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歸來與思量

字數:4932   加入書籤

A+A-


    坐在她對麵的胡卿雪,聽罷趙青柳一番話,原本緊繃的心緒終於稍稍放鬆。
    然而對方最後那句意味深長的提醒,卻令她耳根微熱,頰邊不由泛起一抹薄紅。趙青柳的言外之意,她自然聽得明白——那是對她情愫過顯、恐招是非的委婉告誡。
    可她心底卻隱隱覺得,同為女子,趙青柳應當能理解她這番心意。
    這些年來,她孤身一人行走於修仙界,一路跌跌撞撞,幾經生死。長生大道於她,並非最大的執念;她更傾心於劍道磨礪與諸般修真技藝的鑽研,視其為人生至趣。
    若這一生能得一傾心之道侶相伴,彼此扶持、共參妙理,於她而言,便是圓滿。
    而何太叔的出現,恰似一道意外照進她世界的晨光。他不僅讓她在劍道上多了一位摯誠的同參,更悄然成為她修行路上新的念想。
    若非心係於他,以胡卿雪素來灑脫不羈、醉心所愛的性子,大抵仍會將大半光陰投入種種“閑事”之中——煉器、悟劍、遊曆四方,逍遙自在,卻也可能蹉跎歲月,直至壽元將盡仍笑歎此生盡興,並無遺憾。
    可正因為心中有了願與之同行之人,她才生出更長久的期盼,不願止步於數百年的逍遙。
    她想要更強、更久地站在他的身旁,這才在短短十數年間勤修不輟,一舉突破至築基後期。
    因此,對趙青柳那番出於好意的勸誡,胡卿雪並未真正放在心上。她既已得知何太叔應無大礙,便恢複了幾分從容,起身微微一禮,向趙青柳告辭離去。
    裙擺輕轉之間,已是心定如初,眉目間依舊清澈明亮,仿佛未曾被任何言語動搖。
    當胡卿雪的身影消失在門外,趙青柳的目光卻仍停留在對方那杯未盡的茶上。
    茶水微涼,餘香猶存,仿佛還映照著方才那女子離去時心緒微瀾的模樣。她靜默片刻,終是輕嗤一聲,低語道:“又是一個困於情關、難自拔的女子……當真無趣。”
    她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淡漠,仿佛早已看透這般癡纏於情的戲碼。可話音未落,她卻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那位仍在苦修中的閨中密友——堵明儀。
    一念及此,趙青柳不禁微微蹙眉,眼中浮起一絲複雜之色。
    “儀妹啊儀妹……你可知,如今怕是要多出一位對手了。”她低聲自語,語氣中不無擔憂,“更何況你靈根資質本就不算上乘,結丹一關,何其艱難。若最終未能成功……又該如何自處?”
    她與堵明儀相識多年,深知這位好友性情溫婉堅韌,與何太叔之間更是彼此傾心、情誼深種,數十年來相伴相知,早已不是尋常之交可比。
    然而大道無情,仙路坎坷,何太叔道心堅定、一心向道,絕非會為情愫止步之人。
    趙青柳比誰都清楚:若堵明儀終究未能結丹,壽元有限,她與何太叔之間這一段尚未言明卻彼此默契的情緣,恐怕也隻能黯然終結。
    而方才離去的那位胡卿雪,不論天資、修為還是劍心通明之處,都極具潛力,更在短短十數年間直逼築基圓滿——若她真能一路高歌、成就金丹,屆時……
    想到這裏,趙青柳不由得揉了揉眉心,隻覺一陣無力。
    情之一字,雖非她道途之所係,卻牽動著她關切之人的命運。奈何天意難測,緣法自在人為,她縱使身為外事堂執事,權勢不小,卻也難插手這般私情因果。
    她最終隻是輕歎一聲,將冷茶撤去,窗外雲靄沉沉,一如她此刻心境。
    趙青柳輕籲一口氣,終是斂起心緒,不再執著於那三人之間尚未明朗的情感糾葛。
    她心知此事終究需由他們自行了斷,外人插手反而不美。眼下更值得她凝神應對的,是來自鍾離家族那一步險惡的殺招。
    對方顯然早有謀算,深知何太叔在外事堂諸多築基客卿之中威望極高、實力出眾,更是她趙青柳最得力的支持者。
    若能將他鏟除,無異於斷她一臂、動搖根基。這一著棋,既狠且準,分明是要將她多年經營逐步瓦解。
    所幸趙青柳對何太叔的能耐心中有數。這些年來始終未傳出他隕落的消息,便足以說明他仍在某處周旋求生,甚至可能已擺脫困局、暗中蓄力。
    思及此處,她微蹙的眉宇終於舒展少許,目光轉向窗外層雲繚繞的遠空,低聲自語:
