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匈奴1
字數:7896 加入書籤
長和三年春,草長鶯飛,大燕境內一派欣欣向榮。姑蘇城外的油菜花田鋪展成金色海洋,洛陽漕運碼頭商船絡繹不絕,歸義州的流民們在新分的田地上播撒種子,孩童們的嬉笑聲隨著春風飄向遠方。章和殿內,慕容複身著明黃常服,正與戶部尚書核對春耕賦稅的奏報,案頭一側擺著雪姬昨日送來的民間見聞劄記,字裏行間滿是百姓安居樂業的鮮活圖景。
“陛下,今年春耕麵積較去年增三成,高產作物已在十二州推廣,秋收有望再獲豐收。”戶部尚書躬身奏報,語氣中難掩欣喜。
慕容複指尖劃過奏報上的數字,眸中含笑:“輕徭薄賦,藏富於民,本就是立國之本。傳令各地勸農使,務必跟進田間管理,不可懈怠。”
話音剛落,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內侍總管神色慌張地闖入,手中高舉一封插著羽毛的文書,聲音顫抖:“陛下!雁門關八百裏加急,西域都護府急報——匈奴鐵騎三萬,破昆侖關,劫掠沙洲、瓜州、伊州三城,邊軍潰散,流民南逃,邊境告急!”
“哐當”一聲,戶部尚書手中的象牙笏板掉落在地。慕容複臉上的笑意瞬間斂去,周身氣壓驟降,他猛地起身,一把奪過文書,展開的瞬間,朱砂印鑒下的字字句句如冰錐般刺目——“匈奴左賢王率主力三萬,攜幽冥閣餘黨,於三月初七夜襲昆侖關,守將戰死,關隘失守。敵軍沿途燒殺搶掠,沙洲百姓流離失所,伊州糧倉被焚,邊軍殘部退守雁門關,請求朝廷速發援兵!”
“幽冥閣餘黨?”慕容複眉峰緊蹙,眸中寒光乍現。當年平定幽冥閣之亂,閣主幽冥子伏誅,但其麾下殘部四散逃竄,沒想到竟勾結匈奴,引狼入室。他快步走到殿中懸掛的輿圖前,指尖重重落在昆侖關的位置:“昆侖關乃西域門戶,一旦失守,匈奴便可長驅直入,威脅河西走廊與北疆防線。”
“陛下,匈奴素來凶悍,且此次有幽冥閣餘黨相助,熟知我朝邊防部署,不可掉以輕心!”戶部尚書定了定神,急切奏道,“當務之急是調兵馳援,再開國庫撥糧草,安撫流民!”
慕容複沒有立刻應聲,目光在輿圖上快速掃過,從雁門關到昆侖關,從河西走廊到歸義州,心中已然盤算起來。此時殿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雪姬與飄絮並肩而來,二人皆是一身常服,卻難掩眉宇間的關切。原來她們聽聞宮中有急事,擔心慕容複,便匆匆趕來。
“陛下,聽聞邊境告急?”雪姬走上前,聲音溫婉卻堅定,“臣妾前日走訪雲州時,曾見邊境流民往來,多言匈奴近來在漠北集結,沒想到竟來得如此之快。”
飄絮手握腰間佩劍,眼中戰意凜然:“陛下,臣請戰!匈奴小兒敢犯我大燕疆土,臣願率輕騎馳援雁門關,定將其斬於馬下!”
