子的腳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為何?”婦人不解。“腳是離心髒最遠的地方,熱從腳下起,能把心裏的火氣引出去些。”軒轅解釋著,目光卻一直盯著密林的方向。老嫗坐在竹樓門口,手裏轉著蛇頭拐杖,突然開口:“你們北方人看病,都這般奇怪?又是摸脈又是烤石頭的?”
“醫無定法,能治病便是好法。”軒轅笑了笑,“東夷用石頭刺穴位能去淤,北地看臉色能知生死,想必你們南方的草木,也藏著許多道理。”老嫗哼了一聲,卻沒再反駁,隻是望著孩子的眼神柔和了些。
沒過多久,阿柱抱著一大把草跑了回來,褲腳沾滿了泥,臉上還劃了道血痕。“先生,找到了!水邊好多,我多采了些。”他把草遞過來,軒轅接過一看,果然是魚腥草,根係帶著濕潤的黑泥,葉片上還沾著水珠。他趕緊讓婦人燒起陶罐,將魚腥草和薄荷洗淨了放進去,添了些山泉水,在火塘上慢慢煮著。
藥草在陶罐裏翻滾,腥氣混著薄荷的清香漸漸彌漫開來。軒轅時不時揭開蓋子看看,調整著火候,老嫗在一旁看著,突然道:“火不能太旺,這草要慢慢熬,讓藥性滲到水裏頭,像熬骨湯那樣,急不得。”軒轅依言把火撥小了些,陶罐裏的水咕嘟咕嘟地冒著細泡,像是在低聲訴說著什麽。
藥熬好時,孩子的咳嗽漸漸輕了些。軒轅舀出一碗藥汁,放溫了,用小勺一點點喂進孩子嘴裏。藥汁帶著濃重的腥苦味,孩子剛喝兩口就想推開,軒轅輕聲哄著:“喝下去就不難受了,你看這藥湯綠瑩瑩的,像不像你采的野果汁?”婦人也在一旁柔聲勸說,孩子才勉強又喝了幾口。
一碗藥下肚,不過半個時辰,孩子的額頭竟滲出些細汗,臉色也漸漸褪去蠟黃,泛起一絲血色。他咂了咂嘴,竟小聲說:“娘,我餓了。”婦人喜極而泣,抱住孩子的頭直掉眼淚。老嫗站在一旁,手裏的拐杖不知不覺鬆了些,看著軒轅的眼神裏多了些讚許。
“這魚腥草,果然是好物。”軒轅拿起一株沒煮的魚腥草,放在鼻尖聞了聞,“味辛苦,性寒涼,能清熱利濕,解瘴毒。”他又看向薄荷:“薄荷味辛涼,能疏散風熱,還能醒脾和胃,難怪兩者相配,既能去熱又不傷身。”
老嫗突然歎了口氣:“以前部落裏也有懂草藥的老人,說這魚腥草是‘濕地裏的清道夫’,能掃淨身子裏的髒東西。可後來老人走了,年輕的隻信巫師的符水,好多人就這麽沒了……”她的聲音裏帶著些哽咽,粗糙的手摩挲著蛇頭拐杖上的花紋,像是在撫摸著逝去的族人。
軒轅把魚腥草和薄荷的樣子畫在竹片上,又記下“濕熱瘴氣,魚腥草配薄荷煮水”,突然想起什麽,問道:“若是重症,光靠這兩味草怕是不夠吧?”老嫗點點頭:“前幾日有個壯漢,喝了這藥也沒好,後來……”她頓了頓,“老人說過,重症要加蒼術,那草長得像白術,卻帶著股辛烈氣,能燥濕健脾,比薄荷的力道更足。”
軒轅連忙讓阿柱記下“蒼術,辛溫,燥濕,配魚腥草治重症瘴氣”,他望著密林深處,那裏的霧氣不知何時散了些,陽光透過枝葉照在地上,映出斑駁的光影。他想起東夷的砭石能去淤,南蠻的草藥能清熱,北地的脈診能知病,西戎的縫合能補傷,這些散落四方的智慧,就像這林子裏的草木,各有其性,卻都藏著天地的道理。
“多謝老人家指點。”軒轅對著老嫗深深一揖,“這些草藥的性子,我記下了。”老嫗擺擺手,轉身進了竹樓,再出來時手裏拿著個竹筒,裏麵裝著些曬幹的魚腥草和蒼術。“帶著吧,路上或許用得上。”她把竹筒塞到軒轅手裏,“你們北方人不懂南方的濕熱,可別像那孩子似的,栽在這林子裏。”
軒轅接過竹筒,隻覺得沉甸甸的,裏麵裝的不僅是草藥,還有一個部落對生命的敬畏。他看向那漸漸好轉的孩子,婦人正用小勺喂他喝著溫熱的米湯,孩子的眼睛亮了些,正好奇地看著他腰間的竹片。阿柱在一旁收拾著行囊,嘴裏哼著北地的小調,調子在潮濕的空氣裏打著轉,竟也染上了些南方的綿軟。
密林裏的蟲鳴又響了起來,比先前更清亮些。軒轅知道,前路還有更多的草木等著他去辨識,更多的醫理等著他去領悟,可此刻握著手裏的竹筒,聞著那淡淡的藥香,他突然覺得心裏踏實了許多。就像這魚腥草,生在濕地卻能散濕熱,世間萬物,總有其存在的道理,而醫者的本分,便是讀懂這些道理,讓生命能在天地間好好地紮根、生長。
他低頭看了看竹片上記下的字句,炭筆的痕跡在潮濕的空氣裏微微發潮,卻透著一股堅定的力量。下一站該往何處去?或許該去更南邊的山穀,那裏據說有能解蛇毒的草藥,還有能治瘴痢的奇方。
欲知軒轅在南嶺深處還能尋得何種草藥,下集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