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28集:經絡與氣候
字數:5065 加入書籤
第28集:經絡與氣候
連綿的雨已經下了七日。
軒轅站在部落議事的石屋前,望著遠處被霧氣裹住的山坳。往年這個時節,該是暑氣漸消、秋意初顯的日子,可今年的雨水卻格外執拗,像老天爺忘了收的淚,淅淅瀝瀝打在茅草屋頂上,匯成細流順著木梁縫隙往下滴,在地上積出一個個小小的水窪。石屋的泥地上泛著潮氣,踩上去黏糊糊的,連空氣裏都像浸了水,吸進肺裏都帶著股涼絲絲的濕意。
“首領,東邊的石婆婆又疼得直哼哼了。”一個年輕族人掀開門簾走進來,褲腳沾著泥水,臉上帶著焦急,“她那胳膊,昨天還能抬起來梳頭發,今兒個連端碗都費勁了,說整條胳膊像被什麽東西捆住,又酸又脹,碰一下都齜牙咧嘴的。”
軒轅眉頭微蹙。這已經是三天裏第七個來報信的人了。最早是部落裏的獵戶老栓,前幾日冒雨進山查看陷阱,回來後就說右腿膝蓋往下發麻,走幾步路就像踩著棉花,夜裏疼得翻來覆去。接著是負責鞣製獸皮的阿禾,她常年泡在水裏處理皮子,這幾日說手腕內側那條筋絡像被冰水浸過,又僵又痛,連穿針引線都做不到。
“去叫岐伯,帶上藥囊,我們去看看石婆婆。”軒轅轉身拿起掛在牆上的蓑衣,那蓑衣是去年用棕櫚葉編的,此刻也吸足了潮氣,沉甸甸的。
雨絲斜斜地打在蓑衣上,發出沙沙的聲響。路上的泥土被踩得泥濘不堪,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軒轅心裏卻在翻騰。這些人的病痛太相似了——都是關節或肢體疼痛,都伴隨著麻木、酸脹,而且疼的地方似乎都有條隱隱的線,順著胳膊或腿延伸。更奇怪的是,往年雨水多的時候也有人類似的毛病,但從未像這次這樣集中,幾乎是雨後紮堆兒地犯病。
“軒轅。”岐伯背著藥囊從旁邊的小徑趕來,他的草鞋上沾滿了泥,卻走得穩當,“剛去看過老栓,他說右腿外側那根筋,從胯骨一直到腳踝,摸上去都是涼的,像敷了塊冰。”
“石婆婆是左胳膊,從肩膀到手腕,說疼起來像有條小蛇在裏麵鑽。”軒轅接過話,兩人並肩走在雨裏,“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疼的地方,和我們前陣子畫的那些‘經’,位置差不多?”
岐伯腳步頓了頓,眼裏閃過一絲亮光:“你這麽一說,還真是。老栓疼的右腿外側,不正是我們標記的‘足少陽’那條線嗎?石婆婆左胳膊這條,倒像是‘手陽明’……”
說話間,已經到了石婆婆的住處。那是一間低矮的茅草屋,門口掛著的舊布簾被雨水打濕,沉甸甸地垂著。掀開門簾,一股潮濕的黴味撲麵而來,石婆婆正坐在草席上,左手搭在膝蓋上,眉頭擰成個疙瘩,嘴裏不住地抽氣。
“婆婆,我們來看看你。”軒轅放輕腳步走過去。
石婆婆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裏露出些光亮:“是軒轅啊……唉,這胳膊,怕是要廢了。”她試著抬了抬左胳膊,剛抬到胸前就疼得“哎喲”一聲,趕緊放下來,“就這根筋,從肩膀這兒,一直到手腕,像是被水泡得發了脹,硬邦邦的,動一下都鑽心。”
岐伯放下藥囊,蹲下身,輕輕握住石婆婆的左胳膊。他的手指溫暖而有力,從肩膀開始,沿著石婆婆說的疼痛路線,一點一點往下按。按到肘部一個凸起的骨縫時,石婆婆疼得瑟縮了一下:“就是這兒!最疼!”