慕容複看向二人,神色稍緩。雪姬心思縝密,熟知民間疾苦,尤其對邊境流民安置頗有經驗;飄絮久鎮北疆,曾多次與匈奴交手,熟知其戰法習性,二人皆是他治國理政、鎮守疆土的左膀右臂。此刻危機當頭,有她們在側,更添了幾分底氣。
“飄絮,你且稍安勿躁。”慕容複沉聲道,“匈奴此次來犯,看似倉促,實則早有預謀。左賢王親率三萬主力,又有幽冥閣餘黨引路,目標絕非劫掠三城那麽簡單。他們覬覦的,是河西走廊的商道與北疆的糧倉,妄圖一舉切斷我朝與西域的聯係,再南下侵擾中原。”
他指著輿圖,逐一分析:“昆侖關失守,邊軍潰散,雁門關已成前線。若此時貿然出兵,隻會陷入敵軍的消耗戰。匈奴鐵騎善騎射,機動性強,但補給線過長,且不擅攻城。我們的對策,當是‘穩前線、安後方、斷糧道、聯諸部’,四字方針,缺一不可。”
飄絮仔細聆聽,眼中閃過讚許之色:“陛下所言極是。匈奴主力雖銳,但長途奔襲,糧草必然不濟。臣願率輕騎銳卒五千,馳援雁門關,沿途收攏潰散邊軍,再調邊境府兵協防側翼,守住險要,不讓敵軍再南下一步。同時,臣可遣精銳小隊,襲擾其糧道,斷其補給。”
“準。”慕容複頷首,目光銳利,“你即刻啟程,率領禁軍精銳中的輕騎部隊出發。記住,雁門關是北疆門戶,務必死守。若敵軍來攻,可據險而守,不必急於決戰,待其銳氣耗盡,再尋機反擊。另外,幽冥閣餘黨熟悉我朝軍情,你需多派斥候,嚴密探查,謹防其設下埋伏。”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傳朕諭旨,命河東、河西兩道節度使,即刻調兵增援雁門關側翼,加固防線;命工部加急趕製弓箭、弩箭與守城器械,三日內運往雁門關;命兵部啟用烽燧傳信係統,確保前線與朝廷通信暢通,一有軍情,即刻奏報。”
“臣領命!”飄絮躬身領旨,轉身便要離去。
“飄絮,”慕容複叫住她,語氣中帶著一絲關切,“戰場凶險,務必保重自身。所需糧草軍械,朝廷會全力供應,你隻管安心作戰,後方有朕與雪姬坐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飄絮眼中一暖,重重點頭:“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護我大燕北疆無虞!”說罷,她大步流星地退出殿外,不多時,宮外便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與將士們的呐喊聲,那是軍隊集結出發的信號。
送走飄絮,慕容複轉而看向雪姬,神色緩和了些許:“飄絮守前線,安後方的重任,便落在你肩上了。”
雪姬眸中含憂,卻思路清晰:“陛下,臣妾明白。邊境戰事起,流民必然激增,若安置不當,恐生內亂。臣妾願往歸義州主持賑災安撫事宜。歸義州地處北疆與中原之間,是流民南下的必經之路,且設有惠民署與糧倉,便於統籌調度。”
她早已在心中盤算妥當:“臣妾即刻啟程,帶同惠民署的官員與郎中,開倉放糧,救治傷員;再傳諭沿途各州府,允許流民就近入籍耕種,免除三年賦稅與徭役,發放種子與農具,讓他們能安心定居,不至於流離失所。另外,臣妾前日走訪雲州時,得知當地有不少民間醫者與藥農,可召集他們一同前往歸義州,充實醫療力量,避免疫病蔓延。”
慕容複讚許地點頭:“想得周全。民心是根本,穩住流民,便是穩住後方。朕派禦史台禦史李德裕隨你同往,嚴查賑災糧款克扣、官員舞弊之事,有犯者,無論官職大小,立斬不赦!”
他走到案前,提筆寫下一道手諭:“持此手諭,你可調動沿途各州府的糧草、藥材與人力,若有官員拒不配合,先斬後奏。”
雪姬接過手諭,鄭重收好:“臣妾定不負陛下所托,妥善安置流民,守護好大燕的後方。”她看向慕容複,眼中滿是堅定,“陛下坐鎮京城,運籌帷幄,也要保重龍體。前線與後方的消息,臣妾會隨時派人奏報。”
慕容複微微頷首,看著雪姬轉身離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此刻的他,既是大燕的帝王,也是她們的依靠。他必須沉著冷靜,統籌全局,方能化解這場危機。
雪姬離開後,慕容複立刻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員議事。章和殿內,氣氛凝重,官員們神色各異,有擔憂,有焦慮,也有躍躍欲試者。
“陛下,匈奴來勢洶洶,昆侖關失守,邊軍潰散,需盡快派遣大軍增援,方能穩住戰局!”兵部尚書上前奏道。
“不妥。”中書令搖搖頭,“我朝主力軍隊多在中原與南疆,若盡數調往北疆,恐南方空虛。且匈奴善騎射,機動性強,我軍長途奔襲,疲憊不堪,未必能占得便宜。”
“那依中書令之見,該如何是好?”有人追問。
慕容複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中書令所言有理。我朝不宜大規模調遣中原主力,以免顧此失彼。當前之計,是以雁門關為核心,加固防線,消耗敵軍銳氣;同時,斷其糧道,聯絡西域臣服部落,從側後牽製匈奴;後方則全力安置流民,保障糧草供應,穩定民心。”
他看向戶部尚書:“國庫尚有存銀與糧草,即刻調撥三百萬兩白銀、五十萬石糧食、十萬斤藥材運往歸義州與雁門關,確保前線將士與流民有糧吃、有藥醫。”
“臣領命!”戶部尚書躬身應道。
“吏部尚書,”慕容複又道,“選派二十名幹練官員,前往歸義州協助雪姬處理流民安置與地方事務,務必做到各司其職,高效運轉。”
“臣遵旨!”
