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琉璃破曉 匠心淬煉
字數:6216 加入書籤
送走吳榮去度他的後,奕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下一項宏圖——玻璃的製造上。
他清晰地知道,在這個時空,純淨透明的平板玻璃工藝是威尼斯人壟斷的,其價值堪比黃金。
而他,擁有著他們無法想象的知識寶庫。
奕帆閉門謝客,一連數日,沉浸在自己的書房裏。
意識沉入那方神秘的空間,再次取出那幾本來自未來的、關乎材料科學的書籍。
關於玻璃製造的章節,他已翻閱過無數次,但此次,他力求做到萬無一失。
他反複研讀著每一個細節:主要原料是石英砂二氧化矽),但其純度至關重要,含鐵量必須極低,否則玻璃會呈現綠色;助熔劑是純堿碳酸鈉),能顯著降低石英砂的熔點;石灰石碳酸鈣)作為穩定劑,可以增加玻璃的化學穩定性和硬度。
這三者是基礎,但配比需要根據實際原料情況反複調試。
而真正的難點,在於後續的工藝。
首先是澄清階段,玻璃液在高溫熔化時會產生大量氣泡,必須加入澄清劑。
奕帆選定的澄清劑是氧化錳,也就是他準備向工匠們解釋的。
它在高溫下分解釋放氧氣,能帶走小氣泡,並能抵消原料中鐵元素帶來的綠色,起到脫色作用。
但氧化錳的用量和加入時機極為考驗功力,多了會使玻璃變成紫色,少了則效果不彰。
其次是均化,要讓玻璃液成分均勻,溫度均勻,需要長時間的攪拌和精確的溫控。
在這個沒有熱電偶和自動控溫設備的時代,這全憑匠人的經驗和肉眼觀察火焰顏色。
最後是退火,這是決定玻璃成敗的關鍵一步。
玻璃液在模具中成型後,必須經過一個緩慢而均勻的降溫過程,讓玻璃內部的應力緩慢釋放。
若冷卻太快,外部冷卻收縮快,內部冷卻慢,巨大的內應力會使玻璃瞬間炸裂,前功盡棄。
這個緩冷過程,需要持續一天甚至更久,對窯爐的保溫性能和匠人的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他將這些要點、難點、配比範圍、溫度曲線、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方案,在腦中反複推演,甚至用毛筆在紙上詳細繪製工藝流程草圖,直到所有細節都爛熟於心。
他深知,隻有自己先成為,才能帶領工匠們走出迷霧。
準備萬全後,他再次遞帖求見秦王朱誼漶。
書房內,茶香依舊。
秦王見到他,笑容和煦道:奕帆啊,今日前來,可是又有什麽利國利民的新奇物事要獻上?
他恭敬行禮後,坦然道:殿下明鑒,在下確有一事,思慮已久,若能成功,或可使我秦藩百姓居所更加明亮溫暖,亦能為王府開辟一項新的財源。
哦?快快講來。
秦王顯然極感興趣。
殿下可知,海外番邦有一種名為之物,外觀似琉璃,卻純淨透明,光可透物?他緩緩引入。
玻璃?透明如水晶?
秦王疑惑。
正是。
奕帆點頭,其妙用無窮。若製成平板,鑲嵌於窗上,可替代窗紙與蚌殼,使室內亮如白晝,且風雨不侵,保暖隔音。
若在其背麵附以銀膜,則可製成,照人毫發畢現,遠勝銅鏡。
其用途之廣,潛力之大,難以估量。
秦王目光閃動,身體微微前傾,道:此物若真能製成,確是大善!
然其製作,想必極難?
殿下所慮極是。
奕帆坦然承認,其工藝核心,被番商視為絕密。
但在下早年遊曆,曾偶得殘卷,深究其法。
深知其難,主要在於三處:
其一,原料需精挑細選,純度要求極高;
其二,熔化與澄清需精確控溫,並加入特殊輔料如去色除泡),時機火候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其三,成型後退火至關重要,需一天一夜緩冷,若急冷必裂。
此過程耗費錢糧甚巨,且成敗難料,非一人之力可及,故特來懇請殿下支持。
秦王沉吟片刻,目光銳利地看著奕帆,道:你需要本王如何支持?
奕帆將與水泥廠類似的合作模式和盤托出,並補充道:在下懇請殿下能調撥部分官屬琉璃匠人助我,他們有一定基礎,可更快上手。
同時,需擴招長安建築工程行至八百人,以應對工坊建設與日後玻璃安裝之需。
秦王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問道:奕帆,你屢獻奇術,功莫大焉,卻甘將大利讓與王府,所求究竟為何?
