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101集:東夷初遇砭石術
字數:3521 加入書籤
第101集:東夷初遇砭石術
晨霧像一匹濕漉漉的素帛,漫過東海之濱的礁石灘。軒轅踩著微涼的沙礫往前走,褲腳被浪花濺出的細珠打濕,帶著鹹腥的風鑽進領口時,他忍不住縮了縮脖子——這是他第一次見到如此遼闊的水,比部落裏那條貫穿草原的河流要壯偉百倍,連呼吸都帶著不同的味道。
同行的向導是個皮膚黝黑的東夷青年,名叫阿漁,肩上扛著半筐海貝,見軒轅頻頻回望身後的密林,咧嘴笑道:“軒轅先生是怕迷路?我們東夷人的鼻子比獵犬還靈,聞著海風味兒就丟不了。”
軒轅笑著搖頭。他離開岐伯的住處已近半年,從黃土高原一路向東,越靠近海邊,空氣裏的水汽就越重,連草木都長得跟中原不同:葉片更寬,藤蔓更密,連石頭縫裏鑽出的野草都帶著層滑膩的黏液。昨晚宿在阿漁的部落時,他就發現這裏的人說話帶著水汽般的軟糯,連走路都像踩著浪花似的輕。
“你們住在這裏,不覺得潮嗎?”軒轅彎腰撿起一塊被海浪磨圓的卵石,指尖觸到冰涼的潮氣,“夜裏睡覺,骨頭縫裏會不會發沉?”
阿漁撓了撓頭:“先生說的是‘潮氣入骨’?是有老輩人說關節發僵,不過我們有法子治。”他忽然指向礁石灘的另一頭,“你看那邊。”
軒轅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隻見十幾個漁民正圍著一個壯年漢子,那人坐在塊平整的黑石上,左腿褲管卷到膝蓋,小腿上有道三寸長的傷口,紅肉翻卷著,滲出血珠混著海水,看著怵目驚心。旁邊一個白發老者正蹲在他麵前,手裏捏著塊巴掌大的石片,石片邊緣鋒利,迎著晨光泛著青灰色的冷光。
“那是巫祝爺爺,”阿漁解釋道,“阿山哥剛才收網時被礁石劃了,得讓巫祝爺爺‘砭’一下。”
軒轅快步走過去時,正見老者舉起石片,在傷口上方懸了懸,忽然手腕一轉,用石片的棱角在傷口周圍輕輕按壓起來。他的動作極快,卻不雜亂,像是在按某種固定的軌跡遊走:先按傷口上方三寸,再按兩側邊緣,最後用石片的平麵貼在傷口上,輕輕碾磨。
那叫阿山的漢子起初還齜牙咧嘴,片刻後竟舒了口氣,額頭的冷汗漸漸收了。不過半盞茶的功夫,老者收起石片,從腰間布袋裏掏出些灰白色的粉末撒在傷口上,又用寬大的海草葉裹住,站起身道:“行了,三天別碰鹹水,準好。”
軒轅驚得心頭一跳。在中原時,族人若是被利器劃傷,輕則發炎紅腫,重則高燒不退,巫醫用草藥敷了,沒個十天半月好不了。這老者隻用塊石頭按了按,竟能讓傷者立感輕鬆?
“老人家,”軒轅上前拱手,“晚輩軒轅,從中原而來。方才見您用石片治傷,效果奇特,不知這石片有何講究?”
老者抬眼打量他,目光像礁石般沉靜:“你是外鄉人?看你穿著不像漁民,倒像個識文斷字的。”他掂了掂手裏的石片,“這叫砭石,是海裏沉了百年的青石打磨的,能‘瀉熱散瘀’。”
“瀉熱散瘀?”軒轅追問,“傷口是皮肉破損,跟‘熱’和‘瘀’有什麽關係?”