“此外,”慕容複目光掃過眾官員,“傳朕諭旨,全國各州府暫停一切非必要的工程建設,節省開支,全力支援北疆戰事;民間富商若有捐糧捐錢支援前線者,予以表彰,捐額豐厚者,可授予榮譽官職。”
眾官員紛紛領旨,章和殿內的氣氛漸漸從慌亂轉為有序。慕容複知道,這場危機不僅是對大燕軍事實力的考驗,更是對朝政運轉、民心向背的考驗。他必須統籌兼顧,麵麵俱到,方能渡過難關。
飄絮率領五千輕騎銳卒,日夜兼程,向雁門關疾馳而去。這支軍隊是禁軍精銳,將士們個個身經百戰,騎術精湛,武器精良。飄絮一身銀甲,手持長槍,身先士卒,馬蹄踏過塵土飛揚的官道,身後的將士們緊隨其後,氣勢如虹。
沿途之上,隨處可見流離失所的邊民,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拖家帶口,向南逃亡。看到飄絮的軍隊,不少邊民眼中燃起希望,紛紛上前哭訴匈奴的暴行。
“將軍,救救我們吧!匈奴人燒了我們的房子,殺了我們的親人,還搶走了我們的糧食!”一位老婦人跪在路邊,拉著飄絮的馬韁,泣不成聲。
飄絮勒住馬韁,心中一痛。她翻身下馬,扶起老婦人,沉聲道:“老人家,放心吧,朝廷派我們來支援雁門關,一定會把匈奴人趕出去,還你們一個安穩的家園。”她轉頭對副將道:“傳令下去,沿途收攏潰散的邊軍,登記造冊,編入隊伍;再分出部分糧草,發放給逃亡的邊民,指引他們前往歸義州,那裏有皇後娘娘主持賑災,會妥善安置他們。”
“是,將軍!”副將領命而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路上,飄絮收攏了兩千餘名潰散的邊軍。這些邊軍大多是昆侖關失守時突圍出來的,雖士氣低落,但不乏精銳。飄絮對他們進行了整編,嚴明軍紀,又親自傳授作戰技巧,鼓舞士氣。數日之後,這支臨時組建的軍隊,竟也恢複了幾分戰鬥力。
五日後,飄絮率領軍隊抵達雁門關。雁門關守將趙武早已率領殘餘將士在關外迎接,看到飄絮的援軍,趙武激動得熱淚盈眶:“將軍,您可來了!匈奴人連日來猛攻雁門關,我軍傷亡慘重,糧草也快耗盡了!”
飄絮翻身下馬,與趙武一同登上雁門關城樓。站在城樓上,放眼望去,關外草原上,匈奴人的營帳連綿數裏,旗幟招展,時不時傳來戰馬的嘶鳴與匈奴人的呐喊聲,氣勢駭人。城下,匈奴人的攻城器械整齊排列,顯然是準備再次攻城。
“趙將軍,說說當前的戰況。”飄絮神色凝重地問道。
趙武歎了口氣:“匈奴左賢王親自坐鎮,麾下有三萬鐵騎,還有幽冥閣的餘黨相助。幽冥閣的人熟悉我軍的守城部署,他們出謀劃策,匈奴人攻城愈發凶猛。昆侖關失守後,我軍退守雁門關,與匈奴人激戰數日,傷亡已達三千餘人,糧草僅夠支撐三日。若援軍再晚來一步,雁門關恐怕就守不住了。”
飄絮點點頭,目光落在關外的匈奴營帳上:“匈奴人長途奔襲,補給線必然過長。他們猛攻雁門關,無非是想盡快破城,奪取糧草。我們隻需堅守城池,拖延時間,待其糧草耗盡,士氣低落,再尋機反擊。”
她轉頭對趙武道:“趙將軍,即刻清點城內糧草、軍械與傷員,將重傷員送往後方救治,輕傷者編入守城隊伍;將所有的弓箭、弩箭、滾石、擂木集中調配,分發給各守城部隊;再組織民夫,加固城牆,挖掘壕溝,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
“是,將軍!”趙武領命而去。
飄絮又對副將道:“你率領一千輕騎,連夜繞到匈奴營地後方,襲擾其糧道。切記,不可戀戰,得手後即刻撤退,務必打亂他們的補給節奏。”
“末將領命!”副將抱拳領旨,率領一千輕騎悄然離開雁門關。
當晚,月黑風高,副將率領輕騎部隊,趁著夜色的掩護,繞到匈奴糧道必經之路的山穀中埋伏。子夜時分,一支匈奴的運糧隊緩緩走來,隊伍中有數百名士兵護送,押著數十輛裝滿糧草的馬車。
