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31集:崆峒問路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第31集:崆峒問路
晨露還凝在草葉上時,軒轅已經帶著風後和力牧踏上了前往崆峒山的路。行囊裏裹著曬幹的草藥、幾塊壓縮的幹糧,還有岐伯臨行前塞給他的那卷獸皮——上麵用炭筆歪歪扭扭畫著幾味耐寒的草藥,旁注“崆峒多寒,此藥可驅濕”。
他們從有熊部落出發,已經走了整整七日。越往北走,風裏的寒意越重,道旁的草木也漸漸稀疏,取而代之的是裸露的岩石和枯黃的苔蘚。風後牽著那匹毛色駁雜的老馬,忍不住搓了搓凍得發紅的手:“首領,這崆峒山真有能解生命奧秘的智者?我聽說北邊的山民都說,那山裏住著的是呼風喚雨的神仙,可不是誰都能見的。”
軒轅正彎腰查看一株貼著岩石生長的小草,草葉邊緣泛著紫,根須卻異常粗壯。他用隨身攜帶的骨刀小心翼翼挖起一點根須,放在鼻尖輕嗅——一股清苦中帶著辛烈的氣味鑽進鼻腔,讓他精神一振。“是不是神仙不重要,”他直起身,將根須包進麻布,“重要的是,那裏或許有我們沒見過的醫理。你忘了去年秋天,部落裏那場咳喘病?巫祝跳了三天三夜的舞,最後還是靠采來的艾葉才壓下去。可為什麽艾葉能治咳喘?我們不知道。我想知道。”
力牧在一旁劈柴生火,火星子濺在凍土上,發出細碎的劈啪聲。“首領說得是。前幾日路過汾水部落,那老族長咳得直不起腰,說這病每年入秋就犯,像是被山裏的寒氣纏上了。若真能從廣成子那裏學到些道理,或許能讓更多人少受些罪。”
說話間,遠處傳來一陣模糊的咳嗽聲,斷斷續續,像破風箱在拉扯。軒轅循聲望去,隻見山道旁的岩洞裏,蜷縮著個穿粗麻布的漢子,懷裏還摟著個約莫五六歲的孩童。那孩童臉色蠟黃,嘴唇幹裂,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細小的哨音。
“去看看。”軒轅朝兩人遞個眼色,快步走過去。
漢子見有人來,慌忙將孩子往懷裏摟了摟,渾濁的眼睛裏滿是警惕。“你們是……是過路的?”他的聲音嘶啞得厲害,每說一個字都要咳上兩聲。
“我們是南邊來的,想往崆峒山去。”軒轅放緩了語氣,蹲下身,“孩子這是怎麽了?咳得這麽厲害。”
漢子低下頭,看著懷裏的孩子,喉結滾動了幾下:“怕是中了山裏的‘寒祟’。前幾日帶他上山采蘑菇,淋了場雨,回來就成這樣了。巫醫說……說這病得用活人獻祭,可我們就這一個娃啊……”他的聲音哽咽起來,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摩挲著孩子滾燙的額頭。
軒轅伸手想探孩子的額頭,漢子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鬆了手。指尖觸到的皮膚滾燙,像揣著一塊燒紅的炭。他又輕輕掀起孩子的眼皮,眼白上布滿了紅絲;再摸孩子的手腕,脈跳得又快又浮,像驚惶的小鹿在亂撞。
“這不是祟。”軒轅篤定地說,“是寒氣進了肺裏,把氣血堵著了。”他想起岐伯講過的“寒邪束表”,說人受了寒,氣血就像被凍住的河流,運行不暢,表現在肺,就會咳喘不止。
“那……那能治嗎?”漢子的眼睛裏突然亮起一點光,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浮木。
軒轅解開行囊,翻出岐伯給的那卷獸皮,指著上麵畫的草藥:“你們這山裏,有這種草嗎?葉子帶鋸齒,根是黃的,聞著發辛。”
漢子歪頭想了想,忽然一拍大腿:“有!後山石縫裏多的是!我們叫它‘辣根草’,牛羊吃了都直打噴嚏。”
“就是它。”軒轅點頭,“這草能散寒。你去采些來,連根挖,洗幹淨了熬水,給孩子趁熱喝。再找些曬幹的艾葉,用火烤熱了,敷在孩子後背中間那塊地方,讓他出點汗,寒氣就能跟著汗出來。”
力牧已經生好了火,風後正用陶罐燒水。漢子飛奔著去後山采藥,軒轅則坐在岩洞邊,看著懷裏的孩子。孩子睡得不安穩,眉頭皺成一團,小嘴唇抿著,像是在忍受極大的痛苦。他想起自己小時候,部落裏也有孩子這樣咳著咳著就沒了,那時大人們隻會跪在地上求山神,可山神從來沒聽過他們的禱告。
“首領,你說這寒邪,為什麽偏要往肺裏鑽?”風後遞過來一塊烤熱的幹糧,輕聲問道。
軒轅咬了一口幹糧,粗糧的澀味在舌尖散開:“岐伯說,肺像華蓋,在五髒裏位置最高,最容易受外界的邪氣侵擾。就像這山,山頂最先被風吹,最先被雨淋。人在野外,呼吸之間,寒氣就順著口鼻進了肺裏。”他望著遠處雲霧繚繞的崆峒山,“可為什麽有的人受了寒就生病,有的人卻沒事?這其中的道理,或許廣成子能告訴我們。”
不多時,漢子捧著一大把“辣根草”跑回來,草葉上還沾著泥土和露水。軒轅接過草藥,挑出最粗壯的根莖,用清水洗了洗,切成小段放進陶罐裏煮。藥湯很快沸騰起來,一股辛辣的氣味彌漫開來,嗆得風後直打噴嚏。
“得趁熱喝。”軒轅舀出一碗藥湯,吹到溫熱,小心地喂進孩子嘴裏。孩子咂了咂嘴,似乎被藥味刺激到,咳嗽了幾聲,卻沒把藥吐出來。漢子在一旁緊張地盯著,手心都攥出了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等藥湯喝得差不多了,軒轅又讓漢子找來艾葉,用火烤得溫熱,隔著麻布敷在孩子的後背上。他自己則伸出手掌,輕輕按在艾葉上,借著掌心的溫度慢慢揉搓。他的動作很輕,像是怕驚擾了什麽,掌心的力道隨著孩子的呼吸起伏,忽輕忽重。
漢子在一旁看著,忽然“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重重地磕了個頭:“恩人!你們真是活菩薩啊!我們這地方,每年秋冬都有孩子這樣沒了,要是早知道這法子……”
軒轅趕緊扶起他:“別這樣。治病救人,本就該是這樣。”他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爬到了頭頂,雲霧開始從山坳裏往上湧,“我們得趕路了,去崆峒山。你知道怎麽去嗎?”
