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基業初奠,暗湧未平
字數:4896 加入書籤
荊襄的冬日,難得地露出了幾分晴意,陽光灑在竟陵城頭,卻難以驅散彌漫在空氣裏的凝重與躁動。赤壁那把燒塌了曹操野心的烈火,餘燼尚未完全冷卻,另一場關乎未來格局的暗火,已在無聲處點燃。
林凡負手立於城樓,遠眺東南。那裏是赤壁,是周瑜生死未卜之地,也是甘寧命運懸於一線之所。龐統侍立一旁,其貌不揚的臉上,此刻也收斂了平日的狂傲,唯有目光灼灼,透著計策推行至關鍵處的專注與審慎。
“士元,”林凡緩緩開口,聲音平靜,“伊籍先生,該到地方了吧?”
龐統掐指算了算行程,點頭道:“按日程,應是到了。此刻,想必已與甘興霸接上頭了。成敗……就在此一舉。”
林凡微微頷首,不再多言。他深知,伊籍此行,風險極大。魯肅雖性厚,卻非愚鈍,在周瑜病重、內部不穩的敏感時刻,對甘寧這等“嫌疑”重將的監控,定然嚴密。一旦事泄,不僅甘寧性命難保,伊籍亦恐遭不測,更將徹底激化與江東的矛盾。
然而,收益與風險並存。若能得甘寧這員精通水戰的猛將及其麾下那些曆經戰火洗禮的部眾,竟陵便將真正擁有在長江之上與各方周旋的資本,不再僅僅是倚仗地利固守的陸上勢力。這對他“問鼎之基”的構築,至關重要。
“江北有消息嗎?”林凡轉而問道,目光投向北方。
“曹操已退回許都,忙於穩定內部,清算異己,短期內應無力南顧。”徐庶上前一步答道,“然,據‘暗羽’探知,其麾下謀士司馬懿、劉曄等人,已開始著手重整水軍,於淮水、巢湖一帶征集船工木料,其意不言自明。”
北方的巨獸隻是在舔舐傷口,獠牙依舊鋒利。
林凡默然。他知道,赤壁之勝,隻是打斷了曹操速勝的節奏,並未傷其根本。留給他在荊襄整合力量、穩固根基的時間,並不會太多。
赤壁,江東水軍大營。
昔日威嚴肅穆的中軍大帳,此刻被一股壓抑的悲涼與焦慮籠罩。濃重的藥味揮之不去,醫官進出皆麵帶難色。周瑜躺在榻上,麵色金紙,氣息微弱遊絲,偶爾從昏迷中短暫蘇醒,眼神亦是一片渙散,口中斷續吐出的,仍是“進攻……江陵……甘寧……”等模糊不清的詞語,隨即便又陷入更深的昏沉。
魯肅守在榻邊,眼窩深陷,滿臉疲憊。他不僅要憂心周瑜的病情,更要應對因主帥倒下而驟然凸顯的內部矛盾。淩統等少壯派將領屢次請戰,要求嚴懲“叛逆”甘寧,聲音一次比一次激憤。而以韓當、程普舊部為代表的一部分老將,則對周瑜病倒前近乎瘋狂的決斷心存餘悸,更對魯肅的“軟弱”處置表示不滿,認為當務之急是穩住局勢,而非貿然樹敵內鬥。
甘寧,則被變相軟禁在自己的營帳內,帳外守衛皆是魯肅親信。他如同困於籠中的猛虎,焦躁、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伊籍的悄然到訪,正是在這種山雨欲來的氛圍中,如同一點星火,落在了這片幹燥的草原上。
是夜,伊籍憑借其荊州名士的身份與往日和甘寧的些許交情,以“探訪故友、議論詩文”為名,通過了層層盤查,終於見到了形容憔悴、眼神卻依舊桀驁的甘寧。
屏退左右雖仍有耳目在遠處監視),伊籍並未過多寒暄,直接取出了龐統那封措辭直指人心、利弊分析得淋漓盡致的親筆信。
甘寧借著昏暗的燈火,快速瀏覽著信上的內容。信中沒有空泛的大義,隻有冰冷的現實與赤裸裸的誘惑。龐統毫不客氣地指出了他在江東已然失勢、前途黯淡的處境,點明魯肅的“保全”實為“圈禁”,周瑜若亡,他甘寧必成替罪羔羊;周瑜若生,以其睚眥必報的性格,也絕無他容身之地。反之,若投竟陵,林凡願以水軍都督之位相待,獨領一軍,權柄自專,更可一展抱負,不必再仰人鼻息……
每一個字,都像重錘敲在甘寧心頭。他握著信紙的手,微微顫抖,指節因用力而發白。臉上的神色變幻不定,憤怒、不甘、掙紮、以及一絲對信中描繪的那份“獨領一軍”、“權柄自專”的向往,交織在一起。
“興霸將軍,”伊籍壓低聲音,語氣懇切,“林軍師求賢若渴,常言將軍乃水上蛟龍,豈能久困淺灘?竟陵雖暫不及江東基業雄厚,然上下一心,朝氣蓬勃,正需將軍這等豪傑共同開拓!將軍難道願就此沉淪,甚至……身首異處,徒留汙名嗎?”
