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第124集:耐寒與導引

字數:3543   加入書籤

A+A-


    第124集:耐寒與導引
    北地的風,像無數把小刀子,刮在臉上生疼。軒轅裹緊了身上的獸皮,望著遠處被冰雪覆蓋的山巒,呼出的白氣瞬間消散在凜冽的寒風裏。他隨北地部落已住了月餘,從最初的畏寒瑟縮,到如今能在雪地裏行走半個時辰而不覺得徹骨冷,心裏清楚,這並非隻因習慣了寒氣,更因那些看似尋常的伸展扭轉——部落人稱之為“導引”的法子。
    清晨的部落營地,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天剛蒙蒙亮,不論老幼,都會聚在篝火旁,隨著太陽一點點爬上山頭,做起一套奇怪的動作。老者動作遲緩卻沉穩,少年動作迅猛而有力,連剛會走路的孩童,也會跟著大人伸胳膊蹬腿,咿呀學語間透著認真。軒轅起初隻是遠遠看著,直到那日見部落裏最年長的巫醫——一位須發皆白、卻腰杆挺直的老者,在雪地裏做完一套動作後,竟能赤手劈開一塊凍得堅硬的木柴,才真正動了探究的心思。
    “這導引之術,練的是筋骨,通的是氣血。”巫醫見軒轅看得入神,拄著拐杖走到他身邊,聲音洪亮得不像古稀之人,“北地苦寒,若隻靠獸皮禦寒,終究抵不過那鑽心的寒氣。可這身子骨若是活泛了,氣血像開春的河水似的流動起來,再冷的風,也鑽不進骨頭縫裏。”
    軒轅點頭,想起自己初到北地時,夜裏總覺得膝蓋發僵,清晨起來手指發麻,便是氣血不暢的緣故。他拱手問道:“晚輩見諸位時而如熊伸腰,時而似虎擺尾,不知這動作可有講究?”
    巫醫笑了,眼角的皺紋擠成一團,卻透著矍鑠:“講究大著呢。你看那熊,冬日裏臥在洞裏,看似不動,實則筋骨裏藏著一股韌勁,開春一醒,便能一掌拍斷樹幹——咱們學熊伸腰,練的就是這股沉勁,能把丹田的氣往下沉,穩住根本。再看那虎,撲食時腰身一轉,渾身的力氣都聚在爪上,咱們學虎擺尾,練的就是這股轉勁,能讓氣血順著腰身往四肢流,打通那些淤塞的地方。”
    說罷,巫醫親自示範起來。他先是雙腳分開與肩同寬,深吸一口氣,緩緩將雙臂從身側抬起,像熊一樣把腰往上方挺,胸腔打開,仿佛要把清晨的寒氣都吸進肺裏。接著,他猛地沉腰,雙臂下落,雙手虛握如熊掌,往地上按去,膝蓋彎到幾乎貼地,周身的筋骨發出輕微的“哢噠”聲,卻不見絲毫勉強。軒轅看得仔細,發現這一伸一沉之間,巫醫的呼吸也跟著變化:抬臂時吸氣綿長,沉腰時呼氣粗重,仿佛要把體內的濁氣都排出去。
    “試試?”巫醫直起身,額角竟滲出細密的汗珠,在寒風裏泛著光。
    軒轅依樣畫葫蘆,學著熊的樣子抬臂挺腰。可他剛一抬手,就覺得肩膀發緊,腰腹也使不上力,勉強挺了一下,呼吸便亂了。沉腰時更是狼狽,膝蓋一彎,重心就往旁邊傾,差點摔倒。
    “莫急,莫急。”巫醫在一旁指點,“這導引,看似練的是形,實則合的是氣。你方才抬手時,氣浮在胸口,沉腰時自然穩不住。來,跟著我的氣走——吸氣時,想著氣從腳底往上爬,爬到丹田;呼氣時,想著氣從丹田往四肢漫,漫到指尖腳尖。”
    軒轅依言調整呼吸,再試一次。吸氣時,他閉上眼睛,真的去感受那股無形的“氣”,從踩在雪地上的腳底升起,順著小腿、大腿,慢慢聚在小腹——也就是巫醫說的“丹田”。呼氣時,他想象這股氣像溫水一樣,從丹田往肩膀漫,再順著胳膊流到指尖,往大腿流到腳尖。這一次,雖仍有些僵硬,卻比剛才穩了許多,沉腰時,膝蓋也能穩穩地支撐住身體了。
    “對嘍,就是這個感覺。”巫醫撫著胡須點頭,“北地人打小就練這個,不是為了能劈柴打獵,是為了在這苦寒地裏活得舒坦。你看部落裏的娃子,冬天光腳在雪地裏跑,也不見凍壞,就是因為他們的氣血,比那燒旺的篝火還熱乎。”
