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23集:四季養生則

字數:4997   加入書籤

A+A-


    第23集:四季養生則
    清晨的露水還凝在有熊部落外的草葉上時,軒轅已經踏著晨霧走到了藥田邊。岐伯正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將一株剛冒芽的蒼術扶正,指尖沾著濕潤的黑土。聽到腳步聲,他回過頭,晨光落在他眼角的皺紋裏,漾開一層溫和的笑意:“你來得正好,看看這春生的氣脈。”
    軒轅俯身細看,那蒼術的嫩芽裹著一層淡紫,頂破凍土時帶起的碎泥還粘在根須上,卻已透著一股鑽勁,像是要把整個冬天攢下的力氣都往天上拔。他指尖輕輕碰了碰嫩芽,冰涼的露水沾在指腹,帶著草木初醒的清冽。“去年霜降前埋下的根莖,原以為這幾日回暖才會動,竟比往年早了三日光景。”
    “天地之氣動了,草木怎會不知?”岐伯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目光掃過藥田。東邊的畦裏,薄荷的新葉卷著邊,帶著怯生生的綠;西邊的枸杞叢抽出了紫紅的新枝,芽尖上還掛著夜露凝成的水珠。“你看這園子裏,春生者爭著往上竄,秋收的還沉在土裏養精,這便是天地的規矩。人活在天地間,若逆了這規矩,怎會不生病?”
    這話像一顆石子落進軒轅心裏,蕩開圈圈漣漪。前幾日部落裏的事又浮現在眼前——有個叫石生的青年,開春後總說乏力,肩背發沉,幹起活來沒精打采。巫者說他是被冬神纏上了,要殺羊獻祭,石生卻不肯,隻來找軒轅看診。當時按脈,見他脈細而緩,舌苔淡白,便知不是邪祟,是春氣升發時,他體內的“氣”沒跟上趟,淤在了裏頭。
    “前日石生的病,想來就是逆了春氣?”軒轅問道。
    岐伯點頭,領著他往部落中心走。路上遇見幾個孩童,赤著腳在曬暖的石板上追逐,褲腳卷到膝蓋,露出沾著泥點的小腿。他們手裏攥著剛抽條的柳條,抽打著空氣,笑聲脆得像新抽的竹節。“你看這些孩子,開春了就愛跑愛跳,這是天性合了春氣。石生呢?他冬日裏貪暖,總待在窯洞裏烤火,開春後又急著下地,想把冬天落下的活補回來,一天到晚悶頭幹活,不歇腳,這氣怎麽升得起來?”
    說話間,已到了石生家。石生正坐在門檻上編筐,見軒轅和岐伯來,連忙放下手裏的藤條站起來,臉上帶著些不好意思的笑:“軒轅,岐伯,我這幾日好多了,肩不沉了,也有力氣了。”
    軒轅看他氣色,果然比前幾日紅潤了些,眼底的倦意也散了。“按我說的做了?”
