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生擒汝陽王

字數:5675   加入書籤

A+A-


    話音未落,幾名禁衛已衝入殿中將那文官拖了出去。任憑他如何哭嚎求饒,汝陽王始終麵若寒霜地端坐在龍椅上,紋絲不動。
    殿內群臣目睹位極人臣的禦史中丞頃刻間身首異處,個個噤若寒蟬,生怕自己先前的話語招來殺身之禍。
    ......
    汝陽王睥睨著殿下戰戰兢兢的文官們,胸中怒火與失望交織。這些酒囊飯袋早已喪失先祖的血性,盡是些貪生怕死之徒。
    值此存亡之際,大都城仍需這些人維持運轉。他厲聲道:"縱使戰至一兵一卒,朕也絕不向叛軍低頭!再有敢言和議者,禦史中丞就是前車之鑒!"
    目光轉向武將班列最前方的將領,沉聲喚道:"樞密使!"
    那將領不敢怠慢,疾步出列:"臣在!"
    這位自微時便追隨左右的副將,向來是汝陽王最信賴的心腹。隻聽帝王決然道:"朕要親率大軍出城迎敵。你即刻前往大營整軍,待朕親臨,立即開城決戰!"
    樞密使聞言大驚:"陛下萬萬不可涉險!末將願率軍死戰,必不讓叛軍越雷池半步!"
    汝陽王嘴角微揚,正欲解釋,卻見樞密副使也出列諫言:"叛軍勢大,據城堅守方為上策。三十萬大軍坐鎮城中,定叫敵軍有來無回!"
    "正是!"樞密使連忙附和:"陛下何必親冒矢石?"
    汝陽王輕笑搖頭:"爾等皆朕股肱之臣,莫非不知明王之驍勇?"
    734
    叛軍若攻入大都,城中百姓必將遭殃。為避免戰火波及無辜,朕決定親率大軍迎敵。若勝,大都之危可解;若敗,叛軍得到的也是一座完好的城池,百姓亦能免於戰亂之苦。
    汝陽王之言令殿中二人豁然明朗,心中敬意油然而生,當即跪地高呼:“願為陛下赴死!”
    汝陽王胸中豪氣激蕩,朗聲笑道:“速去整軍!朕將再率爾等衝鋒陷陣!”
    “末將遵命!”二人目光堅毅,領眾武將匆匆離殿,直奔軍營。
    待武將退下,汝陽王冷眼掃過一眾文臣。這群人貪生怕死,但此刻戰事在即,不宜處置。他沉聲道:“右丞相,大都城內的安定交予你手。若有差池,朕決不輕饒!”
    “此外,朕奉勸諸位莫動歪念。若有人敢亂軍心,朕必誅其三族!”
    右丞相冷汗涔涔,顫聲應道:“微……微臣謹遵聖諭……”
    “退朝!”汝陽王冷哼一聲,拂袖而去,內侍慌忙跟上。
    ……
    大都城外,五十萬明軍分駐南北。南門由常遇春統領二十五萬,北門則由徐達率軍駐守。
    南門明軍大營內,趙敏望向身旁的蘇遮、周芷若與黛綺絲,眸中憂色難掩:“壞家夥,你的法子當真可行?若爹爹有個閃失……”
    假死之計風險太大,縱知蘇遮醫術超凡,她仍難以安心。畢竟,那可是她至親之人。
    蘇遮輕歎,握緊她微涼的纖手:“放心,我絕不會讓你爹有事。”
    周芷若對蘇遮充滿信心,淺淺一笑說道:"敏敏姐不用擔心,大哥的醫術天下無雙,況且他身為大宗師武者,讓伯父假死再活過來易如反掌。當年少林寺那位僧人不過是宗師境界,就能讓蕭遠山和慕容博陷入假死狀態,借此化解他們的仇怨,大哥自然也能辦到。"
    趙敏聞言稍感安心,剛要開口,門外傳來腳步聲,隻見趙萱快步走來,在蘇遮身旁低聲道:"教主,常壇主求見。"
    蘇遮略感意外,隨即說道:"快請常兄進來。"
    常遇春神色凝重地步入營帳,抱拳行禮:"屬下參見教主!"
    見他這般神態,蘇遮不由問道:"常兄為何如此嚴肅?可是出了什麽事?"
    常遇春沉聲稟報:"教主,我們在元廷的密探傳來消息,元帝已派人前去調集大都守軍,準備親率三十萬元軍出城與我軍決戰。"
    蘇遮眉梢微挑:"消息可確切?"
    "千真萬確。"常遇春鄭重其事地回答,"那位密探是禦史台的官員,今日朝會上元帝還將提議投降的禦史中丞當場處斬。"
    蘇遮若有所思,雖不解汝陽王用意,但戰機稍縱即逝,當下決斷道:"傳令徐達不必再駐守北門,留下五萬人馬給周顛和說不得,讓他即刻率二十萬大軍趕來南門。既然元軍主動出擊,我們便堂堂正正迎戰。"
    "遵命!"常遇春領命而去。
    待他離開後,黛綺絲忍不住皺眉問道:"教主,元軍兵力處於劣勢卻棄城出戰,其中是否有詐?"
    蘇遮笑而不答,轉頭看向趙敏:"敏敏,你最了解令尊,想必已猜到他此舉用意?"
    聽聞此言,周芷若、黛綺絲和趙萱都把目光投向趙敏,眼中滿是探詢之色。
    ......
    .......
    周芷若、黛綺絲和趙萱三人目光灼灼地盯著趙敏,她淺淺一笑,坦然道:"爹爹明知敵眾我寡仍要出城決戰,想必是顧慮城內百姓安危。"
