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藥灰裏爬出的線索
字數:6602 加入書籤
夜色如墨,藥閣冷房內寒氣森然。
一具少年屍身靜靜橫陳於冰石案上,麵如金紙,唇角幹裂,指甲泛青,正是三日前暴斃的藥童阿豆。
燭火搖曳,映得雲知夏側臉輪廓鋒利如刀削,她立於屍前,一襲素白深衣未換,袖口沾著焙燒藥灰的焦痕,發絲散落肩頭,卻無半分狼狽。
她指尖夾著一根細如發絲的銀針,輕輕刮過阿豆指甲縫——第七次。
前六次,皆無異常。
可就在剛才,當最後一撮藥灰投入“藥感爐”低溫焙燒時,爐火微顫,灰燼邊緣竟浮出一絲極淡的腥綠,隨風一轉,竟混入一縷北地鬆煙墨的冷香。
她瞳孔驟縮。
那味,她永生難忘。
十年前,現代實驗室中,她追查一起跨國藥害案,從高德全——那位叛逃境外的藥理學叛徒——留下的密信裏,第一次聞到這種特製墨錠的氣息。
鬆煙取自長白山老鬆,摻以鹿角霜與寒潭泥,墨香冷冽帶腥,經年不散,專為隱寫密文而製。
而此刻,它竟出現在一名藥童的屍灰之中?
雲知夏緩緩直起身,目光如冰刃般掃過藥閣文書架。
她忽然記起——“雙藥擂”當日,所有藥瓶劑量登記簿皆由趙典簿親自歸檔。
那人平日沉默寡言,筆跡工整得近乎刻板,用墨極重,而她曾無意瞥見,他硯台邊擱著一塊未開封的“北境鬆煙”,標簽上還壓著藥閣采買印。
她轉身快步走向案台,抽出三日來所有接觸過“止痛散”藥瓶之人的名錄。
燭光下,一行字刺入眼簾:趙典簿,申時二刻入藥室,以“核對劑量”為由單獨接觸藥瓶,時長半刻。
半刻,足夠做太多事。
她指尖微動,取出那個已被封存的藥瓶殘片。
瓶底殘留一圈指紋,模糊不清,似是有人刻意擦拭。
她沉吟片刻,喚來小滿。
“取薄蠟,覆瓶口,複刻印痕。”
小滿雙手顫抖,幾乎握不住蠟塊。
她親眼看著阿豆抽搐斷氣,那雙睜至極限的眼睛,至今仍浮現在夢裏。
可此刻,她咬緊牙關,將融化的蜂蠟緩緩覆上瓶底。
片刻後,蠟片凝固。
雲知夏將其置於燭光下細看——一枚拇指印清晰浮現,而印紋中央,赫然一道橫向裂痕,像是舊傷撕裂。
她眸光一凜。
趙典簿慣用右手,可此人左手拇指有一道陳年燙傷裂紋,曾在藥閣冬祭時被她無意撞見。
當時他慌忙縮手,她隻當是尋常舊傷,未曾深究。
可如今,這枚刻意留在瓶底的指紋,竟是左手?
他故意留下破綻,卻又偽裝成無意疏忽,隻為在事發後推脫責任——若有人追查,他大可辯稱“誤觸”,可若無人察覺,毒便悄然入喉。
好一招進可攻、退可守的陰狠布局。
雲知夏指尖撫過蠟片,唇角卻無半分笑意。
她終於明白了。
阿豆不是死於誤服,而是死於“試藥”。
有人想用他的命,掩蓋一場更大的罪——那“止痛散”根本不是意外汙染,而是被精準投毒,而趙典簿,不過是台前執刀之人。
“師父……”小滿忽然低聲啜泣,“阿豆臨死前,一直在念您……他說,他不信藥有問題,想再試一次,哪怕用他的命,也要還您清白。”
雲知夏閉了閉眼。
清白?
