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瑜危局變,荊南風起
字數:5494 加入書籤
赤壁,江東水軍旗艦。
周瑜那口壓抑許久的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流,不僅染紅了他胸前的衣襟,更仿佛抽空了他所有的精氣神。他倒在呂蒙懷中,臉色灰敗如紙,氣息微弱得如同風中殘燭,那雙曾睥睨江山的鳳眸緊閉,唯有微微蹙起的眉峰,還殘留著一絲不甘與無盡的痛楚。
“都督!!”
“快!醫官!速傳醫官!!”
旗艦之上一片大亂,魯肅、呂蒙等人圍在周瑜身邊,焦急的呼喊聲與倉促的腳步聲交織,將方才那劍拔弩張、誓要踏平江陵的肅殺氣氛衝得七零八落。
魯肅當機立斷,一把扶住幾乎癱軟的周瑜,對呂蒙厲聲道:“快!護送都督回營靜養!此地由我暫代指揮!”
呂蒙也知道事態嚴重,不敢怠慢,立刻與親兵一起,小心翼翼地將昏迷的周瑜抬下船樓,送往中軍大營。
魯肅站上船頭,望著下遊仍在燃燒的船骸,以及江陵方向隱約可見的嚴陣以待的守軍,又看了看周圍因主帥突然倒下而顯得有些惶惑的將士,心中一片沉重。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聲音沉穩地傳令:
“各軍嚴守陣型,不得妄動!救火船隻繼續撲救,其餘各部,原地待命!沒有我的將令,一兵一卒不得擅離!”
他選擇了最穩妥的策略——收縮防禦,穩定軍心。周瑜的倒下,如同擎天之柱崩塌,此刻的江東水軍,再也經不起任何一場冒險的豪賭了。
江麵上的滔天殺意,因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而驟然冰消瓦解,隻剩下燃燒的餘燼和一種更加令人不安的死寂。
江陵城頭,諸葛亮與龐統自然也看到了江東水軍的異動。
“看其旗號變換,陣型收縮……莫非周瑜……”諸葛亮羽扇輕搖,眼中閃過一絲了然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憐憫。他精通醫理,觀周瑜日前咳血之狀,便知其已是強弩之末,今日暴怒嘔血,後果不堪設想。
龐統嘿然一笑,醜陋的臉上帶著幾分計謀得逞的快意,卻又混合著一絲複雜:“火起而帥崩,此乃天意乎?還是周公瑾氣數已盡?如此一來,江陵之圍,暫解矣!”
很快,細作傳回確切消息——周瑜急火攻心,吐血昏迷,已送回大營救治,水軍指揮權暫由魯肅接掌。
劉備聞訊,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不禁唏噓:“周公瑾英才蓋世,奈何……天不假年。”他與周瑜雖為對手,但對其才華,亦是敬佩。
諸葛亮沉吟道:“周瑜病重,魯肅代掌兵權,於我而言,確是喘息之機。魯子敬性情敦厚,顧全大局,不似周瑜那般激進,或可與之交涉,打破眼下僵局。”
“交涉?”張飛環眼一瞪,“軍師,如今他們主帥都倒了,正是俺們殺出去的好時機啊!”
關羽撫須道:“三弟不可。周瑜雖倒,然江東水軍根基未損,魯肅亦非庸才。此時貿然進攻,即便得勝,亦必損失慘重,且坐實了我等趁人之危之名,於大義有虧。孔明所言,交涉破局,方為上策。”
諸葛亮點頭:“雲長所言甚是。可即刻遣使,前往魯肅軍中,一來探問周都督病情,以示同盟之誼;二來,重申我代管南郡、共抗曹操之本意,望其以大局為重,解除封鎖,恢複江路。”
這是一個以退為進、占據道義高點的策略。
龐統在一旁冷眼旁觀,忽然插言道:“孔明欲行王道,自是穩妥。然,統有一言,江東經此變故,內部權力更迭,人心浮動,尤其是……那位放了這把火的甘興霸將軍,其處境恐怕微妙得很。我軍或可暗中加以聯絡,若能得其臂助,則未來與江東交涉,籌碼更足。”
他將目光投向了那個因他之計而陷入風暴中心的猛將。
諸葛亮看了龐統一眼,羽扇微頓,並未立刻表態,隻是道:“且看魯肅如何回應再說。”
赤壁,江東中軍大營。
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醫官從周瑜帳內退出,對守候在外的魯肅、呂蒙等人緩緩搖了搖頭,低聲道:“都督乃舊疾複發,加之急怒攻心,痰壅氣閉,邪入心包……情形……甚為棘手,需靜心調養,萬不可再動怒氣,否則……恐有性命之虞。”
魯肅等人聞言,心頭俱是沉重無比。
就在這時,親兵來報,江陵劉備遣使前來,一是探病,二是商議解除封鎖之事。
呂蒙聞言大怒:“黃鼠狼給雞拜年!定是來看笑話的!不見!轟出去!”
