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巔峰時刻:書畫學博士與宣和殿寵遇
字數:3237 加入書籤
第六章 巔峰時刻:書畫學博士與宣和殿寵遇
盡管米芾的大半生都遊離於官場邊緣,在地方佐貳的閑職上輾轉浮沉,但他的藝術才華,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終究無法被塵世的瑣碎所遮蔽。這光芒,最終穿透了層疊的宮牆,照進了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眼中。
徽宗崇寧年間11021106年),年過半百的米芾,人生迎來了戲劇性的轉折。一紙詔書,將他從地方召入京師汴梁。他先後被授予太常博士、書學博士,最終出人意料地官至禮部員外郎。由於唐代武則天時期曾將禮部改稱為“祠部”,而祠部又隸屬於尚書省別稱“南宮”),故而時人尊稱其為“米南宮”。這個稱謂,帶著文雅的敬意,標誌著他終於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躋身於中央官員的行列。
這其中,“書畫學博士” 一職,簡直如同為米芾量身定製。這不再是一個需要處理繁瑣政務的官職,而是帝國文化藝術的最高權威與導師。它意味著,他的“癲”與“癖”,他半生浸淫的筆墨功夫,終於得到了體製的正式加冕。這無疑是他一生中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
宣和殿:藝術靈魂的朝聖之地
權力的核心,對米芾而言,其最大的吸引力並非來自官階,而是那座收藏著天下至寶的——宣和殿。這裏是宋徽宗趙佶私人藝術收藏的聖地,匯聚了千年文脈的精華。對於米芾這樣的鑒賞家而言,能夠踏入此地,無異於一位虔誠的穆斯林踏入了麥加的天房。
他得以經常出入宮禁,與那位同樣身為藝術天才的皇帝切磋書畫。徽宗趙佶,其治國之才或許堪憂,但其在藝術上的敏感與造詣,堪稱千古一帝。他創立翰林圖畫院,倡導“畫學”,其本人的“瘦金書”與花鳥畫皆獨步天下。這樣的皇帝,與米芾相遇,可謂真正的“惺惺相惜”。在徽宗麵前,米芾不必偽裝成謹小慎微的臣子,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現其作為藝術家的本色。
宣和殿內,沉香嫋嫋,卷帙浩繁。米芾在這裏,如饑似渴地觀摩、臨習著那些他隻聞其名、未見其形的晉唐神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唐摹本),那從容裕如的筆觸,仿佛還帶著東晉士族的清談氣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隋唐摹本),那“高古遊絲描”勾勒出的衣袂,飄舉若仙;還有那些李思訓的青綠山水,韓幹的鞍馬人物……這些曾經隻存在於傳說和夢寐中的藝術聖物,如今就在他的指尖之下,可以近距離地品味每一筆的提按轉折,每一處墨色的濃淡幹濕。
他不僅觀賞,更負責鑒定、整理內府收藏。這項工作,讓他積攢半生的學識與眼力有了用武之地。他能一眼辨出墨跡的時代氣息,能指出前人鑒藏的謬誤。當他用那因激動而微顫的手指,輕輕展開一幅千年古帖時,那瞬間的幸福感,恐怕遠超任何一次官位的升遷。這裏,是他的學堂,也是他的戰場,更是他藝術靈魂得以徹底安放的淨土。
禦前墨戲:藝術家與皇帝的平等對話
米芾與徽宗在宮中的互動,超越了尋常的君臣之禮,充滿了藝術家之間的隨性、默契與趣味。這些軼事,生動地勾勒出米芾在其藝術巔峰期的自信與張揚。
其中最富戲劇性的一幕,莫過於 “禦屏書周官” 。一日,徽宗雅興勃發,命米芾在一架巨大的屏風上書寫《周官篇》。這是一項極為考驗功力的任務,篇幅巨大,且需一氣嗬成,不容絲毫差錯。隻見米芾凝神靜氣,繼而筆走龍蛇,如公孫大娘舞劍器,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其字勢跌宕起伏,八麵出鋒,將“風檣陣馬”的意味發揮得淋漓盡致。屏風既成,滿壁生輝,精妙絕倫。
徽宗觀之,龍顏大悅,激賞不已。就在這滿堂喝彩、君心正悅的巔峰時刻,米芾的目光,卻牢牢鎖定了禦案上那方用來盛墨調朱的寶硯。那硯石質溫潤,雕刻古雅,乃禦用之品。藝術家的貪婪與孩童般的狡黠,再次主宰了他的行動。他竟捧著那方剛剛用過、尚且墨跡淋漓的硯台,徑直走到徽宗麵前,撲通跪下,說出了一句看似惶恐實則大膽至極的話:
“陛下,此硯經臣芾濡染,已不堪陛下再用,敬請恩賜於臣吧!”
