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儋州天海:黎母山河
字數:2083 加入書籤
第九章 儋州天海:黎母山河
紹聖四年1097),一紙“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的詔書,將蘇軾送到了更遙遠的海南。初至儋州,“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的困頓沒有讓他消沉。他開辦“載酒堂”講學,培養出海南曆史上第一位舉人薑唐佐。黎族人家幫他築屋,他題詩“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早已將他鄉作故鄉。
紹聖四年1097)六月,雷州半島最南端的遞角場,蘇軾與蘇轍在貶所意外重逢。兄弟二人在海畔石礁上對坐三夜,潮水漫過腳踝也不曾挪動。臨別時蘇軾將珍藏多年的歙硯塞給弟弟:子由善保此硯,如見兄腕底波瀾。登船後卻見蘇轍追奔而來,把一包中原泥土拋上船舷——這是他們此生最後一麵。
跨海時的天人交戰。
橫渡瓊州海峽的蜑船如芥子漂泊。蘇軾在《伏波廟記》中描述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發,實為當時心境寫照。颶風來襲時,他效仿謝安鎮之以靜,卻在船板下發現前朝謫官刻的絕命詩,遂以朱砂在旁邊添注:東坡過此,未嚐九死。
七月二日抵昌化軍今儋州),軍使張中敬其才學,破例讓居官舍。不料次年章惇派人查驗,父子被迫搬出。黎族學子符林邀他們住進桄榔林,眾人砍竹編牆,煑泥塗壁,建成桄榔庵。上梁那日,蘇軾在主梁刻下蘇某新築,黎漢同力,又教黎婦用椰汁調墨,在牆壁畫《禹貢》山川圖。
載酒堂裏的文明播種。
麵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的困境,他在門楣題寫“且喜先生無恙”。很快發現儋州“病無醫”最致命,當地信巫殺牛,他編寫《藥圃簿》,標注檳榔止痢、椰肉除瘴。某日見巫祝跳舞治病,他竟加入其中,趁亂給病患塞進草藥,笑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真正的變革在文化教育。紹聖五年1098)三月,他在桃榔庵旁建載酒堂,取《漢書·揚雄傳載酒問字之意。首次講學來了二十黎族青年,他改《尚書·禹貢》為黎語歌謠:黎母山頭雲作巾,昌江月下田如鱗。最用心的學生薑唐佐因家貧點不起燈,蘇軾贈他海南第一盞桐油燈,燈座刻著滄海何曾斷地脈。
元符二年1099)重陽,薑唐佐欲赴廣州鄉試,求贈詩句。蘇軾在其扇麵題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相約待子及第,當續後句。後來薑生果然成為海南史上首位舉人,此時蘇軾已病逝常州,蘇轍代兄補全錦衣他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至今載酒堂遺址仍立著破天荒牌坊。
黎母山下的文化交融。
在儋州三年,他實現了真正的文化互鑒。向黎人學習“龜背田”種植法,又教他們用竹筒做滴灌;記錄黎族《織貝歌》的同時,推廣江南犁具。某次參與“三月三”對歌,他即興將《詩經·蒹葭》改編為“椰子林兮檳榔坡”,黎族頭人驚喜道:“東坡公是黎家秀才!”
元符三年1100)元旦,他在桃榔庵設春夢婆茶席。這個曾說他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的老嫗,如今帶著黎家少女來學煎茶。見她們用蕉葉承托茶盞,他忽然想起王弗初嫁時點茶的手勢,不覺將茶筅掉進火塘。春夢婆大笑:翰林又夢中原耶?
北歸時的永恒回望。
元符三年1100)正月,蘇軾在椰林中迎來了人生最後一個春天。徽宗即位大赦的消息傳到海南。蘇軾在椰林中接到誥命,平靜地將詔書供在伏波將軍像前。五月遇赦北歸時,百姓執手涕泣,黎族兄弟送來自編的吉貝布傘,傘麵用海螺粉繡著東坡北歸圖。
登船前他特意去查看親手開鑿的東坡井,見井台被踏出深痕,欣然對蘇過說:此跡當比朝靴耐久。舟過潿洲島時,他將在儋州完成的《易傳》《論語說》《書傳》手稿捆在腰間,笑謂此吾海外得道之資。望著漸遠的瓊州海峽,吟出醞釀三年的詩句: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成為對海南最深情的告白。
經過廣州時,士子們發現他隨身帶著黎家葫蘆笙,案頭供著珊瑚筆架。有人求寫海南風物,他總要先問:君可知桄榔木紋似中原山水?最令人動容的是,他北歸後所有書信落款都是桄榔庵主,某次給米芾寄茶,包裹裏竟有一包儋州紅土,附言此土育得丹荔。
喜歡曆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曆史奇人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