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看誰更硬

字數:2779   加入書籤

A+A-


    滄州雷火初誕的喜悅尚未散去,北方的陰雲已更加濃重。劉體純案頭最新的諜報,字字沉重,透著刺骨的寒意。
    “清虜…這是要動真格的了。”劉體純翻看著幾份諜報司的情扳,心裏麵暗暗念叨著。
    諜報顯示:清廷痛感火器落後已嚴重製約戰力,尤其滄州之戰後,多爾袞力排眾議,下定決心投入大量銀子,瘋狂提升火器製造。
    原設於盛京的舊式火器作坊已被全部廢棄,所有熟練匠戶、設備、庫存料材,正被強製遷往北京城南的豐台大營,組建一個規模空前的“豐台火器製造總局”。
    而主持此局的,竟是老熟人——恭順王孔有德。此人原為明軍登州參將,精通火器,後叛降清朝,麾下收羅了大量原明軍火器匠人和兵士,對明清雙方的火器優劣了如指掌。由他執掌清廷的軍工振興,再合適不過,也再危險不過。
    更令人不安的是,諜報提及,孔有德並未閉門造車。
    他派出了心腹,攜重金南下,通過廣東的葡萄牙商人,竟從澳門采購了整整一船軍火,其中包括上百支最新的西洋燧發槍、數十門改良型的佛郎機後裝炮,以及…隨船而來的幾名受雇的葡萄牙鑄炮師和機械師。
    其目的不言而喻:仿製,並超越。
    “孔有德這是要一步到位,直接跳過火繩槍,全麵轉向燧發槍!”
    趙金臉色發白,他是識貨的,深知燧發槍在射速、可靠性和對天氣適應性上,對火繩槍有壓倒性優勢。
    “還有佛郎機炮,其子銃預裝,射速極快,若再仿製改良,對我軍城防威脅極大。”
    宋應星補充道,語氣凝重。
    劉體純走到窗前,望著窗外正在操練的新兵。他們手中持有的,仍是滄州工坊引以為傲的“擎電”火帽槍。
    相比舊式火繩槍,已是代差優勢,但麵對即將出現的、仿製自西洋精銳的清軍新式燧發槍,這種優勢被削弱了許多。
    “戰爭…果真是最好的老師。”劉體純喃喃自語,嘴角勾起一絲冷峻的弧度。
    “我們逼得他們發了狠,他們就要用更猛的炮火來回敬我們了。”
    壓力,如同實質般壓在每個人心頭。滄州的科技優勢,是賴以生存的基石。如今,這塊基石正遭受最直接的挑戰。
    “主公,我們…”吳守拙有些焦急,雷汞的量產剛剛起步,困難重重。
    劉體純輕輕地轉過身來,眼中非但沒有懼色,反而燃燒起更盛的鬥誌,冷笑道:“他們追,我們就跑得更快!他們學,我們就創得更新!”
    “請主公下令!”幾個人一齊應道。
    想了想,劉體純對吳守拙說: “‘雷火坊’優先級別提到最高!所有資源傾斜!吳師傅,我不管你用什麽法子,三個月內,雷汞擊發藥的產量,至少要能滿足每日五百發子彈的用量!”
    說完,他從懷中拿出一張圖紙,上麵畫著一架簡易小炮。炮筒長二尺八寸,炮口直徑 二寸二厘。下麵有個簡易支架。他把圖紙遞給了吳應箕。
    “吳先生,你的新炮設計圖非常好!但現在沒時間慢慢試錯了。立即與宋先生、趙金合力,按照我這份圖紙,試做簡易擊發炮。我要盡快看到能用的樣品!”
    吳應箕看著劉體純的圖紙,滿臉的不相信。
    這麽個簡陋的小炮,有什麽用?
    劉體純看出他的疑惑,笑著說:“這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野戰利器。筒身用青鑰或鐵鑄造,重量不得超過五十斤。一匹馬可以馱走或兩個士兵可以抬走。……”
    說完,劉體純又對著宋應星和趙金說:“人力太慢,尋海邊高處建幾架大風車,用於鑽孔、鍛打、切削等工序。沒有風的地方,也可以設計畜力裝置,……”
    想了想,劉體純又說:“這些事可以交給格物科狀元簿玨去做,年輕人要多鍛煉!”
    “是,謹遵主公吩咐!”宋應星和趙金答道。
    劉體純抬起頭,看著遠方,繼續說道:
    “我會通知潘元慶,不惜一切代價!通過所有海上和陸路渠道,給我搜羅泰西關於冶鐵、機械、尤其是鍾表彈簧的書籍和圖冊!活的工匠要不來,死的知識必須弄到手!
    另外,格物科此次錄取的學子,凡有機匠、鐵匠背景者,全部充實到各工坊。
    告訴他們,這裏不論資排輩,誰能讓射速快一分,讓炸膛少一次,立刻重賞,升官晉職!”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話語鏗鏘有力:“清虜有孔有德,有繳獲的明軍家底,現在還能買到西洋火器。但我們有你們!有宋先生的格物致知,有吳師傅的巧奪天工,有吳先生的奇思妙想,還有我滄州上下求生求勝之心!”
    “他們搬來豐台鐵砧,想錘煉出更利的刀來砍我們。那我們就讓他們看看,是他們的錘頭硬,還是我們滄州這塊砧板上的鋼,更韌!”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