    軒轅心頭一動,想起東夷部落的潮汐呼吸法——那時學的是隨海浪漲落調節呼吸,吸氣如潮起,綿長深遠;呼氣如潮落,舒緩自然。他忽然覺得,這北地的導引與東夷的呼吸,或許能合二為一。東夷的呼吸重“順天”,跟著天地的節奏走;北地的導引重“強體”,讓身體的氣血活起來,若是把呼吸的節奏融進導引的動作裏,會不會更有效果?
    接下來的幾日,軒轅一邊跟著部落人練導引,一邊悄悄試著將東夷的呼吸法加進去。練熊伸腰時,他像東夷人觀潮那樣,等朝陽剛躍出山頭時開始吸氣,此時陽氣初升,吸氣時便帶著一股向上的勁;練虎擺尾時,他選在日頭稍斜時,呼氣如退潮般沉穩,讓氣隨著腰身的轉動慢慢散開。
    起初總有些別扭,要麽顧著動作忘了呼吸,要麽想著呼吸亂了動作。直到第五日清晨,他練到虎擺尾的最後一式——轉身時,他忽然想起東夷巫祝說的“氣如潮汐,不疾不徐”,便刻意放慢呼吸,轉腰時呼氣,回正時吸氣,竟覺得一股暖流從丹田湧出來,順著腰身流到後背,原本總覺得發僵的後頸,竟鬆快了許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小子,這動作裏,藏著東夷的氣呢。”巫醫不知何時站在他身後,眼裏帶著讚許,“我就說你學得快,原來不是死練形,是在悟神啊。”
    軒轅又驚又喜,忙請教:“前輩看得出來?”
    “氣是藏不住的。”巫醫笑道,“東夷靠海,他們的氣是流動的,像水;咱們北地的氣是沉勁的,像山。你把水的流動融進山的沉穩裏,這氣就活了,既有根,又能走,可比單練一種強多了。”
    那日之後,軒轅的導引術越發精進。他發現,當呼吸與動作真正合一時,練完一套動作,非但不覺得累,反而渾身輕快,像是有使不完的勁。有一次,部落裏的年輕人邀他去山林裏追一隻雪狐,跑了半個時辰,在齊膝深的雪地裏穿梭,回來時年輕人都喘得直不起腰,他卻隻是微微出汗,胸口也不覺得悶。
    “軒轅兄這身子骨,怕是比咱們北地人還抗凍了。”年輕人拍著他的肩膀笑,眼裏滿是佩服。
    軒轅望著遠處依舊呼嘯的寒風,心裏卻暖融融的。他想起自己走過的地方:東夷的海,教會他順應天地的節奏;南疆的林,教會他辨識草木的性情;西域的草原,教會他巧用動物的精氣;而這北地的雪,教會他讓身體的氣血自己發熱。這些看似零散的法子,其實都在說著同一個道理——人活著,就得跟天地呼應,跟自己的身子骨和解。
    夜裏,他坐在篝火旁,借著跳動的火光整理筆記。在“導引”二字下,他寫下:“仿熊之沉,法虎之轉,合呼吸之節,通氣血之滯。北地苦寒,此術能壯筋骨,禦風寒,實乃安身之要。”寫完,他又想起白日裏將東夷呼吸融入導引時的暢快感,便又添了一句:“天地之氣相通,人身之術亦相融,未有一成不變之法,唯有應勢而變之智。”
    篝火劈啪作響,映著他專注的側臉。帳篷外,寒風還在呼嘯,可帳篷裏的人,卻因這一身流動的氣血,和心中漸明的醫理,絲毫不覺寒意。他知道,這北地的導引之術,不過是自己所學中的一環,卻讓他更明白:醫道不僅是治病的方子,更是讓人活得舒展、活得有力的智慧。
    隻是,這智慧的邊界在哪裏?當身體的氣血暢行無阻,又該如何守住那份內在的安寧?軒轅望著跳動的火苗,忽然想起離開岐伯時,師父曾說過的一句話:“醫能治身,而神安方能長生。”或許,這北地的風雪之外,還有更深的道理在等著他去探尋。
    欲知後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曉。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