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傳奇高僧鳩摩羅什:絲路佛光與譯經傳奇
字數:3534 加入書籤
時間 事件 說明
早期生涯:西域神童 (344385)
344年(東晉建元二年) 出生於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其父鳩摩羅炎,出身天竺婆羅門種姓,棄宰相之位東渡蔥嶺;其母耆婆,為龜茲王妹。身世兼具天竺與龜茲王室淵源。傳說其母懷孕時,智慧大增,無師自通天竺語。
約 351年 7歲隨母出家學習小乘佛教。日誦千偈,凡三萬二千字,過目成誦,被稱為”神童”。正式開啟沙彌生涯,展現出驚人的記憶力與佛法天賦。
約 353年 9歲隨母前往罽賓今克什米爾地區),師從著名法師盤頭達多,係統學習《雜藏》、《中阿含》、《長阿含》等小乘經典。罽賓為當時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重鎮。鳩摩羅什在此接受了最正統的小乘佛學訓練。
約 355年 11歲在罽賓與當地外道辯論,大獲全勝,聲名鵲起。罽賓王對其極為敬重。展現了其卓越的思辨才能,確立了其在西域佛學界的早期聲譽。
約 356年 12歲隨母返回龜茲。途經沙勒國今新疆喀什),停留一年。在此間,他頂佛缽時因心念變化而感知缽的重量變化,悟”心念之力”。開始接觸大乘思想,並廣泛學習佛教以外的學問,如五明、星算、方技等,奠定了其廣博的知識基礎。
約 357年 13歲在沙勒國,遇到莎車王子、大乘僧人須利耶蘇摩,受其影響,由小乘改學大乘。師從蘇摩學習《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大乘空宗經典。這是其思想上的根本性轉折,從此專弘大乘般若性空之學,這決定了他未來在中土的傳法方向。
約 359年 15歲回到龜茲。因其才學日益精深,聲名遠播西域諸國。龜茲王為他打造金獅子座,以錦褥鋪之,請其升座說法,成為西域公認的佛教思想領袖,每次講經,諸王長跪座側,令其踏背而上,禮遇極高。
約 360382年 1638歲在龜茲及周邊地區精進修行,廣說諸經,名揚中原。其小乘師父盤頭達多慕名從罽賓趕來,與他辯論月餘,最終被折服,反拜其為師,皈依大乘。這一時期,其”道流西域,名被東國”的聲譽最終傳到了前秦君主苻堅的耳中。
383年 39歲前秦將領呂光奉苻堅之命,率兵七萬征討龜茲,旨在迎請鳩摩羅什。苻堅出於對高僧的敬重與文化擴張的需求,發動了這場帶有”搶人才”性質的戰爭。
384年 40歲呂光攻破龜茲,俘獲鳩摩羅什。見其年輕,頗多輕慢,並強迫其娶龜茲王女為妻,鳩摩羅什拒而不受,呂光便設計灌醉,使其破戒。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迫破戒,是其個人修行生涯中的重大挫折,也反映了亂世中高僧身不由己的悲劇。
385年 41歲呂光攜鳩摩羅什東歸,至涼州今甘肅武威)。此時中原劇變,苻堅被殺,前秦滅亡。呂光於是在涼州建立後涼政權。鳩摩羅什自此被滯留在涼州長達17年。這17年雖無法大規模譯經,但他借此機會精通了漢語,深入了解了中原文化,為日後卓越的譯經事業打下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中期生涯:長安譯主 (385413)
385401年 被困涼州十七年。期間,他為呂光及其後繼者擔任軍事、政治顧問,雖非本願,但得以觀察和體驗亂世的人情世故。同時潛心研修漢語和漢族文化。這段“蟄伏期”使他從一個西域高僧,轉變為一個深刻理解中土文化語境的思想家,其譯經的“信達雅”與此段經曆密不可分。
401年 58歲後秦君主姚興發兵攻伐後涼,後涼投降。同年十二月二十日,鳩摩羅什被迎請至長安。姚興崇信佛法,以國師之禮待鳩摩羅什,開啟了佛教譯經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
402年 姚興請鳩摩羅什入住逍遙園西明閣後改為大寺,即草堂寺前身),組織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由國家支持的官辦譯場。率僧眾八百至三千人開始大規模譯經。首譯《阿彌陀經》。國家譯場的建立,標誌著中國佛教譯經從私人、零散走向了國家化、係統化。
403年 譯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即《大品般若經》)《百論》等,係統引入大乘般若經典。
404年 應僧睿之請,重新譯出《眾經目錄》。同年譯《菩薩藏經》。對漢地經典目錄學有所貢獻。
405年 後秦皇帝姚興敬仰其才華,唯恐法種無繼,強賜十名宮妓,逼迫其再次”破戒”。鳩摩羅什被迫遷出僧坊,別立廨舍。第二次被迫破戒,對其個人名節造成更大損害。但他以“臭泥中生蓮花,但采蓮花,勿取臭泥”自喻,告誡弟子應學習其法,而非其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406年 63歲 譯出《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自在王菩薩經》等核心大乘經典。《法華經》和《維摩詰經》成為後世中國佛教影響最深遠的經典之一,其譯文優美流暢,極具文學價值。
407409年 譯出《中論》《十二門論》《成實論》等重要論著。《中論》《十二門論》與《百論》並稱”三論”,是三論宗的根本依據;《成實論》則演變成成實宗。
約 408年 弟子僧肇將其師所傳般若思想整理成《肇論》,標誌著中國僧人開始獨立消化並創造性地發展般若性空學說。
410年 天竺僧人佛陀耶舍被迎至長安,鳩摩羅什助其譯出《十住經》等,現了其不計門戶之見,廣弘佛法的胸襟。
412年 譯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金剛經》)。此譯本成為後世最流行、最具影響力的《金剛經》漢譯本,尤其對禪宗影響巨大。
晚期與圓寂
413年(東晉義熙九年)四月十三日,於長安圓寂。臨終前發願:若所傳經典無誤,焚身後舌不燋爛。在逍遙園依佛製火化,薪滅形碎,唯舌不壞,成為其譯經事業真實不虛、流傳千古的象征。葬於草堂寺,建鳩摩羅什舍利塔。
鳩摩羅什的一生,以58歲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龜茲涼州)是作為一位天才學僧的成長與積累期;後期長安)則是作為一位偉大譯經師的輝煌綻放期。盡管個人生活屢遭政治力量的摧殘,但他將畢生所學傾注於譯經事業,其譯作奠定了中國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至今仍是漢傳佛教最依賴的經典版本。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