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話裏有話

字數:3691   加入書籤

A+A-


    豫州軍營的帳外,梧桐葉被秋風染成金黃,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宋青書與王勝相對盤腿而坐,麵前的炭爐上煮著熱茶,水汽嫋嫋升起,模糊了兩人臉上的神情。
    “整整一個月了,陳友諒那邊竟半點動靜都沒有。”王勝端起茶盞,指尖觸到溫熱的瓷壁,語氣裏帶著幾分疑惑,“當初那主將說他可能提前北上,怎麽反倒沒了消息?”
    宋青書輕搖羽扇,目光落在帳外隨風飄動的營旗上,指尖漫不經心地劃過茶盞邊緣:“或許是他聽聞豫州隱患已清,知道硬攻討不到好處,便暫時按兵不動;也可能是南方三座大城的部署尚未妥當,還在等糧草與兵力集結。”
    他頓了頓,抬手為自己添了些熱茶,繼續道:“不過也不必急。這一個月來,咱們加固了豫州城牆,又從徐州調了五千兵力過來,就算陳友諒突然出兵,也能應對。隻是得讓斥候多往南方探探,弄清楚他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王勝點頭,將茶盞湊到唇邊,溫熱的茶水入喉,驅散了秋日的微涼:“我已讓斥候分三路南下,最遠能到楚州邊界,若有消息,不出十日便能傳回。隻是沒料到,這等待的日子,倒比打仗還讓人心裏發沉。”
    宋青書輕笑一聲,羽扇輕合:“沉住氣便是。陳友諒越是按兵不動,越說明他在籌謀更大的動作,咱們隻需守好豫州,等主公那邊的指令與援軍,總能等到他露出破綻的那天。”
    帳外傳來兵士操練的呐喊聲,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沉穩——一個月的平靜,並未讓他們放鬆警惕,反而更清楚,這場與陳友諒的對峙,不過才剛剛開始。
    豫州黑虎關的晨光剛漫過城樓,守城兵士正按例巡查,目光突然被遠處山道上的隊伍吸引——那隊伍前飄揚著一麵“陳”字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雖隻有二十餘人,卻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氣勢。兵士心中一緊,手按腰間佩刀,剛要轉身去通報關內守軍,卻見隊伍已在關前百米處停下,並未有進一步逼近的動作。
    為首一人身著青色官袍,腰束玉帶,手中捧著一塊瑩白的象牙笏板,麵容清臒,眼神沉靜,一看便知是文臣裝束。他身後跟著十餘名侍從,皆身著素色長衫,腰間空空如也,顯然未攜帶任何兵器。守城小校見狀,仍不敢放鬆警惕,提刀上前喝問:“來者何人?為何舉著陳字大旗靠近黑虎關?”
    青色官袍的文臣上前一步,語氣平和卻帶著足夠的分量,聲音清晰傳遍關前:“我乃大漢左丞相胡炎,奉昭武帝之命,前來與貴方宋青書軍師、王勝大帥商議要事,並無進攻之意。還請諸位通傳一聲,勿要誤雙方商談的時機。”
    守城小校聞言,心中更是驚疑——陳友諒與己方乃是敵對,如今卻派左丞相親自前來商議要事,不知是真心議和,還是另有圖謀。他不敢擅自做主,隻道:“你且在此等候,我這就去通報軍師與大帥。”說罷,轉身快步跑上城樓,差人即刻前往洛陽城外的軍營送信。
    消息傳到軍營時,宋青書正與王勝查看新繪製的南方防務圖。聽聞陳友諒派左丞相胡炎前來黑虎關求見,王勝指尖在圖上一頓,眉頭微蹙:“陳友諒這葫蘆裏賣的什麽藥?前陣子按兵不動,如今卻派左丞相來商議要事,莫不是想耍什麽花招?”
    宋青書放下手中的羽扇,目光落在帳外的陽光裏,沉思片刻道:“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既然他派了左丞相來,且未帶兵器,咱們沒有不見的道理。若是避而不見,反倒顯得咱們怯了;若是見了,正好能探探他的底細,看看他這一個月按兵不動,究竟在謀劃什麽。”