奕帆知道這是推心置腹之問,不能暴露野心,故立馬抬起頭,目光澄澈:殿下,在下所求,無非與。
願借此微末之技,護佑身邊之人,亦為秦藩百姓謀些福祉。
背靠王府這棵大樹,方能安心做事。
利潤多寡,於我而言,夠用即可。
若能增強王府財力,惠及地方,則吾願足矣。
此肺腑之言,絕無虛假。
秦王凝視他良久,終於展顏一笑道:好!本王信你!此事,準了!
一切依你所奏辦理,我會跟王府長史交待清楚,讓他全力配合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有了秦王的全力支持,玻璃工坊的籌建如火如荼。
他全身心投入,與工匠們同吃同住,親自指導。
他們從最基礎的原料篩選開始,用最原始的水簸法去除石英砂中的輕質雜質,再用人造磁石小心翼翼地吸走含鐵的顆粒。
每一次配比調整,每一次爐火點燃,都凝聚著所有人的期待。
然而,成功之路布滿荊棘。
最初的十幾次嚐試,坩堝中出爐的,不是顏色深綠、渾濁不堪的頑石,就是布滿密密麻麻氣泡、如同蜂巢般的廢料。
有一次,甚至因為爐溫過高,坩堝都被燒穿了,灼熱的玻璃液流淌一地,險些釀成事故。
工坊內彌漫著焦灼與沮喪的氣息。
他沒有氣餒,召集匠人,一起分析每次失敗的原因。
這次砂子含鐵還是高了。
白霜加得可能早了,火候沒到。
退火時,窯門漏風,導致溫度不均。
他們一點點排查,一點點改進。
奕帆鼓勵他們道:失敗是成功的基石!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離光亮更近一步!大家打起精神!
吳老頭等老匠人也被他的堅持所感染,紛紛貢獻出自己的經驗。
他們將坩堝窯爐的結構進行了改良,增加了通風和保溫措施;對緩冷窯進行了更精細的分區設計。
終於,在不知第幾十次開窯時,他們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坩堝內的玻璃液,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淡黃色,雖然仍有少許氣泡,但已澄澈了許多!
快!小心入模!
奕帆強壓激動,指揮著。
工匠們屏息凝神,用特製長鉗將那粘稠的、散發著橙紅色光芒的玻璃液,穩穩倒入光滑的鐵模中。
隨後是至關重要的退火。
模具被移入緩冷窯。
此後一天一夜,按圖所示溫度曲線,徐徐降溫!每兩個時辰記錄一次,輪班值守,不得有誤!
他再次嚴肅叮囑。
公子放心!
工匠們深知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齊聲應諾。
這一天一夜,他幾乎寸步不離。
夜晚,他在窯旁的茶室內打坐,運轉九陽真經三個周天,便覺神清氣爽,倦意全消,繼續監督著退火過程。
這門神功在此時發揮了意想不到的妙用,讓他能夠保持清醒,時刻關注著窯溫的變化。
次日黃昏,窯溫終於徹底降下。
當沉重的窯門被緩緩拉開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模具中央,靜臥著一塊一尺見方、厚約半寸的平板玻璃!
它呈現出淺淡的青黃色,雖非完全無色,卻已頗為透明,能清晰地透過它看到對麵人影的輪廓!
成……成功了?!
一個年輕工匠不敢置信地喃喃。
短暫的寂靜後,工坊內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
許多人相擁而泣。
吳老頭用粗糙的手掌顫抖地撫摸著這塊溫涼的玻璃,老淚縱橫,道:神乎其技……公子真乃神人也!
奕帆心中亦是心潮澎湃,這塊小小的玻璃,承載了多少日夜的心血。
但他很快冷靜下來,仔細檢查後,指著內部幾個細微氣泡和輕微的波紋,道:諸位,我們成功了第一步!
但此物尚有瑕疵。記錄此次所有數據,此塊回爐!
我們要的,是更完美、更平整的玻璃!
工匠們聞言,非但沒有失望,反而對他精益求精的態度更為敬佩。
隨後,他指揮匠人用金剛砂和清水,對另一塊質地較好的玻璃進行精細打磨、拋光。
過程漫長而枯燥,但當那塊玻璃最終變得更加光滑透亮時,所有人都覺得值了。
接著,他示範了用錫汞齊將玻璃與打磨光滑的銅鏡背板結合,製作原始鏡子的方法。
望著那映出模糊但清晰人影的,工匠們的眼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光彩和自豪。
這第一塊自產的玻璃,如同在漫漫長夜中點燃的火炬,不僅照亮了工坊,更照亮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領域。
……
喜歡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請大家收藏:()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