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誰與爭鋒?
字數:4300 加入書籤
秋闈告示一出,很多人心安’,全心全力投入備考中。
秋闈引起的反應,如同在青州城內外投下了一顆驚雷!其引發的震蕩,遠不止於考場內外。
局勢不穩,又好像有點名不正言不順,特別是前麵公布的考試大綱,始終讓很多人不適應,議論的聲音就多了。
多少學子,十年寒窗苦讀,可都是讀聖人之書,從來不屑於去讀什麽旁門左道的書。
現在居然讓那些苦力、勞工和他們同堂考試,不說是巨大的恥辱,也是讓他們極不痛快。
府學外牆下,一群皓首老儒圍著告示,氣得胡子直抖。
一位致仕的前朝學正,指著“匠師、胥吏、雜流可考”的字樣,痛心疾首地說道:“斯文掃地!斯文掃地啊!科舉取士,國之重器。
豈能與操持賤業者同列?此乃壞千年之綱常,亂聖人之道統!荒謬!荒謬至極!”
周圍幾個老秀才連連附和,哀歎“禮崩樂壞”。
一些較為開明的士紳和普通讀書人,則抱著複雜的心態。
“格物?算學?天文地理?這…這也算學問?考出來能做官?”
“策論倒是不空談了,可這屯田、工坊、火銃…我等熟讀詩書,何曾知曉這些?”
他們感到迷茫,既覺新奇,又擔心這“新科”前途未卜。
而在工坊區、屯田所、河工營地,氣氛截然不同。
匠頭們拿著抄錄的告示,激動地拍著徒弟的肩膀說:“看見沒?帥爺說了,咱們的手藝,是學問,是能考功名的。
好好幹,給師傅爭口氣!”
老河工陳三被保舉的消息傳回村裏,整個村子都轟動了。
幾個後生圍著陳三不停地問:“三伯,您真要去考‘大學問’了?”
陳三黝黑的臉上滿是光彩,不住點頭,嘿嘿笑著。
那些有一技之長卻鬱鬱不得誌的人,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像吳守拙這樣的工坊主事、負責屯田水利的基層官吏,則對此舉擊節叫好。
“早就該如此!會背四書五經能造出好銃管?能算出該修多高的水壩?帥爺這是真知灼見!人才,就該這麽選!”
他們立刻著手保舉手下得力且識字的幹才。
武昌城,這座長江中遊的雄城,此刻卻籠罩在末日般的恐慌與背叛的陰霾之中。
左夢庚倉促繼位後的虛弱,在洪承疇精準而冷酷的刀鋒下,暴露無遺。
洪承疇穩坐漢口行轅,運籌帷幄。他深知,麵對左軍這盤散沙,強攻硬取反易激起困獸之鬥,造成己方不必要的損失。分化瓦解,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他的目光,早已鎖定左營中那些手握兵權、心思活絡的實力派將領。
對於清軍主將多鐸一味主張強攻,他心裏唯有冷笑。
“蠻夷終究是蠻夷,一味地使用蠻力!”
金聲桓,這位左良玉麾下悍將,素以勇猛著稱,但也頗貪財貨權位。
洪承疇的密使攜帶黃金千兩、東珠十斛和蓋有“招撫南方總督”大印的空白告身,承諾授予提督甚至總兵銜。
密使巧舌如簧:“左良玉已死,左夢庚孺子何能?將軍雄才,豈甘屈居人下,隨一黃口小兒玉石俱焚?大清如日中天,洪督師求賢若渴。若將軍率部歸順,裂土封侯,富貴無極。否則…大軍壓境,玉石俱焚!”
金聲桓看著眼前黃澄澄的金子和那誘人的官位,再想想左夢庚的窩囊和武昌的混亂,心中的天平瞬間傾斜。
李國英,此人更為陰鷙,野心勃勃。
洪承疇瞅準他的心思,對其的許諾更為直接:“左營數十萬眾,良莠不齊。將軍若助我大清整肅,擇其精銳歸於將軍麾下,獨領一軍,鎮守一方,豈不勝過在此朽木將傾之船?”
獨掌兵權、割據一方的誘惑,擊中了李國英心裏最深的欲望。
黃澍,左夢庚倚重的軍師,此刻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位“小諸葛”早已被武昌的混亂和清軍壓境的恐怖嚇破了膽,私下裏已多次哀歎“大廈將傾,獨木難支”。
當洪承疇的使者暗示隻要他“勸說”少帥投降,仍可保其富貴時,黃澍幾乎沒有猶豫。他本就不是死士,審時度勢,保住身家性命和眼前富貴才是第一要務。
文人嘛,有文化的腦袋自然比別人轉得快!
說來也讓人不解,清軍滿人不過萬人,剩下的皆是一路投降的明軍,加起來不過五萬人。但卻讓左夢庚二十萬大軍膽戰心驚,無一敢戰。
當多鐸指揮清軍再次做出渡江姿態,前鋒與左軍一部在武昌外圍發生小規模接觸時,早已被滲透瓦解的左軍防線,竟然瞬間土崩瓦解了。
喊殺聲中,金聲桓、李國英陣前倒戈!
他們非但沒有抵抗,反而在陣前突然宣布“棄暗投明,歸順大清”。
麾下親信部隊隨之嘩變,掉轉刀口砍向身旁尚未反應過來的友軍。
這一下,如同在即將爆炸的火藥桶上扔下了火星,整個左營都炸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亂糟糟的士兵們沒頭蒼蠅一般亂竄。
眼見兩位大將反水,最後一點抵抗意誌徹底崩潰。
“降了!降了!”的喊聲響徹江岸。 士兵們紛紛丟棄兵器,跪地請降。建製完全混亂,軍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長官。
就在左夢庚驚怒交加,試圖組織親兵做最後抵抗時,黃澍“適時”地出現了。他聲淚俱下,痛陳“大勢已去,徒死無益”,力勸左夢庚“為將士性命計,為祖宗香火計”,開城投降。
本就六神無主的左夢庚,在內外交困、兵臨城下的絕境中,被黃澍徹底“說服”,絕望地下達了投降的命令。
武昌城門洞開。多鐸、洪承疇在精銳八旗兵的護衛下,昂然入城。
金盔金甲的多鐸,騎著一匹高大的棗紅色駿馬,高高的昂著頭。
他看著眼前黑壓壓跪伏在地、綿延不絕的左軍降卒,眼中沒有絲毫憐憫,隻有滿臉的不屑與誌得意滿。
洪承疇雷厲風行,下手極快。
金聲桓、李國英等降將被立刻授予清軍旗號和總兵官職,其麾下較為完整的部隊被迅速整編,成為清軍南下的重要仆從力量。
其餘散亂降兵,則被甄別挑選,精銳充入各營,老弱則遣散或充作苦役。
左良玉積攢多年的軍械、糧秣、戰船,盡數落入清軍之手。
控製武昌、漢口、漢陽、九江意味著清軍徹底掌控了長江中遊的咽喉要地。以此為基地,清軍的兵鋒可順江而下,直逼安慶,威脅南京。亦可溯江而上,威懾正在搶占荊州、襄陽等地的張獻忠大西軍。
左營的覆滅,如同在江南頭頂炸響了一顆驚雷,所帶來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這不僅僅是一支龐大軍事力量的消失,更是一個信號,連左良玉這樣的“巨寇”都被清軍以如此小的代價鯨吞,南明朝廷還有誰能抵擋?華夏還有誰能抵擋?
偌大的華夏,一時間竟看不出還有誰能夠抵擋清軍的鐵蹄。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