    “還要再等一等……布局才剛剛展開,時機未到。”她語氣漸沉,如靜水藏瀾,“唯有時間足夠長久,那一枚深埋的暗子,才能真正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但她同樣清楚,一味隱忍反而可能引來對方猜疑。
    既然鍾離家已出手,她也必須有所回應——哪怕隻是虛晃一槍,也要讓對方覺得她已陣腳微亂、被迫反擊。
    於是她轉身走向案前,指尖輕叩玉符,召來心腹下屬,低聲吩咐數句,目光冷靜如刀:
    “傳令下去,開始行動。不必求成,但要讓他們知道痛。”
    在趙青柳與鍾離世家鬥得如火如荼、風雲變幻之際,何太叔正腳踏飛劍,自極遠的天際破空而行,目標直指那遙遠而神秘的深海堡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曆經艱辛,他終於集齊了最後一樣必需的材料,這也意味著,長達十餘年漂泊無定的外海生涯,總算迎來了終點。
    此刻,他毫不顧惜周身疲憊,日夜兼程,馬不停蹄地向深海堡壘全力進發。
    連續不斷的飛行幾乎耗盡了他的真氣與心神,但他目光依舊堅定,穿越茫茫海域,越過洶湧暗流,終於在一年之後的某個黃昏,於天際線的盡頭,望見了深海堡壘那模糊而巍峨的輪廓。
    雖隻是一道遙遠的影子,卻已足以令他心神一振。何太叔長長舒出一口濁氣,緊繃多年的心弦稍得鬆弛。
    疲憊如潮水般襲來,他再難堅持,便順勢降下飛劍,隨意尋了處僻靜海島落腳暫歇。
    此處海島距離深海堡壘不算遙遠,因此漸漸有凡人聚居於此,形成了一處專為過往船隻提供補給、同時也供修士暫歇的臨時中轉之地。
    雖島嶼麵積不算廣闊,但人氣卻並不冷清,眾多凡人於此安家落戶、生息繁衍。
    他們之中,有不少人懷揣著渺茫卻執著的夢想:盼望自己的後代中有人身負靈根,得以踏上仙途,最終以送入那座巍峨神秘的深海堡壘之中修行為夢想。
    這般期望,在深海堡壘周邊的海島住民之間極為普遍,幾乎家家戶戶都藏著一份躍過凡塵、步入仙門的憧憬。
    當然也有一些在深海堡壘中生活不下去的凡人或者修士,會離開深海堡壘前往周邊海島生活。
    何太叔在此島稍作休整,停留三日後,便搭乘一艘前往深海堡壘的商船繼續行程。
    他獨居艙內,靜心調息,借航行之機恢複連日奔波所耗的元氣。
    而與此同時,他亦在心中細細盤算,該如何處置這些年來在外海艱難搜集到的諸多天材地寶,才能換取最大程度的利益,為自己下一步的修行之路積累足夠的資源。
    何太叔望著,他身前空中懸浮著幾樣靈光流轉的寶物:一具紋路古拙、泛著暗沉光澤的龜甲,一根通體幽藍、雷電繚繞的長針,以及數十顆圓潤蘊彩、隱隱透出靈氣波動的築基期內丹。
    至於其他諸如各色靈礦原料和龐大妖獸遺體等物,則早已被他妥善收納入儲物袋中——這艙房實在太過狹窄,若悉數取出,隻怕頃刻間便會將空間撐得支離破碎。
    何太叔目光深沉,凝視著眼前最具價值的這幾樣寶物,眼中不禁浮現出複雜而濃鬱的感慨之色。
    這些物件,無一不是他十餘年來跋涉外海、曆經生死所獲的證明,每一件背後,都藏著一段艱險的曆程。
    那根幽藍色的細針,來曆非凡,乃是他深入外海,費盡心力才尋到的一種名為“噬雷獸”的罕見妖獸頭頂的本命針。
    此獸生於風暴匯聚之地,性喜雷電,竟以蒼穹雷霆為食。
    每逢雷雲密布、天威震蕩之時,它便會現出海麵,以頭頂那根幽藍長針引動九天雷電,主動招引天雷向其劈落;隨即張開巨口,將暴烈的雷電之力吞納腹中,化為己用。
    正因如此,這根細針天然蘊藏著極為精純的雷霆法則,可稱是布置“引雷陣”的絕佳核心材料。
    而何太叔身為雙修修士,相較於隻能分散雷電之力的“分雷陣”,他更傾向於借助“引雷陣”主動接引天雷——甚至包括那天劫之雷——來助自己淬煉體魄。
    他意圖借天地雷威打熬肉身,衝破境界壁壘,一舉將身體強度提升至金丹期的層次。
    更何況,他所主修的功法本就是劍體雙修之路,既追求劍修的殺伐之力,也注重肉身的堅韌不滅。
    若能以天雷煉體,不僅可補足劍修普遍防禦不足的短板,更能在雷霆洗禮中實現劍體雙雙突破,達到攻防一體、渾然天成的圓滿之境。
    喜歡修仙之我有個裝備欄請大家收藏:()修仙之我有個裝備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