    三人聞言麵露困惑——明軍素來秋毫無犯,汝陽王何須擔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遮見狀解釋道:"大都與別處不同。其他城池多為漢人聚居,王爺自然放心。可大都蒙古貴族雲集,城中大半是蒙古子民。他定是唯恐戰火殃及百姓,這才選擇城外決戰。"
    趙敏頷首道:"這壞胚說得不錯。大都蒙古軍民足有數十萬,漢人不過十萬之數。"
    黛綺絲眸光微閃:"教主會對蒙古貴族出手麽?"
    "不會刻意針對。"蘇遮淡淡道,"但作惡之人,無論出身,必不輕饒。"
    ......
    晨光熹微時,蘇遮正與常遇春、徐達巡視軍營。韋一笑疾步而來:"教主,汝陽王親率三十萬元軍於五裏外安營。這是遣使送來的書信。"
    展開信箋,蘇遮嘴角微揚——果然被趙敏料中。
    三人好奇張望,蘇遮將信遞給韋一笑:"你們且看。"
    原來汝陽王懇請明軍勿傷百姓。三人肅然起敬,卻又暗自歎息。字裏行間透著決絕之意,顯見其已存死誌。
    "傳令進軍。"蘇遮輕拂衣袖,"若有機會,生擒汝陽王。"
    "遵命!"常遇春二人精神大振。此戰若勝,元室將傾。當即疾步奔向校場點兵。
    蘇遮目送二人離開後,轉頭望向神色期待的韋一笑:"蝠王,現有一項重任托付於你們。你與楊左使、範右使、鷹王、獅王率眾前往北門待命。待我軍與元兵交戰之際,你們立即潛入大都,打開北門放五萬精兵入城。趁元兵主力在外,一舉拿下大都。屆時城外元兵得知大都易主,必然軍心渙散,招降之事便水到渠成。"
    韋一笑略顯遲疑:"教主既已看過汝陽王書信,此人死誌已決,恐怕不會投降吧?不過若能占領大都,元兵士氣必然崩潰,殲滅三十萬大軍倒也不難。"
    蘇遮意味深長地笑道:"蝠王,當元兵徹底絕望之時,是否投降就由不得汝陽王一人做主了。"
    韋一笑眼中精光一閃:"教主的意思是,若元兵喪失鬥誌,而汝陽王拒不投降,很可能會引發 ?"
    蘇遮頷首道:"速去準備吧。此役任務艱巨,務必謹慎行事,尤其不能讓城裏的蒙古貴族逃脫。"
    韋一笑心領神會,欣喜抱拳:"屬下必定不負所托!"話音未落,人已施展輕功掠向楊逍等人的營帳。
    蘇遮望著韋一笑離去的背影,低聲自語:"曆史上汝陽王就死於親信之手,想必此番也不會例外。待蝠王他們得手後,我隻需密切關注元軍大營動向。若副將果真動手,化解汝陽王執念便易如反掌了。"
    ......
    低沉的號角聲驟然響起,隨即傳來震天的喊殺聲。蘇遮嘴角微揚,看來義軍已與元兵交上手了。此刻無論是城外元軍還是大都守軍,注意力都集中在正麵戰場,絕不會想到他真正的目標竟是從城內入手。
    這也難怪,畢竟義軍占據明顯優勢,任誰也料不到這般出其不意的計策。元廷上下恐怕做夢都想不到,蘇遮會使出這等奇招。
    趙敏與周芷若等人聽到遠處傳來的號角聲,明白徐達和常遇春已率軍出擊。趙敏麵露憂色,對蘇遮說道:"我們也去前線看看吧。你不是說過要我親自帶兵盡快打敗我父親嗎?我們這就出發。"
    蘇遮笑著回應:"傻姑娘,那是我哄你的。雖然我答應過保全你父親的性命,但怎會真的讓你領兵與他交戰?"
    "不必擔心,即便常遇春和徐達擁兵四十五萬,要擊潰三十萬元軍也非易事。目前隻是試探性進攻,汝陽王不會有危險。"
    "至於攻取大都的計劃,我已經安排妥當。若一切順利,黃昏前便能拿下城池。到時候我自有辦法讓你父親改變主意。"
    趙敏有些驚訝,追問道:"你真能在日落前攻破大都?莫非你要親自上陣?"
    蘇遮搖頭道:"我不會出手。不過你沒發現楊逍、韋一笑他們都不見了嗎?"
    "我已派楊逍率人前往北門。待常遇春與元軍交戰之際,無人會注意北門動向。韋一笑便可帶領明教弟子潛入城內。"
    "屆時他們打開北門,駐紮在北門的五萬義軍就能長驅直入。在城外元軍反應過來前控製大都城。"
    "城外元軍得知都城陷落,必然士氣崩潰。軍心渙散的部隊如何抵擋義軍?這樣就能以最小的代價迅速擊潰敵軍。"
    蘇遮沒有說出的是,很可能元軍會不戰而降。但這個計劃已經讓趙敏等人震驚不已。趙敏睜大雙眼,嬌嗔道:"你又騙我!"
    與此同時,韋一笑率領數十名明教高手潛伏在大都北門外,靜候時機。楊逍觀察城頭,發現隻有少量守軍,不禁疑惑道:"北門防守為何如此薄弱?難道元廷不擔心周顛率領的五萬義軍攻城?"
    喜歡綜武:我的神仙姐姐是王語嫣請大家收藏:()綜武:我的神仙姐姐是王語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