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收複

字數:11797   加入書籤

A+A-


    在將虎牢關以東地區治理得井井有條後,張無忌站在地圖前,目光炯炯地盯著洛陽周邊。此時洛陽作為他的勢力中心,在其經營下已頗具規模,但周邊關口和地區局勢複雜,如不盡快掌控,始終是心腹大患。
    他招來王勝、宋青書等一眾得力幹將,說道:“如今虎牢關以東已穩,可洛陽周邊關口與地區仍有變數。這些地方關乎我勢力根基,必須收入囊中。”
    王勝神情堅毅,抱拳道:“主公,末將願領一路兵馬,先取東邊關口,定不辱使命。”
    宋青書也拱手請命:“無忌兄,南邊地區地勢複雜,青書願率一隊人馬,探清虛實,徐徐圖之。”
    張無忌點頭,有條不紊地安排部署。他深知每個方向的情況不同,需因地製宜。東邊關口,元軍殘餘勢力雖有設防,但因之前的敗績,士氣低落。王勝率軍抵達後,先是擺出強攻之勢,而後又派人勸降,雙管齊下,很快便將東邊關口收入囊中。
    而宋青書前往南邊地區,憑借著他的足智多謀,與當地一些不願受元軍壓迫的勢力聯合,裏應外合,逐步瓦解了元軍在南邊的勢力,順利掌控了大片區域。
    至於西邊,張無忌決定親自率軍前往。此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他運用乾坤大挪移和自身深厚內力,身先士卒,鼓舞著義軍士氣。在他的帶領下,義軍如猛虎下山般勇猛無畏,曆經一番苦戰,成功拿下西邊關口。
    北邊和東南方向,張無忌派遣其他將領,采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經過一段時間的征戰與謀劃,洛陽周邊的關口和地區,皆被張無忌納入勢力範圍。
    穩固這些地區後,張無忌開始大力發展民生,修建道路,興修水利,同時加強軍事訓練,提升整體實力。他明白,隻有根基穩固,才能在這亂世中立足,向著平定天下的目標更進一步。
    張無忌站在洛陽城的演武場高台之上,望著台下密密麻麻的軍民,手中展開一卷政令高聲道:“自即日起,凡新開墾荒地者,三年免賦!家有耕牛者,官府補飼草半石!”
    台下百姓先是一靜,隨即爆發出如雷歡呼。王勝手持長槍立於一側,看著主公有條不紊地部署新政,眼中滿是敬佩:“主公這招‘以田養民’,定能讓周邊州縣糧倉充盈。”
    宋青書展開竹簡記錄,補充道:“聽聞南邊山林多獵戶,不如再設皮貨坊,將獸皮硝製後售往中原,既能增收,又可安置流民。”張無忌讚許點頭,當場命人擬下《勸農通商令》。
    三日後,洛陽西市豎起丈高木牌,刻著新政細則:農戶結社互助可借官府耕具,手藝人入坊授徒享稅銀減半,商賈往來關卡查驗從簡。當第一批鐵犁、桑苗運抵城郊時,白發老農顫抖著撫摸犁鏵:“老朽活了六十載,頭回見官府倒貼種子。”
    張無忌則帶著謀士踏訪田間,見青壯勞力不足處,便調撥軍隊助耕。他挽起錦袍親自扶犁,先天陰陽真氣運轉間,土塊自動碎裂成壟,圍觀百姓驚歎不已。消息傳開後,連遠處州縣的流民都拖家帶口趕來,洛陽城外新搭的草棚連綿數裏。
    與此同時,宋青書主持修建的漕運碼頭竣工,王勝訓練的商隊護衛開始巡防要道。當第一艘載滿糧棉的商船順洛水而下時,張無忌站在船頭望著兩岸新綠,對身旁的王勝笑道:“待秋收後,這些糧倉便能撐起十萬大軍的糧餉。”暮色中,洛陽城的炊煙與天邊晚霞融成一片,恰似亂世中漸起的希望。
    傍晚,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欞灑進張無忌居住的府邸,將屋內映得一片金黃。張無忌身著一襲素袍,靜靜地盤坐在書房內的榻上,眉頭微蹙,陷入了沉思。
    他眼前浮現出洛陽周邊那些新收服地區的景象,百姓們雖因新政的推行,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但局勢依舊複雜。元軍雖遭重創,可殘餘勢力仍在暗處蠢蠢欲動,時刻威脅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如今雖已收服諸多地區,鼓勵生產也初見成效,可元軍一日不除,這天下便難有真正的太平。”張無忌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他又想到麾下的將領們,王勝勇猛忠誠,宋青書足智多謀,可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大,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何招攬更多有識之士,為己所用,也是他亟待解決的問題。
    “或許該廣開言路,設立招賢館,讓天下有才之人都能為我出謀劃策。”張無忌心中暗自思忖。
    除此之外,民生方麵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水利設施雖已開始修繕,但進度緩慢,若遇天災,百姓們仍將麵臨饑荒的威脅。“得加快水利工程的進度,確保農田灌溉無憂。”張無忌緊了緊拳頭,眼神堅定。
    正當他思緒萬千時,門外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一名侍衛恭敬地走進來,稟報道:“主公,王將軍和宋公子求見。”
    張無忌回過神來,微微點頭,道:“讓他們進來吧。”心中想著,或許正好可以與他們商議一番接下來的計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勝和宋青書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書房,見到端坐榻上的張無忌,兩人同時抱拳,單膝跪地,齊聲說道:“主公!”