    王勝點頭,起身拿起一旁的玄鐵大鼇甲披在身上,順手拎起陌刀:“那我與你一同去黑虎關。我倒要看看,這胡炎能說出什麽花來。”
    兩人即刻啟程,快馬加鞭趕往黑虎關。抵達關下時,胡炎仍站在原地,青色官袍在風中微動,神色依舊平靜,見宋青書與王勝騎馬而來,他並未上前,隻是微微拱手:“久聞宋軍師智計無雙,王大帥勇武過人,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宋青書翻身下馬,羽扇輕搖,目光審視著胡炎:“胡丞相遠道而來,不知昭武帝有何要事,需勞煩左丞相親自登門?”
    胡炎抬眼看向兩人,語氣誠懇了幾分:“實不相瞞,此次前來,是為議和。皇上深知,若南北開戰,百姓必遭塗炭,故願與貴方劃定疆界,從此互不侵犯——隻要貴方承認我大漢政權,不再幹涉南方事務,皇上便承諾,永不出兵北上。”
    王勝聞言,當即冷笑一聲,手中陌刀的刀柄被握得發白:“議和?陳友諒前陣子派五萬先鋒攻打豫州,如今打不過了,倒想起議和了?他若真為百姓著想,當初便不該興兵犯境!”
    胡炎並未反駁,隻是平靜地看向王勝:“王大帥所言極是,此前的戰事,確是皇上之過。但如今局勢不同,北方有瓦剌、韃靼部族襲擾,南方亦有其他勢力虎視眈眈,若我兩方仍僵持不下,隻會讓他人漁翁得利。皇上願以三座城池、十萬石糧草作為補償,隻求與貴方達成盟約,共保南北安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宋青書聽著他的話,指尖在羽扇上輕輕摩挲,心中快速盤算——陳友諒突然提出議和,且願意拿出城池與糧草作為補償,絕不可能隻是為了“共保安穩”。若他真有二十萬大軍,為何不願再戰?難道是南方出現了變故?或是他想借此拖延時間,暗中部署兵力?
    他抬眼看向胡炎,語氣平淡卻帶著追問:“胡丞相所說的‘劃定疆界’,具體是如何劃分?那三座城池又是哪三座?還有,昭武帝既願議和,為何不親自修書,反倒讓丞相您親自前來?”
    胡炎似乎早有準備,從侍從手中接過一卷絹帛,遞了過來:“這是疆界劃分的圖紙,三座城池分別是楚州以東的鹽城、泰州與通州,皆是糧草豐足之地。至於為何由我前來,一是為表皇上的誠意,二是我與宋軍師一樣,皆是文人,更懂‘止戈為武’的道理,想來能與軍師更好地溝通。”
    宋青書接過絹帛,展開一看,圖紙上的疆界劃分得極為詳細,南方以淮河為界,北方歸己方,南方歸陳友諒,三座城池的位置也標注得清晰明了。他心中的疑慮更甚——這條件太過優厚,反倒顯得不真實。
    王勝湊過來一看,也覺得不對勁,低聲對宋青書道:“這陳友諒肯定沒安好心,咱們不能輕易答應。”
    宋青書點頭,將絹帛還給胡炎,語氣平靜:“胡丞相的提議,我與王大帥需仔細商議,也需上報主公定奪,不能即刻答複。不如這樣,你且在黑虎關暫住兩日,待我們商議出結果,再給你答複如何?”
    胡炎並未強求,隻是微微頷首:“也好,我便在此等候兩日。希望宋軍師與王大帥能從大局出發,給皇上一個滿意的答複。”
    隨後,宋青書命人將胡炎與侍從安置在關內的驛館,派兵士嚴加看管,既不可怠慢,也不可讓他們隨意走動。安排妥當後,王勝看向宋青書:“你覺得這胡炎說的是真話嗎?”
    宋青書搖了搖頭,羽扇輕揮:“未必。他越是說得誠懇,條件給得優厚,越說明背後有貓膩。我已讓人快馬去南方探查,看看鹽城、泰州與通州是否真在陳友諒手中,也看看南方是否有其他變故。這兩日,咱們且穩住他,等探查的消息回來,再做決斷。”
    夕陽漸漸落下,黑虎關的城樓被染成金紅色。驛館內的胡炎站在窗前,望著關外的山道,眼神深邃;而關內的宋青書與王勝,則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探查與商議——這場看似平和的議和,實則暗藏洶湧,稍有不慎,便可能落入陳友諒設下的圈套。
    喜歡倚天霸業記請大家收藏:()倚天霸業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