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暗生情愫
字數:4480 加入書籤
他的語氣依舊平靜,但胡秋萍卻能感覺到那平靜之下的一絲真誠謝意。
她心裏有些甜,又有些酸。她佩服眼前這個男人,佩服他的遠見卓識,佩服他在危機麵前的沉穩如山,更佩服他為了守護家人和村子所展現出的魄力與手段。
這種佩服,不知何時,已經悄悄摻雜了女兒家更細膩的情愫。
可她不敢表露分毫。
她比他小了十多歲,還是個知青,而他有四個女兒……她知道自己不該有這些念頭,可心思卻像是不受控製的藤蔓,悄悄纏繞。
李滿倉何嚐沒有察覺。
胡秋萍聰明、堅韌、有文化,在他重生後這段充滿荊棘與黑暗的道路上,她是難得的一抹亮色,是能理解他部分謀劃的知己。
他對她,也存著一份超越尋常同誌關係的好感與欣賞。
但他同樣有顧忌。
自己這副皮囊下是個飽經滄桑的老人靈魂,還拖著四個女兒。
胡秋萍正值青春,前途光明,他不能,也不該耽誤她。
這份剛剛萌芽的情愫,隻能被理智死死地壓在心底,不敢讓它見光。
兩人之間陷入了一種微妙的沉默,隻有刨子摩擦木頭的沙沙聲,和火雲偶爾甩動尾巴的聲音。
“菌廠選址,定在村西頭那片緩坡了,離水源近,地方也寬敞。”
胡秋萍終於找了個話題,打破了沉默,語氣恢複了平時的幹練,“招工考試就按你說的,等廠房建好就舉行。”
“好,你安排就行。”李滿倉點頭。
又說了幾句關於菌廠和學校修建的閑話,胡秋萍便起身告辭了。
她走出院子,回頭看了一眼,隻見李滿倉依舊坐在磨盤旁,身影在冬日陽光下顯得格外挺拔,也格外……孤獨。
她的心像是被什麽東西輕輕刺了一下。
李滿倉看著她遠去的背影,直到那抹紅色消失在村路盡頭,才緩緩收回目光,低頭繼續打磨手中的木棍,隻是動作似乎比剛才慢了些許。
樹倒了,猢猻散了,外部的威脅暫時解除了。
但他知道,腳下的路還長。
而心底那點不該有的波瀾,也隻能隨著這沙沙的刨木聲,深深埋藏。
王德貴及其黨羽的倒台,如同搬走了壓在李家坳頭頂的一塊巨石。
先前那些若有若無的掣肘和潛在的麻煩一掃而空,村子發展的車輪,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滾動。
李滿倉沒有浪費這寶貴的窗口期。他深知,打鐵需趁熱,根基要紮牢。
正月末,村西頭緩坡。
寒風依舊料峭,但這片原本荒蕪的土地卻熱火朝天。
王振山親自帶著全村的壯勞力,清理地基,搬運石料。
有了王德貴事件後縣裏,尤其是趙衛國副書記的默許甚至是間接支持,磚瓦、木材、水泥等緊俏建材,竟然比預想中更快地運抵了李家坳。
李滿倉沒有過多參與具體的施工,他的角色是規劃和監督。
他站在坡頂,目光掃過忙碌的人群和初具輪廓的廠房地基,心中已有藍圖。
菌廠的生產區、培養區、晾曬區,功能劃分明確。
他沒有追求華而不實的規模,一切以實用、高效、易於擴大生產為原則。
三月中旬,菌廠開始建設。
李滿倉找到王振山和周建黨,提出了一個讓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菌廠要建,娃們的讀書事也不能再拖了。
以前孩子們起早貪黑走一兩個鍾頭去公社上學,太遭罪。我看,就在菌廠旁邊,先緊著修幾間結實敞亮的教室。”
“不過,”他話鋒一轉,“教室修好後,先別急著讓孩子們搬進來。
眼下最要緊的是菌廠招工考試,還有村裏那些想進步的年輕人。
這幾間教室,白天給備考的年輕人當複習的地方,晚上讓知青們組織學習。
等九月一號新學期,再正式作為村小啟用。”
王振山略一思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這樣既不耽誤娃們上學,又能讓那幫小子丫頭有個正經地方學習,就這麽辦。”
周建黨也連連點頭:“教室既然要修,這老師人選也得早點定。滿倉,你看……”
李滿倉早有打算:“老師也通過考試選拔,八月初考試。
成績最好的幾個,優先錄用為民辦教師。這樣既公平,也能保證師資水平。”
消息傳開,村裏準備考試的年輕人和知青們更是幹勁十足。
原本隻能在倉庫或者家裏擠著學習,現在有了明亮寬敞的專用教室,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菌廠的建設工地上,人們幹得熱火朝天;旁邊的臨時教室裏,朗朗書聲不絕於耳。
整個李家坳都彌漫著一股奮發向上的氣息。
四月中下旬,廠房竣工。
當最後一片瓦蓋上菌廠廠房的屋頂,當臨時教室的窗戶安上明亮的玻璃,時間才過去不到兩個月。
這種速度,在以前的李家坳是不可想象的。
菌廠沒有搞任何慶典,胡秋萍帶著第一批選拔出來的工人直接進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蒸料、接種、上架……熟悉的流程在新擴建、更規範的環境下高效運轉起來。
空氣中彌漫著菌絲特有的清新氣味,預示著更大的產量和收益。
而那幾間嶄新的教室,則成了村裏最有文化氣息的地方。
白天,備考的年輕人們在這裏埋頭苦讀。
晚上,煤油燈下,知青們為有興趣的社員們掃盲,講解基礎知識。
李滿倉貢獻出來的那些高中課本,在年輕人的手裏閱讀學習。
李滿倉站在菌廠和教室之間,看著這邊廠房裏人們忙碌的身影,聽著那邊教室裏傳出的認真讀書聲,心中湧起一股難得的滿足感。
產業與教育,如同鳥之雙翼。
菌廠是當下增收的保障,是集體經濟的基石。
而這即將在秋天正式啟用的村小,以及正在苦讀的年輕人,則是未來的希望,是改變命運的起點。
這兩件事辦成,李家坳的根,才算真正紮穩了。
胡秋萍從菌廠裏走出來,看到負手而立的李滿倉,陽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側臉。
她停下腳步,沒有打擾。
她看著他為這個村子謀劃的一切正一點點變為現實,那種運籌帷幄、腳踏實地改變一方水土的能力,讓她心折。
李滿倉似乎感應到她的目光,微微側頭,兩人視線在空中短暫交匯。
胡秋萍慌忙移開視線,臉上有些發燙,快步走向教室那邊,說是要去看看複習的情況。
李滿倉看著她略顯慌張的背影,目光深邃,隨即也轉身,朝著北坡參田的方向走去。
基石已築,但遠未到可以鬆懈的時候。
參田的越冬管理,山林裏隱約的不安,都需他時時警惕。
喜歡1975,別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別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