    王勝身形魁梧,目光堅定,抱拳的手臂肌肉緊繃,盡顯武將的豪邁與忠誠:“末將王勝,參見主公!”宋青書則一襲長衫,風度翩翩,儒雅中透著精明,他微微俯首,恭敬道:“青書見過無忌兄。”
    張無忌抬手示意他們起身,目光溫和地看著二人,說道:“王將軍、宋兄弟,不必多禮,今日找你們來,是想與你們商議些要事。如今局勢雖有所好轉,但我們仍麵臨諸多挑戰,元軍殘餘未除,人才匱乏,民生也有待進一步改善,你們可有什麽想法?”
    王勝微微皺眉,略作思索後向前一步,抱拳道:“主公,依末將之見,當務之急是擴充軍備。元軍雖遭重創,但其根基未損,隨時可能卷土重來。我們需招募更多青壯,加緊訓練,打造一支更為強大的軍隊。”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而且,如今我們勢力範圍擴大,各地區都需兵力駐守,以保百姓安穩。末將願親自負責此事,在各地設立征兵點,嚴格篩選,確保兵源質量。同時,加強武器裝備的打造,提升我軍戰鬥力。”
    王勝目光堅定,眼神中透露出對軍事事務的自信與擔當,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強大的武力是立足的根本,隻有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才能守護好這片土地和百姓。
    宋青書見張無忌望來,微微拱手,神色從容道:“無忌兄,王將軍所言極是,軍備擴充的確刻不容緩。但我以為,在強軍的同時,亦不可忽視人才的招攬與培養。”
    他輕輕踱步,繼續說道:“如今我等勢力漸大,政務、軍務繁多,僅憑現有人才,恐難應付。可在洛陽設招賢館,廣發告示,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一技之長,皆可來投。對於文人謀士,可讓他們參與政務謀劃、政策製定;而有武藝或軍事才能者,便充實到軍隊中。”
    宋青書目光誠摯,接著道:“另外,還可在各地興辦私塾、書院,培養本地人才,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如此,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我等勢力方能穩固壯大。且民心所向,元軍便再難有可乘之機。”
    張無忌微微頷首,臉上露出讚許之色,目光溫和地看著王勝和宋青書,說道:“不錯,你二人所想的與我確實有相似之處。王將軍所言擴充軍備,乃是立足亂世之根本,有了強大的武力,方能保境安民,抵禦元軍反撲。而宋兄弟提議的招攬人才、興辦教育,更是長遠之計,能為我們的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他站起身來,緩緩踱步,接著道:“如今我們既要加強軍事力量,又要廣納賢才,雙管齊下,才能在這亂世中站穩腳跟。王將軍,擴充軍備之事便交由你負責,務必做到嚴謹細致,不可馬虎。宋兄弟,招賢館和書院的設立,就由你牽頭操辦,希望能吸引天下英才,為我所用。”
    張無忌微微皺眉,神色凝重地繼續說道:“不過,光靠政策推行是可以改良豫州的走向,但如若沒個盟友相助,勢力單薄,怕是難以在亂世立足。元軍勢大,周邊還有不少地方勢力,我們雖有所發展,但獨木難支。”
    他看向王勝和宋青書,目光深邃:“王將軍、宋兄弟,你們覺得我們該與哪些勢力結盟為好?是那些同樣反抗元軍的義軍,還是一些地方豪強?亦或是其他?”張無忌深知,在這亂世紛爭中,一個合適的盟友能帶來巨大的助力,可若選錯盟友,也可能帶來無窮的後患,因此,結盟之事需謹慎考慮。
    宋青書微微欠身,目光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恭敬地說道:“教主武功高強,威震江湖,那些江湖門派,不論是名門大派還是綠林豪傑,對教主的神勇皆有所耳聞,自會心生敬仰,歸順教主也是情理之中。且教主心懷蒼生,行仁義之事,這等胸懷更是讓江湖人士傾慕。”