岐伯指尖在那處停留片刻,又往下按到手腕外側:“這裏呢?”
“也疼,酸溜溜的。”石婆婆吸了口氣。
“我前幾日畫的經絡圖,你帶來了嗎?”岐伯抬頭問軒轅。
軒轅從懷裏掏出一卷獸皮,那是他們這段時間記錄經絡路線的草圖,用炭筆在鞣製好的軟皮上畫著歪歪扭扭的線條,旁邊還標注著按壓時的反應。他鋪開獸皮,指著其中一條從肩部延伸到手腕的線條:“你看,石婆婆疼的這條線,和‘手陽明’經幾乎重合。”
岐伯湊近了看,又對照著石婆婆胳膊上的痛點一一比對,點頭道:“沒錯,肘部那個最疼的點,正是我們標記的‘曲池’穴,手腕這處是‘合穀’……這些穴位,在經絡圖上都是關鍵的節點。”
石婆婆聽得一頭霧水:“你們說的‘經’,是啥東西?跟我這胳膊疼,有關係?”
軒轅溫和地解釋:“婆婆,我們發現人身上有一些看不見的通路,像山裏的溪流一樣,氣血在裏麵流動,我們叫它‘經絡’。您胳膊疼的地方,就是其中一條經絡被堵住了。”
“堵住了?”石婆婆眨眨眼,“那……是被啥堵住了?”
“你看這連日的雨。”岐伯望向窗外的雨簾,“天地間的濕氣太重了,像一層厚厚的霧裹住了山林,讓草木都透不過氣。這濕氣鑽進人的身體,就會像泥巴堵住溪流一樣,把經絡堵住。氣血流不動了,就會又脹又疼。”
石婆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怪不得呢,往年晴天的時候,我這胳膊雖也有些沉,卻沒這麽疼過。這雨下得越久,我就越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止是您。”軒轅說,“老栓、阿禾,還有前幾日來的幾個人,都是這樣。他們疼的地方,都在不同的經絡上,但共同點是,這些經絡都像是被濕氣堵住了。”他站起身,走到門口望著外麵的雨,“濕邪重濁,就像泥濘的道路,讓氣血寸步難行。而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一旦被濕邪困住,不通則痛。”
岐伯也站起身,若有所思:“而且不同的經絡,對應著不同的髒腑和部位。老栓的‘足少陽’經,連著肝膽,他這幾日除了腿疼,還總說口苦;阿禾的‘手陽明’經,連著大腸,她這幾日大便也有些黏滯……看來濕邪不僅堵經絡,還會順著經絡影響到對應的髒腑。”
“那該怎麽辦?”石婆婆急了,“總不能等天放晴吧?這雨要是一直下,我的胳膊豈不是要一直疼下去?”
“婆婆別急。”軒轅轉過身,目光堅定,“既然知道是濕邪堵了經絡,我們就有辦法。岐伯,你覺得用什麽法子好?”
