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興教化
字數:5709 加入書籤
遼西要發展壯大,那就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
可豪門大族壟斷了學識,他們的族人子弟也不可能為他曹風所用。
曹風有意另起爐灶,自己培養人才。
“即日起,遼西六縣各設立縣學堂一座,招募七歲至十五歲的孩童。”
“縣學堂將負責教授這些孩童讀書識字,讓他們粗通文墨。”
“這些孩童進入縣學堂後,吃穿住行,筆墨紙硯等所有花費,均由我曹風一力承擔。”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眾人皆疑,自家小侯爺莫非是瘋了不成?
這設立縣學堂,為他們遼西培養人才,他們是支持的。
可是所有的花銷均由幕府承擔,這就讓他們不解了。
自家小侯爺圖什麽?
要知道。
這麽多學堂,那麽多孩童的花費。
這可以養兩營兵馬了!
“小侯爺,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知府孟學文以前自己開過私塾,知曉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特別是筆墨紙硯,那可貴著呢。
這一年下來,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自家小侯爺是遼西經略使不假,可這也沒有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
這敗家也不是這麽敗的。
麵對孟學文的勸說,曹風笑著擺了擺手。
“此事無須再考慮!”
曹風對眾人道:“我遼西之地之所以窮困,動蕩不安。”
“此等困境,根源在於教化未興,致使百姓心智未開,蒙昧無知。”
“彼等動輒以暴力相向,拳腳相加,而非以理服人。”
“在外人看來,我遼西之地的百姓那就是一些暴戾蠻橫的刁民。”
“彼等因偏見所累,不願與我遼西交往,更不願至此經商,致使百業蕭條,民生凋敝。”
“長此以往,我遼西就變得越來越窮困。”
曹風提高了音量說:“我們遼西要想變得富庶,必須興教化!”
“這不僅僅能讓我遼西百姓懂得識文斷字。”
“更是能夠讓他們懂得朝廷法度,懂得一些聖賢道理。”
“知曉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從無知蠻橫的刁民,變成知道禮義廉恥之人.......”
現在遼西的許多百姓,完全就是文盲一個。
看不懂文字書籍,缺少教育,禮義廉恥這些東西更是匱乏。
人家說什麽就是什麽,自己完全沒有思考能力。
一些人甚至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他們極其容易被那些掌握話語權的宗族家主所蠱惑煽動。
曹風想要興教化,就是要改變這一現狀。
通過加強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可以提升百姓的明辨是非能力。
那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至少自己能做出判斷。
當然。
曹風興教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同化掉那些生活在遼西的胡民。
相較於遼西大乾百姓,這些胡人部落顯得更為愚昧無知,缺乏開化。
他們和大乾百姓互相仇視,因為土地和草場等利益問題,矛盾極深。
他在六縣設立學堂,不僅僅要招募大乾百姓的子弟入學。
更要將胡人部落的孩童也一並納入其中。
隻要堅持下去。
那些胡人部落的孩童以後也會說大乾官話,移風易俗。
通過這樣潛移默化地影響,讓他們逐漸融入大乾,成為大乾的一部分。
而不是像如今這般。
他們居住在大乾的土地上,名義上是大乾的子民。
可實際上他們卻說的是胡話,吃的是胡食,與大乾格格不入。
他新建的學堂將會成為大乾百姓和胡人部落的一個融合劑。
讓他們彼此了解交融,最終融為一體。
“除了在各縣設立縣學堂外,遼西府城還將設立一座府學堂!”
曹風繼續道:“這府學堂將招募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少年!”
“縣學堂完成學業的孩童,也可進入府學繼續深造。”
曹風方才一口氣要建立六座縣學堂,已經讓眾人震驚了。
沒有想到他還沒完。
竟然還要新建一個府學堂。
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他們遼西就這麽巴掌大的一塊地方,用得著那麽多讀書人嗎?
“府學堂與縣學堂不同。”
曹風對眾人道:“縣學堂主要是教授孩童們識文斷字,讓他們懂得一些粗淺的聖賢道理。”
“這府學堂最主要的則是培養我遼西各行各業的人才。”
“府學堂將設立農學、兵學、匠學、醫學等二十多不同的學科。”
有了縣學打基礎,府學就是升級版。
到時候他們就能分門別類地學習各行各業的知識,那就容易得多。
曹風的目標不僅限於培養治理地方的官員,他更期望遼西各行各業都能迎來蓬勃發展。
隻要遼西府學的學生完成了學業。
他們進入到遼西各行業去。
那遼西肯定能煥然一新。
諸如這醫學。
現在的那些郎中也帶徒弟。
可他們帶徒弟是有條件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得先從最底層做起,比如收購藥材。
而後才能當切藥材的學徒。
實際上這些郎中將自己的這些徒弟當免費的仆人在使用。
而且他們為了確保自己的稀缺性,也不願意傾囊相授。
或許有的徒弟跟了他們十年二十年,才能勉強出師。
不僅培養周期長,而且培養效果也參差不齊。
導致的結果是各地郎中極其稀缺,看病就能讓普通農家傾家蕩產。
他的府學將第一期招募一百名青少年。
讓他們係統地學習看病療傷相關的課程。
他們這一百人完成學業後,一部分將進入軍中,為軍隊效力。
屆時,將士們在戰場上即便受傷,也能因得到及時救治而避免喪命。
現在大多數將士的死亡並不是戰場上死的。
而是受傷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和護理而死。
常見原因包括傷口感染、失血過多等。
總而言之。
府學到時候能批量培養醫務兵,到時候能極大地降低將士的死亡率。
另外一部分府學的醫學科學生完成學業後則會進入民間。
到時候他們無論是當赤腳醫生,還是自己開藥鋪,也能極大改善當地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總而言之。
曹風設立的這個府學,將會對各行各業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
知府孟學文以前當過私塾先生,主要是教一些聖賢道理和吟詩作畫等。
可現在自家小侯爺竟然要開設農科、兵學、匠學、醫學等科目。
這顛覆了他的認知。
在他的認知中。
這些東西不都是以老帶新,師傅帶徒弟嗎?
還能集中到一起學??
可這些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東西。
和讀聖賢書的學生放在一起,合適嗎?
可是自家小侯爺提出的這個法子,也的確是好法子。
以前孩童想學一門手藝,那就得拜師,需要拿出重禮不說,還要熬時間,熬資曆。
可若是設立府學,那就沒有那麽麻煩,就能很快培養大批有手藝的人。
眾多手藝人的湧現,將極大改善遼西當前百業不振的現狀。
議事廳內議論紛紛,對於曹風提出的這個新穎的東西。
很多人還沒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也有人興奮不已,覺得大有可為!
喜歡皇上,您發配邊疆的廢物稱帝了!請大家收藏:()皇上,您發配邊疆的廢物稱帝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