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集:決意西行
字數:4197 加入書籤
第1集:決意西行
三月的風剛掠過有熊部落的河穀,岸邊的柳芽就怯生生地頂破了褐黃的皮殼。軒轅蹲在藥廬前的青石上,指尖撚著一片剛采的茵陳,望著遠處族人耕作的身影發怔。茵陳的香氣清苦,混著濕潤的泥土味漫進鼻腔,這是他從小聞到大的味道,可今日裏,這味道卻壓不住心頭的沉鬱。
“首領,該換藥了。”身後傳來岐伯的聲音,老醫者的袖口還沾著草汁,手裏端著的陶碗裏,褐色的藥汁正冒著熱氣。軒轅回過頭,看見藥廬的竹榻上,少年阿木還在昏睡。這孩子前日跟著狩獵隊進山,不過是被毒蟲叮了一口,起初隻是腳踝紅腫,夜裏卻發起高熱,渾身抽搐,請來的巫者跳了半宿的舞,燒得通紅的炭塊差點燎了阿木的頭發,病卻半點沒好。
軒轅接過陶碗,用木勺輕輕舀起藥汁,吹涼了才往阿木嘴裏送。藥汁剛碰到嘴唇,少年就劇烈地咳嗽起來,眼睫上掛著的淚珠滾落在竹榻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跡。“已經是第三副藥了。”軒轅的聲音有些沙啞,“能退下去嗎?”
岐伯捋著花白的胡須,指腹按在阿木的腕脈上,眉頭擰成了疙瘩:“脈跳得又急又亂,像是被狂風卷著的火苗。這毒蟲的毒性霸道,尋常草藥隻能勉強拖著,能不能挺過去……”他沒再說下去,隻是望著藥廬外那片剛翻好的土地,地裏的種子還沒發芽,可部落裏已經有三個族人因為這樣的急症沒撐過去。
軒轅放下陶碗,走到藥廬外。春日的陽光暖洋洋地灑在身上,可他心裏卻像壓著塊冰。從記事起,部落裏就總有族人被疾病纏上,頭疼腦熱還算輕的,遇上瘟疫或是毒蟲咬傷,往往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巫者們隻會跳神、燒符,有時候不僅治不好病,還會讓病情更重——就像去年冬天,部落裏流行咳嗽,巫者說是什麽“惡靈入肺”,逼著病患喝燒過符紙的灰水,結果好幾個原本能扛過去的老人,沒過幾天就咽了氣。
他還記得自己十歲那年,母親也是這樣。先是手腳發麻,後來連路都走不了,躺在床上日漸消瘦。父親請來了部落裏最有名的巫者,巫者圍著母親的床跳了三天三夜,把燒紅的石頭扔進水裏,說要“逼出惡靈”,蒸汽燙得母親胳膊上起了水泡,母親卻隻是虛弱地看著他,眼神裏滿是不舍。最後那天,母親拉著他的手,氣若遊絲地說:“阿軒轅,娘知道你心細,總愛琢磨那些花花草草……要是能有法子,別讓族人再受這罪了……”
母親的手慢慢冷下去的時候,軒轅攥著拳頭,指甲深深嵌進掌心。也就是從那天起,他總跟著部落裏懂草藥的老人上山,看他們怎麽辨認哪些草能止血,哪些花能安神。後來遇到雲遊的岐伯,老醫者見他心誠,便留在部落裏教他識藥、診脈,這才有了如今藥廬裏的這些草藥。可即便是這樣,麵對那些凶險的急症、莫名的瘟疫,他和岐伯還是常常束手無策。
“首領,西邊傳來消息,說崆峒山一帶住著位叫廣成子的長者,據說通曉天地大道,能知生死壽夭。”狩獵隊的隊長風伯大步走來,手裏還攥著根剛折的柳條,“前幾日我去鄰部換鹽,他們的族老說,多年前有個快病死的孩子,被家人送到崆峒山,回來後竟慢慢好了,說是得了廣成子的指點。”
軒轅猛地抬起頭,眼裏像是落進了陽光,瞬間亮了起來:“崆峒山?那在何處?”
“聽說在千裏之外,要翻過三座大山,穿過兩條大河。”風伯撓了撓頭,“路不好走,而且那邊林深草密,常有猛獸出沒。”
岐伯這時也走了出來,聽見兩人的對話,沉吟道:“廣成子的名號,我年輕時也聽過。傳聞他活了數百歲,能與天地相通,悟的是‘長生久視’之道。隻是……醫道講的是治病救人,他那‘長生’之法,未必能解眼下的急症吧?”
