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群雄並起
字數:3948 加入書籤
劉體純在滄州站穩腳跟,力抗清早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飛越黃河長江,在風雨飄搖的南方掀起了滔天巨浪。
這消息帶來的,並非僅僅是鼓舞,更是一種危險的“示範效應”和“合法性真空”下的瘋狂試探。
既然劉體純一介“流寇”部將都能裂土稱雄,打出抗清旗號而清廷一時奈何不得,那麽,那些流亡的朱明宗室、手握重兵的軍閥、心懷野心的文臣,又豈甘寂寞?
本著“流寇行,我亦行”的原則,南方的天空下一時間猛人輩出。
南京。
福王朱由崧。在鳳陽總督馬士英、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以及“江北四鎮”高傑、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四個軍頭的支持下,於南京正式監國,旋即登基稱帝,改元“弘光”。
這是勢力最龐大、法統相對最“正”的政權,以“中興大明”、“驅除韃虜”為號,準備整合江南力量。
紹興。
魯王朱以海。在浙江抗清義師張煌言、錢肅樂等和部分浙東士紳的擁戴下,於紹興宣布監國。
魯王政權更側重於聯絡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與福建鄭芝龍集團也有接觸。
福州。
唐王朱聿鍵在稱帝,屬於鄭芝龍集團小傀儡。
桂林。……
在相對偏遠的廣西、湖廣南部,亦有其他疏藩宗室在地方實力派,廣西巡撫瞿式耜、湖廣總督何騰蛟等的支持或默許下,蠢蠢欲動,或自稱監國,或暗蓄實力觀望風向。
劉體純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這些人的野心,讓他們看到了在亂世中割據一方甚至問鼎中樞的可能性。
南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混亂。
各個小朝廷忙於爭正統、劃地盤、拉攏軍閥,對迫在眉睫的清軍威脅,反而在口號震天中行動遲緩,相互掣肘。
劉體純沒有想到的是,他在北方的砥柱作用,客觀上為這種混亂的“發育”提供了短暫的時間窗口,讓許多人過了一把“皇帝癮”。
要是沒有劉體純,清軍的招撫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一舉平定大半個中國。
紫禁城武英殿內,氣氛凝重得如同鉛塊。多爾袞麵色陰沉地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報:南方各藩王自立的消息、河南吳三桂催糧催兵的急報、以及北京城內日益嚴峻的糧荒報告。而所有問題的核心,都指向同一個地方——滄州!
“攝政王!不能再拖了!”肅親王豪格,他是多爾袞政敵,率先發難,聲音洪亮。
“劉體純小兒盤踞滄州,斷我漕運,壞我招撫大計。如今南方群醜跳梁,皆因此獠未除。
請攝政王速發大兵,蕩平滄州,打通命脈。否則,京師動搖,大局危矣!”
多爾袞何嚐不想立刻碾碎劉體純?
他調集京城附近能抽調的八旗精銳、蒙古兵及部分漢軍,勉強湊足了五萬大軍,由心腹大將阿巴泰為主帥,猛將準塔為先鋒,陳兵於河間府,劍鋒直指滄州。
然而,細作源源不斷送回的情報,卻讓他心裏涼了半截,束縛住了他拔刀的手。
滿人從來打仗就不是蠻漢,他們人口少,承受不起失敗的後果。
每一仗必須精打細算,算無遺策才動手。
一份傷細作的密報,讓多爾袞和滿殿將領心頭沉重。
“劉體純所部,非潰敗之師!收攏潰兵、流民青壯,汰弱留強,按新製整編。
現有披甲戰兵逾兩萬,火銃兵約千餘,擲彈兵千餘,水營擁大小戰船過百,工輜營規模龐大!
其軍紀森嚴,操練勤苦,依托滄州、德州堅城互為犄角,士氣頗高!”
“兩萬多精兵,大都是闖逆老軍,經驗豐富,悍不畏死。依托經營數月的堅固城池和運河防線,絕非山海關敗退時的疲敝之師可比。”
“滄州城防加固甚巨!城牆加高增厚,外設多重壕溝、陷坑、拒馬。
垛口後新設銃炮位密集,疑有新式火器。城外運河沿線,烽燧、水寨林立,水營巡弋嚴密。更聞其工輜營善用地雷、鐵蒺藜等物……”
“劉體純此人,用兵沉穩狠辣,廣蓄火器,尤擅守禦。三月前,其率七千殘兵,於北京城下阻我大軍三日,殺傷甚重!今其坐擁堅城精兵,以逸待勞……”
北京三日的慘痛記憶,瞬間湧上多爾袞和在場老將的心頭。野戰,清軍鐵騎或可憑借機動和衝擊力取勝。但攻堅?
麵對一個擅長防守、擅長火器、意誌堅定的統帥,又有精心準備的堡壘,阿濟格、多鐸等悍將的臉色都變得難看。
範文程出列,聲音沉穩卻帶著憂慮,輕聲說:“攝政王,劉體純已成心腹大患,必除之。然滄州堅城,急切難下。若我大軍頓兵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師老兵疲……”
他頓了頓,看了一眼南方奏報的方向又說:“南方偽王並起,正可借洪大人‘替明討賊’之策分化瓦解。
若我主力陷於滄州,南方諸偽王趁機整合坐大,或與劉體純暗通款曲,則我大清將兩麵受敵,危如累卵!且京師糧秣……恐難支撐大軍長期在外。”
“難道就任由他卡在這裏?!”豪格怒道。
“糧道不通,南方招撫也是空談!吳三桂在河南快撐不住了!沒有漕糧,我們拿什麽養兵?拿什麽平定江南?”
多爾袞的手指搭在紫檀木的扶手上,臉色陰沉,默不作聲。
範文程的話切中了要害。
打滄州,風險巨大,勝算不高。
攻堅非清軍所長,劉體純防守能力已獲證明。五萬大軍未必能啃下滄州德州防線。
另外,代價太大,即使慘勝,八旗精銳必然損失慘重。
這是多爾袞權力和清廷統治的根基,他賭不起。
還有一點,時機危險,久攻不下,南方勢力整合坐大,北京糧荒加劇引發內亂,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一個,政治影響更是厲害。若戰敗……多爾袞不敢想象。
退回關外?那入主中原的宏圖將成泡影,他本人也將萬劫不複。
可不打呢?
漕運斷絕,北京坐困愁城,饑荒蔓延,統治根基動搖。
吳三桂等降軍可能因缺糧而潰散甚至複叛。
劉體純在直隸、山東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成為抗清的精神旗幟,吸引更多反抗力量。
南方諸王見清廷奈何不了劉體純,反抗意誌更堅,招撫難度劇增。
這些問題讓他這個清廷的實際統治者愁上加愁,幾乎成為死結。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