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拓土招賢
字數:6854 加入書籤
滄州上元節的一場大火雖已熄滅,但其灼燒的傷痕卻深深烙印在劉體純心中。
那場動亂不僅暴露了防禦的薄弱,更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僅憑滄州、德州一隅之地,縱有琉璃玉瓷、奇技淫巧,終究是風中飄萍,無根之木。
清廷如虎狼環伺,南明朝廷猜忌重重,江湖宵小蠢蠢欲動。
沒有廣闊的戰略縱深,沒有穩固的根據地,沒有源源不斷的兵源糧秣,滄州這點星火,隨時可能被撲滅。
“必須走出去!”
殘破不堪的鎮守府內,劉體純的目光死死釘在巨大的山東輿圖上。滄德二州孤懸運河一線,形同突出部,易攻難守。
而東麵的登州府蓬萊)、青州府益都),扼守山東半島咽喉,控渤海之濱,擁漁鹽之利,且清廷與南明勢力在此都相對薄弱,正是他跳出牢籠、建立根基的理想跳板!
決心已下,雷厲風行。劉體純不再有任何猶豫。
正月剛過,料峭春寒未消。兩支精悍的滄州軍便如同出閘猛虎,在漫天飛雪中分兵東進。
李黑娃率三千精銳步騎,目標登州府。
這支隊伍中,悄然裝備了少量由吳守拙秘密試製、經過嚴格測試的火帽擊發定裝彈新式火銃。李黑娃的任務不僅是占領,更要控製住登州水城這個潛在的優良軍港,為未來建立水師埋下伏筆。
王猛率三千精銳,目標青州府。
青州乃古九州之一,物產相對豐饒,地理位置居中,連接魯中魯東,戰略意義重大。
王猛以勇猛著稱,他的任務是迅速控製府城及周邊要隘,彈壓可能的反抗,並打通與登州的聯係。
滄州軍的行動迅猛而高效。此時的登州、青州,名義上雖歸屬南京弘光朝廷,由山東巡撫方大猷遙領,但方大猷自身困守濟南,兵力捉襟見肘,對兩府的控製力本就薄弱至極。
府城守軍多為原明軍舊部,士氣低落,裝備陳舊,麵對如狼似虎、裝備精良、且剛剛經曆了滄州平亂淬煉的滄州軍,幾乎未做像樣抵抗。
李黑娃兵臨登州城下,僅以一輪新式火銃的齊射震懾城頭,再輔以強大的攻城器械威懾,守城將領便開城獻降。
王猛在青州更是勢如破竹,府城一日而下。
短短半月之內,登州、青州兩府及其下轄主要州縣,盡入劉體純掌控之中!
劉體純迅速在兩府推行滄州模式。
山東自古多響馬,劉體純以雷霆手段掃蕩境內土匪流寇,收編部分可用舊軍,淘汰老弱,嚴明軍紀。
從滄州體係內選拔可靠幹員,也包括部分表現優異的原京城工匠,擔任府縣主官及要害職位,建立初步的行政和稅收體係。
一個核心原則就是穩定、效率、公平。
大刀推廣滄州工坊模式,在青州、登州選址籌建新的焦炭窯、琉璃工坊,並計劃將“滄州玉”、透明琉璃的生產工序轉移至此,分散風險,擴大產能。
滄州以後隻做為銷售地而不是生產地。
畢竟滄州離清軍及南明軍隊都太近了,一個不小心,隨時失守。
控製鹽場、漁港,登州沿海鹽場、漁港被迅速接管,成為重要的財源和食物來源。
這個年代,食鹽可是硬通貨。
劉體純悍然吞並登州、青州兩府,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巨石,瞬間激起滔天巨浪。
濟南府衙內,山東巡撫方大猷氣得砸碎了心愛的硯台,破口大罵:
“劉體純!逆賊!國賊!安敢如此!”
登州、青州是他名義上管轄的地盤,更是他維持山東巡撫體麵、向南京索要錢糧的重要籌碼。
如今被劉體純這個“闖逆餘孽”一口吞下,簡直是奇恥大辱!
更讓他恐懼的是,劉體純的勢力急劇膨脹,已從滄德一隅擴張為橫跨魯北魯東的強大力量,兵鋒直指他的濟南府。
“此獠不除,山東永無寧日!本撫誓與其不共戴天!”
方大猷咬牙切齒,一麵飛章急報南京,痛斥劉體純“僭越謀逆”、“侵吞王土”、“狼子野心”,請求朝廷發兵“會剿”;一麵加緊聯絡清廷方麵的“熟人”,急商對策。
南京紫禁城內,弘光帝朱由崧和他的寵臣馬士英、阮大铖等人接到方大猷的急報,陷入一片混亂與猜忌。
劉體純也發了一份“解釋性”的奏疏言稱接管是為防清虜、保境安民,願尊奉朝廷雲雲。
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相信劉體純的話,都知道是瞎扯。
劉體純的崛起速度太快了,令人瞠目。其擁有的“奇技淫巧”和展現出的強悍軍力,遠超他們對一個“流寇頭目”的認知。
馬士英等權臣視其為比清虜更具威脅的潛在對手,力主將其定性為叛逆,甚至密令方大猷及周邊忠於朝廷的勢力進行牽製、封鎖。
弘光帝則更加昏聵,隻關心“滄州玉”何時能進貢入宮,對於一個小流寇真的沒放在心上。
朝堂之上,對劉體純是“招撫”還是“剿滅”爭論不休,但猜忌與敵視已成主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體純與弘光朝廷之間那層本就脆弱的窗戶紙,被登青二州的歸屬問題徹底捅破,裂痕已難以彌合。
劉體純則是從心底看不起南明那群人,至於裂不裂痕的根本不放在心上上。
不是他不想搞個“抗清統一戰線”,而是真的覺得沒必要。
南明朝廷如果真是行,也不至於被十萬滿人奪了天下。
就在外部壓力驟增、內部百廢待興之際,參議吳迪的一封上書,擺在了劉體純案頭。
核心內容是請求在當年秋季,於滄州或新得的青州開設秋闈,選拔人才!