    他稍作停頓,整理了一下思緒,接著道:“但僅僅依靠江湖門派,還不足以在這亂世中成就大業。若能與割據一方的霸主交好結盟,那就更好了。這些霸主手握重兵,占據著大片土地和資源,與他們結盟,我們便能在軍事、物資等方麵獲得有力的支持。而且,借助他們的勢力,我們可以更快地擴大影響力,在對抗元軍時也能多一份助力。不過,在選擇盟友時,還需謹慎考察,確保對方與我們的目標和理念相符,以免日後生出變故。”
    王勝重重地點了點頭,臉上滿是讚同之色,抱拳道:“宋公子所言極是!主公神功蓋世,江湖中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那些門派歸順是遲早的事。可這亂世紛爭,光靠江湖豪傑,終究是不夠。與割據霸主結盟,咱就有了更足的底氣。”
    他頓了頓,雙目圓睜,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豪邁之氣,接著說道:“有了這些盟友,咱們的兵力能得到補充,糧草輜重也有了保障。到時候,就算元軍再來進犯,咱們也能從容應對。不過正如宋公子所說,選盟友可得擦亮眼睛,不能找些心懷鬼胎的人,否則反受其害。末將願為主公探查這些霸主的底細,為主公結盟之事盡一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無忌目光溫和地看著王勝和宋青書,微微頷首,說道:“二位有心了,有你們相助,實乃我之幸事。王將軍願探查盟友底細,宋兄弟善謀劃結盟之事,有你們操辦,我便放心許多。”
    他微微皺眉,略作思索後繼續道:“隻是這結盟之事,還需從長計議。我們要先派人暗中打探各割據勢力的實力、為人以及他們對元軍的態度。切不可貿然行事,以免陷入被動。待掌握了足夠的信息,我們再商議具體的結盟策略。還望二位多費些心思。” 說罷,張無忌眼神中滿是信任與期待,看向二人。
    王勝立刻抱拳,身姿挺拔,大聲應道:“主公放心,末將定當竭盡全力,把那些割據勢力的底細摸得清清楚楚,絕不讓主公失望!”他的聲音洪亮,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宋青書則微微躬身,神色恭敬,溫聲道:“無忌兄所言極是,結盟之事確實需謹慎。青書定會仔細謀劃,與王將軍密切配合,為我們尋得可靠且有力的盟友。”他目光沉穩,透露出胸有成竹的自信。
    張無忌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疲憊卻又帶著堅定的神情,輕聲說道:“既如此,若無要事,便退下吧。你二人也去休息,養足精神,後續還有許多事要做。”說罷,他微微揉了揉太陽穴,目光溫和地看向王勝和宋青書。
    王勝和宋青書齊聲應道:“是!主公也早些歇著。”兩人抱拳後退兩步,轉身出了書房,腳步聲漸漸消失在回廊裏。暮色透過窗欞在青磚地上拖出長長的影子,將張無忌獨自沉思的身影拉得老長。
    張無忌待二人離去後,心中思緒仍在翻湧。他決定到後山去,讓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也順便活動一番。
    隻見他身形一閃,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般從府邸中疾掠而出。腳尖輕點地麵,便已躍出數丈之遠,眨眼間便消失在府邸的圍牆之外。
    一路上,他施展著精妙的輕功,在街道的屋頂上飛掠而過。行人隻覺眼前黑影一閃,還未看清是什麽,張無忌便已遠去。
    很快,他便來到了後山腳下。望著那鬱鬱蔥蔥的山林,他深吸一口氣,提氣縱身一躍,便如一隻矯健的山鷹般,向著山林間飛去。
    在山林中,他穿梭於樹木之間,身法靈動,猶如鬼魅。時而在樹枝上輕點,時而在岩石上借力,向著山頂的方向快速前進。