她從不需要誰用命來還。
她要的是真相落地,罪者伏誅。
她抬眸,聲音冷如霜降:“傳令下去,對外放話——阿豆之死,因體質特異,對藥中某味藥材天生相衝,非人為所致。”
小滿一怔:“可……這……”
“照做。”她目光如刃,“再讓你在停屍房外哭訴一遍,說阿豆臨終前想再試一次藥,用命換真相。”
小滿渾身一顫,卻重重點頭。
當夜,三更。
冷房外風雨欲來,烏雲壓頂。
一道黑影悄然翻牆而入,腳步輕緩,卻掩不住呼吸急促。
他貼牆而行,手中握著一柄薄刃小刀,刀鋒閃著幽藍冷光——那是“斷魂霜”浸染後的特征,遇熱即揮發,唯長期接觸者呼吸中可留微粒。
他正是趙典簿。
他一步步靠近屍身,眼中布滿血絲,手指微顫。
他低聲喃喃:“阿豆,對不住……我不是要你死,可若這毒查出來,我全家都得陪葬……你既已死,不如毀了證據,也算我最後救你一回。”
他俯身,刀尖挑向屍身手腕,欲割斷血脈偽造野鼠啃噬之相。
就在此刻——
房梁之上,細微如塵的“螢塵粉”悄然飄落,沾上他肩頭、發梢、衣領。
這種藥粉無色無味,唯經“藥感”催動,遇人體熱氣可顯微光。
而暗處,雲知夏靜立屏息,手中輕握一枚玉哨。
她將哨口貼近唇邊,極輕一吹——
一縷極淡的藥霧彌漫而出,正是“藥感引”。
刹那間,趙典簿呼出的氣息中,浮起一絲幾乎不可見的幽藍微粒,如螢火般在空中飄散。
雲知夏眸光驟亮。
果然——他呼吸中含“斷魂霜”揮發物,且濃度極高,絕非偶然接觸。
他是長期製毒者。
她緩緩退入陰影,唇角終於掀起一絲冷弧。
棋,已入局。
隻待明日晨會,藥瓶殘片出,清水潑地,墨跡浮現。
“你說無人知曉?”她心中默念,指尖輕撫袖中蠟片,“可藥,從不說謊。”翌日晨光未透,藥閣正堂已聚滿人影。
冷風穿廊,吹得簷下銅鈴輕響。
藥閣上下,從典簿、藥童到雜役,無一人缺席。
他們屏息而立,目光齊刷刷落在堂中那方青石地磚上——昨夜風雨未歇,今晨卻幹得徹底,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
唯有雲知夏知道,真相早已埋下。
她緩步而出,一襲素白深衣纖塵不染,發髻高挽,僅以一根銀簪束起,冷峻如霜。
袖口焦痕猶在,卻無人再敢輕視那抹灰燼的重量。
她身後,墨九靜立如影,掌中托著一隻烏木匣,匣未開,殺機已現。
“今日召諸位前來,”她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針,刺入耳膜,“是為阿豆之死,畫上**。”
眾人嘩然未出,她已抬手。
“取瓶殘。”
一聲令下,墨九上前,將那封存三日的藥瓶殘片置於青石中央。
眾人屏息凝望——那不過是一塊碎瓷,邊緣發黑,似經火燎。
雲知夏俯身,自袖中取出一盞細口玉壺,緩緩傾倒清水。
水珠滾落,浸潤碎瓷,順流而下,淌過青石。
刹那間——
石麵竟浮出淡墨痕跡!
細若蛛絲,蜿蜒如蛇,正是“北境鬆煙”遇濕顯形之象!
墨跡雖淡,卻清晰可辨,勾勒出半行殘字:“……藥性不穩,需……隱試……”
“你說無人知曉?”雲知夏倏然抬眸,目光如刀,直刺人群中的趙典簿,“可藥,記得每一雙手。”
趙典簿渾身劇震,臉色瞬間慘白如紙。
她不給他喘息之機,再一揮手。
“呈證。”
墨九打開烏木匣:第一件,蠟印指模,清晰顯出左手拇指那道橫裂舊傷;第二件,竹管一支,內壁附著一層極細微的幽藍微粒——正是昨夜“藥感引”激發的“斷魂霜”揮發殘留;第三件,一卷泛黃紙頁,乃《雙藥擂》當日原始墨跡登記,筆鋒沉厚,墨色濃重,與地上顯出的鬆煙墨同源同質。
三證並列,鐵案如山。
“你……你設局!”趙典簿猛地嘶吼,眼底血絲迸裂,“那晚我根本沒進冷房!你陷害我!”
“是嗎?”雲知夏冷笑,指尖輕點竹管,“那你告訴我,為何你呼出之氣,能引‘藥感’顯毒?為何你慣用左手藏傷,卻偏偏在瓶底留下‘誤觸’指紋?你自以為機關算盡,卻忘了——藥不言,卻最誠實。”
她一步步逼近,“你用阿豆試藥,是因‘止痛散’已被動投毒,你怕東窗事發,便借他之死,偽裝意外。可你沒料到,他臨死前那一句‘再試一次’,成了刺向你咽喉的刀。”
“我不是殺人!我是救人!”趙典簿驟然癲狂,雙膝跪地,聲音淒厲,“我妻兒病重,欠藥閣巨債!若不照柳大人吩咐行事,他們明日便得曝屍街頭!我隻是……隻是想活命啊!”
堂中死寂。
雲知夏眸光微動,卻未動搖。
“情有可原,罪無可赦。”她淡淡道,“你以人命試藥,毀的是藥閣根基,傷的是千萬病患性命。今日若縱你,明日便有千個阿豆枉死。”
話音未落,墨九已上前鎖人。
趙典簿被拖出時仍在狂笑,笑聲淒厲如夜梟:“你救得了誰?你們都在殺人!隻是披著仁心的皮!你們——都是劊子手!”
笑聲漸遠,回蕩長廊。
雲知夏轉身,卻見廊下蜷著一人——阿豆之母,早已昏厥在地,麵色青紫,唇角滲血。
她立即上前,三指探脈,眉頭驟鎖:毒已入血,髒腑淤塞,若不施救,不過三日便絕。
她抽出銀針,指尖微顫卻穩如磐石,直刺“百會”,再紮“足三裏”,運針如風,引氣破瘀。
片刻後,婦人猛然嗆咳,嘔出一口濃稠黑血,喉間咯咯作響,終於睜眼。
雲知夏扶她坐起,遞過溫水,聲音冷淡卻有力:“我救不了他,但我能讓她,多活十年。”
全場死寂。
下一瞬,藥閣眾人齊齊跪地,叩首高呼:“掌令使!”
唯小滿跪在角落,手中緊握一把藥勺——那是阿豆生前用過的。
她仰頭望著雲知夏的背影,淚流滿麵,卻一字一句,低聲道:
“他沒完成的,我來。”
風過回廊,卷起一地藥灰。
雲知夏立於階前,目光沉靜如淵。
而真正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