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絕糧與暗隧
字數:3196 加入書籤
臘月的寒風,如同裹挾著冰刃,刮過南京城頭殘破的旗幟,也刮過城內每一個饑腸轆轆的百姓心頭。
年關將近,這本該是辭舊迎新、準備祭祀祖先、闔家團圓的時節,但如今的南京城,卻被一層絕望和死亡的陰影緊緊籠罩。
時間一天天流逝,代善的圍困策略顯露出了最殘酷的威力。
城內的糧食,在閻應元發現官倉早已被蛀空後,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最初每日還能勉強供應兩頓稀粥,後來變成一頓,再到後來,連那照得見人影、幾乎能數清米粒的稀粥,也成了奢侈品。
城中各大街口設立的施粥棚前,每日都排著望不到頭的隊伍。男女老少,個個麵黃肌瘦,眼窩深陷,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眼中隻剩下對食物的原始渴望。
維持秩序的兵士有氣無力地呼喝著,防止出現哄搶。
每當那稀薄的粥水從大木桶裏舀出,倒入一隻隻伸過來的破碗中時,都能引發一陣細微的騷動和吞咽口水的聲音。
一碗薄粥,就是一天活命的指望。
“娘……我餓……”一個瘦弱的小女孩蜷縮在母親懷裏,聲音微弱。
母親緊緊抱著孩子,枯槁的臉上淚水早已流幹,隻能喃喃道:“乖,再忍忍,喝了粥就不餓了……”
可她看著碗裏那幾乎透明的液體,自己都知道這是謊言。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樹皮被剝光,草根被挖盡,甚至連老鼠都成了難得的美味。
易子而食的慘劇,開始在黑暗的角落裏悄然發生。
昔日繁華的秦淮河畔,再也聽不到絲竹管弦,隻有死一般的寂靜和偶爾傳來的哀哭。
守城的軍士和民壯,情況同樣糟糕。他們的配給也從幹飯變成了稀粥,一天隻有兩碗,根本不足以支撐高強度的守城勞動和寒冷天氣下的消耗。
士兵們餓得兩眼發花,拉開弓弩的手臂都在顫抖,搬運擂石滾木時步履蹣跚。
士氣低落到了極點,怨言和絕望的情緒在軍中彌漫。若不是閻應元依舊每日巡視,以身作則,同樣喝著稀粥,並與士卒同甘共苦,恐怕軍隊早已崩潰。
閻應元看著這一切,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他嚐試過向那些勳貴大臣們“借糧”,但得到的隻是各種哭窮和推諉。有的聲稱自家也早已斷炊,有的則緊閉大門,避而不見。
他知道,這些蛀蟲的私倉裏必然還有糧食,但他們寧願看著滿城軍民餓死,也不會拿出來分享。
這座城,從內到外,都在緩慢而堅定地走向死亡。
城外,清軍大營卻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代善嚴格執行著多爾袞的旨意,並不急於發動進攻。
清軍士兵們穿著厚厚的棉衣,吃著熱騰騰的飯菜,圍繞著巨大的篝火取暖。
他們的任務,是繼續挖掘!
以南京城牆為圓心,一道又一道深壕、一層又一層土壘,被不斷地挖掘和構築起來。這些工事不僅徹底鎖死了南京任何突圍的可能,更成了清軍安全的進攻出發陣地和炮兵陣地。
代善甚至將從阿巴泰處學來的經驗發揚光大,壕溝挖得更加規範,設有防炮洞、物資儲存點,甚至還有簡單的夥房和取暖處,儼然將戰場變成了一個長期駐紮的軍營。
但這一切都隻是明麵上的動作。真正致命的殺招,在黑夜和地底悄然進行。
代善召集了軍中最有經驗的“穴師”和工兵將領。
“攝政王諭令,掘地道,以火藥破城!”
代善指著南京城牆的圖紙,大聲道:“南京城堅牆厚,強攻損失太大。須秘密挖掘地道,直通城牆根下,埋設大量火藥,一舉炸塌城牆!”
他選擇了幾個重點地段:一是儀鳳門附近,那裏牆體相對老舊;二是金川門方向,地勢略有傾斜,便於挖掘隱蔽;三是在朝陽門外側,借助一片小樹林的掩護。
“動作要快,但要絕對隱蔽!挖掘出的泥土務必妥善處理,不得堆積在外,以免被守軍察覺。地道內要用木樁加固,防止塌方。火藥用量要計算精確,務求一擊奏效!”
於是,每當夜深人靜,南京城頭的守軍隻能聽到寒風呼嘯,以及遠處清軍營中隱約傳來的刁鬥之聲時,卻不知道,就在他們腳下的地層深處,正有無數的清軍工兵和征來的民夫,如同沉默的鼴鼠,一點一點地向城牆根基掘進!
鐵鍬和鎬頭與泥土砂石摩擦的聲音被厚實的土層吸收。一筐筐的泥土被悄無聲息地運出地道,分散處理。地道不斷向前延伸,越來越深,也越來越接近那座看似堅固無比的巨城根基。
負責挖掘的清軍都知道,這條黑暗的隧道,通往的是破城的榮耀和豐厚的賞賜,也通往無數生命的終結。
他們拚命地挖著,仿佛已經看到了城牆在驚天動地的爆炸中轟然倒塌,看到八旗鐵騎從缺口蜂擁而入的場景。
南京城內,饑餓的人們在死亡線上掙紮,還在期盼著或許根本不存在的援軍,期盼著奇跡的發生。
南京城外,清軍在寒冷中耐心地構築著死亡的囚籠,並在黑暗的地底,為這座千年古城悄悄敲響著喪鍾。
年關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但帶給南京的,不是新生,而是愈發濃重的絕望和步步緊逼的毀滅。
閻應元站在城頭,望著城外如同巨蟒般纏繞的清軍工事,又回頭看看死氣沉沉、餓殍遍地的城市,他緊握著拳頭,指甲深深掐入了掌心,卻感覺不到疼痛。
一種不祥的預感,如同冰冷的毒蛇,纏繞在他的心頭,越收越緊。他知道,最後的時刻,恐怕真的快要到了。
喜歡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請大家收藏:()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