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許都暗使,智對曹劉

字數:5577   加入書籤

A+A-


    曹操密使的到來,如同在暗夜裏劃亮的一根火柴,雖光芒微弱,卻瞬間照亮了林凡眼前錯綜複雜的棋局,也映出了潛藏在陰影中的更多可能性。送走那位精幹的使者後,書房內隻剩下林凡一人,窗外夜色如墨,而他的內心卻波瀾起伏,難以平靜。
    曹操的招攬,看似是雪中送炭的機遇,實則是暗藏機鋒的考驗。應允,則意味著即刻與劉表決裂,南陽將成為曹氏集團插入荊州的一顆釘子,固然能得一時之援,卻也將直接麵對劉表的全力反撲和荊州士族的敵視,更將徹底綁上曹操的戰車,在未來與袁紹的決戰中充當先鋒或炮灰。拒絕,則可能同時得罪北方的兩大巨頭若曹操認為己方有意投靠袁紹),在當前本就三麵受敵的困境下,無疑是自尋死路。
    這絕非簡單的選擇題,而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略賭博。林凡深知,自己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可能將剛剛萌芽的基業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也可能在絕境中劈開一條生路。
    他沒有急於做出決定,而是命人悄悄請來了已然歇下的徐庶。有些決策,尤其如此重大的戰略抉擇,需得與這位足智多謀的搭檔共同參詳。
    徐庶披衣而來,聽完林凡的低聲敘述,臉上並無太多驚訝之色,隻是眉頭微蹙,沉吟良久,方才緩緩開口:“曹孟德此舉,在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其與袁紹決戰在即,若能兵不血刃拿下南陽,則不僅消除了南顧之憂,更得一戰略要地,可牽製劉表,甚至可從南翼威脅袁紹。此乃一石二鳥之策。”
    “元直兄以為,當如何應對?”林凡直接問道。
    徐庶走到案前,指尖蘸了茶水,在桌麵上劃出三個模糊的圈,分別代表曹、袁、劉表)。“曹公勢強,然其心難測,且遠水難解近渴。袁紹勢大,然其內部紛爭,外寬內忌,非可依仗之明主。劉表近在咫尺,雖猜忌於我,然名義上仍是我等依托,驟然背棄,道義有虧,且立時便有刀兵之災。”
    他抬起頭,目光銳利地看向林凡:“故,眼下三方,皆不可輕附,亦不可強拒。需以‘拖’字訣,虛與委蛇,左右逢源,為我等爭取壯大之機。”
    “具體該當如何?”林凡追問。
    “對曹操,”徐庶沉聲道,“可回複其使者,言我主與軍師對曹公仰慕已久,深感其知遇之恩。然目前南陽初定,劉荊州在上,驟然改旗易幟,恐致內外崩解,非但不能助曹公,反成累贅。不若暫維持現狀,我南陽願與曹公暗中結好,通商賈,傳消息,待曹公與袁紹決戰明朗,或我主尋得合適契機,再行歸附,屆時必效死力。此乃‘緩兵之計’,既給曹操以希望,又不即刻背叛劉表。”
    林凡點頭:“此計甚善。那對劉表,又當如何?”
    “對劉表,”徐庶繼續道,“則需‘示警’與‘示強’並舉。可設法將曹操遣使招攬之事,‘不經意’地泄露給襄陽方麵知曉,不必言明細節,隻需讓其知曉曹操已對我南陽有意。劉表聞之,必生忌憚,恐逼反我等,將南陽拱手讓於曹操。屆時,其打壓之心或可稍減,甚至可能轉而拉攏,以穩住我等。同時,我軍在南境對黃祖之強硬姿態,絲毫不能放鬆,要讓他清楚,我南陽並非可任其拿捏之輩。”
    “驅虎吞狼,二虎競食?”林凡眼中閃過明悟的光芒。
    “正是!”徐庶撚須道,“令曹、劉皆知對方有意於我,則彼此牽製,皆不敢對我逼迫過甚,反可能競相示好。而我等,便可在此夾縫中,爭取寶貴的時間,整軍經武,發展內政,積蓄力量。待我羽翼豐滿,實力足夠,屆時是北附曹氏,西圖中原,還是南並荊襄,主動權方能操之於我手!”