淩統等一眾少壯派將領也群情激憤,認為此乃劉備的挑釁。
“且慢!”魯肅抬手製止了眾人,他麵色沉靜,看向帳內依舊昏迷不醒的周瑜,又看了看義憤填膺的諸將,心中已然有了決斷。周瑜倒下,千斤重擔壓在他的肩上,他必須穩住局麵。
“請使者進來。”魯肅沉聲道。
劉備的使者乃是孫乾,他禮儀周到,言辭懇切,充分表達了劉備對周瑜病情的“關切”以及對恢複同盟、共抗曹操的“期盼”。
魯肅耐著性子聽完,方才緩緩道:“有勞玄德公掛念,都督之疾,乃積勞所致,需靜養些時日。至於江陵之事……”他頓了頓,語氣轉為嚴肅,“琦公子乃景升公之後,玄德公代為照料,本無不妥。然,南郡乃至荊州歸屬,牽涉甚廣,非我等臣子可擅自決定。不若暫且維持現狀,待都督康複,再行商議,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既未答應解除封鎖,也未強硬拒絕,而是采取了“拖”字訣,將問題推給了尚未蘇醒的周瑜,為自己整合內部、穩定局勢爭取時間。
孫乾知道此事急不得,能得到如此回應已屬不易,便客氣地告辭離去。
送走孫乾,魯肅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他看向呂蒙、淩統等人,肅然道:“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救治都督!封鎖之事,暫依現狀。各部謹守營寨,無令不得出戰!”
“那……甘寧如何處置?”淩統忍不住問道,眼中帶著恨意,“此次火災,定然與他脫不了幹係!”
提到甘寧,帳內氣氛頓時一凝。所有人都知道,甘寧是周瑜昏迷前最後指認的“叛逆”。
魯肅眉頭緊鎖,此事極為棘手。甘寧在軍中也有一批擁護者,且並無直接證據證明他縱火,若貿然處置,恐引發內亂。但若置之不理,又如何安撫淩統等將領?如何對昏迷的周瑜交代?
沉吟良久,魯肅方才沉聲道:“甘興霸……暫且解除其前線指揮之職,召回中軍……‘協助’調查火災起因。其部眾,暫由公績淩統)你兼管。”
這是一個折中的方案,既剝奪了甘寧的兵權,限製了其行動,又未立刻將其下獄,留下了轉圜餘地。
然而,這個命令傳到甘寧耳中時,他剛剛“撲滅”大火,帶著一身煙塵返回自己的座船。聞聽此令,甘寧臉色瞬間鐵青,他猛地一拳砸在船舷上,木屑紛飛!
“魯子敬!爾亦不信我?!”他低吼一聲,眼中充滿了被背叛的憤怒與絕望。他知道,自己此刻已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而與此同時,一封裝有魯肅處置甘寧決議的密報,已由“暗羽”的快船,飛速送往竟陵。
竟陵,軍師府。
林凡看完了墨衡呈上的密報,臉上並無意外之色。周瑜病重,魯肅維穩,甘寧被削權軟禁……這一切,都在他與龐統的推演之中。
“魯子敬的選擇,不出所料。”林凡將密報遞給一旁新晉的軍師中郎將——龐統。自落楓亭會麵後,龐統已正式投入林凡麾下,暫居此職。
龐統快速瀏覽一遍,醜陋的臉上露出標誌性的、帶著幾分狠辣的笑容:“魯肅維穩,乃取死之道!周瑜在,可憑其威望強行壓製各方矛盾。周瑜倒,則矛盾必發!他此刻不敢動甘寧,便是其軟弱之明證!軍師,此乃天賜良機!”
“哦?士元有何高見?”林凡問道。
“甘寧此刻,如同困獸,對江東已然絕望。”龐統眼中精光閃爍,“我軍當立刻遣一能言善辯、且與甘寧有舊者,秘密前往接觸,陳說利害,誘其來投!若能得甘寧及其麾下精銳水軍,則我竟陵,如虎添翼!自此,長江之上,我亦有一席之地,不再受製於周瑜!”
林凡聞言,心中一動。甘寧的水戰之能,他是深知的。若真能得其歸附,無疑是打破目前戰略平衡的關鍵一子。然而……
“甘寧性情剛烈,對孫氏舊情未必全忘。此時招攬,是否操之過急?若其不從,反而打草驚蛇。”林凡沉吟道。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龐統斷然道,“此刻甘寧心中怨憤已達頂點,正是意誌最薄弱、最易被說動之時!若待魯肅穩住局勢,或周瑜病情好轉,則機會盡失!統願親筆修書,陳說江東之負他,竟陵之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再派一合適之人,攜信前往,必可成功!”
林凡看著龐統那充滿自信與冒險精神的眼眸,知道這是他投入麾下的第一次重大獻策,其心甚切。他權衡再三,想到高順仍在養傷,甘寧若來,水陸皆可得大將,此誘惑實在太大。
“好!”林凡最終下定決心,“便依士元之策!修書之事,由你負責。至於送信之人……”他目光轉向墨衡。
墨衡立刻躬身:“屬下願往。屬下曾與甘寧有過接觸,對其心性有所了解。”
“不,”林凡卻搖了搖頭,“你目標太大,且‘暗羽’身份敏感。此去,需一身份相對清白,又足以取信於甘寧之人。”
他腦海中閃過一個人選——那位曾與甘寧在江夏有過交情、如今在竟陵協助處理民政的舊識。
“讓伊籍先生去一趟。”林凡做出決斷,“他乃荊州名士,身份清貴,與甘寧有舊,且不涉軍務,由他前往探病指周瑜,實為接觸甘寧),最為合適。”
計策已定,龐統立刻去奮筆疾書,墨衡則前去安排伊籍秘密出行之事。
林凡獨自走到院中,仰望著荊襄那變幻莫測的天空。周瑜這棵大樹的驟然傾頹,讓整個荊南的格局為之鬆動。甘寧,這顆危險的棋子,能否被他成功攫取?攫取之後,是能助他乘風破浪,還是……會引來更猛烈的反噬?
風,自北方而來,帶著山雨欲來的潮濕氣息,吹動了林凡的衣袂。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