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遠方的回響
字數:2145 加入書籤
光紋木遠行後的第三個月,光網收到了第一聲來自遠方的回響。
那是西域商隊抵達的第一個城邦,城主派人送回了塊鑲嵌著寶石的銅盤,盤中央刻著與槐木片相同的靛藍光紋。隨盤而來的信上寫著:“光紋在銅盤上跳動時,我們的工匠能聽懂它的語言——它說有片土地,光會像河流一樣流淌。我們不信,直到用寶石測試,發現光紋能讓寶石在夜裏發光。現在,我們信了,也想請光到我們的城邦來。”
周明看著銅盤上的光紋與槐木片共振,像兩滴相遇的水珠,突然笑了:“光已經開始敲門了。”他讓團隊準備簡易光帶設備,由西域商隊護送過去,“先搭座小橋,讓光慢慢走過去。”
第二批回響來自雪山那邊的遊牧部落。探險家們在信裏說,部落的薩滿看到傳承笛的光紋後,竟用骨笛吹出了相似的旋律——那是部落流傳千年的“引路歌”,光紋在兩種旋律間流轉,像在翻譯古老的約定。部落首領把最肥的羊送給探險家,說:“光認是我們的歌,就是一家人,我們願意跟著光紋走。”
紮西聽到消息時,正在給新的雲杉笛刻光紋,他笑著對女兒說:“你看,光比語言厲害,能直接找到人心。”女兒把耳朵貼在新笛子上,仿佛能聽到遠方部落的歌聲,與雪山的風混在一起。
最遠的回響來自“光網號”考察船抵達的第一個島國。船長在視頻裏展示,紅樹光紋木船模的光紋,與島國神社前的古柏產生了共鳴,古柏的年輪裏滲出淡淡的綠光,與船模的藍光交織成翡翠色的光帶。島國的巫女說,這是“神木在回應遠方的光”,島民們紛紛把自家的信物放在光帶旁,有貝殼、有稻穗、有孩子的乳牙,希望光紋能把這些帶回光網。
“他們把最珍貴的東西,都交給光了。”阿潮看著視頻裏的光帶,突然覺得眼眶發熱,“就像當年我們相信光帶能救黑風穀一樣。”他讓妻子準備了些光海特產的珍珠,裝進光紋漂流瓶,托下一班貨輪帶給島國,“告訴他們,光的朋友,有珍珠吃。”
周明的團隊專門建了座“回響館”,裏麵陳列著所有來自遠方的信物:西域的寶石銅盤、遊牧部落的骨笛、島國的貝殼串……每個信物旁都放著對應的光紋木——槐木片與銅盤共振,雲杉笛與骨笛共鳴,紅樹船模與古柏光帶的記錄影像並排擺放,像場跨越山海的對話。
“這些不是普通的物件,是光的邀請函。”周明給來訪的孩子們講解,“就像你們收到朋友的信,會想回信一樣,光也在給這些遠方的朋友‘寫回信’。”
失明的小男孩收到了島國孩子托光紋木帶來的禮物——顆會發光的玻璃珠,光紋在珠子裏流轉,像藏著片小小的光海。他把玻璃珠貼在錄音石旁,光紋讓兩段聲音慢慢融合:他的光網歌謠,和島國孩子用日語唱的童謠,竟意外地和諧。
“光讓不一樣的歌,變成了好朋友。”男孩笑著說,把玻璃珠放進秦老送的木匣,“等考察船回來,我要錄首新的歌,讓它帶回去。”
火狐對西域銅盤上的寶石很感興趣,總愛趴在展櫃前盯著看。有次它趁人不注意,用爪子拍了拍展櫃玻璃,銅盤上的光紋突然晃了晃,寶石發出的光映在它紅毛上,像給它披了件鑲鑽的披風。周明笑著說:“這狐狸,怕是想跟著光紋木去西域探險。”
林羽在《星草劄記》裏畫下這些遠方的回響:銅盤上的光紋在跳動,骨笛與雲杉笛的旋律在纏繞,玻璃珠裏的光海在閃爍。她寫下:“所謂回響,不是簡單的回應,是光紋在說‘我聽到了’,是人心在說‘我願意相信’,是讓我們知道,無論隔著多少沙漠、雪山、海洋,渴望溫暖與連接的心,都是一樣的,而光,就是讓這些心相遇的橋。”
遠方的回響還在不斷傳來:有個高原城邦送來了會發光的礦石,說想讓光紋教教它怎麽更亮;有片熱帶雨林的部落,寄來了纏著光草的藤蔓,說它們的樹也想長出光紋年輪;甚至有支北極科考隊,用冰芯做了個光紋模型,說冰裏的光紋,和光網的光紋很像。
光網的地圖,在這些回響中慢慢變大。周明站在最新的光網投影前,看著金色的光紋從黑風穀出發,像藤蔓一樣伸向西域、高原、島國……他知道,這隻是開始。
就像光紋木帶著光的故事遠行,遠方的回響,也帶著無數顆等待的心,在向光靠近。而光,總會溫柔地回應每一聲呼喚,用它的方式,把世界連成一片。
喜歡骨戒:剩餘壽命730天請大家收藏:()骨戒:剩餘壽命730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