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丸計劃

字數:7827   加入書籤

A+A-


    鼎暉創投孫總的電話打進來時,顏旭正在測試台前調試第二代“琉璃芯“的散熱模塊。手機在沾滿鬆香的工作台上震動,顏旭用肩膀夾住電話,手裏還握著熱風槍。
    “顏總,說話方便嗎?“孫總的聲音帶著罕見的凝重。
    “您說。“顏旭示意助手關掉設備噪音。
    “市場上出現一家"太平洋協同基金",最近在悄悄收購你們的股份。“孫總頓了頓,“已經接近5%了。“
    顏旭手中的熱風槍“啪“地掉在防靜電墊上。5%——這是需要披露的舉牌線。
    “這家基金什麽背景?“
    “注冊在開曼群島,股權結構像迷宮。“孫總的聲音壓低,“但我查到,他們的LP名單裏,有通天集團控股的一家離岸公司。“
    倉庫二樓的簡易辦公室裏,氣氛陡然緊張。法務總監連夜調取了所有股東名冊,在白板上畫出複雜的股權關係圖:“看這裏,太平洋基金通過四層嵌套,從三個早期投資人手裏收購了股份。“
    財務李芸快速計算著:“如果算上他們從二級市場零散收購的部分,實際持股可能已經超過4.8%。“
    “他們的收購很有技巧。“法務總監指著交易記錄,“每筆都不大,但持續不斷,明顯是在規避披露義務。“
    顏旭站在窗前,望著夜色中的倉庫大院。三年創業,他見過明槍暗箭,但這種來自資本市場的偷襲,還是第一次。
    “知道最可怕的是什麽嗎?“他轉身對團隊說,“這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這是特洛伊木馬。“
    第二天,神秘的拜訪者不請自來。一位穿著定製西裝、操著港普的中年男子走進倉庫,名片上印著“太平洋協同基金董事總經理吳威廉“。
    “顏總,久仰大名。“吳威廉的微笑無懈可擊,“我們對貴公司在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前景非常看好。“
    在簡陋的會客區,吳威廉開門見山:“我們希望能增持股份,並獲得一個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顏旭注意到,對方用的詞是“增持“,不是“投資“。
    “據我所知,“顏旭緩緩開口,“貴基金的投資重點一向是preIPO項目。“吳威廉的笑容更深了:“所以我們更看好貴公司的上市前景。“
    會談結束後,李芸立即調取太平洋基金的投資案例:“看,他們投資過的三家公司,最後都被同業並購了。“
    周教授戴著老花鏡研究吳威廉的背景:“這個人早年在對衝基金工作,專攻惡意收購。“
    更蹊蹺的事情接踵而至。幾天後,某行業媒體突然發表分析文章,質疑旭日科技的股權結構“過於集中,可能影響公司治理“。緊接著,兩家供應商突然要求縮短賬期,理由是“聽說貴公司股權可能出現變動“。
    最讓顏旭警覺的是,公司核心算法工程師接到獵頭電話,對方開出的條件優厚得離譜。
    “他們在測試我們的防禦能力。“顏旭在深夜的緊急會議上說,“先是股權,再是輿論,然後是供應鏈和人才。“
    張猛氣得臉色發青:“我們是不是該立即啟動毒丸計劃?“
    “還不到時候。“顏旭搖頭,“現在啟動,會嚇退其他投資人。“
    轉機來自一個意外的電話。曾經在審查風波中幫助過他們的陳瑾瑜,如今調任證監會上市部。她在電話裏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我們注意到某些跨境資本異常流動,你們要特別注意股東名冊的變動。“
    顏旭立即讓法務團隊徹查。果然,在層層股權穿透後,發現太平洋基金與通天集團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共用同一個注冊地址。
    “這是典型的禿鷲資本。“周教授憤慨地說,“先悄悄收集籌碼,然後要麽逼你高價回購,要麽裏應外合奪取控製權。“
    深夜,顏旭獨自在辦公室研究太平洋基金的操作手法。他發現,對方特別擅長利用小股東的身份,在關鍵時刻提出議案,幹擾公司正常經營。
    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顏旭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盤,輕輕撥動算珠。這一次,他計算的不是技術投入,不是市場收益,而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資本戰爭。
    他知道,通天集團這次換了打法。不再正麵強攻,而是借助資本的力量,要從內部瓦解他們。
    手機亮起,是吳威廉發來的短信:“顏總,明日可否再約時間一敘?我們可以討論更深入的合作。“
    顏旭沒有回複。他走到白板前,畫出一個複雜的股權結構圖,在最外圍重重畫了一個圈。