    一番剖析,如撥雲見日,將複雜的局勢和可行的策略清晰地展現在林凡麵前。林凡長身而起,向徐庶深深一揖:“元直兄真乃吾之子房!此策老成謀國,深合我意!”
    計議已定,林凡立刻行動起來。
    對於曹操的密使,林凡在其次日辭行時,給予了熱情的款待和豐厚的回禮。他親自將使者送至府門外,執其手,言辭懇切:“尊使回稟曹公,曹公厚愛,擎與凡感激涕零,銘記五內。然眼下形勢,確如昨夜所言,驟變恐生不測,反負曹公期望。請曹公放心,南陽之心,向往許都。待時機成熟,凡必親赴許都,麵謁曹公,陳說心跡。在此期間,凡願與曹公暗通聲氣,荊襄、河北但有風吹草動,必及時通報。此乃南陽一點誠意,望尊使轉達。” 說罷,又附上一份密信,信中除了表達仰慕,還隱約提及了劉表近來對南陽的壓迫以及袁紹使者曾至襄陽的模糊信息,既示弱,又暗示了自身的價值。
    那使者見林凡態度恭敬,理由充分,且確有“合作”的誠意通消息),便也不再強逼,收了密信和厚禮,滿意而去。
    送走曹操使者,林凡旋即開始了對劉表方麵的“泄密”操作。他並未直接向襄陽發送文書,而是選擇了一條更迂回也更有效的途徑——通過“暗羽”的渠道,將“曹操似有遣使接觸南陽”的風聲,巧妙地散播給與蒯氏、蔡氏等荊州大族有來往的商人、遊俠,任由其傳入襄陽高層耳中。這種“小道消息”往往比正式公文更能引人猜疑,也更具可信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果然,不過數日,襄陽方麵便有了反應。這一次,來的不是韓嵩那樣的文官,也不是黃祖那樣的驕橫武將,而是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劉表的侄子,也是其較為信任的年輕將領之一,劉虎。劉虎隻帶了百餘名親衛,輕車簡從來到宛城,美其名曰“奉叔父之命,巡視北疆,慰問將士”。
    林凡與劉擎心知肚明,這是劉表不放心,派來自家子侄親自探聽虛實來了。接待儀式依舊隆重,但雙方都多了幾分心照不宣的試探。
    宴席上,劉虎看似隨意地提起:“近聞北邊有些許動靜,似是許都方麵有人南下,不知林軍師可有所聞?”
    林凡心中暗笑,麵上卻故作驚訝:“哦?竟有此事?林凡近來忙於安撫地方,整頓防務,倒未曾留意。怎麽,曹操派人來荊州了?所為何事?”他巧妙地將問題範圍擴大到了整個荊州。
    劉虎被反問,一時語塞,隻得含糊道:“也隻是些風聞,未必屬實。隻是叔父擔心,曹孟德奸雄之輩,恐其對我荊襄不利,故命小侄前來,提醒軍師與使君,需多加提防,萬不可被其花言巧語所惑。”
    林凡正色道:“劉將軍放心,曹賊乃國之大患,我主與凡,世受漢恩,豈能與賊為伍?我南陽雖小,亦知忠義二字!必與州牧同舟共濟,共保荊襄安寧!”表態堅決,滴水不漏。
    劉虎見問不出什麽,又見南陽軍容整肅,防備森嚴,不似有立即投曹的跡象,心下稍安。回去後,他自然將所見所聞稟報劉表,其中必然強調林凡的“忠義”和南陽的“軍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劉表的焦慮,使得襄陽方麵對南陽的高壓姿態,悄然出現了一絲鬆動。至少,黃祖在鄧縣的軍隊,沒有再向前推進的跡象。
    暫時穩住了南北兩麵的壓力,林凡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內政建設和西部問題的最終解決上。在石韜、徐庶等人的努力下,南陽的民生恢複速度加快,春耕順利進行,新頒布的政令逐漸深入人心。對西涼潰兵首領胡車兒的招撫和任用,也產生了一定的示範效應,零星有小股潰兵前來投誠。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這一日,林凡正在與徐庶商議是否可嚐試招撫盤踞房陵的馬遵潰兵聯盟,以徹底解決西顧之憂時,一名“暗羽”信使帶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消息並非來自西麵或南麵,而是來自東南方向——江東!
