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103集:海風與痹症

字數:3771   加入書籤

A+A-


    第103集:海風與痹症
    晨霧還未散盡時,軒轅已跟著東夷部落的漁老蹲在礁石上。鹹腥的海風卷著細碎的浪花撲過來,打在他粗布短褐上,帶來刺骨的涼意。漁老手裏正翻揀著一堆灰撲撲的海鹽,指節被海風蝕得發紅,卻在觸到鹽粒時微微蜷起,像是對這粗糲的結晶有著天生的親近。
    “軒轅小哥,你看這海。”漁老忽然開口,聲音被風撕得有些散,“它能養人,也能害人。”
    軒轅順著他的目光望去,晨曦正從海平麵爬上來,給翻湧的浪濤鍍上一層碎金。昨日他還見漁民們駕著獨木舟在浪裏穿梭,網起銀鱗閃爍的魚群,此刻卻見幾個壯年漢子縮在避風的岩洞裏,肩膀和胳膊僵硬地聳著,有人忍不住捶打時,發出沉悶的呻吟,像被礁石卡住的船板。
    “他們這是……”軒轅皺眉。他在有熊部落時見過風寒侵體的人,多是發熱咳嗽,卻從未見過這般關節腫痛、動彈不得的模樣。
    “風痹。”漁老往手心倒了把海鹽,搓得嘩嘩響,“海風裏裹著水腥氣,吹透了骨頭縫,寒和濕纏在一塊兒,就成了這難纏的東西。年輕時候還能扛,年紀稍長,或是趕上連陰雨,這胳膊腿就跟生了鏽的鐵環似的,轉不動了。”
    說話間,一個後生抱著一捆曬幹的艾草走過來,臉上帶著愁容:“漁伯,阿爹昨晚疼得沒合眼,您再給想想辦法?”
    漁老歎了口氣,起身拍了拍軒轅的胳膊:“小哥要是不嫌棄,去看看?”
    岩洞裏頭比外頭更濕冷,石壁上滲著水珠,匯成細流往下淌。角落裏鋪著幹燥的海藻,一個中年漁民正蜷在那裏,右臂腫得比左臂粗了一圈,膚色發青,手背上的青筋像蚯蚓似的鼓著。見漁老進來,他勉強想坐起來,卻因牽動肩膀疼得倒抽冷氣,額頭上沁出冷汗。
    “別動。”漁老按住他,轉頭對後生說,“燒火,把鹽炒熱了。”
    後生應著,在岩洞中央架起陶釜,往裏頭倒了半袋海鹽。火塘裏的幹柴劈啪作響,很快讓陶釜熱起來,鹽粒在釜底滾動,發出細微的爆裂聲,一股帶著海腥味的熱氣漸漸彌漫開來。
    軒轅蹲在一旁仔細看著:海鹽原本是灰白色的結晶,受熱後漸漸泛黃,熱氣蒸騰中,竟透出幾分溫潤的光澤。漁老不時用木鏟翻動,直到鹽粒燙得能聽見水汽蒸發的嘶聲,才示意後生取來一塊粗麻布。
    “這布是用海邊的麻織的,吸汗,還不容易燙破。”漁老一邊將熱鹽倒進麻布,一邊解釋,“鹽這東西,是海的骨頭,看著冷硬,炒熱了卻能鑽到肉裏去,把那纏人的寒濕給逼出來。”
    他將包好熱鹽的麻布往漁民腫著的胳膊上一敷,那漁民先是疼得齜牙咧嘴,隨即發出一聲舒服的喟歎,原本緊繃的臉慢慢鬆開了。“漁伯,這熱乎勁兒……像曬著太陽似的,直往骨頭裏鑽。”
    軒轅伸手碰了碰麻布,隔著布料都能感覺到灼人的溫度,卻見那腫脹的皮膚並未被燙傷,反而漸漸透出些紅潤。他忽然想起在有熊部落時,母親冬天會把烘熱的石子用布包起來暖手,那時隻當是取暖,此刻才隱約覺得,這“熱”裏藏著治病的道理。
    “您是怎麽想到用鹽的?”軒轅輕聲問。
    漁老往火裏添了塊柴,火光映著他眼角的皺紋:“早年間啊,有個老漁民被浪打在礁石上,腿腫得走不了路,躺在沙灘上暴曬。那會兒正是漲潮,海水漫過他的腿,退潮後鹽粒結在皮膚上,被太陽一曬,熱得發燙。他本以為要等死,沒想到過了兩天,腿腫竟消了,還能走路了。”
    從那以後,東夷人便開始用海鹽治風痹。有人試著直接用生鹽敷,卻覺得又涼又澀,反而加重疼痛;有人用溫水調鹽,效果卻遠不如炒熱的鹽。試了幾代人,才定下這“炒熱裹敷”的法子。
