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珠寶店開業與拍賣會
字數:5193 加入書籤
一、珠寶店開業
10 月 5 日,香江中環。
陽光明媚,微風拂麵,中環的街道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一塊燙金牌匾在鞭炮聲中揭開紅布——“石大福珠寶”四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格外耀眼。周圍的行人紛紛駐足觀看,臉上帶著好奇和興奮的表情。
石鬆站在店門口,西裝筆挺,麵帶微笑。他的眼神中帶著幾分自信,仿佛已經預見到了這家珠寶店未來的輝煌。記者們舉著相機,閃光燈不斷閃爍,將這一刻記錄下來。
“石先生,聽說您這批珠寶都是清宮舊藏?”一名《星島日報》的記者擠到前排,手中拿著筆記本,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
石鬆笑而不語,隻是輕輕拉開櫃台玻璃。他的動作輕盈而優雅,仿佛在展示一件無價之寶。櫃台內,一枚鑲嵌著鴿血紅寶石的鎏金鳳釵靜靜躺在絲絨上,在燈光下流轉著攝人心魄的華彩。那紅寶石如同一顆燃燒的火焰,散發著耀眼的光芒,讓人無法移開目光。
全場嘩然,記者們紛紛按下快門,閃光燈如雨點般落下。人群中傳來陣陣驚歎聲,有人低聲議論:“這寶石,真是絕世珍品啊!”“難怪石先生這麽有信心,這樣的珠寶,真是罕見。”
當天的《華僑日報》頭版標題:
《神秘港商展出疑似清宮遺珍,收藏界震動!》
報道中詳細描述了石鬆珠寶店開業的盛況,以及那枚鴿血紅寶石鳳釵的絕美之處。收藏界人士紛紛關注,紛紛猜測這批珠寶的來曆。石鬆的名字,也在香江的珠寶界迅速傳開,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二、暗中入股拍賣行
與此同時,石鬆暗中入股了香江最大的“寶利拍賣行”,並安排了一場“私人鑒賞會”。他希望通過這場拍賣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為自己的寶藏找到合適的買家。
第一批上拍的,隻是和珅寶藏裏最普通的幾件瓷器。但即便如此,這些瓷器也足以讓收藏界為之瘋狂。
拍賣會現場,人聲鼎沸。來自各地的收藏家、珠寶商和富商巨賈紛紛到場,他們的眼神中都帶著幾分期待和貪婪。拍賣師站在台上,手中拿著一件北宋汝窯三足洗,聲音洪亮地介紹著這件瓷器的曆史和價值。
“各位,這是一件北宋汝窯三足洗,堪稱國寶級的文物。汝窯瓷器以其釉色溫潤、工藝精湛而聞名於世,存世量極少,極為珍貴。”拍賣師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激動,手中的瓷器在燈光下顯得格外耀眼。
“起拍價:10 萬港幣!”拍賣師的聲音剛落,台下立刻響起一片競價聲。
“12 萬!”
“15 萬!”
“18 萬!”
價格不斷攀升,現場氣氛緊張而熱烈。最終,這件北宋汝窯三足洗以 28 萬港幣成交,按購買力折算,相當於 2020 年的 2800 萬。
黃老板在台下數錢數到手軟,臉上的金牙都快笑掉了:“老弟,咱們這買賣,比走私軍火還賺啊!”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興奮,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他們在國營古董商店掃貨,一共才花了十幾萬港幣,這一件就全回本了!這是怎樣的生意!
石鬆微微一笑,點了點頭:“這隻是開始,我們還有更多的寶藏。慢慢地賣,留著越久越值錢。”
廣州碼頭。
一隊稽查員攔住了石鬆公司的貨船。他們身穿製服,神情嚴肅,手中拿著檢查工具,顯然是在執行任務。
“站住!現在實行物資管製,所有私商貨物一律扣查!”稽查員的聲音中帶著幾分嚴厲,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容置疑。
船長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一封信,輕輕展開。他的動作從容而鎮定,仿佛早已預料到這一幕。信封上寫著“夜大少親筆批文”,末尾蓋著鮮紅的公章。
稽查隊長接過信,仔細看了看,臉色立刻變了。他立刻揮手放行,還殷勤地幫船員搬了兩箱貨:“石老板的貨,當然要優先放行。各位辛苦了,快點卸貨吧。”
船長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多謝隊長。”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感激,眼中閃爍著對石鬆的信任。
回港的船上,阿貴好奇地問:“老板,那封信怎麽比‘家夥’還好使?”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疑惑,眼中閃爍著對石鬆的敬佩。
石鬆望著漸遠的廣州城,淡淡道:“在這片土地上,有時候,鋼筆比‘家夥’更有威力。”他的聲音中帶著幾分深意,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
阿貴點了點頭,心中恍然大悟。他明白,石鬆的智慧和手段,遠比他想象的要高明得多。在這片充滿機遇和挑戰的土地上,石鬆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石大福珠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姿態,在香江最繁華的皇後大道中段,璀璨亮相。
店鋪門麵並不張揚闊綽,但推門而入,瞬間便是另一個世界。柔和的射燈如同舞台追光,精準地打在深色絲絨襯墊上的一件件珍寶之上,營造出極致的神秘與尊貴感。空氣裏彌漫著淡淡的檀香和嶄新紅木家具的氣息,隔絕了門外的喧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真正的繁榮,開始了。
“石先生,您…您這批新到的寶貝,真是驚為天人啊!”一位常來的南洋橡膠巨賈陳老板,此刻正微微躬著身,戴著白手套的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枚羊脂白玉雕成的“龍鳳呈祥”佩。玉佩觸手生溫,雕工繁複精細到極致,龍鳳姿態靈動,仿佛下一刻就要破玉而出。他眼中閃爍著毫不掩飾的癡迷和驚歎,“這玉質,這雕工…怕是前清宮裏的物件吧?”