    當他到達山頂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站在山頂的巨石上,他望著遠處的洛陽城,燈火點點,宛如繁星。微風拂過,吹動著他的衣袂,也吹散了他心中的些許煩憂。
    他靜靜地站在那裏,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力量,心中也漸漸有了更為清晰的計劃和方向……
    夜色籠罩山巔,張無忌衣袂獵獵作響,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懷中的《九陰真經》殘卷。月光漫過泛黃的絹帛,映得那些蝌蚪般的古篆忽明忽暗——這是數月前從元軍密庫中截獲的殘頁,雖不成體係,卻暗藏諸多失傳的武學精要與部分內功法門。
    "九陽神功重根基,乾坤大挪移破萬法,可這九陰真經..."他垂眸凝視經文中"易筋鍛骨篇"的批注,指尖忽然凝出霜白真氣。寒暖二氣在掌心相撞,竟生出細微的嗡鳴,驚飛了樹梢夜梟。
    記憶倏然閃回光明頂密道。那時他以九陽真氣強行衝解乾坤大挪移的桎梏,此刻忽覺經中所言"逆練九陰需以柔克剛",與當年情形竟隱隱呼應。他緩緩盤坐,九陽內力如江河奔湧,卻在經脈運轉間刻意放緩流速,依著九陰殘卷的行氣路徑,將熾熱真氣化作繞指柔。
    山風卷起落葉,卻在觸及他周身三尺時凝滯成漩渦。張無忌眉心漸漸浮現淡金紋路,左手五指竟按出九陰白骨爪的詭譎弧度,右手卻仍是九陽神功的渾圓掌勢。兩種截然不同的武學在他體內流轉,非但未生衝突,反而在交匯處迸發出新的內力形態——似剛似柔,可攻可守。
    當第一縷晨曦刺破雲層,張無忌霍然睜眼。他隨意揮出一掌,麵前三丈外的青石轟然炸裂,碎塊中竟凝著冰晶與焦痕。"原來如此..."他喃喃低語,將殘卷收入懷中,衣袂翻飛間已化作山霧中的一抹殘影,隻餘崖邊簌簌作響的野草,見證著新武學體係的初現。
    張無忌目光緊緊鎖在那《九陰真經》殘卷上,心中湧起驚濤駭浪。當他看到“易筋鍛骨篇”中的梵文內容時,往昔的記憶如潮水般翻湧。周芷若曾傳授於他的部分真經要義,此刻竟與眼前殘卷內容絲絲入扣,嚴絲合縫。
    他微微眯起雙眼,口中輕輕念誦著那些梵文,腦海中同時浮現出易筋經的修行口訣。這兩者雖功法不同,卻在對筋骨脈絡的錘煉、內力的引導與轉化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九陽神功的渾厚內力在經脈中流轉,與他此刻對經文的感悟相互呼應,讓他對這其中的關聯有了更深的體會。
    “想不到,這殘卷與芷若所授,竟能如此契合。”張無忌喃喃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感慨。他憶起昔日在冰火島上,周芷若那狡黠卻又深情的目光,以及後來在江湖中的種種糾葛。那時的他,並未對周芷若所傳的真經內容深入探究,如今想來,竟是錯過了許多關鍵之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定了定神,不再去想那些過往的恩怨情仇,而是全神貫注地沉浸於經文的研習之中。運轉九陽真氣,按照“易筋鍛骨篇”中所述的法門,引導內力遊走於奇經八脈。真氣所過之處,骨骼隱隱作響,仿佛在經曆著一場脫胎換骨的洗禮。
    隨著對經文理解的加深,張無忌隻覺自己的武學境界又有了新的突破。原本在他體內各自獨立的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等功法,此刻竟因這殘卷的啟發,開始有了融合的趨勢。他能清晰地感覺到,不同功法之間的壁壘正在逐漸消融,一種更為強大、圓融的內力正在他體內孕育而生。
    夜色漸深,張無忌卻渾然不覺,完全沉浸在武學的奇妙世界中。他知道,這一次對《九陰真經》殘卷的發現與領悟,將為他在這亂世之中的前行,增添更為強大的助力。
    張無忌席地而坐,周身泛起淡淡金芒與幽藍真氣交織的光暈。他將九陽神功為底,先運轉周芷若曾傳授的「摧心掌」內勁法門,那股陰柔如絲的真氣順著奇經八脈遊走,待至膻中穴時,忽然引動殘卷中「玄門吐納訣」的呼吸法。