劉體純對此深以為然。治理三府之地,僅靠從滄州帶出的班底和收編的舊吏遠遠不夠,更遑論未來的發展。他需要人才,大量的人才!但如何選拔?
“吳先生所言極是!”劉體純急忙召見吳迪,豎起大拇指說道:
“然,當今之世,死讀經書、空談性理者,於我等匡扶社稷、富國強兵何益?”
吳迪一愣,有些不解地問道:“將軍此話怎講?”
劉體純笑笑,提筆在吳迪的奏疏上批閱,口中說:
“吳老先生開科取士,勢在必行。地點就定於青州府。時間嘛?定於八月。
考試內容,要改一下,破舊立新! 除傳統的經義策論外,增設新科。”
“新科?這科舉考試自隋以來,已曆千年,考試內容一向如此!”吳迪更是不明白了。
“哈哈!老先生,一定要改,國家要富強,不能隻靠經史子集!”劉體純笑著說。
“願聞其詳!”吳迪一拱手說道。
“容我想想,今晚寫好,明日送與先生過目!”
“好,老朽告辭,靜待將軍大作!”吳迪一拱手出去了。
劉體純在屋裏思索片刻後,拿起筆,刷刷刷寫了起來。
除傳統的經義策論外,增設新科。
格物科:考察對物理、化學如火藥、冶金、燒瓷原理)、機械等自然規律的理解與應用。可結合具體實例出題。
算學科:考察算術、幾何、測量、曆法計算等實用數學能力,要求能解決田畝、水利、工程、商貿中的實際問題。
天文地理科: 考察對天文現象、氣候、山川河流、海陸分布的認知,以及繪製地圖、辨識方位的能力。
重實務,輕浮華。策論題目緊密圍繞屯田、水利、工坊管理、商貿流通、軍械改良、城防建設等實際問題,要求考生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摒棄空泛議論。
不拘一格,廣納賢才。允許工坊出色匠師需識字)、精通實務的胥吏、乃至有一技之長的“雜流”人員,經地方保舉後參加格物、算學等新科考試!
幾天後,滄州、德州、登州、青州等府縣貼滿了告示。
滄州丁亥秋闈令
一、 經義科:取士之本,通曉聖賢大道,然須言之有物,忌空談玄理。題自《四書》《五經》出,重義理闡發與修身治世之關聯。
二、 策論科:務實為要! 題目緊扣滄州四府當下急務。
“論屯田積粟之法,以固軍需民食之根本策”
“論興修水利、防治河患之方略與工役統籌”
“論工坊區軍械、民器)物料采買、匠作管理、質效提升之策”
“論戰時商貿流通、物資管控與物價平抑之道”
“論新式火銃燧發銃)於城防、野戰之應用與操典改良”
“論堅壁清野、城寨聯防以禦虜騎之策”
要求:條理清晰,數據詳實可估算),方案可行!空言泛論者,黜落!
三、 新設三科重中之重)。
格物科: 究天工之妙,解萬物之理!考校:
物理:如杠杆、滑輪、斜麵省力之理;水火之力;金鐵之物性硬度、延展);火藥爆燃之速與力。
化學:如硝石、硫磺、木炭配比與威力;生鐵煉熟、炒鋼、灌鋼之法;石灰燒製、瓷器釉變之理
機械:簡單機括、齒輪傳動、水利筒車、紡紗織機原理識圖與改良設想。
考題示例: “今有千斤巨石需移十丈,可用何械?試述其理並繪簡圖。”
“試析燧石擊發引火,優於火繩之處。”
算學科:度萬物之數,利國計民生!考校:
算術:整數、分數、比例、開方。
幾何:田畝測量方田、圭田、邪田、環田)、土方計算、勾股測距。
實用:糧秣倉儲計算、工程物料估算、賦稅攤派、商貨盈虧、簡易曆法推演如節氣估算)。
考題示例:“今有梯形軍田,上底三十步,下底五十步,高二十步,問積幾何?合今畝幾何?”
“築城一段,長五十丈,底寬三丈,頂寬一丈,高二丈五尺,需土方幾何?若役夫千人,日掘土方幾何,幾日可成?”
天文地理科:仰觀俯察,知天時地利!考校:
天文:日月星辰運行辨方向、識節氣)、常見天象彗星、流星、雲氣)淺識。
地理:山川走向、河流水文、氣候變遷、海陸大勢、重要關隘要塞位置。
技能:簡易測繪步弓、矩尺、羅盤應用)、輿圖辨識與草圖繪製。
考題示例:“試述北鬥七星辨方位之法。”
“繪青州至登州海岸線及主要河流、城池簡圖,標方位。”
“若自滄州運糧至登州,陸路、海路利弊各何?”
四、不拘一格納賢才
凡通曉格物、算學、天文地理之工坊匠師需識字),由工坊大匠作保舉,可應新科。
凡精熟錢糧、刑名、工程、河工等衙門胥吏,由主官保舉,可應新科及策論科。
凡有農技、水利、營造、堪輿、岐黃等一技之長者,經地方耆老或工坊、屯所保舉,亦可應相應新科。
注:保舉者需擔責,所薦非人,連坐!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