    在這個資本為王的時代,技術再先進,也難敵資本的獠牙。但他相信,總有一些東西,是資本無法侵蝕的。雨聲漸密,仿佛為即將到來的風暴奏響序曲。
    鼎暉創投北京辦公室的會議室裏,厚重的窗簾隔絕了長安街的喧囂。橢圓形的紅木會議桌旁,顏旭與七位董事相對而坐,空氣中彌漫著不同尋常的緊張。投影儀在幕布上投出太平洋基金的股權結構圖,那些錯綜複雜的線條像一張精心編織的蛛網。
    “情況已經很清楚。“孫總第一個打破沉默,“太平洋基金就是通天集團放出來的獵犬。我們必須立即啟動毒丸計劃。“
    長青資本的趙哲立即反對:“我投過上百家公司,啟用毒丸計劃的不到五家。知道資本市場會怎麽看待這個信號嗎?他們會說管理層不自信!“
    “自信?“孫總冷笑,“等太平洋基金持股超過10%,在董事會上指手畫腳的時候,你再談自信也不遲。“
    顏旭默默觀察著每個人的表情。獨立董事王教授,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學專家,始終眉頭緊鎖;員工持股平台代表李思遠則緊張地捏著手中的筆。
    “我來說幾句。“王教授緩緩開口,“毒丸計劃本質上是一劑猛藥。它能嚇退惡意收購者,但也會誤傷善意投資人。“
    趙哲立即接話:“更重要的是,一旦啟用毒丸,我們下一輪融資怎麽辦?哪個投資人願意投資一家把防禦工事修得這麽高的公司?“
    爭論逐漸白熱化。
    “你們VC永遠隻考慮退出!“孫總難得地提高了音量,“但我們要考慮的是公司的生死存亡!“
    “正是因為考慮公司存續,我才反對毒丸!“趙哲毫不退讓,“這會讓我們在資本市場上被打上"不友好"的標簽!“
    李思遠怯生生地插話:“能不能......有沒有更溫和的辦法?“
    “溫和?“孫總轉向年輕人,“知道太平洋基金去年收購"光華科技"的手段嗎?先要一個董事會席位,然後質疑財報,接著發動小股東起訴,最後低價收購。整個過程合法合規,但光華科技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會議室突然安靜下來,隻有空調送風的嗡鳴聲。顏旭的思緒飄回了那個簡陋的倉庫。他想起團隊在深夜裏調試設備的身影,想起客戶那句“你們的東西紮實“的稱讚,想起每一次技術突破時大家的歡呼。這些點點滴滴,難道就要被資本的遊戲所吞噬?
    “顏總,你的意見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顏旭緩緩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我知道毒丸計劃是一把雙刃劍。但是......“
    他調出公司最新的技術路線圖:“我們正在研發的第三代"琉璃芯",需要投入五億研發資金,耗時三年。如果在這期間,董事會裏坐著一個隨時可能投反對票的人......“
    他沒有說完,但每個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趙哲仍然堅持:“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製約,比如設置特別投票權......“
    “沒用的。“孫總打斷他,“通天集團的法務團隊比我們強十倍,他們有一萬種方法繞過這些限製。“
    就在僵持不下時,會議室的門被輕輕推開。
    周教授不請自來,老人手中拿著一份泛黃的文件:“抱歉打擾各位。這是二十年前"華夏微電子"的董事會紀要,他們當時也麵臨類似的處境。“
    老人將文件放在會議桌上:“他們選擇了不啟動毒丸計劃,理由是"要保持開放形象"。結果呢?三年後,公司被分拆出售,核心技術被打包賣給外企。“
    王教授仔細翻閱著那份泛黃的紀要,臉色漸漸變得凝重。
    “我年輕時也認為資本是中性的。“周教授環視眾人,“但現在我明白了,資本流向哪裏,決定了產業走向哪裏。“
    顏旭注意到,趙哲的表情開始鬆動。最終表決前,顏旭做了最後一次發言。
    “我知道毒丸計劃會讓我們失去一些融資機會。“他的聲音很輕,但每個字都清晰可聞,“但是,如果我們連自主發展的權利都保不住,融再多資又有什麽意義?“
    他調出太平洋基金的投資案例庫:“看這些被他們"投資"過的公司,沒有一家還能保持技術創新的節奏。資本要求的永遠是更快、更高的回報,但真正的技術突破,需要的是耐心和定力。“
    表決時,顏旭的手微微顫抖。當“同意啟動毒丸計劃“的決議以5票讚成、2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時,他感到的不是勝利的喜悅,而是沉重的責任。
    會議結束後,孫總拍拍他的肩膀:“這個決定很難,但你做得對。“趙哲在離開前,也難得地表示了理解:“希望我們不會為今天的決定後悔。“
    顏旭獨自留在會議室裏,望著窗外車水馬龍的長安街。他知道,從今天起,旭日科技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將徹底改變——從開放的合作者,變成了戒備的防禦者。
