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名聲漸起

字數:3251   加入書籤

A+A-


    剛進盛夏,李家坳生產隊利用農閑時間,在室內成功種植食用菌,並且通過鮮銷與幹儲結合的方式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先是傳遍了東崗公社,緊接著又傳到了縣裏。
    這在這個普遍依靠土地刨食、副業不多的年代,無疑是一個極具吸引力和示範效應的新鮮事。
    尤其是在當前強調以糧為綱,全麵發展的政策背景下,這種不占用良田,又能有效增加集體和社員收入的創新模式,立刻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重視。
    這天上午,兩輛綠色的吉普車卷著塵土,駛入了平靜的李家坳。
    車上下來的是縣革委會生產組的一位副主任、公社的書記和社長,以及賠同的幾名幹部。
    這陣仗讓整個村子都轟動了,社員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好奇而又有些緊張地張望著。
    生產隊長王振山和村支書周建黨早已得到通知,穿戴得整整齊齊,激動又忐忑地在隊部門口迎接。
    李滿倉也被要求在場,他穿著一身幹淨的半舊中山裝,神色平靜地站在王振山身後。
    “歡迎各位領導來我們李家坳檢查指導工作!”王振山上前一步,聲音洪亮中帶著一絲緊張。
    縣裏的孫副主任是個麵容和藹的中年人,他笑著擺擺手:“王隊長,周支書,不用緊張。
    我們這次來,主要是聽說你們隊在發展集體副業,搞這個食用菌種植方麵搞得很有特色,特地來學習取經的!”
    一番簡單的寒暄後,領導們在王振山和周建黨的引領下,首先來到了那幾間被改造成菌房的舊倉庫。
    一走進菌房,那股特有的、混合著菌類清香和濕潤泥土的氣息便撲麵而來。
    隻見屋內搭著一排排整齊的木質層架,架上密密麻麻地擺放著菌瓶菌袋。
    一層層肥嫩的平菇簇擁生長,黑亮的木耳在散射光下如同綢緞,幹燥房裏掛著的串串幹香菇散發著濃鬱的香氣,新引進的榆黃蘑那鮮亮的黃色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好啊!真是開了眼界了!”孫副主任饒有興致地邊走邊看,不時拿起一個菌袋仔細端詳,“這蘑菇長得真水靈!都是在這些瓶瓶袋袋裏種出來的?”
    “是的,領導!”周建黨連忙回答,然後看向李滿倉,“孫主任,這位就是我們隊裏負責這項工作的李滿倉同誌,具體的細節讓他向您匯報最清楚。”
    眾人的目光瞬間集中到李滿倉身上。
    李滿倉不卑不亢地上前半步,語氣沉穩地開始介紹:“孫主任,各位領導,我們主要是利用農閑時間和村裏的閑置房屋,種植了平菇、木耳、香菇和榆黃蘑這幾個品種。
    原料主要就是木屑、麥麩這些農村上的下腳料,成本不高。
    關鍵技術在於菌種的引進、培養基的滅菌消毒,以及發菌期和出菇期的溫濕度控製……”
    他條理清晰,語言樸實,既講清楚了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又重點突出了利用閑置資源,變廢為寶,不與糧爭地,增加集體收入這幾個關鍵點,聽得幾位領導頻頻點頭。
    “聽說你們還搞了幹製,應對季節變化?”孫副主任問道。
    “是的,”李滿倉引著領導們來到幹燥房,指著那些幹香菇和木耳說,“夏天山上的鮮菇多,味道也好,很多人上山采來吃,我們的價格受影響。
    我們就挑品相好的烘幹儲存,等到秋冬鮮貨少了再賣,價格能翻一番還多。平時鮮菇主要供應縣鋼鐵廠食堂和供銷社,渠道也比較穩定。”
    王振山適時地補充匯報了菌房成立以來為生產隊創造的具體收入和給社員帶來的實惠。
    數字不算巨大,但其穩定性和對社員積極性的調動作用,讓領導們非常滿意。
    “了不起!真正做到了因地製宜,靈活經營!”孫副主任讚賞地拍了拍李滿倉的肩膀,“李滿倉同誌,你是個有心人,更有實幹精神!這個路子走得好啊!不僅為李家坳找到了好門路,也為咱們全縣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公社書記和社長臉上也倍感光榮,連連稱是。
    視察結束後,在隊部簡陋的會議室裏,孫副主任主持了一個簡短的座談會。
    他高度讚揚了李家坳生產隊敢想敢幹、勇於創新的精神,肯定了食用菌種植這項集體副業的成功經驗和顯著成效。
    並表示要在全縣範圍內進行宣傳和推廣,希望李家坳能做好“傳幫帶”,把經驗分享出去。
    領導們臨走前,還特意帶走了幾份幹香菇和木耳的樣品,說是要拿去給其他領導看看。
    吉普車遠去,李家坳卻久久不能平靜。
    王振山和周建黨激動得滿臉紅光,握著李滿倉的手使勁搖晃:“滿倉!太好了!咱們李家坳這次可真是露臉了!”
    消息很快傳遍全村,社員們與有榮焉,走路腰杆都挺直了幾分。
    以前或許還有人對種蘑菇這事心存疑慮,如今連縣裏的大領導都肯定了,那還有啥說的?
    跟著滿倉幹,準沒錯!
    李滿倉看著歡呼雀躍的村民和意氣風發的村幹部,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上一世村裏人幫了自己不少忙,村幹部對自己一直不錯,今世有能力,在做完自己的事情後,幫村子也發展發展,也是好的。
    這次視察和肯定,不僅徹底穩固了菌房在村裏的地位,為李滿倉贏得了更高的聲望。
    當然,他也清楚,名聲大了,關注多了,也需要更加謹慎。
    但無論如何,今天對於李家坳而言,無疑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好日子。集體的道路,在他的引領下,越走越寬了。
    喜歡1975,別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別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