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避難所地基開挖

字數:1820   加入書籤

A+A-


    晨光剛把山坳的輪廓線染成淡金色,林野就扛著石斧、拎著木鏟用硬木削的,刃口磨得鋒利)往山坳走。昨天處理好的二十根原木在一旁堆得整齊,今天要挖的地基,是整個避難所的根基——根基紮得穩,後麵的牆壁才能立得牢,哪怕遇到大風大雨,也不會塌。
    他先蹲在之前用竹杆和藤繩拉好的長方形輪廓線裏,用炭筆在地上畫了四道線——沿著輪廓線內側,挖一道半米深、三十厘米寬的溝槽,這就是地基槽;四個角還要各挖一個一米深的方坑,用來埋支撐柱,比槽底深半米,這樣支撐柱能紮得更穩,扛得住牆壁的重量。
    畫完線,林野拿起木鏟,從靠近土坡的一側開始挖。黃土地看著硬,一鏟下去卻很容易挖開,帶著潮氣的泥土“嘩啦”一聲落在槽外,堆成小小的土堆。他挖得很仔細,槽壁盡量挖得筆直,槽底也鏟得平整——這樣立原木時,木頭能貼緊槽壁,不會歪歪扭扭。
    剛挖了一米長,木鏟的刃口就卷了邊——黃土地裏藏著小石子,硬碰硬磨壞了。林野沒慌,從背包裏掏出塊粗砂岩,蹲在地上磨木鏟,“沙沙”的磨聲裏,卷邊的刃口漸漸恢複鋒利。他摸了摸磨好的刃口,心裏踏實了:這木鏟是挖地基的主力,可不能壞。
    太陽升到頭頂時,地基槽挖了一半,四個角的方坑也挖好了。林野坐在土堆上,啃著烤兔幹,喝著泉眼的淡水,望著挖好的槽和坑——槽壁筆直,槽底平整,方坑方方正正,比他預想的還規整。歇了會兒,他突然想起個事:地基槽挖好後,得在槽底鋪層碎石,防止雨季積水泡軟泥土,讓地基下沉。
    他趕緊往潮間帶跑,撿了些拳頭大的碎石,裝在竹籃裏往回扛。一趟趟下來,肩膀被竹籃勒得生疼,卻不敢停——碎石得鋪得均勻,每個角落都要鋪到,厚度至少十厘米,這樣才能起到防潮加固的作用。鋪碎石時,林野用木鏟把碎石拍實,確保沒有鬆動的石子,槽底平得能當桌子用。
    下午的太陽更烈了,曬得地麵發燙,林野的後背全被汗水浸透,貼在身上黏糊糊的。他顧不上擦汗,繼續挖剩下的地基槽,木鏟起落間,泥土不斷被挖出來,堆在槽外,漸漸形成一道土埂,把輪廓線圍得更清晰。
    挖到傍晚時,整個地基槽終於挖完了——半米深、三十厘米寬的溝槽沿著長方形輪廓繞了一圈,四個角的方坑深一米,槽底鋪著均勻的碎石,踩上去硬邦邦的,穩得很。林野跳進槽裏,站直身子,槽壁剛到他的腰際,正好能把原木的下半截埋進去,露出地麵的部分足夠搭建牆壁。
    他又在方坑裏各埋了根之前留著根須的粗原木當支撐柱,柱子底部墊了塊平整的大石板,防止柱子陷進泥土裏,再用碎石把柱子周圍填實,用木鏟拍得嚴嚴實實——這四根柱子是牆壁的“骨架”,得確保絕對穩固。
    夕陽西下時,林野站在地基旁,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挖好的地基在夕陽下泛著土黃色的光,支撐柱筆直地立在四個角,像四個守衛,守護著未來的避難所。他繞著地基走了一圈,檢查了一遍槽壁、槽底和支撐柱,沒發現半點問題,心裏滿是成就感——最難的地基開挖完成了,明天就能開始搭牆壁框架,離住進新避難所又近了一大步。
    往回走的路上,林野特意繞到泉眼邊,打了罐水,又摘了些海蓬子。路過桉樹林時,他砍了幾根細木,明天搭框架要用。回到窩棚,他坐在火塘邊,烤了條海魚,啃著海蓬子,渾身的酸痛好像都被烤魚的香氣驅散了。
    夜裏,林野躺在鋪上,手裏攥著塊從地基槽裏挖出來的小石子,很快就睡著了。夢裏,他正把原木一根根立在地基槽裏,支撐柱穩穩地托著橫梁,牆壁一點點往上搭,很快就建成了結實的避難所。醒來時,天剛蒙蒙亮,他揉了揉眼睛,起身拿起木鏟——新的一天,搭牆壁框架的活兒,等著他呢。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