甘寧猛地抬頭,眼中血絲密布,死死盯著伊籍,喉結上下滾動,卻半晌發不出一個音來。帳內,隻剩下他粗重的喘息聲,以及帳外寒風吹動旗幟的獵獵作響。
就在甘寧於赤壁營中天人交戰之際,一騎快馬攜帶著魯肅的緊急密報,衝入了吳縣侯府。
孫權看罷密報,臉色瞬間陰沉如水。密報中,魯肅詳細陳述了周瑜病危、軍心不穩、以及甘寧之事引發的內部紛爭。
“公瑾……”孫權放下密報,走到窗前,望著院中蕭瑟的冬景,久久不語。他對周瑜,感情極為複雜。既有倚仗其才能掃平禍亂的依賴,亦有對其權勢過重、難以駕馭的隱憂。如今周瑜驟然倒下,他心中除了悲痛,竟也隱隱有一絲……如釋重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眼下,絕非放鬆之時。魯肅的密報,字裏行間都透露出江東麵臨的巨大危機——外有劉備、林凡虎視,內有將傾之患!
“傳張昭、顧雍、諸葛瑾!”孫權猛地轉身,聲音恢複了平日的沉穩與決斷。他必須立刻接手,穩定大局。
片刻之後,吳縣核心謀臣齊聚。
“主公,”張昭率先開口,語氣沉重,“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妥善處理公瑾之後事。至於荊州之事,魯子敬暫持守勢,乃是老成謀國之道。我軍新遭變故,不宜再啟大規模戰端。”
顧雍補充道:“然,對劉備、林凡,亦不可示弱。可增派部分陸師至柴桑,以示我江東保衛疆土之決心。同時,可遣使前往江陵,正式承認劉琦之地位,與劉備商談南郡歸屬,若能以談判解決,避免刀兵,方為上策。”
諸葛瑾則道:“林凡處……其態度曖昧,實力不容小覷。可暫且安撫,承認其竟陵之地位,甚至可假意結好,使其勿要與劉備過於親近。待我內部穩定,再圖後計。”
孫權聽著眾人的建議,心中漸漸有了方略。他深吸一口氣,做出了決斷:
“便依諸位先生之言。即刻以孤之名,行文魯肅,令其全權負責前線軍政,務必穩住局勢!加派五千精銳,由賀齊統領,即刻馳援柴桑!”
“另,遣使赴江陵,探問劉琦公子病情,並與劉備商議南郡之事。態度可放軟,但底線需堅守!”
“至於林凡……”孫權目光閃爍,“孤親自修書一封,對其在赤壁之戰中之‘貢獻’表示讚賞,並邀其方便之時,一會於柴桑,共商抗曹大計!”
他選擇了一條務實而靈活的道路——對外示弱緩爭,對內整合權力。周瑜的時代,似乎正在以一種猝不及防的方式,緩緩落下帷幕。
數日後,竟陵。
伊籍風塵仆仆而歸,帶回了甘寧最終的決定。
“軍師,甘興霸……他應下了!”伊籍臉上帶著一絲後怕與興奮,“然,其麾下部眾家眷多在江東,倉促之間,難以盡數帶走。他隻願攜數十名最忠心的老弟兄,趁夜乘小舟來投!他讓屬下轉告軍師,‘甘寧非背主求榮之輩,實乃江東負我在先!今日投效,望軍師勿負今日之諾!’”
林凡聞言,眼中爆發出明亮的光彩!成了!
“好!甘興霸深明大義!林凡必不相負!”他當即下令,“墨衡,立刻安排接應事宜,務必保證甘將軍及其弟兄安全抵達竟陵!高順將軍傷勢未愈,便由文長魏延)親自帶人於預定地點接應,不容有失!”
“諾!”墨衡與魏延齊聲領命。
龐統撫掌笑道:“恭喜軍師,得一水上臂助!甘寧既來,我竟陵水軍骨架立成!假以時日,長江天塹,亦可縱橫!”
林凡心情激蕩,但他很快壓下喜悅,目光恢複清明。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荊襄輿圖前,手指緩緩劃過竟陵、新野、江陵、赤壁……
赤壁一把火,燒掉了曹操南下的野心,燒垮了周瑜的不世驕狂,也燒出了一個全新的格局。
曹操北遁,舔舐傷口,然虎威猶在。
周瑜病危,江東權柄更迭,孫權正式走上前台,手段未知。
劉備趁勢占據江陵,諸葛亮輔佐,根基漸穩。
而他林凡,不再是那個隻能在夾縫中求生的小勢力主。他擁有了竟陵、新野兩塊根基之地,擁有了徐庶、龐統、高順、魏延、以及即將來投的甘寧等文武班底,更在赤壁這場天下矚目的盛宴中,巧妙地保全並壯大了自身。
“問鼎之基……”林凡輕聲重複著,嘴角終於勾起一抹清晰的、帶著沉重與希望的弧度。
這基石,已在烈火與鮮血中,初步奠定。
然而,他抬眼望向北方許都,望向東方吳縣,望向西方江陵。基石雖立,大廈未成。北方的陰影依舊籠罩,東方的巨龍正在換角,西方的潛龍已然抬頭。
腳下的路,依然布滿荊棘;未來的局,隻會更加凶險。
風,自江上來,帶著水汽與寒意,吹動了輿圖的卷角,也吹動了林凡額前的發絲。
喜歡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三國當謀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