“動手!”副將一聲令下,埋伏在山穀兩側的輕騎將士們立刻衝了出去。他們手持彎刀,策馬疾馳,如猛虎下山般撲向匈奴運糧隊。匈奴士兵毫無防備,頓時陷入混亂。大燕將士們奮勇殺敵,彎刀揮舞間,匈奴士兵紛紛倒地。不到半個時辰,這支運糧隊便被擊潰,糧草被付之一炬。
副將率領將士們趁亂撤退,待匈奴的援軍趕到時,隻看到一片熊熊燃燒的火海與滿地的屍體。消息傳回匈奴大營,左賢王勃然大怒,下令加強糧道的護衛,同時加快了攻城的節奏。
次日清晨,匈奴人便對雁門關發起了猛攻。無數匈奴士兵扛著雲梯,衝向城牆,城樓上,大燕將士們居高臨下,弓箭、弩箭如雨點般射下,滾石、擂木不斷砸向城下的匈奴士兵。匈奴人的攻城器械也開始發揮作用,撞木撞擊著城門,發出沉悶的響聲,城樓都在微微顫抖。
飄絮手持長槍,站在城樓最前線,目光銳利如鷹。她看到一名匈奴將領率領一隊精銳士兵,試圖從城牆的一處薄弱環節攀爬而上,立刻大喝一聲:“哪裏來的鼠輩,敢犯我大燕疆土!”說罷,她縱身一躍,踩著城牆的垛口,一槍刺向那名匈奴將領。
匈奴將領猝不及防,被長槍刺穿胸膛,當場斃命。城下的匈奴士兵見狀,士氣大挫。飄絮趁機大喊:“將士們,殺賊報國,就在今日!匈奴人已是強弩之末,堅持住,勝利就在眼前!”
城樓上的大燕將士們受到鼓舞,個個奮勇爭先,與匈奴士兵展開殊死搏鬥。城牆之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慘叫聲、呐喊聲此起彼伏。飄絮身先士卒,長槍舞動間,如蛟龍出海,匈奴士兵紛紛倒在她的槍下。她的銀甲上沾滿了鮮血,卻依舊目光堅定,毫無懼色。
激戰整日,匈奴人在雁門關下留下了數千具屍體,卻始終未能攻破城門。夕陽西下,匈奴人無奈撤退,雁門關暫時得以保全。但飄絮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勝利,匈奴人絕不會善罷甘休,更大的戰鬥還在後麵。
接下來的數日,匈奴人每日都對雁門關發起猛攻,戰況愈發慘烈。大燕將士們傷亡不斷增加,糧草也日漸匱乏。飄絮心急如焚,她知道,僅憑雁門關的守軍,很難長期堅守。她派出數批信使,前往朝廷請求增援,同時也按照慕容複的囑托,派遣使者聯絡西域的臣服部落。
西域有大小數十個部落,其中不少部落曾受過大燕的恩惠,與大燕保持著通商關係。飄絮派出的使者,帶著慕容複的諭旨與豐厚的禮物,前往這些部落,許以互市減稅、贈送絲綢茶葉的好處,希望他們能出兵,從側後牽製匈奴。
然而,聯絡部落的過程並不順利。有些部落畏懼匈奴的強大,猶豫不決;有些部落則被匈奴的使者提前拉攏,拒絕與大燕合作。使者們奔波數日,僅有三個部落願意出兵相助,但兵力有限,總共不足五千人。
飄絮得知消息後,並未氣餒。她知道,在絕對的利益麵前,隻有讓這些部落看到勝利的希望,他們才會真正出兵相助。她決定,主動出擊,打一場勝仗,震懾匈奴,也讓西域部落看到大燕的軍事實力。
當日深夜,飄絮挑選了兩千名精銳將士,組成突擊隊,趁著夜色的掩護,悄悄打開雁門關城門,向匈奴大營發起突襲。匈奴人連日攻城,疲憊不堪,又自以為大燕軍隊隻能被動防守,毫無防備。
飄絮率領突擊隊,如神兵天降般衝入匈奴大營,彎刀揮舞,火光衝天。匈奴士兵從睡夢中驚醒,慌亂不堪,自相踐踏。飄絮直奔匈奴左賢王的中軍大帳,一路上殺退無數匈奴士兵。左賢王沒想到大燕軍隊竟敢主動出擊,倉皇之下,率領親兵突圍。
這場突襲,大燕軍隊大獲全勝,斬殺匈奴士兵數千人,繳獲了大量的糧草、馬匹與軍械。消息傳出,雁門關守軍士氣大振,而西域的那些部落也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喜歡陸小夜的傳奇請大家收藏:()陸小夜的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