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不敗將軍陳慶之—中年從戎,初露鋒芒

字數:2266   加入書籤

A+A-


    陳慶之的軍事才華直到他四十一歲時才獲得展現的機會。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叛亂失敗,請求歸附梁朝。這一事件為陳慶之提供了轉機。
    當時,梁武帝需要派遣一位將領前去接應元法僧。陳慶之主動請纓,這一舉動讓蕭衍和滿朝文武都大吃一驚。因為在過去四十年中,陳慶之一直擔任文職,從未顯露過軍事才能。曆史記載中也說他開不得硬弓,騎不得烈馬,在常人眼中,他完全不是領兵打仗的料。
    然而,梁武帝蕭衍深知陳慶之的才能和忠誠,經過慎重考慮,最終破格任命陳慶之為武威將軍,與胡龍牙、成景俊率領梁軍前去接應。這一次,陳慶之沒有讓蕭衍失望,他順利完成任務,接應元法僧返回梁朝。這一成功標誌著陳慶之軍事生涯的正式開始,也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返回後,陳慶之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並率領二千軍隊,護送豫章王蕭綜進入徐州鎮守。當時,北魏派遣安豐王元延明、臨淮王元彧率領二萬大軍前來阻擊,屯兵於陟□地區。元延明先派部將丘大千構築堡壘於潯梁,觀察梁軍動向。麵對兵力占優的魏軍,陳慶之毫無畏懼,率軍進攻丘大千的堡壘,一鼓便潰,輕而易舉地擊潰了魏軍的防線。
    這一勝利展現了陳慶之出色的指揮才能和臨陣決斷力。然而,戰局隨後發生了意外變化。豫章王蕭綜竟然在此時棄軍投奔北魏,致使梁軍群龍無首,陷入混亂。諸將都無法製止這一潰散之勢,在這危急關頭,陳慶之展現出了過人的膽識,當機立斷,斬關夜退,率領部隊連夜撤退,保全了大部分軍力。
    公元526年,陳慶之再次獲得領兵機會,隨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此次他被授予假節、總知軍事的職權,負責全麵指揮作戰。北魏豫州刺史李憲派其子長鈞構築兩城相互呼應,形成掎角之勢。陳慶之率軍進攻,李憲力屈不敵,最終投降,陳慶之順利占據其城。因此戰功,他被轉任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成為太子身邊的警衛官,並獲得了爵位。
    陳慶之在軍事上的連番成功,引起了梁朝朝廷的重視。公元527年,陳慶之隨領軍曹仲宗進攻渦陽今安徽蒙城)。渦陽是北魏在東南地區的重要據點,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北魏派遣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率領十五萬步騎前來增援,其前鋒部隊抵達駝澗,距離渦陽僅四十裏。
    麵對敵眾我寡的形勢,陳慶之提議主動出擊,但潯陽太守韋放認為敵軍前鋒必是輕銳部隊,取勝不足為功,失敗則會挫傷士氣,主張以逸待勞,不應出擊。陳慶之則分析道:魏人遠來,皆已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
    他認為魏軍遠道而來,疲憊不堪,且距離梁軍尚遠,必不會想到梁軍會主動出擊,趁敵軍尚未集結完畢,挫其銳氣,必能取勝。
    為確保行動成功,陳慶之甚至表示: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取之。
    渦陽之戰是陳慶之成名的一戰。此戰中,陳慶之率領二百騎兵,與北魏的征南將軍常山王元昭十五萬大軍對峙。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攻破其前軍,魏人震恐,這次突襲展示了陳慶之精準的戰機把握能力和過人的膽識。。慶之於是還軍輿諸將連營而進攻,占據渦陽城,與魏軍相對峙。自春至冬,打了敷十百仗。雙方展開了長達數月的拉鋸戰。隨著時間的推移,梁軍師老氣衰,士氣逐漸低落,而北魏的援軍又企圖在梁軍後方構築堡壘,形成夾擊之勢。
    領軍曹仲宗等人擔心腹背受敵,商議退兵。在這關鍵時刻,陳慶之手持節仗,在軍門前慷慨陳詞:共來至此,涉曆一歲,糜費糧仗,其數極多。諸軍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詔。陳慶之這番話,既表達了決一死戰的決心,又暗示自己有皇帝密旨,震懾了意圖退兵的將領。曹仲宗被他的豪情和智略所折服,同意繼續作戰。
    當時,魏軍構築了十三座城堡,形成相互支援的防線。陳慶之決定夜襲,銜枚夜出,一舉攻陷四座堡壘。渦陽城主王緯見勢不妙,乞求投降。剩下的九城,仍然兵力強盛。陳慶之靈機一動,陳其俘馘,鼓噪而攻之,將俘虜和戰利品陳列出來,擂鼓呐喊,發動心理攻勢。魏軍見狀,士氣崩潰,遂大奔潰,斬獲略盡。梁軍大獲全勝,渦水咽流,渦陽水為之阻塞不流,降城中男女三萬餘口。
    梁武帝對渦陽大捷十分欣喜,賜手詔褒獎陳慶之: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這份詔書不僅讚揚了陳慶之的功績,更特別指出他出身寒門卻能立下如此功勳,實屬難能可貴。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