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限到了
字數:3598 加入書籤
九江陷落、袁繼鹹殉國的噩耗,如同一聲喪鍾,重重地敲在南京紫禁城早已脆弱不堪的神經上。這座紙醉金迷的都城,瞬間被恐慌的陰雲徹底籠罩。
朝會之上,再無半分體統。
馬士英臉色煞白,強作鎮定地咆哮著“調兵勤王”、“死守南京”,卻拿不出任何切實可行的方略,更無人響應。
阮大铖則躲在一旁,眼神閃爍,不知在盤算什麽。
弘光帝朱由崧更是嚇得魂不附體,在朝堂上竟失聲痛哭,鼻涕一把淚一把地說道:“左良玉來了!他要殺朕!愛卿們,快…快想個法子啊!”
朝臣們麵麵相覷,有的沉默不語,有的則開始偷偷溜走。
史可法等少數忠直之臣痛心疾首,聲淚俱下地呼籲團結禦敵,啟用黃得功等尚有戰力的將領,但在巨大的恐慌和彌漫的失敗主義情緒下,他們的聲音顯得如此微弱。
九江的慘狀被逃出的幸存者口口相傳,在南京城內渲染出地獄般的圖景。
官僚、勳貴、富商巨賈們徹底慌了神。什麽朝廷體麵、忠君報國,在身家性命麵前都成了浮雲。
南京各城門,車馬塞道,舟船擁堵,一片末日奔逃的景象。
官員們脫去官袍,換上便服,攜帶家眷細軟,或向北,假道江北,實則想投奔相對安穩的山東,或幹脆隱姓埋名。或向南,經浙江逃往福建、江西。
富商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重金雇傭鏢師護衛車隊南下,有的則聯係海船,試圖從海路逃亡廣州甚至南洋。
之前已在劉體純治下購置產業的江南豪族,此刻無比慶幸當初的“先見之明”,紛紛加派人手,加速將核心子弟和重要資產向青州、登州轉移。
連弘光帝本人,也在馬、阮的攛掇下,開始秘密準備“巡幸”浙東的計劃。皇宮內庫的金銀珍寶,正被一箱箱打包。
皇帝和重臣尚且如此,軍隊更是士氣低落到了極點。南京城防形同虛設,守城士兵毫無鬥誌,甚至監守自盜,參與哄搶。
城內治安急劇惡化,地痞流氓趁亂而起,搶劫商鋪、焚燒民宅,昔日繁華的秦淮河畔,如今火光與哭喊聲交織,宛如人間地獄。
弘光朝廷,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地掙紮了短短數月後,終於顯露出它腐朽崩塌的最終形態。
南京的混亂如同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的難民潮浪湧向四方。與官紳富戶的定向逃亡不同,普通百姓的逃難更加盲目而悲慘。
大量來自揚州、鎮江、南京乃至江北的平民百姓,扶老攜幼,推著獨輪車,挑著可憐的家當,沿著運河和官道,如同絕望的蟻群,湧向相對平靜的山東北部——劉體純控製的滄州、德州、青州、登州。
沿途餓殍遍野,哭聲震天。
滄州體係各府州縣設立的難民接收點人滿為患,壓力陡增。沿途搭起帳篷,設置了施粥點。
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隻希望百姓們能夠活下來。
諜報司陳有銀的人手混跡其中,緊張地甄別著可能的奸細。
但同時,這龐大的人口流入,也帶來了勞動力和市場潛力。
劉體純嚴令各地,盡力賑濟,開粥棚,設醫棚,組織難民參與屯田和工坊建設,變負擔為助力。
一句“滄州有活路,不餓死人”的口碑,在難民中悄然流傳,吸引著更多人北上。
更多的難民則選擇了南下的道路。他們翻山越嶺,湧向福建八閩)、江西贛鄱)、廣東嶺南)等相對偏遠、尚未直接卷入戰火的地區。
這些省份的地方官府麵對突如其來的難民潮,措手不及,或設卡阻攔,或勉強收容,社會秩序和經濟承受著巨大考驗。
這些南下的難民中,也混雜著不少失意的士子、落魄的官員和心懷故國的義士,他們的到來,將在未來為南方等地抗清力量播下種子。
就在南京陷入末日混亂、難民潮席卷南北之際,引發這場滔天巨浪的源頭——武昌,卻籠罩在一種詭異的寂靜與壓抑之中。
左良玉那具曾經威震湖廣的雄健身軀,在九江“大勝”後不久,竟轟然倒下。或許是長期的積鬱、或許是急火攻心、或許是酒色掏空了身體,更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報應。
他病倒了,而且病勢洶洶,藥石罔效。曾經鷹視狼顧的雙眼變得渾濁無光,隻能虛弱地躺在病榻之上,發出痛苦的呻吟。
“父帥!父帥!” 其子左夢庚跪在榻前,滿麵憂急,但眼底深處卻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焦灼和…期待。
他早已被視為左軍的繼承人,然而,他深知自己無論是威望、能力還是手腕,都遠不及父親。父親若在,尚能震懾住麾下那些驕兵悍將和各懷鬼胎的部屬;父親一去,這龐大的軍隊立刻就會變成一頭難以駕馭的凶獸!
病榻旁的陰影裏,謀士黃澍眼神閃爍,低聲對左夢庚道:“少帥,侯爺病體恐難回天。當務之急,是穩住軍心,掌控大局!九江之財雖豐,然坐吃山空。南京馬阮未除,清虜又虎視眈眈…前途多艱啊!”
黃澍的話語如同一柄利刃,紮進左夢庚的心裏。他當然知道前途多艱。
九江的“勝利”更像是一劑透支生命的大補藥,軍隊因劫掠而更加驕縱難製,與南京徹底撕破臉,清廷的態度也變得曖昧不明。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無助。
左良玉在病痛的折磨中,有了片刻清醒,這回光返照一刻,他似乎也看到了兒子眼中的恐懼和軍帳外湧動的暗流。
他掙紮著想說什麽,想囑托什麽,想警告什麽…但最終隻化作幾聲含糊不清的囈語和沉重的喘息。
他渾濁的目光掃過黃澍那張看似恭謹的臉,心中或許掠過一絲悔恨?他引以為傲的“清君側”大業,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個被洪承疇和多爾袞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笑話,不僅加速了南明的滅亡,也將自己畢生經營的家業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武昌左軍大營內,表麵的平靜下,暗流洶湧。
各營將領心思各異,有的盤算著九江搶來的財富如何分配,有的擔憂南京的反撲或清軍的動向,有的則開始私下串聯,思考著在左良玉死後,是繼續跟著少帥左夢庚這條前途未卜的船,還是另尋出路。
左夢庚在黃澍等人的簇擁下,開始緊張地接手軍務,試圖樹立權威,但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