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晚年著述傳千年

字數:2498   加入書籤

A+A-


    公元前100年左右的長安城,未央宮的喧囂似乎已離東方朔遠去。年過花甲的他,鬢角染霜,往日在武帝麵前談笑風生的機智臣子,如今更多時候是待在自己那堆滿竹簡的書齋中。他逐漸從宮廷事務中抽身,並非全然失勢,更像是一種主動的精神退隱。數十年的宦海浮沉,他見慣了榮耀與危機,也看透了帝王心術的複雜莫測。如今,他要把一生的智慧與感悟,付諸筆端。
    這日,秋意已深,庭中古槐的黃葉偶爾飄落一兩片,透過窗欞,正好落在書案上正在撰寫的竹簡旁。東方朔拈起葉片,端詳片刻,輕輕放下,目光重新回到自己正在修訂的文章上——《答客難》。這是他以自己為靶子,回應世間質疑的精心之作。
    文中,他虛構了一位“客人”的詰問,字字尖銳,恰是朝中許多人私下對他的議論:“昔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數……自以為海內無雙,即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
    譯文:當年蘇秦、張儀,一旦遇到大國的君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恩澤延及後代。如今您先生學習先王之術,仰慕聖人之義,誦讀《詩經》《尚書》及諸子百家的言論,多得不可勝數……自認為海內無人能及,可以說是見聞廣博、善辯聰明了。然而您竭盡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聖明的皇帝,曠日持久,官銜不過是個侍郎,職位不過是執戟侍衛,想來大概還有不檢點的行為吧?)
    這質問,何嚐不是他內心深處偶爾翻湧的不平之鳴?他提筆濡墨,神色平靜,筆下的回答卻如江河奔湧,充滿了曆史的洞見與哲學的思辨:
    “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禽以兵……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談說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廩倉,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流德,天下震懾,諸侯賓服……賢與不肖,何以異哉?”
    譯文:“那時是那時,現在是現在,時代怎能相同呢?蘇秦、張儀的時代,周王室十分衰敗,諸侯不去朝見,都憑借武力爭奪權勢……得到士人的就強大,失去士人的就敗亡,所以遊說之風得以盛行。他們身處尊貴的地位,家中充滿珍寶,庫裏有充足的糧食,恩澤延及後代,子孫長久享受。如今卻不是這樣:聖明的皇帝德澤流布,天下震懾,諸侯臣服……在這種情況下,賢能的人與無能的人,用什麽來區別呢?”)
    他深刻地指出,在大一統的帝國之下,個人的命運已不由列國紛爭的機遇決定,而全然係於至高無上的一人之心。所謂的“尊賢”,其標準已與亂世截然不同。字裏行間,那“生不逢時”的感慨並非簡單的懷才不遇,而是對士人在專製政體下普遍困境的清醒認知與無奈。這篇《答客難》,以其獨特的文體和深邃的思想,開創了賦體文學中“設論”一派的先河,後人如揚雄的《解嘲》、班固的《答賓戲》皆受其影響。
    與此同時,他也在整理另一篇重要的文章——《非有先生論》。他借虛構的“非有先生”在吳國為官三年的“無言”經曆,與吳王探討直言進諫之難與治國之道。
    文中,吳王問:“先生有深謀妙策,為何三年不言?”非有先生則引用龍逢、比幹因直諫而被殺,箕子、接輿避世以存身的例子,感歎道:“談何容易!夫談有悖於目、拂於耳、謬於心而便於身者,或有說於目、順於耳、快於心而毀於行者,非有明王聖主,孰能聽之?”
    譯文:“進諫哪裏是容易的事!有些言論看著刺眼、聽著逆耳、違背常理卻有利於自身修養;有些言論看著順眼、聽著悅耳、心裏痛快卻會敗壞行為。不是有賢明的君主,誰能聽得進去呢?”)
    這無疑是東方朔自身仕宦生涯的寫照。他以滑稽諷諫,何嚐不是因為深知“直言”的危險?他將曆史的教訓與自身的感悟熔於一爐,借古諷今,探討在強大君權下,士人如何既堅持道義,又能保全自身,並試圖影響政治的微妙平衡。文章最終描繪了一幅在“非有先生”勸導下,吳王勵精圖治,天下大治的理想圖景,這或許也寄托了東方朔對漢武帝,以及對所有在位者未能完全實現的期望。
    除了這些流傳後世的名篇,晚年的東方朔還將自己畢生所見所聞、奇思妙想,匯集成書。其中有記載海外奇談、山川異物的《神異經》、《海內十洲記》,雖然後人考證多為托名之作,但其中光怪陸離的世界,正符合他一生“好古傳書,愛經術,多所博觀外家之語”的雜家風貌。或許,在現實的政治框架內無法完全施展的抱負,他將其投射到了這些充滿想象力的文字疆域之中。
    油燈下,老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他摩挲著手中的竹簡,感受著刻痕的凹凸。這些文字,不再是為了取悅帝王,也不再是為了應對同僚,而是他與曆史、與時代、與內心最終的對話。他知道,宮廷的榮寵終將隨風而散,帝王的賞識亦如朝露易曦,唯有這刻在青簡上的思想,或許能穿越時間,獲得另一種形式的生命。
    “後世之人,讀我文章,能知我心否?”他微微一笑,吹熄了燈盞。窗外,月色正好,一片清輝灑滿庭院,也灑在那些即將流傳千古的竹簡之上。屬於東方朔的傳奇,正從宮廷轉向青史,以一種更永恒的方式,繼續它的流傳。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