    兩種內力甫一相遇,竟如磁石相吸。張無忌瞳孔微縮——周芷若所授的纏絲勁運行軌跡,與殘卷裏柔雲繞指功的經絡路線看似不同,實則暗含互補之妙。他沉心靜氣,以乾坤大挪移的轉換之能為引,將九陰真氣拆解重組。
    當內力行至足少陰腎經時,殘卷梵文所述的龍象淬骨之法與周芷若曾提及的玉骨冰肌訣轟然相撞。張無忌額間沁出冷汗,卻猛地福至心靈——他將九陽真氣化作溫潤暖流,裹住兩股九陰內力,在丹田處形成三色氣旋。
    轟!體內傳來細微震響。新融合的內力既保留了九陰真經陰柔綿長的特性,又兼具九陽神功的醇厚生機。張無忌隨手點出一指,指尖凝出半透明的真氣,竟同時帶著透骨寒與灼膚熱,將三丈外的鬆樹燒出焦痕,又在樹皮表麵結出冰晶。
    他望著掌心流轉的紫金色真氣,終於明白周芷若當年所授雖隻是片段,卻與殘卷暗合。這一夜,他反複推演易筋鍛骨篇與周芷若的口述精要,將兩種內功徹底熔於一爐,新創的「陰陽混元功」自此初具雛形。
    晨光初露,山巔薄霧漸散。張無忌周身氣機如淵似海,新融合的「陰陽混元功」在經脈中流轉不息。他雙手虛抱,掌心一寒一暖兩股真氣徐徐旋繞,先天陰陽之氣宛如太極雙魚,在丹田處勾勒出虛實相生的氣勁圖譜。
    隨著對殘卷與周芷若所授功法的反複印證,他發覺九陽的陽剛與九陰的陰柔並非簡單對衝。當以乾坤大挪移為軸,將「易筋鍛骨篇」的梵文要訣與周芷若所述的「九轉玄功」口訣相參,體內真氣竟開始自行推演新的運行軌跡。
    他嚐試以陰勁牽引月華入體,陽勁吸納朝露精粹。每當陰陽二氣在膻中穴交匯,便會迸發細碎的雷光,將經脈雜質震成齏粉。這種淬煉較之單純修煉九陽或九陰更見奇效,連奇經八脈中最晦澀的陰維脈、陽維脈,都在陰陽交泰中變得通透如琉璃。
    某次運功時,張無忌忽見殘卷邊角的暗紋與周芷若所畫的桃花島陣法符號重疊。他心念一動,將陰陽真氣按九宮八卦之位排布,頓覺天地靈氣如百川歸海般湧入體內。此刻的先天陰陽真氣已不再是冰火不容的兩股力量,而是化作剛柔並濟的混元之勁——既能凝成寒霜凍斃十丈外的飛禽,亦能化作烈焰焚盡腳下頑石。
    當最後一縷殘陽沉入山巒,張無忌收功而立。他衣袂無風自動,發梢凝著冰晶卻不見寒霜,掌心騰起暖意卻不見火光。這門糅合九陰殘卷、自身武學的陰陽混元功,已然成為他立足亂世的全新倚仗。
    暮色再次浸染群山時,張無忌拂去衣擺殘葉,望著洛陽城方向若有所思。新創的「陰陽混元功」雖臻化境,可亂世爭雄終究非一人之力可為——丐幫坐擁天下第一大幫之名,若能得其相助,豫州勢力方能如虎添翼。
    他指尖輕叩懷中九陰殘卷,忽想起殘頁邊角的梵文批注與丐幫失傳的「降龍伏虎功」口訣暗合。昔年洪七公傳功郭靖時,曾提及此功需剛柔並濟,恰與他新修的陰陽混元勁殊途同歸。
    或許該從汙衣派入手。張無忌眸中閃過微光。丐幫內部分裂已久,淨衣派與汙衣派矛盾頗深,而汙衣派更貼近市井疾苦,與他「救蒼生」的本心相契。若能以武學互通為引,再借九陰殘卷中暗藏的丐幫舊功精要,或許能打破兩派僵局。
    山風卷著落葉掠過足尖,他身形如鬼魅般躍下峭壁。今夜他便要潛入丐幫洛陽分舵,以武會友,更要探一探那傳聞中藏於「打狗棒法」第九式後的驚天秘密——若能解開這個謎團,或許能讓丐幫重歸一統,成為對抗元軍的堅實臂膀。
    張無忌施展輕功,如夜鷹般悄無聲息地回到府邸。踏入書房,屋內陳設依舊,可他的心境已大不相同。桌上攤開的地圖上,丐幫在中原各地的分舵據點清晰可見,他的目光在洛陽那處久久停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或許可先拜訪丐幫中的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以武論道,再提及功法融合之妙。”他喃喃自語,筆下勾勒出幾位長老的名字。同時,他也考慮到丐幫內部的派係紛爭,深知需謹慎行事,以免激化矛盾。
    想到此處,他又鋪開一張紙,開始草擬一份計劃,包括如何接近丐幫、展示自身實力、化解內部矛盾等細節。每一個步驟,他都反複斟酌,力求萬無一失。