軒轅卻搖了搖頭,目光望向西邊的群山,遠山在雲霧裏若隱若現,像是藏著無數秘密。“岐伯先生,您常說,醫道的根本是知‘道’——知道人體如何運行,知道疾病從何而來。可我們現在知道的,不過是些零散的草藥、粗淺的脈法,就像摸著石頭過河。”他指著藥廬裏的阿木,聲音裏帶著股執拗,“若是廣成子真能通曉天地大道,那他一定知道人為什麽會生病,知道怎麽才能讓身心都安適。哪怕隻有一絲希望,我也該去看看。”
岐伯看著軒轅眼裏的光,那光裏有少年時失去母親的痛,有看著族人受苦的急,還有一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韌。他歎了口氣,轉身回藥廬取了個布包:“既然你決意要去,我這幾日配些解蛇毒、防瘴氣的藥,你帶上。路上小心,若是尋不到,便早些回來,部落裏離不得你。”
軒轅接過布包,指尖觸到包裏草藥的棱角,心裏一暖。他轉身召集了部落裏最精幹的三個隨從:擅長追蹤的石牙,力氣大的虎子,還有懂些草藥的阿苗。三人聽說要去尋訪智者,都摩拳擦掌,連夜就收拾好了行囊——幾張獸皮鋪蓋,一捆結實的藤繩,還有打磨鋒利的石刀和弓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軒轅就帶著三人出發了。族人們都來送行,阿木的母親捧著一包烤好的麥餅,塞到軒轅手裏,眼圈紅紅的:“首領,您一定要平安回來,阿木還等著您救他呢。”
軒轅點點頭,將麥餅遞給石牙,又回頭望了一眼部落。炊煙正從一個個草屋裏升起,孩子們在空地上追逐打鬧,岐伯站在藥廬前,朝他揮了揮手。他深吸一口氣,轉身朝著西邊的大山走去。
山路比想象中還要難走。起初還有些獵人踩出的小徑,可越往深處走,路就越模糊,茂密的樹林遮住了太陽,隻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和遠處偶爾傳來的獸吼。石牙在前麵開路,用石刀砍斷擋路的藤蔓,虎子背著最重的行囊,卻總是走在最後,護著阿苗。軒轅走在中間,手裏拿著根木棍,一邊探路一邊留意著路邊的草木——這是他多年的習慣,哪怕在趕路,也不忘觀察哪些植物可能有藥用。
走了約莫三日,他們來到一條峽穀前。峽穀不算寬,可穀裏彌漫著濃濃的白霧,像是有無數白色的綢緞在飄動,根本看不清對麵的路。石牙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泥土:“首領,這霧看樣子一時半會兒散不了,要不我們繞著走?”
軒轅走到峽穀邊,霧氣撲麵而來,帶著些微的涼意,鑽進衣領裏,讓他打了個寒顫。他望著白茫茫的霧氣,心裏忽然想起母親臨終前的樣子,想起阿木燒得通紅的臉,想起那些因為無藥可醫而逝去的族人。“不能繞。”他咬了咬牙,“繞路不知道要多走多少天,部落裏還等著消息呢。”
他試著往峽穀裏走了幾步,霧氣立刻湧了上來,眼前隻剩下一片白,連身後三步遠的石牙都看不清了。“這霧太濃,貿然進去會迷路的。”阿苗有些害怕,聲音都發顫,“說不定裏麵還有懸崖。”
軒轅停下腳步,皺起眉頭。他知道阿苗說得對,這樣的濃霧裏,確實容易出事。可就此回頭,他又不甘心。他蹲在地上,望著霧氣發呆,忽然想起岐伯說過的話:“天地之間,氣聚則成形,氣散則無形。霧者,地氣上升,遇寒氣而凝也。”那這霧氣,也是天地間的“氣”所化?
他站起身,閉上眼睛,試著像岐伯教的那樣,調整自己的呼吸,慢慢靜下心來。起初,心裏還是亂糟糟的,滿是對前路的擔憂和對部落的牽掛,可隨著呼吸漸漸平穩,他仿佛聽見了霧氣流動的聲音,像極了山穀裏的風,隻是更輕柔,更緩慢。
就在這時,他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像是從霧氣深處飄來,又像是就在耳邊:“心不妄動,神自明;神既明,霧自散。”
軒轅猛地睜開眼睛,四周還是白茫茫的一片,可那聲音卻清晰地印在心裏。他站起身,對石牙三人說:“別慌,跟著我走,腳步放慢,心沉下來。”
他率先邁步走進霧中,這次沒有急著往前衝,隻是穩穩地走著,眼睛雖然看不清路,可心裏卻像是有了個方向。石牙三人對視一眼,趕緊跟了上去,緊緊跟著軒轅的腳步,不敢掉隊。奇怪的是,剛才還濃得化不開的霧氣,似乎真的在慢慢變淡,走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眼前漸漸能看到些模糊的影子,又走了一會兒,霧氣忽然像被什麽東西撥開似的,一下子散了開去。
陽光灑進峽穀,照亮了對麵的山路。軒轅回頭望去,身後的霧氣還在緩緩流動,卻再也不敢往前半步。石牙、虎子和阿苗都鬆了口氣,臉上露出劫後餘生的笑容。
“首領,您剛才聽見了嗎?好像有人說話。”阿苗問道。
軒轅點點頭,望著峽穀對麵的山巒,心裏明白,這或許就是崆峒山的第一道考驗。他不知道前路還有多少艱難險阻,不知道廣成子是否真能給他答案,但他知道,自己必須走下去。
想知道軒轅能否順利抵達崆峒山,能否見到傳說中的廣成子,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