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天傾東南
字數:4873 加入書籤
長江,這條橫亙華夏南北的天塹,在這個初冬,似乎並未能阻擋住北方席卷而來的寒潮與兵鋒。
多鐸的大軍,在幾乎沒有遭遇像樣抵抗的情況下,便輕而易舉地在九江附近找到了渡口。
戰船、民船被強行征用,滿載著如狼似虎的清軍旗兵和漢軍,黑壓壓地駛向南岸。安慶守軍早已聞風喪膽,未等清軍發起正式進攻,便已潰散逃亡,將這座長江重鎮拱手讓人。
消息傳回南京,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南京城內,徹底陷入了末日般的瘋狂與絕望。
往日裏莊嚴肅穆的朝堂,此刻卻如同市井菜場,充斥著一片令人絕望的混亂與喧囂。龍涎香的清雅早已被一種無形的恐慌和腐敗的氣息所取代。
禦座之上,弘光帝朱由崧麵如死灰,肥碩的身軀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鑲嵌著珍珠的皇冠似乎都變得沉重無比,壓得他抬不起頭。他雙手死死抓著龍椅的扶手,嘴唇哆嗦著,翻來覆去隻會念叨同一句話,聲音細若遊絲,卻又能讓前排的臣子聽得清清楚楚: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皇帝的失態,如同揭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讓底下臣工的最後一絲顧忌也蕩然無存。
“馬士英!你這誤國奸臣!”
一聲尖利的怒吼炸響。隻見兵部尚書阮大铖須發戟張,指著首輔馬士英的鼻子罵道:“若非你一意孤行,排斥異己,重用江北四鎮那群驕兵悍將,局勢何至於糜爛至此!是你!是你斷了朝廷的棟梁,寒了天下將士之心!你才是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
馬士英豈是善茬,聞言渾身發抖回道:“阮大铖!你血口噴人!當初議策,你何曾反對?收取賄賂、賣官鬻爵,你哪一樣少得了?如今眼看大勢已去,便想將汙水全潑到老夫一人身上?做夢!若不是你掌管兵部,卻隻知結黨營私,克扣軍餉,致使軍備廢弛,我軍豈會一敗再敗!”
“老匹夫安敢欺我!”
“國賊!人人得而誅之!”
……
兩人越說越激動,竟忘了身在何處,如同街邊潑婦般互相指著鼻子痛罵,一步步逼近,眼看袍袖揮舞,就要在金鑾寶殿之上扭打起來。
周圍的官員或冷眼旁觀,或暗自焦急,竟無一人上前阻攔,整個朝堂體統蕩然無存。
就在這時,一個溫和卻清晰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種不合時宜的鎮定:“陛下,兩位閣老,還請暫息雷霆之怒。”
眾人看去,正是禮部尚書錢謙益。
他出班躬身,姿態優雅,仿佛眼前的混亂與他無關。他看也不看麵紅耳赤的馬、阮二人,直接對禦座上的皇帝說道:“當今之勢,虜鋒正銳,南京城雖堅,然內外交困,恐難久持。為陛下萬金之體計,為社稷宗廟計,臣鬥膽懇請陛下,暫避鋒芒,移駕浙東。”
他說得委婉,但誰都聽得懂,“暫避鋒芒”、“移駕”、“巡幸”不過是“逃跑”的體麵說法罷了。
“錢牧齋所言極是!”
立刻有一群官員出聲附和。
“浙東富庶,且有長江天險可依,陛下巡幸此地,可暫得安穩,再圖恢複!”
“不可!萬萬不可!”話音未落,一個年輕的官員猛地衝出班列,此人乃吏部侍郎閻應元。
他滿麵悲憤,淚灑衣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哽咽卻擲地有聲:
“陛下!南京乃太祖高皇帝定鼎之地,社稷宗廟所在!豈可輕棄?一旦離京,人心盡散,大勢去矣!臣等願效死力,與京城共存亡!懇請陛下坐鎮中樞,激勵將士,死守南京!”
“糊塗!”錢謙益皺眉嗬斥道:“徒逞血氣之勇,豈是為臣之道?若陛下有失,國本動搖,爾等豈非成了千古罪人?”