    “做了,做了。”石生撓撓頭,“每日晨起跟著孩童們跑半柱香,歇晌時到坡上曬曬太陽,晚上也不烤火了,就著月光散散步。您給的那味疏肝草,泡水喝著也順口。”
    岐伯蹲下身,翻開石生的眼皮看了看,又按了按他的手腕,笑道:“脈活了,氣順了。春氣要升,人就得像這草木一樣,舒展些,別憋著。”
    正說著,隔壁傳來一陣咳嗽聲,斷斷續續的,像破風箱在拉。軒轅皺了皺眉,那是老阿媽家。老阿媽去年冬天受了寒,咳嗽總不好,開春後更重了些,夜裏常常咳得睡不著。
    “去看看老阿媽?”岐伯問道。
    軒轅點頭,二人往隔壁走。老阿媽正坐在炕上,裹著厚厚的皮毛,見他們進來,掙紮著想坐直,卻被一陣咳嗽打斷。她兒媳端著陶碗進來,碗裏是黑乎乎的藥汁,氣味帶著些苦澀。“剛煎好的藥,阿媽總說苦,不愛喝。”
    軒轅接過藥碗,聞了聞,是潤肺的貝母和甘草。“阿媽,這藥得喝,您這咳嗽,是秋燥沒去根,又被春寒勾了起來。”
    老阿媽咳著擺了擺手,聲音嘶啞:“冬天都熬過來了,怎麽開春了反倒重了……”
    “冬天您躲在屋裏,寒氣沒散出去,開春一吹風,寒邪裹著燥氣,堵在肺裏,能不咳嗎?”岐伯坐在炕邊,輕輕拍著老阿媽的背,“肺屬金,秋天當令,冬天藏著不動,開春後,肺裏的氣要跟著春氣往外走,可您這肺裏又寒又燥,氣走不動,就隻能咳了。”
    老阿媽似懂非懂,卻還是接過藥碗,皺著眉喝了下去。軒轅看著她喝完藥,心裏忽然亮堂起來——從石生到老阿媽,他們的病都和時節脫不了幹係。冬日裏藏得太過,春日裏升發不起來;秋日裏耗得太狠,冬日裏補不回來。人就像田裏的莊稼,什麽時候該澆水,什麽時候該施肥,都得按著時令來,不然就得生病。
    “岐伯,”軒轅轉身往外走,腳步有些急,“我們得把這四季的道理說給族人聽,讓每個人都知道,什麽時候該動,什麽時候該靜,什麽時候該吃什麽,什麽時候該避什麽。”
    岐伯跟上他的腳步,眼裏帶著讚許:“是該立個規矩了。天地有四季,人有五髒,四季輪轉,五髒的氣也跟著變。順了這個變,就是養生;逆了,就是招病。”
    二人走到部落的議事坪,這裏是族人聚集的地方,坪中央有塊磨得光滑的大青石,是軒轅平日裏和大家商量事的地方。此時已有不少人在坪上,有的在曬獸皮,有的在捶打穀物,見軒轅和岐伯過來,都停下了手裏的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軒轅站上大青石,清了清嗓子。晨風吹過,帶著遠處溪水的潮氣,也帶著藥田的草木香。“族人們,今日召集大家,是想說說‘活’的道理。”
    底下有人笑了:“軒轅,誰還不會活?”
    是個叫木禾的女子,她手裏挎著個竹籃,裏麵裝著剛摘的野菜,綠油油的,沾著露水。她性子爽朗,說話直來直去。
    軒轅也笑了:“活容易,活得舒坦,活得少生病,就不容易了。你們看這天地,春天草木發芽,夏天枝葉茂盛,秋天結果落葉,冬天藏起生機,這是規矩。人活在天地間,也得守這規矩,不然就會像石生那樣乏力,像老阿媽那樣咳嗽。”
    他指著東邊的山,太陽已經爬上山頭,把光線潑在坪上,暖融融的。“春天,天地的氣是往上走的,草木都在舒展,人也得舒展。怎麽舒展?多到外頭走,多活動筋骨,別總悶在屋裏。吃飯呢?多吃些剛冒芽的菜,像薺菜、香椿,這些菜帶著春氣,能幫著身體裏的氣往上走。但也別太貪嘴,春天肝氣動得厲害,少吃酸的,免得肝火太旺,脾氣暴躁。”
    石生站在人群裏,聽到這裏,紅著臉笑了。前幾日他確實動不動就想發火,跟著孩童們跑了幾日,又喝了疏肝草水,心裏那股煩躁勁不知不覺就沒了。
    “到了夏天呢?”軒轅繼續說,目光掃過人群,“夏天日頭最烈,天地的氣最旺盛,人也得跟著‘旺’。多出汗,把冬天藏在身體裏的濁氣排出去。但也別貪涼,別總往陰涼裏鑽,別喝太多冰水,不然熱氣被堵在裏頭,就該生瘡、拉肚子了。夏天養心,心屬火,和夏天相應,所以夏天要心寬,別急躁,像井水一樣,看著熱,底下卻涼著呢。”