石鬆一身剪裁合體的深色西裝,站在一旁,臉上掛著謙和而得體的微笑,既不否認也不點破,隻溫言道:“陳老板好眼力。都是些有年份的老物件,我們精心篩選,希望能讓真正懂它、愛它的人珍藏。每一件,都承載著時光的故事。” 他的目光掃過玉佩,係統光幕無聲確認:【清乾隆 和田白玉龍鳳佩 禦製精品】。這份篤定,讓他的話語更具分量。
店鋪中央的玻璃展櫃前,圍攏著幾位衣著華貴的太太小姐。焦點是梁安琪。她今日穿著一身月白色滾銀邊的改良旗袍,珍珠項鏈溫潤地襯托著她優雅的頸項。她正用戴著黑色薄紗手套的纖指,輕柔地指向一枚鑲嵌著鴿血紅寶石和鑽石的累絲金鳳簪,聲音不高,卻清晰悅耳,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
“諸位請看這枚鳳簪,金絲累疊,如雲似霧,工藝之複雜,非能工巧匠不可為。紅寶石色澤濃鬱如血,象征無上尊榮。相傳,此簪乃前朝某位太子妃大婚時所用之物,鳳喙微張,含珠欲滴,寓意鳳儀天下,珠聯璧合……” 她沒有直接說“皇後戴過”,但那充滿畫麵感的描述和精準的點睛“太子妃大婚”、“鳳儀天下”),已讓幾位太太呼吸都屏住了,眼神熾熱地盯著那抹驚心動魄的紅。梁安琪深知,對於這些追求身份認同和傳奇故事的客人,“來曆”比材質本身更具吸引力。她的介紹,既專業又充滿故事性,精準地撩撥著每一位聽眾的心弦。
“哎呀,老板!好久不見!生意興隆啊!” 一個洪亮又帶著幾分江湖豪氣的聲音在門口響起。隻見十三妹穿著一身利落的棗紅色絲絨套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正笑容滿麵地將一位珠光寶氣的闊太迎進門。她熱情卻不諂媚,爽朗的笑聲很有感染力:“李太,您可算來了!石先生剛到了一批頂頂好的翡翠,水頭足得能滴出水來,就等您這樣的行家來掌眼了!裏麵請!” 她熟稔地招呼著,眼神銳利,一眼就能分辨出客人的身份和購買力,將不同需求的客人自然分流給石鬆或梁安琪。她的存在,讓這家格調高雅的店鋪,平添了幾分接地氣的熱鬧和信任感。“石大福珠寶,童叟無欺,貨真價實!” 這句她常掛嘴邊的話,竟也成了招牌。
店鋪內,人流雖不算擁擠,但進出的皆是香江有頭有臉的人物。低聲的驚歎、克製的詢價、珠寶顧問輕聲的講解,交織成一首獨特的財富交響曲。玻璃櫃中,那些從京城“論筐買來”的字畫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
曾經放在“聚古齋”角落蒙塵的明代嵌寶金鐲,如今在射燈下流光溢彩。
那批“溥儀舊藏”中開出的精美絕倫的琺琅彩鼻煙壺、翡翠扳指,被單獨陳列在防彈玻璃罩內,標著令人咋舌卻又讓識貨者覺得“物有所值”的價格。
甚至十三妹當初在古董店隨手拿的那個紅木嵌螺鈿首飾盒,此刻也成了展示櫃裏一套頂級南洋珠項鏈的完美容器,身價倍增。
“石大福”的名字,伴隨著這些獨一無二、底蘊深厚的珍寶,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香江的上流社會圈子。這裏不僅僅售賣珠寶,更是在售賣曆史、傳奇和一種難以複製的身份象征。石鬆的名字,也從一個銅鑼灣的新晉勢力,一躍成為香江收藏界和頂級社交圈無法忽視的新貴。報紙的財經版和社會版,開始頻繁出現“石大福”和“石鬆”的字眼。
午後的客流稍緩,十三妹湊到正在核對賬目的石鬆身邊,眼睛亮晶晶的,難掩興奮,壓低聲音問道:“鬆哥,這批貨…太頂了!客人們眼睛都看直了!咱們庫房裏的好東西還多不多?什麽時候…再去北邊‘進貨’啊?” 她搓著手,臉上滿是期待和幹勁兒。京城那趟“掃貨”的豐厚回報和眼前店鋪的盛況,讓她對下一次北上充滿了無限憧憬。在她看來,那北方的古都,簡直就是一座向他們敞開大門的無盡寶藏,真正的一本萬利!
石鬆合上賬本,望向窗外皇後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車馬,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珠寶店的繁榮,僅僅是他龐大藍圖的第一步。他知道,有了源源不斷的“貨源”和梁安琪、十三妹這樣的得力臂助,他的未來,遠不止於這滿室的珠光寶氣。香江的風雲,正等待他去攪動。
“急什麽,”石鬆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先把這批‘東風’借穩了。該去的時候,自然少不了你那份。” 他的目光,似乎已穿透眼前的繁華,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喜歡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請大家收藏:()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