岐伯打開藥囊,裏麵裝著各種曬幹的草木根莖:“我前幾日采了些蒼術、獨活,都是能祛濕的草藥。蒼術性溫,能燥濕健脾,讓身體裏的濕氣有地方去;獨活能祛風除濕,尤其擅長走下肢的經絡,不過石婆婆是上肢,或許可以加些羌活,羌活走上肢更得力。”
他一邊說,一邊拿出幾片灰褐色的根莖:“我們把這些草藥熬成湯,讓婆婆喝下去,先從內裏祛除濕氣。另外,還可以用艾灸。艾葉性溫,點燃後熏烤經絡上的穴位,能溫通經絡,把濕氣趕出去。”
“我來試試艾灸吧。”軒轅接過岐伯遞來的艾絨,那是曬幹的艾葉搗成的絨,帶著一股淡淡的草藥香。他取了一小撮艾絨,捏成小小的圓錐狀,放在石婆婆肘部的“曲池”穴上,用打火石點燃。
艾絨燃燒起來,發出微弱的火光,一股溫熱的氣順著皮膚往裏滲。石婆婆起初有些緊張,後來感覺到那股熱氣像個小暖爐,一點點熨帖著疼痛的地方,原本又脹又涼的胳膊,漸漸有了些暖意,疼痛也減輕了幾分。
“嗯……舒服多了。”石婆婆舒了口氣,臉上的皺紋也舒展了些。
“這就是溫通經絡的道理。”軒轅一邊小心地換著艾絨,一邊說,“濕邪怕溫,就像水怕太陽曬一樣。用艾灸的溫熱,把經絡裏的濕邪趕跑,氣血能流過去了,自然就不疼了。”
岐伯已經把草藥放進陶罐裏,添了些清水,放在屋子中央的火塘上煮著。陶罐裏的水漸漸沸騰,冒出白色的水汽,帶著一股辛辣又芳香的味道,彌漫在潮濕的屋子裏,驅散了幾分黴味。
“軒轅,你看。”岐伯指著陶罐裏翻滾的草藥,“這些草藥就像向導,能帶著身體裏的陽氣,順著經絡走到該去的地方,把濕邪一點點趕出去。喝了藥,再配合艾灸,內外夾擊,濕邪就留不住了。”
軒轅點點頭,又想起什麽:“光靠藥物和艾灸還不夠。經絡就像河道,除了清淤,還得讓水流起來。導引術裏有幾個動作,專門能疏通上肢的經絡,等婆婆好一些,可以教她練練,讓氣血自己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防著濕邪再堵回來。”
石婆婆聽得連連點頭:“好,好,你們說咋做,我就咋做。有你們在,我這老胳膊有救了。”
雨還在下,但石婆婆的茅屋裏,卻因為這溫熱的艾灸和草藥的香氣,多了幾分暖意。軒轅看著石婆婆臉上漸漸露出的笑容,心裏也亮堂起來。他和岐伯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到了了然——經絡與氣候的關係,就像樹木與水土,彼此影響,相互關聯。
濕邪能堵經絡,那風邪呢?寒邪呢?是不是不同的氣候,都會順著不同的經絡,給人帶來不同的病痛?如果能摸清這些規律,提前做好防備,族人是不是就能少受些疾苦?
陶罐裏的藥湯咕嘟咕嘟地響著,像是在回應他的思緒。軒轅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關於經絡與氣候的奧秘,還有很多等著他們去發現。但此刻,看著石婆婆漸漸舒展的眉頭,他心裏充滿了力量——每解開一個謎團,就離“治未病”的目標更近一步,離讓萬民安康的心願更近一步。
藥湯熬好了,岐伯倒在粗陶碗裏,吹了吹,遞到石婆婆手裏:“慢點喝,趁熱喝效果才好。”
石婆婆捧著溫熱的藥碗,小口小口地喝著,藥湯有些苦,但喝下去後,肚子裏漸漸暖起來,那股暖意順著血脈往四肢走,胳膊上的疼痛又輕了些。
軒轅站起身,對石婆婆說:“我們再去看看老栓和阿禾,把這法子也教給他們。等天放晴了,我們再組織大家一起練導引術,疏通經絡,把身體裏的濕氣都排出去。”
石婆婆笑著點頭:“好,好,有你們在,這雨再大,我們心裏也踏實。”
走出石婆婆的茅屋,雨還沒有停,但軒轅和岐伯的腳步卻比來時更輕快了。他們知道,隻要摸清了經絡與氣候的關聯,就算麵對再多的風雨,也有辦法守護族人的安康。
欲知軒轅和岐伯如何將這濕邪疏通之法推廣開來,讓更多族人擺脫病痛,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