“棄都而逃,難道就不是千古罪人了嗎?!”閻應元抬頭厲聲反駁,眼中布滿血絲。
朝堂之上,頓時又陷入了新的爭吵。主張逃跑的“巡幸派”和主張死守的“殉國派”引經據典,互相攻訐,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龍椅上的朱由崧,被這巨大的聲浪包圍,看著底下那些麵目猙獰、爭吵不休的臣子,隻覺得頭暈目眩,那“如之奈何”的念叨聲變得更低、更絕望,幾乎變成了無意義的嗚咽。
他像是一個被遺棄在暴風雨中的孩子,巨大的龍椅無法給他帶來任何安全感,反而像一個冰冷的囚籠。
爭吵毫無結果,決策遲遲不出。每一刻的拖延,都意味著清軍又近了一步。
城內的混亂已無法用語言形容。
潰兵、難民、趁火打劫者塞滿了街道。衙門形同虛設,律法蕩然無存。
許多百姓開始自發組織起來,試圖保衛家園,卻缺乏武器和指揮,如同一盤散沙。更多的則是絕望地蜷縮在家中,祈禱著厄運不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秦淮河畔,往日最繁華之地,如今一片死寂。
李貞娘平靜地送走了最後一批願意撤離的姐妹,關上了大門。她換上了一身素淨的布衣,將劉體純所贈的小鏡和最重要的情報名單貼身藏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知道,最危險的時刻,即將來臨。她的戰場,就在這裏。
北麵,戰雲同樣密布。
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浩浩蕩蕩開進淮安城。劉澤清早已大開城門,擺出最謙卑的姿態迎接這位“平西王”。兩人一拍即合,沆瀣一氣。
“王爺兵鋒所指,澤清願為前驅!”劉澤清賠著笑臉,心中卻暗自盤算著如何借吳三桂之力,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並在這場瓜分南明的盛宴中多撈取好處。
吳三桂誌得意滿,他對富庶的揚州早已垂涎三尺。
“劉總兵深明大義,甚好!即刻整軍,兵發揚州!史可法那老兒若識相便罷,若不識相,便讓他與揚州城同殉!”
兩支同樣以背叛和狡詐聞名的軍隊合流,組成了一支強大的南下兵團,矛頭直指江北最後的堡壘——揚州。
史可法即將麵臨自他督師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與此同時,鼇拜率領的鑲黃旗精銳,已然接手了臨清防務。這位以勇猛殘暴著稱的滿洲悍將,對這座運河樞紐的重要性心知肚明。
他立刻以鐵腕手段整頓城防,驅逐乃至屠殺所有可疑人員,實行嚴格的軍管。
運河上,所有船隻必須接受嚴密檢查,漕運幾近中斷。
他就像一顆最頑固的釘子,死死釘在了大運河的咽喉之處,既保障了清軍南下大軍的後勤補給線,也徹底鎖死了滄州劉體純可能南下幹預的通道。
“劉體純若敢伸爪子,老子就給他剁了!”鼇拜對著地圖,獰笑著對部下說道。
臨清,成了橫在滄州與南方戰場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鐵閘。
青州,將軍府內,氣氛凝重如鐵。
各地雪片般飛來的諜報,拚湊出一幅令人窒息的天傾圖景。
“南京…完了。”吳迪聲音幹澀。
“揚州危矣。”宋應星歎息。
“臨清被鼇拜這屠夫守得鐵桶一般…”吳應箕皺眉。
劉體純站在巨大的輿圖前,目光冰冷地掃過那條漫長的、從北京延伸到南京的戰線。多鐸、吳三桂、鼇拜…清軍幾乎傾巢而出,誌在必得。
“洪承疇好算計,多爾袞好魄力。”劉體純冷冷道:“以泰山壓頂之勢,速戰速決,不給我任何插手的機會。”
他深知,此刻出兵南下,不僅路途遙遠,更要正麵衝擊鼇拜重兵防守的臨清,勝算渺茫,反而可能暴露自身虛實,招致清軍主力回師圍攻。
“主公,我們…”眾將看向他。
劉體純沉默良久,緩緩握緊了拳頭,沉聲道:“傳令各部,加緊備戰,嚴防死守!”
“告訴潘元慶,動用一切渠道,盡可能向揚州輸送一批火藥物資,算是對史閣部的一點心意。”
“還有,”他目光銳利起來,“讓諜報司人的眼睛,給我死死盯住南京!我要知道那裏發生的一切!”
他無法阻止南方的崩潰,但他必須看清這血與火的一切,記住每一個細節。
仇恨在沉澱,力量在積蓄。
他知道,清軍主力盡出,其北方腹地必然相對空虛。這既是危機,也未嚐不是機會,…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