    信使呈上的密報稱:江東小霸王孫策,近日在丹徒山狩獵時,遭許貢三門客刺殺,雖被部下拚死救回,但傷勢極重,已然生命垂危!江東局勢瞬間暗流洶湧,孫策之弟孫權年幼,能否穩住局麵,尚在未定之天!
    “孫伯符……遇刺重傷?”徐庶接過密報,看完後,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孫策勇冠三軍,正值壯年,其突然倒下,對江東乃至整個天下格局的影響,都是顛覆性的。
    林凡也是心中劇震。孫策一死,強盛一時的江東集團必然麵臨權力交接的內耗,短期內再無北顧之力。這對曹操而言,無疑是解除了一個重大的側翼威脅,可以更專注於北方的袁紹。而對荊州劉表來說,則少了一個咄咄逼人的宿敵,壓力大減。
    那麽,壓力會轉向哪裏?
    林凡與徐庶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擔憂。劉表外部壓力減輕,會不會又將更多的注意力,重新轉回到內部,轉回到一直讓他如鯁在喉的南陽?
    “孫策重傷,天下局勢恐將再生大變。”林凡沉聲道,“我軍更需加快步伐,在馬遵潰兵和劉表可能的新動作之前,徹底穩固自身!”
    仿佛是為了印證林凡的預感,就在孫策遇刺消息傳來後的第三天,南部邊境再次傳來急報:駐守鄧縣的黃祖軍,突然加強了巡邏力度,並且開始征集船隻,似乎在為某種渡河或水上行動做準備!同時,襄陽方麵有消息稱,蔡瑁一黨近日活動頻繁,屢次進言劉表,稱“南陽林氏,尾大不掉,久必為患,當趁其尚未與曹操勾連甚深,及早圖之”!
    剛剛有所緩和的南線形勢,驟然再度緊張起來!
    林凡站在郡守府的望樓上,遠眺南方,目光凝重。孫策的意外,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正在迅速擴散,影響著千裏之外的南陽。劉表內部的主戰派,顯然試圖利用這個時機,推動對南陽的強硬政策。
    “看來,劉景升的猶豫,並不會持續太久。”徐庶走到他身邊,語氣中帶著一絲憂慮。
    “嗯。”林凡點了點頭,“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與馬遵潰兵的接觸需加快,若能招撫則招撫,若不能,則需以武力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擊潰或逐走,絕不能讓其與黃祖形成默契,夾擊我軍。”
    他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另外,或許……我們該考慮給劉表找一個‘新麻煩’,讓他無暇他顧了。”
    “軍師的意思是?”徐庶問道。
    林凡的目光投向地圖上荊州南部廣袤的區域,緩緩道:“零陵、桂陽等地,山嶽縱橫,宗帥割據,劉表統治本就薄弱。若此時,有些‘流言’或‘叛亂’在那裏興起,會不會讓我們的州牧大人,更加頭疼呢?”
    徐庶聞言,先是一怔,隨即明白了林凡的意圖——這是要將禍水南引!
    然而,此計風險極大,一旦泄露,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這時,一名親衛匆匆上樓,稟報道:“軍師,徐凡將軍從西境送回緊急軍情!”
    林凡和徐庶同時轉身。徐凡負責監視馬遵潰兵動向,他的緊急軍情,必然事關重大。
    林凡接過軍報,快速瀏覽,臉色瞬間變得異常嚴肅。
    “馬遵潰兵……昨夜突然拔營,不是向東,而是……向南移動?其先頭部隊,已接近……黃祖軍控製的河流渡口?”
    這個消息,完全出乎了林凡的預料!馬遵想幹什麽?投靠黃祖?還是……另有所圖?
    南線的局勢,瞬間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