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104集:魚鰾治虛損
字數:3446 加入書籤
第104集:魚鰾治虛損
東夷部落的晨霧總帶著鹹腥氣,像一層濕漉漉的紗,裹著海邊的礁石與茅屋。軒轅蹲在沙灘上,指尖撚著半塊曬幹的魚鰾,望著遠處翻湧的浪濤發怔。這東西灰撲撲的,摸起來韌得像老樹皮,昨日巫祝卻用它救了那個快被咳聲撕碎的少年。
三日前,他在部落邊緣的草棚裏第一次見到那孩子。不過十三四歲的模樣,瘦得隻剩一把骨頭,顴骨高高聳著,嘴唇泛著不正常的青紫色。每一次咳嗽都像要把五髒六腑都嘔出來,身子蜷成蝦米,後背的脊骨隔著單薄的麻布清晰可見。部落的人說,這孩子從開春就病著,先是發熱,退了熱就開始咳,白日裏還好些,到了夜裏,咳聲能穿透半條街,常常咳到後半夜,冷汗把草席浸得透濕。
“試過草藥了?”軒轅蹲在少年身邊,伸手探他的額頭。不燒,隻是皮膚燙得像揣著團小火苗,掌心觸及之處,能摸到少年嶙峋的肩胛骨在皮下輕顫。
守在一旁的婦人紅著眼眶搖頭:“巫祝給的草藥喝了二十多副,開始還能壓一壓,後來就不管用了。昨天後半夜,他咳得直吐酸水,連氣都喘不上來……”話音未落,少年又是一陣劇咳,喉間發出“嗬嗬”的痰鳴聲,像是有團爛棉絮堵在那裏。
軒轅皺起眉。他在岐伯身邊學過,久咳不愈,多是肺氣虛損,可這孩子的症狀更重些——夜裏盜汗、氣短、麵白唇青,倒像是五髒都虧空了。他想起岐伯說過“久咳傷氣,氣損及精”,難道這孩子的“精”也耗竭了?
正思忖著,巫祝提著個陶罐走了進來。那是個頭發花白的老者,臉上刻滿海風犁出的皺紋,手裏的陶罐用麻繩纏著,沉甸甸的。他沒說話,徑直走到灶邊,添了些幹柴,把陶罐架在火上。
“這是……”軒轅湊過去,聞到罐子裏飄出淡淡的腥氣,混著一絲草木的清香。
“魚鰾。”巫祝掀開罐蓋,裏麵是乳白色的濃湯,浮著幾片翠綠的海菜。“取的是深海大魚的鰾,泡了三日,換了七遍水,去了腥味,再用桑柴火慢燉,加了些海帶提鮮。”
軒轅探頭去看,罐底沉著幾塊半透明的東西,軟乎乎的,像泡發的瓊脂。他在山林裏見過各種草藥,卻從未想過魚肚子裏的東西能治病。
“魚在水裏遊,全靠這鰾鼓氣、收氣,”巫祝舀了一勺湯,吹涼了遞到少年嘴邊,“這東西藏著魚的精氣,人吃了,能補虧虛。”
少年虛弱地張開嘴,湯液滑入喉嚨,他竟沒像往常那樣嗆咳。婦人驚喜地睜大眼:“阿弟咽下去了!他昨天連水都喝不進……”
巫祝又喂了兩勺,才把陶罐蓋好:“每天早晚各一碗,連喝七日。”他轉向軒轅,眼神裏帶著點考較的意味,“你覺得,這魚鰾為何能治他的病?”
