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小帥仔蘭陵王高長恭:假麵戰神的悲愴史詩

字數:2580   加入書籤

A+A-


    蘭陵王高長恭年表
    高長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肅,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名將。神武帝高歡之孫,文襄帝高澄第四子。因容貌俊美似婦人,為在戰場上威嚇敵人,常戴凶惡麵具作戰。以其在邙山之戰的英勇表現而聞名於世,後因“國事即家事”一語遭後主高緯猜忌,被賜死。
    東魏時期北齊建立前)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 生於鄴城。其父為東魏權臣高澄,生母身份不詳有說為婢女,地位卑微)。
    東魏武定七年549年) 其父高澄在鄴城被廚奴刺殺身亡。叔父高洋繼掌東魏大權。
    北齊時期
    北齊天保元年550年) 叔父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為帝,建立北齊,是為文宣帝。時年高長恭約9歲。
    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7年) 史料記載缺失,推測在宮中接受教育並成長。
    北齊天保八年557年),他已出任通直散騎侍郎,一個從五品的閑散官職。
    北齊天保九年558年) 獲封樂城縣開國公,被加授上儀同三司的榮銜
    北齊天保十年559年),他開始參與地方治理,以本官行肆州事代理肆州政務)
    北齊皇建元年560年) 爵封蘭陵王:受封為蘭陵郡王。
    北齊太寧元年561年) 官職晉升:被任命為領軍將軍。
    北齊河清二年563年) 出任地方官:被任命為並州刺史。
    北齊河清三年564年) 邙山之戰,名震天下。北周聯合突厥大舉進攻北齊,包圍洛陽。 高長恭受命與大將軍斛律光、段韶一同救援。他親率五百精銳騎兵,突破周軍重重包圍,直至洛陽城下。戴麵具入陣,因城內守軍不確定其身份,他脫下麵具或說是頭盔),示以麵容,城上軍心大振,內外夾攻,大敗周軍。此戰解洛陽之圍,使他威名遠揚。士兵們為歌頌其英勇,創作了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北齊河清三年564年)後  武平元年570年) 屢立戰功,官居高位。 曆任司州牧、青州牧、瀛州牧等地方最高長官。
    北齊武平元年570年),在定陽等地再次擊敗北周軍隊。依據《北齊書·帝紀第八》:
    北齊武平元年 (570年) 十二月 “庚午,以開府儀同三司、蘭陵王長恭為尚書令。”
    北齊武平二年 (571年) 二月“壬寅,以錄尚書事、蘭陵王長恭為太尉...”
    北齊武平三年 (572年) 八月“秋七月戊辰,誅左丞相、鹹陽王斛律光...蘭陵王長恭為大司馬...”
    北齊武平四年 (573年) 四月“夏四月戊午,以大司馬、蘭陵王長恭為太保... ”
    北齊武平四年573年) 功高震主,被忌遇害:後主高緯關切邙山之戰,對他說:“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他隨口答道:“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國事也是我們的家事,在情急之下就不自覺地衝進去了。”)這句“家事”讓後主深感忌憚。 後主高緯對其聲望和“家事”之言日益不安。四月,派使者徐之範送毒酒給高長恭。臨終高長恭對王妃鄭氏悲歎:“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飲鴆而亡,時年約三十三歲虛歲三十三)。被追贈太尉,諡號“忠武”。
    北齊武平四年577年):在他死後僅四年,失去頂梁柱的北齊被北周所滅。
    文化傳承:《蘭陵王入陣曲》成為唐代宮廷樂舞,後傳入日本,保留至今。在中國本土逐漸失傳。
    蘭陵王成為後世戲曲、小說、影視劇中的經典人物,其“麵具下的美貌將軍”形象深入人心,成為了勇氣、忠誠與悲劇命運的象征。
    這張年表勾勒了蘭陵王高長恭從出身宗室、少年入仕,到憑借赫赫戰功尤其是邙山之戰達到人生巔峰,最終卻因君主的猜忌而悲劇收場的一生。他的故事是北齊這個“禽獸王朝”中一抹亮色,也是中國曆史上“功高震主”悲劇的典型代表。
    備注:在南北朝時期,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師”。這些都是地位極高、權力很重的榮譽性官職,通常用來授予德高望重或功勳卓著的重臣。
    太尉:北齊時官居第一品,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
    太保:同樣為第一品,其地位和尊榮通常比三公更高,可視為臣子能達到的極高位。)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