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臨終諫言成謎題
字數:3083 加入書籤
征和年間約公元前93年),長安的冬日似乎格外肅殺。巫蠱之禍的陰影籠罩著未央宮的每一處簷角,連最資深的宦官走過長廊時都屏著呼吸。六十八歲的東方朔病臥在榻上,已是彌留之際。曾經那個在武帝麵前談笑風生、妙語連珠的智者,如今隻剩下一把枯骨。
“陛下駕到——”
宦官尖細的通報聲讓昏睡中的東方朔緩緩睜開了眼睛。出乎所有人意料,漢武帝竟微服親臨這座僻靜的宅邸。六旬的天子屏退左右,獨自走進充滿藥味的臥房,在病榻前駐足。
“曼倩。”武帝的聲音帶著久居人上的威嚴,卻也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朕來看你了。”
東方朔掙紮著想坐起行禮,被武帝按住了肩膀。
“臣……惶恐。”東方朔喘息著,深陷的眼窩裏目光依然清亮,“陛下為巫蠱之事憂心,竟還來看望老臣。”
武帝在榻邊坐下,沉默良久。這個曾經讓他笑讓他怒讓他深思的臣子,如今也要離他而去了。他忽然問:“曼倩,你這一生,對朕說過無數諫言。臨終之前,可還有話要對朕說?”
這分明是在索要最後的忠告。東方朔劇烈地咳嗽起來,侍從急忙遞上絹帕,上麵染著暗紅的血漬。
“臣……確有一言。”他的聲音微弱卻清晰,“但請陛下恕臣死罪。”
“朕恕你無罪。”
東方朔示意侍從取來筆墨。在武帝疑惑的目光中,他用顫抖的手在絹帛上緩緩畫下三個奇怪的符號:? ? ?
“這是……”武帝皺眉。
“陛下……可還記得建元元年,臣那三千奏牘?”東方朔的氣息越來越微弱,“臣這一生……所有的諫言,都在這三個符號裏了。”
武帝凝視著這三個符號,眉頭越鎖越緊。乾為天,坎為水,艮為山——這分明是《易》中的三個卦象。可這組合太過古怪,既非既濟,也非未濟,更不是任何熟悉的卦序。
“陛下,”東方朔用盡最後力氣抓住武帝的衣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但若隻見其健,不見其險,便是……便是……”
他的手突然垂下,未盡的話語永遠停在了那裏。
武帝在病榻前默立良久,最終將那方絹帛收入袖中。
回到未央宮,武帝立即召見了所有精通《易》學的博士。可無論他們如何推演,都無法參透這三個符號的深意。
“乾為君,坎為險,艮為止——這是警示陛下止步險境?”
“乾為天,坎為水,艮為山——莫不是要陛下效法山水?”
“或是暗指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每一種解釋都似是而非,每一種推論都難以自圓其說。武帝震怒,將竹簡狠狠摔在地上:“滿朝博士,竟無一人能解曼倩臨終之言!”
就在這個夜晚,太子劉據悄悄求見。年僅十四歲的太子手中捧著一卷泛黃的竹簡——那是東方朔生前贈他的《答客難》手稿。
“父皇,”太子怯生生地說,“兒臣或許……明白太中大夫的意思。”
在武帝驚愕的目光中,太子展開絹帛,指著三個符號:
“乾卦三連,象征父皇開創的盛世;坎卦中滿,象征盛世下的暗流;艮卦覆碗,象征應當停止的行為。”
太子的小手指著三個符號的位置:“他將乾置於坎上,是說我朝看似強盛,實則危機四伏。而艮卦在最後,是要我們懸崖勒馬。”
“說下去!”武帝猛地站起。
“太中大夫生前給兒臣講學時說,巫蠱之禍就像坎卦,表麵平靜,內裏凶險。而追究巫蠱的行為就像艮卦,應該停止。”太子抬起頭,眼中含著淚水,“他說……父皇晚年猜忌過甚,需要有人提醒。”
武帝如遭雷擊,踉蹌後退。他想起這數月來的腥風血雨,想起那些被誅連的臣子,想起後宮人人自危的眼神。原來東方朔用生命最後的力氣,不是在打啞謎,而是在用最隱晦的方式,勸他停止這場自毀長城的清洗。
“他還說過什麽?”武帝的聲音顫抖。
“他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最真的真話,往往要藏在謎語裏。”
第二日,武帝下詔:停止追究巫蠱餘黨,釋放無辜囚禁者,為冤死者平反。
當詔書傳遍長安時,東方朔的靈柩正緩緩駛出城門。送葬的隊伍很長,有他提攜過的寒門士子,有他救下的無辜百姓,還有那些曾經嫉妒他、如今卻真心為他送行的同僚。
在陵墓旁,人們發現了一塊早已立好的石碑,上麵刻著東方朔親筆所書的墓誌銘:
“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優哉遊哉,維以卒歲。”
這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用看似滑稽的言語暗含精微的道理,來化解世間的紛爭。悠遊自在,以此終其天年。
很多年後,當漢武帝在輪台頒下《輪台罪己詔》,向天下懺悔自己的過失時,據史書記載,他的案頭始終擺著一方褪色的絹帛,上麵是三個漸漸模糊的符號:? ? ?
沒有人知道,晚年的武帝是否真的參透了這道最後的謎題。但宮人們傳說,每個失眠的夜晚,皇帝都會對著絹帛喃喃自語,仿佛在與一個早已逝去的靈魂,進行著一場永不結束的對話。
而東方朔的故事,也隨著這三個神秘的符號一起,永遠鐫刻在了大漢的曆史深處。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