老者往礁石上坐了,指了指阿山的傷口:“你看他傷口周圍,是不是泛著紅?那就是‘熱’——血被傷氣逼得亂湧,積在皮肉裏就成了‘瘀’。這砭石性寒涼,像海水澆滅火苗似的,能把這股亂湧的熱氣按下去,瘀血散了,自然就不痛了。”
軒轅蹲下身,仔細看阿山的傷口:果然,剛才還外翻的紅肉已經收了些,周圍的紅腫也淡了。他忽然想起岐伯曾說過“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可這老者卻說寒能散瘀,難道有什麽不同?
“晚輩鬥膽,想試試這砭石。”軒轅看向老者。
老者挑眉:“你不怕疼?”
“若能明白醫理,疼也值得。”
老者從布袋裏掏出塊小些的砭石遞給軒轅,石片邊緣打磨得極薄,卻不割手,握在掌心竟有種透心的涼。“你自己找個地方試試,輕點按,別真劃破皮。”
軒轅想了想,抬手捏住自己的虎口——昨晚趕路時被樹枝劃了道細痕,此刻還隱隱作痛。他學著老者的樣子,用砭石的棱角在傷口周圍輕輕按壓,起初隻覺冰涼刺骨,按到第三下時,忽然有股酸脹感順著手臂往上竄,虎口的疼痛竟真的減輕了。
“這……”軒轅又驚又喜,“這石片的寒氣,竟能順著皮肉往裏走?”
“不然怎麽叫‘水之精’?”老者捋著胡須笑,“我們東夷人靠海吃海,連治病都得借海水的力。這砭石沉在海底時,日夜受海水浸泡,吸足了水的陽氣——你別瞧它涼,那是水的陽剛氣,專克皮肉裏的邪熱。”
軒轅低頭看著掌心的砭石,忽然明白過來:岐伯說的“寒則澀而不流”,是指全身的血氣遇寒會凝滯;而這砭石的寒,是局部的“以寒製熱”,就像用冰塊敷燙瘡,能把局部的熱邪逼出去。原來同是“寒”,用法不同,效果竟截然相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阿漁湊過來說:“巫祝爺爺,前幾日阿婆的手腕腫了,您用砭石按了兩次就好,是不是也靠這‘水之精’?”
“那是勞損的瘀腫,”老者道,“跟外傷的熱瘀不同,得用砭石的平麵碾磨,像推海浪似的,把瘀住的血氣推散開。”他忽然看向軒轅,“外鄉人,你要是想學,我可以教你認砭石——不是所有青石都能用,得是礁石灘上被海浪衝了十年以上的,石質要細,敲起來聲音清脆,那才是‘活石’。”
軒轅心頭一熱。他離開部落時,就立下心願要尋訪天下醫道,如今在東夷海邊,竟遇到如此奇特的療法。他將砭石捧在掌心,對著老者深深一揖:“晚輩願學。隻是不知,這砭石除了治外傷,還能治別的病嗎?”
老者眯起眼望向翻湧的海浪,半晌才道:“去年有個孩子總頭疼,我用砭石按他眉骨上方,按了五日就不疼了。你說,這算不算治別的病?”
軒轅的心跳驟然加快。頭疼是內裏的病,砭石竟能隔著皮肉起效?他正想追問,卻見阿山站起身,活動了幾下小腿,笑著說:“真不疼了!多謝巫祝爺爺!”
老者擺擺手,轉頭對軒轅道:“明日清晨來礁石灘,我帶你找‘活石’。不過你得記著,用砭石得看時辰——漲潮時石性最烈,隻適合治急症;退潮時石性柔和,適合治慢病。這跟你們中原人說的‘順天時而行’,是一個理。”
軒轅望著遠處海天相接的地方,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灑在海麵上,碎成一片金鱗。他握緊掌心的砭石,那股涼意仿佛順著指尖鑽進心裏,卻讓他渾身都湧起一股熱勁——原來這海邊的智慧,竟藏在潮起潮落、石寒石暖之間。
他忽然想起臨行前岐伯的囑咐:“醫道不在書裏,在天地間,在人心裏。”此刻才算真正懂了幾分。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後續如何?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