此言一出,周遭侍從無不駭然。禦用之物,豈是臣子可以討要的?更何況是如此公然且近乎“訛詐”的方式——因我用過了,所以玷汙了,故而您得給我。這與他昔日以潔癖為由向皇帝“巧取”硯台的故事異曲同工,但此番在屏風書寫的輝煌成果映襯下,更顯得理直氣壯。
徽宗先是一愣,隨即看著米芾那副混雜著虔誠、無賴與期盼的複雜神情,以及他懷中緊抱硯台、生怕被搶走的模樣,不由得爆發出一陣開懷大笑。他太了解這位藝術家的脾性了,這份對美器的癡迷,恰恰是成就其藝術的純粹所在。於是,這位藝術皇帝展現出了他最大的寬容與知音之情,笑著揮揮手:“準!賜予你了!”米芾如獲至寶,謝恩不迭,那份欣喜若狂,堪比封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另一則軼事,則更顯其書寫時的狂放姿態。徽宗命他在瑤林殿書寫大字,並特旨允許他使用所有的禦用文具。這對於書家而言,是無上的榮寵,也是極致的考驗。卻見米芾,並未如常人般挽袖研磨,而是索性將寬大的袍袖反過來係在身後,以確保運筆時毫無羈絆。他騰挪跳躍,步履便捷,如舞蹈般遊走於巨幅紙絹之間。落筆之時,如雲聚風湧,龍蛇飛動,巨大的字跡仿佛蘊含著無窮的生命力。
徽宗被這充滿表演性的創作過程深深吸引,他悄悄踱至屏風之後,屏息窺看。但見米芾全神貫注,物我兩忘,整個人與筆、與墨、與紙已融為一體。那已不是在“寫字”,而是在進行一場精神的舞蹈,一場力量的宣泄。徽宗目睹此情此景,不禁忘卻了帝王之尊,連連拊掌低聲稱歎:“真乃墨仙也!”
這便是米芾人生的巔峰時刻。他站在了帝國文化的中心,以其無與倫比的才華,贏得了最具品味的皇帝的由衷敬佩。在宣和殿這片藝術的聖地裏,他不再是被嘲笑的“米顛”,而是被尊崇的“米南宮”、“米博士”。他的怪癖在這裏被理解為天才的特權,他的狂放在這裏被欣賞為藝術家的真性情。
然而,這輝煌如同汴京上元的燈火,絢爛卻短暫。他所處的,終究是一個權力的場域,而非純粹的藝術烏托邦。他官至禮部員外郎,卻因言官彈劾其“出身冗濁”,不宜擔任此等清要之職而再起波瀾。他那套藝術家的處世法則,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終究顯得格格不入。
但無論如何,這段宣和殿的寵遇,已成為中國藝術史上最為迷人的傳奇之一。它象征著藝術價值對世俗權力的一次華麗超越,證明了極致的才華,足以讓一位帝王為之折腰,讓一座宮廷為之傾倒。對米芾而言,此生能得此境,夫複何求?
10.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