    窗外月色如水,灑在他專注的臉龐上。在這寂靜的書房內,張無忌為即將到來的與丐幫的接觸,做著最為周全的準備,心中期待著能借此為抗元大業增添一股強大的助力。
    張無忌端坐在書房的主位上,神色凝重,待宋青書疾步走入,他微微抬手示意對方坐下。
    “青書,我這幾日有要事需親自處理,洛陽這邊的大小事務,就交付於你、王勝和芷若了。”張無忌目光沉穩,透著信任與期許,“如今局勢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切不可掉以輕心。”
    宋青書連忙起身,恭敬抱拳,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無忌兄放心,青書定與王將軍、周姑娘全力守好洛陽,絕不讓任何亂子發生。城中諸事,我等會及時商議,若有重大之事,定第一時間向你稟報。”
    張無忌微微點頭,接著道:“丐幫在江湖地位舉足輕重,你與芷若可留意丐幫動向,若有機會,可嚐試與他們交好。還有元軍那邊,也不可放鬆警惕,加強城防,多派斥候打探消息。”
    “是,謹遵無忌兄吩咐。”宋青書應道,心中暗自思索著如何與周芷若、王勝配合,將洛陽事務打理妥當。
    “好了,你去準備吧,告知王勝和芷若此事,讓你們三人好好商議一番。”張無忌說罷,便起身背手,望向窗外,心中想著即將到來的丐幫之行。
    宋青書再次抱拳行禮,轉身快步離去,準備去傳達張無忌的吩咐,與周芷若、王勝一同挑起這守護洛陽的重擔。
    翌日清晨,洛陽城門緩緩開啟。張無忌一身玄色勁裝,勁裝貼身勾勒出他矯健的身形,手臂上的護手精鋼所鑄,泛著森冷的光澤,雙臂甲胄紋理古樸,輕便易攜帶,頭戴鬥笠,遮住了他那輪廓分明的臉龐,隻露出堅毅的下巴。
    他飛身上馬,雙腿輕夾馬腹,駿馬長嘶一聲,撒開四蹄向著丐幫總舵的方向疾馳而去。出城的路上,晨霧尚未散盡,官道兩旁的樹木在霧氣中若隱若現。張無忌的目光透過鬥笠的縫隙,冷靜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以防有元軍斥候或江湖宵小窺探。
    馬蹄揚起塵土,他的身姿在晨光中顯得格外英武。一路上,他思緒萬千,想著即將與丐幫眾人的會麵,如何憑借自己的實力和對丐幫武學的見解贏得他們的信任與支持,為抗元大業添磚加瓦。隨著駿馬的奔騰,丐幫總舵的方向越來越近,一場未知的挑戰正等待著他。
    張無忌一邊輕勒韁繩,放緩馬速,一邊展開手中陳舊卻標注清晰的地圖。地圖上,丐幫總舵的位置被用朱筆醒目地圈出,周邊的山川地形、道路關隘都一一詳細標記。他的目光順著地圖上的路線逡巡,對照著眼前逐漸熟悉的山勢和植被。
    此時,山間的霧氣已漸漸散去,陽光穿透枝葉灑下斑駁光影。官道蜿蜒,漸漸隱入一片密林之中。張無忌深知,踏入這片林子,便離丐幫總舵更近一步,也意味著即將踏入更為複雜的江湖紛爭。
    他將地圖小心折好,收入懷中,警惕地觀察著四周。林中偶爾傳來幾聲鳥鳴,卻更添幾分靜謐與詭異。忽然,前方的道路上出現幾條雜亂的馬蹄印,顯然是不久前有人經過。張無忌心中一緊,暗運「陰陽混元功」,真氣在經脈中悄然流轉,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狀況。
    他輕喝一聲,策馬向前,身姿如箭般穿過林間小道。每經過一處隱蔽的角落,他都仔細查看,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隨著深入林子,空氣中隱隱傳來一股若有若無的肅殺之氣,仿佛有一雙雙眼睛正隱藏在暗處,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張無忌微微眯起雙眼,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喜歡倚天霸業記請大家收藏:()倚天霸業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