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經世致用,初入紅塵
字數:3079 加入書籤
時值萬曆十七年仲夏,華山頂上的暑氣被山風滌蕩,思過崖前雲海翻湧。
奕帆負手立於崖邊,望著腳下萬裏河山,心中已有定計。
這半年來武功雖臻化境,然欲在這大明天下立足,尚需謀劃一番事業。
山風拂動他垂至腰際的長發,如今已用一根枯枝隨意挽起,已活脫脫符合明代頭飾。
九陽神功大成後,體內真氣生生不息,雖是盛夏,周身三尺卻自生涼意。
這半年來,他將獨孤九劍練至無招勝有招之境,九陰真經基礎篇也與九陽神功水乳交融。
但武功再高,終是江湖手段。欲在這大明天下做一番事業,還需從長計議。
在崖洞中安頓下來後,他從儲物空間中取出《明史》與《世界編年史》,就著天光細細研讀。
書頁在指尖翻動,泛黃的紙頁上記錄著這個時代的脈搏。
萬曆十七年...
奕帆輕撫書頁,陷入沉思。
此時的歐洲,西班牙無敵艦隊去年剛剛敗於英吉利,海上霸權易主在即。
尼德蘭起義方興未艾,荷蘭東印度公司正在籌建。
而在遠東,葡萄牙人盤踞澳門,西班牙人窺視呂宋,整個東西方貿易格局正在重塑。
反觀大明,張居正新政餘溫尚存,一條鞭法仍在推行。
然皇帝因國本之爭開始怠政,已有數年不朝。
朝中浙黨、楚黨、齊黨漸成氣候,東林書院尚未成立,但清流之風已現。
遼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正在整合各部,東南沿海倭寇之患未絕,西南土司時有騷動...
欲富甲一方,當取巧而非取力。
他合上史書,望向東南方向。
這個時代最豐厚的利潤,莫過於海外貿易。
一船瓷器絲綢運往南洋,利潤何止十倍。
但海禁政策時緊時鬆,且以我白身,要想參與海貿,無異於癡人說夢。
需得先積累資本,打通人脈。
奕帆喃喃自語,看來,還是要從這西安府開始。
……
七月初三,晨光熹微中他飄然下山。
九陽神功運轉之下,足尖在崎嶇山道上輕點,身形如飛鳥般掠過蒼鬆翠柏。
不過半個時辰,巍峨的華山已被拋在身後。
行至潼關時,已是午後。
這座天下雄關在烈日下更顯滄桑,城牆上的斑駁痕跡訴說著千年烽火。
然而令奕帆震驚的是,關城內外竟聚集著大批流民。
他們衣衫襤褸,麵黃肌瘦,在塵土中或坐或臥,眼神空洞。
老人家,這是從何處來?
他在一個老丈麵前蹲下,遞過水囊。
老丈顫巍巍接過,連飲數口方才喘過氣來:
多謝公子...我等都是從渭南逃荒來的。
今年大旱,顆粒無收,官府還要催繳夏稅...
他說著便老淚縱橫,村裏餓死大半,剩下的隻能出來討生活。
奕帆心中惻然,又從行囊中取出些幹糧分給周圍的災民。
這時一個中年書生憤然道:
豈止渭南!華州、同州、商州皆是如此。
聽說山西、河南更甚,易子而食都不鮮見!
正說話間,忽聞馬蹄聲疾。
但見一隊官兵縱馬而來,當先將領約莫三十五六年紀,身著山文甲,腰懸雁翎刀,眉宇間英氣逼人。
杜總兵來了!
人群中有人低呼。
那將領勒馬環視,目光如電掃過流民,最終落在奕帆身上:
你是何人?在此作甚?
他拱手道:
在下奕帆,路過此地,見災民困苦,略盡綿力。
杜鬆微微頷首,翻身下馬:
本將杜鬆,鎮守潼關。
說著歎道,今年陝西大旱,流民日增。
可朝廷賑濟遲遲不到,本將也隻能開倉放些陳糧,終究是杯水車薪。
他心中一動。
杜鬆?
這可是明末名將,史載他勇猛善戰,治軍嚴整,沒想到在此相遇。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