    但有些底線,必須堅守。就像他在倉庫裏常對團隊說的:“我們可以妥協很多,但不能妥協初心。“
    夜幕降臨,城市的燈火次第亮起。在這片資本的汪洋中,旭日科技這艘小船,剛剛加固了自己的裝甲。前路或許會更加艱難,但至少,船舵還握在自己手中。
    董事會的表決結束後,顏旭獨自留在會議室。暮色透過百葉窗,在紅木桌麵上切割出明暗交錯的條紋。他打開手機,給趙振業發了條簡短的信息:“老師,非常之時,當如何抉擇?“
    回複很快到來,隻有一句話:“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但需明示於眾,以求公允。“
    顏旭反複咀嚼著這句話,指尖無意識地在桌麵上劃動。窗外的長安街華燈初上,車流如織,每一盞燈光背後,都可能是一個正在觀望的投資者。
    第二天清晨,顏旭提前來到辦公室。
    他讓秘書取消了所有日程,獨自坐在電腦前起草致全體股東的公開信。陽光從東方緩緩升起,在顯示屏上投下淡淡的光暈。
    “尊敬的各位股東:“他敲下開頭,然後停頓了很久。
    如何解釋這個決定,才不會讓支持者寒心,不讓觀望者卻步?他想起趙老說的“明示於眾“,決定摒棄所有商業術語,用最直白的語言坦誠相告。
    “當我們發現有人試圖通過資本手段幹擾公司正常經營時,我們不得不采取防禦措施......“
    寫到一半,孫總推門而入:“顏總,你想清楚了嗎?這封信發出去,可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了。“
    顏旭沒有抬頭,繼續敲擊鍵盤:“正是因為想清楚了,才必須發。“在接下來的特別董事會上,顏旭提出了修改後的毒丸計劃。
    “我建議修改觸發條款。“他指著投影幕布,“不是單純防止股權變更,而是重點防範"惡意幹擾經營"。“
    法務總監立即提出質疑:“這個標準太主觀了,怎麽界定"惡意幹擾"?“
    “看行動,不看言辭。“顏旭調出準備好的案例,“比如在關鍵時刻提出拆分公司的議案,或者無故質疑經過審計的財報。“
    趙哲難得地表示讚同:“這個修改讓毒丸計劃更有針對性,也更容易獲得理解。“
    表決時,顏旭鄭重地投下讚成票。他注意到李思遠作為員工持股代表,手微微發抖,但最終還是按下了同意鍵。
    公開信發布後的波瀾,比預期來得更快。
    第一波反應來自媒體。《財經周刊》的標題最為尖銳:“旭日科技築起資本高牆,是防禦還是自閉?“
    緊接著,某知名財經論壇出現大量質疑帖子:“創始人是否在利用毒丸計劃鞏固控製權?“
    但令人意外的是,更多理性的聲音開始出現。一位資深投資人在專欄中寫道:“在資本野蠻人橫行的時代,保護創始團隊的戰略定力,就是對所有股東負責。“
    最讓顏旭動容的,是幾位小股東的來信。一位退休工程師在信中說:“我投資你們,就是看中你們做實業的態度。支持你們的決定。“
    市場反應耐人尋味。毒丸計劃公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雖然沒有公開交易,但私下股權轉讓的價格反而微漲2%。更重要的是,太平洋基金的吸籌行動明顯放緩。
    “他們在重新評估。“孫總在電話裏分析,“毒丸計劃大大提高了收購成本。“
    但顏旭沒有鬆懈。他讓團隊繼續監控股東名冊的變動,同時加強了與核心股東的溝通。
    一周後的晚上,顏旭在倉庫裏召開全體會議。他站在熟悉的測試台前,身後是正在運行的第三代“琉璃芯“測試設備。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這個決定。“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倉庫裏回響,“但我們不能被資本綁架,去走那些賺快錢的捷徑。“
    李思遠舉手問道:“顏總,以後我們融資會不會很困難?“
    “會。“顏旭坦誠地回答,“但我們吸引的,將是真正理解我們價值的長期夥伴。“
    深夜,顏旭獨自檢查測試數據。示波器上的波形穩定而優美,記錄著團隊最新的技術突破。他知道,這個寧靜的夜晚,是毒丸計劃帶來的短暫喘息。
    手機亮起,是吳威廉發來的新郵件,語氣依然客氣,但內容意味深長:“顏總,貴司的防禦姿態令人遺憾。希望未來能找到更友好的合作方式。“
    顏旭沒有回複。他走到窗前,望著院中那棵老槐樹。月光下,樹的影子拉得很長,像在守護著什麽。他想起小時候生病時,母親給他喂藥的情景。那藥很苦,但能治病。毒丸計劃就是這樣一劑藥——必要,但苦澀。
    回到工作台前,他輕輕撥動算盤。算珠碰撞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脆。這一次,他計算的不是得失,而是責任。
    在這個資本狂歡的時代,選擇做那個保持清醒的人,注定要承受更多非議。但他相信,時間終將證明,有些堅守,值得所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