漢子指了指前方被雲霧吞沒的山路:“順著這條路往上走,翻過三個山坳,就能看見崆峒山的主峰了。不過……”他遲疑了一下,“山頂有個砍柴的老神仙,脾氣怪得很,要是他不讓你們上山,你們可別硬闖。”
“老神仙?”
“是啊,”漢子撓了撓頭,“那老頭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太陽落山才下來,不管刮風下雨都不間斷。有人說他是廣成子變的,有人說他就是個普通的砍柴人。前幾年有個部落首領想求他指點,跟在他身後走了三天,他一句話都沒說,最後那首領自己灰溜溜地走了。”
軒轅笑了笑:“隻要他在山上,總有辦法見到的。”他又囑咐了漢子幾句,讓孩子喝完剩下的藥湯,若明天還燒,就再采些“辣根草”熬水,然後才帶著風後和力牧繼續趕路。
越往上走,霧氣越濃,能見度不足丈許。山道變得陡峭起來,碎石子不時從腳邊滾落,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卻聽不到落地的回音,像是被雲霧吞掉了。
走了約莫一個時辰,前方忽然傳來“哢嚓、哢嚓”的砍柴聲,清晰得像是在耳邊。軒轅示意兩人停下,撥開眼前的霧氣,隻見不遠處的岩石上,坐著個穿粗布短褂的老者,正拿著把鏽跡斑斑的斧頭劈柴。老者頭發胡子全白了,卻精神矍鑠,每劈一斧都力道十足,木屑飛濺在霧氣裏,像撒了把碎雪。
軒轅走上前,拱手行禮:“老人家,晚輩軒轅,想向您打聽一下,廣成子先生是否在這山上?”
老者沒抬頭,依舊劈著柴,斧頭落下的節奏絲毫沒亂:“你們找他做什麽?”
“晚輩想向他請教生命之道,如何才能讓人少生病,少受苦。”
老者終於停下斧頭,抬起頭。他的眼睛很亮,像是能穿透霧氣,直看到人心裏去。“生命之道?”他笑了笑,眼角的皺紋擠在一起,“你們腳下的路,是石頭鋪的還是泥土墊的?”
軒轅一愣,低頭看了看腳下,山道是天然的岩石,隻在陡峭處鋪了幾塊石板。“是岩石。”
“那岩石上的草,是往上長還是往下長?”
“自然是往上長。”
老者又問:“那霧氣,是往山上飄還是往山下流?”
軒轅望著身邊流動的霧氣,霧氣正順著山勢緩緩向上湧動:“往山上飄。”
老者把斧頭往柴堆上一放,站起身:“石頭硬,草能從石縫裏鑽出來;霧氣輕,能往高處走。這就是生命之道。你們連腳下的路、眼前的草都看不透,找廣成子做什麽?”他指了指雲霧深處,“心不靜者,見山仍是山;心靜者,見山不是山,也不是非山。”
說完,老者扛起一捆柴,轉身走進霧氣裏,砍柴聲漸漸遠去,最後消失在白茫茫的霧中,仿佛從未出現過。
軒轅站在原地,反複琢磨著老者的話。心不靜者,見山仍是山……他想起部落裏的巫醫,每次看病都隻會跳神念咒,從不去想病是怎麽來的;想起自己以前,隻知道草藥能治病,卻不知道為什麽能治病。或許,自己一直都把“山”當成了山,把“病”當成了病,卻沒看到它們背後的東西。
風後忍不住問:“首領,這老頭說的是什麽意思?咱們還找不找廣成子了?”
軒轅深吸一口氣,霧氣帶著草木的清香,沁入心脾。他忽然想起山腳下那個咳得喘不過氣的孩子,想起汾水部落咳得直不起腰的老族長,想起那些在病痛中掙紮卻找不到出路的族人。
“找。”他語氣堅定,“但不是現在。”他轉身往回走,“我們先回山腳下,把那些咳喘的山民治好。什麽時候能看懂他們的病是怎麽來的,什麽時候再上山找老人家請教。”
風後和力牧對視一眼,雖然不太明白,但還是跟著軒轅往回走。霧氣依舊彌漫,砍柴聲再也沒有響起,但軒轅的心裏,卻像是被劈開了一道縫,有光透了進來。
他不知道,這道縫裏透進來的光,將會照亮後來幾千年的醫道之路。他隻知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治好那些等著他的人。
想知道軒轅能否治好山民的咳喘?能否悟透老者的話?且看下集分解。
喜歡古人的智慧請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