    有個叫火塘的漢子,夏天總愛往溪水澗裏鑽,去年夏天就得了痢疾,拉得脫了形。此時聽著,忍不住點頭:“去年要是早知道,就不總往水裏跳了。”
    “秋天呢?”軒轅的聲音沉了些,帶著秋日的肅靜,“秋天草木結果,然後落葉,天地的氣開始往回收。人也得收,別像夏天那樣瘋跑了,幹活悠著點,別累著。秋天燥氣重,肺容易受傷,多吃些潤肺的,像梨、蜂蜜,少吃辣的,免得燥上加燥。還有,秋天要早睡早起,跟著太陽走,別熬夜,不然肺氣收不回來,就該咳嗽、流鼻血了。”
    老阿媽的兒媳站在人群後,聽得仔細,手裏的野菜籃子都忘了放下。她想,回頭得給阿媽多采些潤肺的草藥,再找些野蜂蜜,讓阿媽泡水喝。
    “冬天,”軒轅的聲音更沉了,像落雪前的天空,“天地閉藏,萬物蟄伏,人也得藏。少出門,多休息,養精蓄銳。冬天養腎,腎藏精,就像地裏的種子,藏得好,來年才能發芽。所以冬天要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了再幹活,別冷著凍著。吃的呢?多吃些厚實的,像肉、根莖菜,幫著身體藏精氣。但也別吃太多,免得積食,把藏的氣堵了。”
    人群裏靜悄悄的,隻有風拂過樹梢的聲音。族人們看著軒轅,眼裏帶著信服。他們想起自己生病的時候,大多是沒按著時節來——冬天裏非要去河裏捕魚,結果凍出病來;秋天裏貪嘴吃太多辣的野果,咳了一整個冬天;夏天裏悶在窯洞裏不肯出來,渾身起疹子……原來不是什麽邪祟作祟,是自己違了天地的規矩。
    “所以啊,”軒轅走下大青石,走到人群中間,聲音溫和卻有力,“養生不難,就四個字:順時而動。春天像嫩芽一樣舒展,夏天像烈日一樣旺盛,秋天像果實一樣收斂,冬天像種子一樣閉藏。跟著天地走,身體自會安康。”
    有人站起來問:“軒轅,那我們具體該怎麽做?比如每日什麽時候起,什麽時候睡?”
    岐伯上前一步,接口道:“我和軒轅會把這些道理寫在樹皮上,掛在議事坪,讓大家照著做。春天,日出而起,日中稍歇,日落散步;夏天,天微亮就起,日頭最烈時歇晌,月出後再歇;秋天,天剛亮就起,日落而息;冬天,天光大亮再起,日落就歇,別熬夜。”
    “那吃的呢?”又有人問。
    “我會帶著藥童們,按季節采草藥,告訴大家什麽時節該吃什麽,怎麽吃。”岐伯笑道,“比如春天采疏肝草,夏天備清心葉,秋天曬潤肺果,冬天存溫腎根。”
    人群裏爆發出一陣歡呼,孩子們蹦得更高了,手裏的柳條抽得更歡。石生攥著手裏的藤條,心裏琢磨著明日起得再早些,多跑一會兒;老阿媽的兒媳提著籃子,想著趕緊回家煎藥,再去尋些蜂蜜;火塘拍著大腿,決定今年夏天再不貪涼,要跟著太陽一起“旺盛”。
    軒轅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裏暖融融的。他想起在崆峒山時,廣成子說的“天地有常,道法自然”,原來這養生的道理,從來就不在高遠的仙境裏,而在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尋常日子裏,在這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裏。
    風又起了,吹得議事坪邊的楊樹沙沙作響,新抽的楊葉在陽光下閃著光,像無數隻綠色的眼睛,看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看著他們即將循著天地規律,好好生活的模樣。
    欲知軒轅和岐伯如何將這些養生規矩落到實處,族人的身體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