    “這鹽啊,得是剛從海裏撈上來的粗鹽,帶著海的火氣。”漁老指著陶釜裏剩下的鹽,“若是放久了,潮了,或是磨得太細,那股子勁兒就弱了。就像人一樣,得帶著幾分生猛氣,才能扛住風浪。”
    正說著,那中年漁民忽然動了動胳膊,竟能勉強抬到胸口了。“漁伯,不那麽疼了!”他眼裏閃著光,試著屈伸手指,雖然還有些僵硬,卻比剛才靈活多了。
    後生在一旁樂得直搓手:“我就說漁伯的法子靈!”
    軒轅卻沒說話,他盯著那塊冒著熱氣的麻布,忽然想起前幾日在海邊看到的情景:退潮後的沙灘上,鹽粒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被曬得滾燙,而那些被海水浸泡過的礁石,即便在陰涼處也帶著潮氣,可被太陽曬透了,就能變得幹燥溫熱。
    “寒和濕,就像礁石上的潮氣?”他喃喃自語,“而熱鹽,就像太陽,能把它們趕跑?”
    漁老聞言,讚許地點點頭:“小哥說得在理。寒是陰,濕是濁,都怕這陽熱之氣。鹽本是海的精魂,得火一助,陽熱更盛,既能把寒氣逼出來,又能把濕氣吸幹,這痹症自然就鬆快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頓了頓,又往陶釜裏加了些鹽:“不過啊,這法子也不是萬能的。若是痹症拖得久了,寒氣入骨,單靠鹽可不夠。去年有個老夥計,胳膊疼了三年,我用鹽敷了半個月,也隻緩解了些,後來……”
    漁老沒說下去,但軒轅從他的神色裏看出了惋惜。他忽然想起自己行囊裏還有從南疆帶的生薑——那東西辛辣溫熱,能驅寒。“漁伯,若是把生薑和鹽一起炒,會不會更有勁兒?”
    漁老愣了一下,隨即眼睛亮了:“生薑?那東西我見過,南邊來的商隊帶過,說是吃著燒心,卻能暖身子。和鹽一起炒……”
    說試就試。後生跑回住處取來幾塊生薑,軒轅親自把它們切成薄片,和海鹽一起倒進陶釜。火更旺了,鹽粒和薑片在釜中翻滾,很快,一股辛辣的香氣混著海鹽的腥味飄出來,比剛才的熱氣更衝,卻帶著一股鮮活的暖意。
    這次,漁老把熱鹽薑片包好,敷在了另一個患風痹的老漁民腿上。不過片刻,老漁民就直咂嘴:“這熱乎勁兒,比剛才厲害!像是有股子力氣往骨頭縫裏鑽,疼是疼,可疼過之後,舒坦!”
    軒轅看著老漁民漸漸舒展的眉頭,心裏像被什麽東西填滿了。他想起岐伯曾說“陰陽相濟,病乃可愈”,此刻才真正明白:寒為陰,熱為陽;濕為濁,燥為清。用陽熱之性的鹽和薑,去攻陰寒之邪的痹症,正是陰陽相搏、以陽克陰的道理。
    海風依舊在岩洞外呼嘯,但岩洞裏的火光和藥氣,卻讓人忘了濕冷。軒轅低頭在獸皮卷上記錄:“鹽,海之精,性溫,炒熱可驅寒濕。配生薑,其性更烈,能透骨散寒,治風痹。”
    寫罷,他抬頭看向漁老,見對方正用欣慰的目光看著自己,忽然覺得,這趟東夷之行,學到的不隻是治病的法子,更是對“天地之氣”的領悟——海有海的脾氣,人有人的病痛,而醫道,不過是順著天地的性子,幫人找回本該有的平衡。
    那老漁民的腿漸漸能伸直了,後生高興地要留軒轅吃飯,用剛捕的魚熬湯。軒轅望著陶釜裏還在微微發燙的鹽粒,忽然想,等回到有熊部落,要把這法子教給族人,讓那些被風寒困擾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份來自山海的暖意。
    隻是,風痹的成因還有多少?除了鹽和薑,還有沒有別的法子能應對?軒轅摸了摸懷裏的獸皮卷,上麵已經記了不少東夷的智慧,但他知道,這遠遠不是盡頭。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後續如何?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