軒轅沉吟片刻。他想起岐伯講過“萬物有靈,各藏其精”,植物的根能固氣,動物的某些髒器也該有特殊的功用。魚鰾能讓魚在水中沉浮,想來是藏納氣息的關鍵,而這少年最缺的,正是“氣”與“精”。
“魚生於水,屬陰,”他緩緩道,“但魚鰾能助魚升降,含陽動之氣。少年久咳,氣隨咳失,精隨汗泄,陰陽兩損。魚鰾藏魚之精,性溫而潤,既能補陰精,又能助陽氣,恰合他的虛損之證。”
巫祝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說得在理。但還有一層——這魚得是深海的大魚,淺海的魚鰾太薄,藏不住多少精氣。而且泡發時要用晨露,不能用井水,晨露得天地之清陽,能去魚鰾的陰濁。”
軒轅心中一動。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麽多講究。他跟著巫祝來到海邊的曬場,隻見十幾張竹匾上攤著大小不一的魚鰾,最大的一張足有孩童的巴掌寬,邊緣還帶著淡淡的青色。
“取鰾也有規矩,”巫祝指著一張竹匾,“得等魚剛被捕撈上來,活的時候取,不然精氣就散了。你看這張,邊緣帶青的,是雄魚的鰾,補力更足;邊緣泛白的是雌魚的,偏於滋陰。那少年是男孩,用雄魚的鰾更合適。”
軒轅蹲下身,輕輕撫摸那張雄魚的鰾。曬幹的鰾堅硬如甲,卻能隱約感覺到內裏藏著的韌勁。他想起自己年少時在有熊部落,見過獵人剝熊膽、取鹿胎,那時隻覺得血腥,此刻才明白,若用之得當,這些動物的髒器竟能成為救命的藥。
接下來的幾日,軒轅每日都去看那少年。第一天,少年夜裏咳得輕了些,能睡上一個時辰;第二天,盜汗少了,嘴唇的青色淡了些;到了第五天,他竟能扶著牆坐起來,眼神裏有了點光彩。
“昨天他還吃了小半碗海魚粥,”婦人抹著眼淚笑,“自生病以來,這是第一次主動要東西吃。”
軒轅掀開陶罐,裏麵的魚鰾湯還冒著熱氣。他舀起一塊燉軟的魚鰾,放在鼻尖輕嗅,隻聞到淡淡的鮮香,沒有絲毫腥味。他試著嚐了一口,口感滑嫩,入喉後竟有種溫熱的感覺順著喉嚨往下淌,像一股暖流,緩緩滲入四肢百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湯性甘,味淡,”他在心裏默默記下,“入肺、腎二經,能補肺氣以止咳嗽,填腎精以固盜汗。”他忽然想起岐伯說過“五穀為養,五畜為益”,這魚鰾算不算“五畜”之外的“益”?
第七日清晨,少年竟能走出草棚,站在陽光下曬暖了。他的臉頰有了點血色,咳嗽聲變得輕微,隻是說話還有些氣短。巫祝又取了些曬幹的魚鰾,用麻紙包好遞給婦人:“再吃七日,每日用小米粥燉,讓他慢慢養著。”
少年對著巫祝和軒轅深深鞠了一躬,聲音還有些沙啞:“謝……謝謝你們。”
看著少年挺直了些的脊梁,軒轅忽然覺得心裏沉甸甸的。他在南疆見過草藥救人,在東夷見過砭石止血,卻從未像此刻這樣,被一種“以形補形”的樸素智慧打動。魚鰾藏於魚腹,本是助魚沉浮的器官,人吃了,竟能補自己虧空的精氣,這難道不是“天人相應”的另一種體現?
離開草棚時,海風正暖,吹得沙灘上的貝殼閃閃發亮。巫祝拍了拍他的肩:“天地生萬物,各有其用。草能治病,石頭能治病,魚肚子裏的東西,也能治病。關鍵是要懂它們的性子,知道什麽時候該用,怎麽用。”
軒轅點頭,指尖還殘留著魚鰾的韌勁。他從行囊裏取出獸皮卷,借著陽光寫下:“魚鰾,深海大魚之鰾,性溫,味甘,能填精益氣,補肺腎之虛,治久咳、盜汗、體瘦。取活魚之鰾,晨露泡發,桑柴火燉,雄魚之鰾補力尤勝。”
寫完,他抬頭望向遠方的海平麵。東夷之行已近尾聲,他的行囊裏裝滿了砭石、呼吸法圖譜,還有這魚鰾的秘密。下一站,該向南去了,去那草木蔥蘢的南疆,探尋更多自然的饋贈。
隻是不知,南疆的密林裏,又藏著怎樣的醫道智慧?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後續如何?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