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開荒會議
字數:4008 加入書籤
李滿倉看著信,眼神亮了起來。
之前胡秋萍回省城,李滿倉琢磨著村裏新副業的事,想想再過五六年,李家坳這邊也會包產到戶,那時候剛好是園參采收的時間,到時候給村裏鄉親也能帶來一大筆收入。
所以讓胡秋萍回去的時候幫忙打聽一下。
沒想到胡秋萍如此上心,這麽快就弄來了資料。
這正合他意!
他強壓下心中的激動,將信和資料仔細收好。
這個念頭如同野火般在他心中燃燒起來。
他看了一眼桌上其樂融融的家人,又透過窗戶望向外麵漆黑但蘊藏著無限生機的大山。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第二天一早,李滿倉找到了生產隊長王振山和村支書周建黨。
三人蹲在隊部門口的石碾旁,李滿倉拿出了胡秋萍寄來的那份關於園參種植的資料。
“振山哥,周書記,”李滿倉開門見山,聲音沉穩有力,“我琢磨了個事,想跟兩位領導商量一下。”
“啥事?你說。”王振山見他神色鄭重,也認真起來。
“咱們菌房是搞成了,眼前看是條好路子。但我尋思著,光靠這個,還不夠。”李滿倉將資料遞過去,“這是省農科院關於園參種植的技術資料,胡知青幫忙弄來的。”
“園參?”周建黨接過資料,翻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字和圖,有些疑惑,“這東西……可是金貴玩意兒,聽說伺候起來比蘑菇難多了,周期也長得很。”
“難是不假,周期也長,起碼得四五年才能見效益。”李滿倉點頭承認,但話鋒一轉,
“可正因為難,周期長,別人才不容易跟風!咱們要是搞成了,那就是獨一份!兩位領導想想,四五年後,這東西得值多少錢?
咱們守著白山,有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利用起來,可惜了!”
“看看這段時間,來我們這裏參觀的村子多如牛毛,到時候如果部分人一窩蜂的弄菌房,我們的優勢就沒了。”
他繼續拋出他的計劃:“我的想法是,不占用好田好地。咱們利用今年秋收前這段時間,把村北頭那片緩坡荒地開出來!
也不求一下子搞多大,先開它百十畝,種子我讓胡知青去打聽了。
就算最後不成,咱們也就是搭了些力氣,地還在那兒,不虧啥。可萬一成了,我們村好日子就來了,到時候家家修瓦房,肯定是我們公社甚至縣裏都是獨一份。”
李滿倉沒有把話說完,但王振山和周建黨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來。
他們看著李滿倉,又看看手裏那份來自省農科院的資料,腦海裏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四五年後,參園豐收,村裏社員家家戶戶分錢的場景,那畫麵,不要太美。
“這能行嗎?”王振山還是有些猶豫,主要是周期太長了。
“振山哥,”李滿倉目光灼灼,“咱們現在菌房掙的錢,夠咱們眼前花銷,年底每個社員能多分個百十塊,不多。
這園參,就是給四五年後的李家坳,埋下一顆金種子。”
這話說到了兩位村幹部的心坎裏。誰不想帶著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誰不想自己的村子成為十裏八鄉的標杆?
周建黨沉吟良久,猛地一拍大腿:“幹了!滿倉,我看這事有搞頭。就像你說的,不成,咱不虧啥。成了,咱們李家坳就真的一飛衝天了。開荒的事,我來動員!”
王振山也終於下定了決心:“好!就聽你的!開荒!種參!咱們也給子孫後代,攢下一份厚實的家當!”
開墾北坡荒地種植園參的提議,在生產隊的社員大會上,果然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村裏的曬穀場,人聲鼎沸。
王振山站在前麵,把開荒種參的想法和長遠好處掰開揉碎了講,周建黨在一旁補充,李滿倉則拿著那份農科院的資料,回答一些具體的技術問題。
“種參?那玩意兒金貴得很,是咱們這土坷垃能伺候的?”老莊稼把式李老牛吧嗒著旱煙袋,第一個提出質疑。
“再說了,北坡那地方,石頭多得像牛毛,草根子盤得比麻繩還結實,刨一鎬頭下去,手都震麻了,開出那點地,夠幹啥的?
費那牛勁,不如多伺候伺候咱現有的地,多打點糧食實在!”
“就是啊,隊長,支書,那種參可不是種苞米,三五年才能見回頭錢,這期間光投入不見產出,咱隊裏哪有那麽多閑錢和工分往裏填啊?”另一個中年社員也附和道,臉上寫滿了對未知風險的擔憂。
“周期太長了,誰知道四五年後是啥光景?”
“開荒太累人了,那可不是一般的出力……”
台下議論紛紛,大多持保守和懷疑態度。王振山和周建黨對視一眼,心裏也有些打鼓,群眾的工作確實不好做。
王振山深吸一口氣:“鄉親們!靜一靜!聽我說!開荒是辛苦,這我們都知道!所以,我跟支書、滿倉商量了,隻要大家同意開這個荒,咱們生產隊買拖拉機!”
“買拖拉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三個字像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瞬間激起了千層浪。整個曬穀場瞬間安靜了一下,隨即爆發出更大的喧嘩。
“真的假的?咱們隊要買拖拉機了?”
“俺的娘誒,那可是鐵牛啊!咱們村也能有鐵牛了?”
“有了拖拉機,那開荒、犁地、拉糧得多帶勁!”
拖拉機在這個年代的農村,絕對是頂級生產力和實力的象征。
擁有一台拖拉機,是整個村子的榮耀,能極大減輕社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這個誘惑,實在太大了。
王振山趁熱打鐵,揮舞著手臂,聲音洪亮:“對!買拖拉機!咱們菌房這半年掙的錢,刨去給社員分的和預留的,賬上還有不少結餘。
買一台手扶拖拉機,綽綽有餘。
而且,買了拖拉機,不隻是為了開荒,以後咱們去公社送蘑菇、拉化肥、交公糧,都方便得很。
再也不用人挑馬拉了。這是給咱們全村謀福利的大好事!”
賬目是公開的,菌房的收益大家有目共睹。
用這筆集體收入購買對整個村子都有利的拖拉機,合情合理。
而且,開荒的艱苦,似乎也因為有了鐵牛的加入,變得不是那麽艱難了。
“要是真有拖拉機,那開荒……倒也不是不能幹……”
“就是,有了鐵牛幫忙,那點石頭還算個啥?”
“種參要是真能成,以後咱們村可就真發達了!”
喜歡1975,別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別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